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在我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特別是83版的西遊記,曾經是兒時寒暑假的必看節目。「三打白骨精、金角銀角大王、火焰山紅孩兒、牛魔王與鐵扇公主、女兒國」等經典片段真真是記憶猶新。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趙麗穎的女兒國等多部電影也對《西遊記》進行了改編。但今何在的《西遊日記》簡直顛覆我的三觀!
該書以唐三藏為第一人稱的日記形式,講述了一行4人到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故事已與原著《西遊記》相去甚遠,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完全顛覆了以前對西遊的印象,其中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等待我們的挖掘。
推薦指數五顆星!
今天小編撿幾個震撼到我的地方,帶大家一起來顛覆原來的看法!
在我的印象中,唐三藏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老好人形象,長得白白嫩嫩,一臉正經,有事兒沒事兒都以念經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其實我對唐僧的印象是比較模糊的,遠不如他的三個徒弟有特色。
說實話,我曾覺得唐僧就是憑藉金蟬子的轉世,才能夠當上西遊記的主角,他的性格執拗,明明辨別不出妖怪,還冤枉孫悟空打人。除了他的肉吃了能夠長生不老,長得比較英俊之外,竟然無感。
而《西遊日記》裡的唐僧就是一個逗逼,但是有血有肉,感情豐富,且極富批判思想和探索精神。
他在第一天的日記裡,就表明了他的困惑,他質疑《佛祖是怎樣煉成的》告訴他的答案,然後找到了他這一生要做的事情:他要自己去重新證明真理。就像證明為什麼1+1=2一樣。
在瘋人院度過了瘋狂的中二時期後,他踏上尋找真相的西遊之路,一路上見證了奇奇怪怪的人和事,漸漸的走著走著,最後的結局怎樣已經不重要了,原來重要的是路上的風景!珍惜眼前事、珍惜眼前人。
原著中,因為唐僧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觀音菩薩將緊箍咒授予唐僧,讓他能夠以武力的方式讓悟空聽話。
而《西遊日記》中金箍的作用,是禁錮靈魂。「戴上金箍就會忘記過去,忘記仇恨,忘記憤怒,忘記要去哪,只記得自己的罪孽。」不得不說,洗腦的作用比武力更加徹底。
如果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麼一個金箍,能夠讓我們忘記煩惱,忘記憂愁,卻失去自我。那麼你願意帶上它嗎?
很多人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每天的生活,看似無憂無慮,其實如行屍走肉般。你能接受「死於25歲,葬於75歲」嗎?
豬八戒背媳婦,是廣為人知的故事橋段。而在西遊日記中,高翠蘭與豬八戒兩情相悅,她保護他長大,她想嫁給他,然最終抵不過世俗的壓力,為了保護她,他戴上金箍一路西行。
你敢不敢,不顧世俗的眼光,堅持自己所愛?你會不會為了自己的愛人犧牲一切?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總能感動無數人,卻不是都能圓滿。
黃袍怪放棄了天神的外表、地位,選擇了百花仙子,他除了愛一無所有。結果百花公主投胎忘記了一切,儘管黃袍怪對她真的很好很好,但她沒有好好珍惜。
人們是不是總在錯過後才覺得後悔?你是不是也有那麼一絲不敢說出口的遺憾?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就像白骨精將自己變成人,只為喚醒悟空,看看他是否還認得她,卻在一瞬經歷了痛苦、幸福、深愛、奉獻、犧牲和圓滿。
愛恨情仇,就像豬八戒回不去高老莊,但其實你也不知高翠蘭是否死心。愛情,原來冷暖自知!
其實原著中的沙悟淨,我倒是沒有什麼印象,能力不突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放在職場中是典型的老黃牛。
《西遊日記》中的捲簾大將,是一個在天庭中卷門帘的一個職位,相當於一個公務員,很輕鬆,每天只要在規定的時間捲起帘子、放下帘子就行了。
在他因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之前,一直認為自己的工作體面又輕鬆,甚至天庭離了他沒辦法正常運行,一度認為這就是生存的意義。
這與我目前的狀況何其相似。如果我也像他一樣,被一件突如其來的事件打亂了原有的節奏,如果要離開,我該怎麼辦?我能幹些什麼?會不會像沙悟淨一樣無所適從?
我們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不必把自己太當回事。好好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給自己找一個有興趣的、安身立命的本事,好好學學,留一條退路,掌握個人競爭力是必備的。
看了《西遊日記》,我完成了一次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崩塌重塑。
人生從何來、到哪裡去、為什麼來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體驗人生的過程,尋找自我的過程。
如果人參果真的是由血淋淋的人化成的,你會為了長生殘害生靈嗎?也許真正的世界遠沒有我們看到的美好,但仍要有所期待,不能渾渾噩噩的度過這難得的一生呀。
如果你想顛覆原來《西遊記》帶給你的刻板印象,推薦閱讀今何在的《西遊日記》,還有對他的《悟空傳》,帶給我們的全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