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查看解放前的資料,很多村子、鎮子裡面,都有關帝廟,幾乎每個縣城,除了必有文廟(孔廟),都有武廟、關帝廟,老百姓俗稱關老爺廟,還有立馬關帝廟、雙關帝廟、關嶽廟,這些和關羽有關的廟,數量可比文廟多多了。不僅如此,很多買賣人家都供奉關公像,有的人家裡,也供奉關公像。大量的關帝廟還建到了海外,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祭拜。那麼,為什麼關公被那麼多中國人祭拜,關公的影響力要遠遠超過孔老夫子呢?
一、我們先來看看關羽受封的歷史,你就會了解為什麼他會備受崇拜了!
關羽的生平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姓關,名羽,字雲長,三國時期蜀國劉備手下一員虎將,在《三國演義》中,位列五虎上將之首,可見其本事之大和業績之優秀。
關羽生前,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死後,被後主劉禪追封壯繆侯,可以說,關公活著的時候,就特受領導待見。到了宋代,關羽地位大幅提高,一下上升為王,先後被封為:義勇武安王、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要知道,中國古代,異姓封王,除非功績天大,否則不會被封。而且,異姓王,下場都很慘,幾乎沒有善終的。雖然關公是死後追封,但異姓封王,這面子也不小啊!
到了元朝,繼續加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而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對關羽特別感興趣,加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這使得關羽的地位達到了帝級、成為武聖人。關公與皇帝平起平坐了!
清初,為了拉攏漢人,清廷加封關羽為「忠義武安神武關聖大帝」,以後清廷幾任皇帝不斷添加諡號,到光緒時,達到最高潮,關老爺完整的諡號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suí jìng,安定之意)、翊贊(yì zàn,輔佐之意)、宣德、關聖大帝」,這簡直是天下第一,無以復加的忠勇完人,也是中國唯一生前由一名將軍,死後封為神仙大帝的事例!孔聖人最高的封號也不過是「大成至聖文宣王」,距離大帝,還差一個等級啊!
二、看看古代中國文化最主要的三家儒釋道,為什麼也熱捧關老爺?
先看儒家。自漢武帝遵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損招後,儒家就成立歷朝歷代封建王朝的高舉的洗腦大旗。實際上,董仲舒以後的儒家,更多的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對孔孟之說進行的闡釋,照理儒家應該大力宣揚孔聖人,無奈與孔聖人相比,朝廷覺得關公起的作用一點不比孔老夫子小,是一文一武兩手都要硬的問題,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朝廷熱捧關老爺,儒家沒轍,只能順著說,前述歷朝歷代帝王對關公不斷加封和所達到的高度,也代表了儒家不得不接受的意見。
再看看釋家。在釋家,史載有釋家弟子夢見關公顯靈,關公受五戒,遂為此寺珈藍神。唐代以後,關公像開始在佛寺殿堂內出現。大概是從西天印度來的護法金剛,到了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法力不夠,不如本土關公名氣大、人氣高,信眾廣,因此,宋代以後,釋家把關公拉來,作為中國佛教的護法神之一。以至於當你遊覽參觀杭州的靈隱寺、山西五臺山等佛教名寺、名山,都能看到被供奉關老爺塑像,甚至北京雍和宮西跨越,還有一間關帝殿,專門供奉關公銅像。
三看道家。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唐代以前,社會影響力一直有限,尤其是佛教進入中國後逐漸興盛,本土化很厲害,信眾越來越多,風頭立馬超越到家。道家一看,馬上互相學習,這就是為什麼,道家的很多說法,與佛家都很相似。因此,在對待關公上,道家毫不吝嗇,比佛家給關公的待遇就更高了,不是護法神,直接封神:「降神助威武聖人,崇寧真君、關聖帝君」。
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國精神文化領域最重要的儒、釋、道三家,關老爺通吃,家家和關老爺套近乎,拉關係,可見關老爺有多紅!人格魅力有多強!多招人喜歡!
三、其他階層的人,為什麼也都喜歡關老爺?
