加入雷鋒網,分享AI時代的信息紅利,與智能未來同行。聽說牛人都點了這裡。
唯物按:本周最熱鬧的莫過於 CES,各大品牌皆在展會上發布了重量級產品,雷鋒網前線編輯為大家帶來了精彩報導。此外,唯物本周還在 Fast Company 上看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講述了一個美國用戶眼中的微信紅包,及其背後的行動支付競賽。
創業6年,小米用白色MIX叩響了美國大門
嚴謹地講,這是小米第一次正式在國際舞臺亮相,為這一天,他們多等了一年。
1 月 5 日上午,CES 2017 第三天,小米新品發布會在拉斯維加斯如期舉行。客場作戰,小米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曾經做過什麼?以及我們今天會帶來什麼?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前兩個問題可以無視。所以在小米副總裁 Hugo Barra 將雷軍專屬「開場白」用英語複述一遍之後,三款新品——小米MIX(白色版)、小米電視 4、小米路由器 HD 便逐一登場。特殊之處在於,這種新品組合是小米史上第一次。
當然,雷鋒網對此並不感到意外。
生態鏈風生水起之後,外界對小米一直有所質疑,說它以手機公司之名行「小米百貨」之實。對於這種指摘,小米原本可以選擇無視,但這句話的潛臺詞無疑挑戰了被小米奉為圭臬的「七字真言」——專注、極致、口碑、快。於是,雷軍不遺餘力地對外界解釋,小米一直很專注,自己只做了三款產品:手機、電視、和路由器。
小米生於草莽,野蠻生長之際恰逢中國手機市場改天換日,遊戲規則遠沒有歐美市場那麼成熟,因此出海的成本極高。而毫無疑問,當小米發布會現場的大門一打開,「全球」已經撲面而來。
三星幾乎發布了所有與電有關的東西
1 月 4 日,CES 2017 第二天下午,三星一口氣發布了 7 種品類共計 12 款產品,它們分別為電視、洗衣機、冰箱、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藍光播放器,以及音響。雖然發布會上這些產品均未公布價格,但毫無疑問,它們中任何一款都不會便宜。
發布會開始前一小時,三星會館外已經人山人海,排在雷鋒網後面的兩位海外同行在討論為什麼三星這麼受關注,最後得出的結論居然是「Apple is not here」,歌詞大意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但顯然,CES 不是普通的山,三星更不是猴子。正如三星美國總裁 Tim Baxter 所說,他們的目標是:「Make your life more magic,」具體點就是 IoT,翻譯成中文便是——萬物互聯。
這套話術,中國的網際網路從業者估計都聽吐了,但值得欣慰的是,三星說這些話的時候看上去挺真誠,而亮相的每款產品似乎也不像是來玩票的。
無限接近最優解的電視長啥樣?LG的答案是這樣的
1 月 4 日,CES 2017 第二天,LG 發布了三個系列的新品,冰箱、機器人、電視。整場發布會 LG 自帶「amazing」,但在與會者看來,如果沒有最後的 OLED TV W,這和大部分乏善可陳的發布會其實沒什麼區別。
如果發布會進行到一半,演講者問,「What's the next?」正常情況下這是要放大招了。應該說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 LG 未能免俗,當他們回顧完自己做屏幕的歷史之後, OLED TV W 閃亮登場。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電子消費品都會有設計上的最優解,而對一款電視來說,最優解其實很簡單:就是除了屏幕,什麼都沒有。從這個角度看,OLED TV W 已經無限接近於最優解。
2.57 mm的機身,(鑑於中國電視廠商創造出了「最薄處僅XX」這種概念,需要強調一下 LG 的 2.57 mm是指整機厚度。)4K的解析度;能伸能屈;可以貼在牆上.
驍龍835正式發布,重要的卻是高通隱瞞了什麼
終於,高通發布了驍龍 835。
如果你現在還關心驍龍 835 的參數,那說明你是一個對科技不怎麼敏感的人。因為從去年 10 月到發布會前一天,驍龍 835 已經被陸續曝光了數次,而從最終結果來看,每次曝光都正中靶心。
實際上,這次高通的確沒劃太多重點,一句話概括便是:驍龍 835 是一顆八核處理器、採用了 10 nm 工藝、集成了 X16LTE 基帶,以及推出快充 4.0。
這不是高通第一次上八核,只不過上次上八核是高通心中永遠的噩夢——驍龍 810。
客觀地講,當年的高通也是被逼著往坑裡跳的。2013 年蘋果發布 iPhone 5s,搭載了史上第一顆移動端 64 位處理器——A7,為了縮短時間窗口,響應廣大 Android 手機的需求,高通在 810 上倉促採用了 ARM 的 A57 和 A53 架構。
最終 810 表現酸爽,一個字——燙。而這也讓翹首以盼的 Android 手機廠商很尷尬,旗艦到底上不上 810?不上,談什麼旗艦;上了,談什麼用戶體驗。最終大家都很默契地選擇了降頻,可謂近幾年來手機界的一大奇觀。
如今,驍龍 835 再次八核,想來高通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死去活來。畢竟 Kryo 280 架構是自研的,製程工藝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10 nm,10 nm 先按下不表,總之看到這些消息後,大批 Android 用戶表示,看來換機計劃要推遲一年。
一個美國用戶眼中的微信紅包,及其背後的行動支付競賽
一年多以前,Fast Company 的一位編輯偶然聽起室友 Mike 講起與微信有關的事。
當室友 Mike 開始提起紅包時,他覺得這個功能很不可思議。他了解到紅包起源於中國古老的傳統習俗在婚禮、節假日等特殊場合時,人們會將錢裝在紅色信封裡給對方。Mike 告訴他,當有人對群消息不夠重視時,製片人就會在群裡發個紅包,群裡的人也會變的異常興奮。直到他也體會到了搶紅包的樂趣時,他開始對微信紅包側目相待,它既是社交利器,也充當著信息媒介的角色。
微信在線支付功能上線於2013年,比紅包功能早一年。現在微信7.68 億的活躍用戶中,其中有 3 億人都綁定了自己的銀行卡,使得他們可以用虛擬錢包進行支付或收款。這也催生了世界上最繁盛的移動在線支付經濟:2015年,中國的移動在線支付經濟額飆升至 2350 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2016年中國移動在線支付額預估可達 15.7 萬億美元,是美國市場2017年預估額的25倍,而2018年中國移動在線支付額則將有望達到 29.5 萬億美元。
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外公司開始模仿微信。
Facebook 前不久才聘請了微信公司的高管,在 Messenger 上加入了在線支付、遊戲、打Uber的新功能,看起來很像是微信的「克隆版」。Twitter 也在陸續增加更多的表情包。Kik 去年獲得騰訊 500萬美元的融資後,將自己稱為是「西方的微信」。iMessage 也新增加了「emojify」功能,可以在發送 emoji 表情時增加屏幕動態效果,如禮花、升起的氣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