不僅官家喜歡關老爺,其他各界,都喜歡關老爺的忠義,比如軍隊裡敬拜關羽,這是應當應分的,誰讓關老爺天生就是一軍人呢,而且還是一軍神!因此,有的八旗兵營中還有特地建有關帝廟。
中國是非常成熟的農業文明,歷朝歷代都「揚農抑商」,壓制商業流通,商人地位非常之低,因此,地位微賤的商人非常精明,一下子就把地位至高無上的關羽奉為武財神,也就是商人的財神和保護神,一是有關老爺庇護,商人們好財運亨通。二是抬出關老爺給他們撐腰,彌補一下卑賤的地位。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關公的誕辰日,還要大肆祭拜。時至今日,特別是在南方城鎮,不少個體商家,一進門或在收銀臺,都供著一尊紅臉關老爺雕像,鎮邪進財 。
最後,關老爺的威名遠揚,與明代小說《三國演義》的傳播和以此演變成街頭茶舍、田間地尾的故事傳說是分不開的。這種傳說更接地氣,屬於普及教育,不受聽受者的年齡、職業、貧富、貴賤、文化程度等等條件限制,使得關羽的忠勇事跡,廣為傳唱並深入人心。
因此那,有官府的弘揚、儒釋道的捧場,再加上商家的祭拜、百姓的傳唱,使得關公的政治地位高、經濟情況好、普及程度廣,關公想不紅都不行,全社會都不答應,於是乎,關帝廟遍地開花。先不說內地,就是在邊疆地區也有很多關帝廟,如西藏日喀則、拉薩、定日等地,以前都建有關帝廟,現保存的還有拉薩關帝廟。日喀則喇嘛廟扎什倫布寺,還有一塊「關帝顯聖碑」,記述了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關羽神靈助清軍打退入侵西藏的廓爾喀軍隊一事。
近代隨著華僑的飄洋過海,信仰關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廟,就有對關公的信仰與傳播。據不完全統計,現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萬餘座,僅日本和馬來西亞就有關帝廟1000多座。您想啊,中國人到了國外,人生地不熟的,更受人欺負了,乾脆,把關老爺也偷渡出國(關公肯定沒有籤證啊),到國外,繼續守護國人!
四、為什麼關公得到社會各階層的信奉呢?
我們說,那麼多人、那麼長時間的敬奉關公,一定有其過人和吸引人的地方。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推是忠義的人品。這是最吸引人和人們津津樂道的地方,「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後,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無論遇到多大的誘惑,關羽都一直跟隨劉備,絕無二心,永不變心。這種人格品種從古至今,一直是稀有品種。歷史上,只要封官許願就背叛的,比比皆是,層出不窮。現實中,為了一己私利,坑賣朋友、同事的,屢見不鮮,連續不斷。
其次,是勇武的能耐。關公不僅人品好,而且本事還大,「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現實中,帝王遇見本事大的,老擔心他篡位奪權;將相遇見本事大的,老擔心他超過自己;百姓遇見本事大的,不是欺負自己,就是欺騙自己。唯獨關公這樣的人,絕不會幹出上述的這些事。
第三,是誠信品質。商家崇拜關老爺,前邊已經說了兩個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商家非常看重誠信,這不止是商家之間,也指商客之間,不能店大欺客和坑蒙拐騙。由此可見,說明古代中國也是一個少誠信,多奸詐的社會,表面上人與人之間,一團和氣,背地裡爾虞我詐,社會關係極為緊張。如果到處都是關羽,也就沒有關公了!
第四,不好色。這也是至關重要的品格,不好色就沒有緋聞。有緋聞在古代中國屬於人品硬傷,好色往往與荒淫無道聯繫比較緊密。試想如果關公像現而今的土豪能人,有了錢,先換房子,然後再換老婆,然後再弄一大堆女朋友,愛情觀倒是忠貞不移—直鍾情20歲以下的美女,這些土豪能人不是色中餓鬼,就是摧花色狼,別說是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就是在今天,也會遭到社會鄙視。在古代中國,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更是非常忌諱的人品。
第五不是關公的因素,是平頭百姓的原因。自古以來,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人最可悲,他們幹著最累的活(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承擔著朝廷最重的差役(交皇糧和人頭稅、服差役—就是為官府白幹活)、受著官府、士紳的欺壓,好事永遠攤不到自己頭上,壞事永遠躲不開,活著就是一種災難,非常無助。人在無助的時候只能求助於虛無縹緲的神!只能寄託希望於來世!(這也是為什麼佛教在古代中國盛行的原因),因此,找忠義勇武的關雲長作為自己的保護神和精神寄託,是再正常不過得了!不僅求關老爺保平安、保發財,就連求雨、生育、消災、除病、家庭失和等等,也都到關帝廟,求關老爺幫忙解決。中國人倒是一點也不心疼關老爺!也不怕累著關老爺!
總之,在中國古代,能夠官、民、商等社會各階層共同認可的東西不多,無論對於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願意與忠義之人交往,關公就成為全社會各階層的最大公約數,因此,形成了「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 」的局面。
五、哪裡的關帝廟最有名呢?
最有名的關帝廟,當然要數關羽的老家山西運城地區的解(讀hài)州關帝廟。這裡是關帝廟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知名度最廣的武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
正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主軸線上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
解州關帝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啊,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作品原創,版權所有,謝絕抄襲、歡迎轉載。引用轉載,請標出處。
敬請關注:【京畿道人】
多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