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漁民,因一個承諾而走進公眾的視線。
「做人要有良心,是我兒子的債都認,我一定想辦法還!」2006年,他的3個兒子在「桑美」颱風中遇難。他說出這句話,等於攬下了80餘萬元的債務。
人們叫他「誠信老爹」,他覺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天經地義的事。7年多來,蒼南「誠信老爹」吳乃宜的故事一波三折。
2014年1月19日凌晨,在放棄治療1個星期後,84歲的吳乃宜因病去世。吳老爹走了,但他留下的卻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8年年初,從北京傳來喜訊,2017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優秀作品名單出爐,在全國135部優秀作品中,溫州市共有3部作品獲獎,其中,《如父如海》獲5分鐘優秀作品二等獎。
該片以「誠信老爹」吳乃宜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古稀老人吳乃宜用自己的生命固守「誠信」二字,堅持子債父還,他言必行行必果,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六年間以最傳統最淳樸的勞動方式為三個死去的兒子還清債務。
微電影《如父如海》
遭受大難大禍
依然守信「人死債不爛」
2006年夏,一場百年一遇的超強颱風奪走了浙江蒼南縣漁民吳乃宜3個兒子的生命,打沉了4個兒子用所有積蓄及借貸款買來的漁船,有的兒媳因實在生活不下去,無奈撇下孩子改嫁離家了。
如此天大的災禍給老人留下的不僅是老來喪子的悲傷、孤獨、苦難,還有80萬元的債務,它如一座大山壓在彎駝老人吳乃宜的身上,老人幾乎被擊倒了。
颱風過後,陸續有人上門,向老人出示其兒子們的一張張欠條。吳乃宜強忍悲痛向債主們作出承諾,一定會將債還清。
不久,吳乃宜拿到3個兒子人身、船隻保險賠款24萬元,他連家都沒回就直奔信用社。當他將衣服包著的這筆數十萬元現金還到信用社工作人員手中時,人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幕。
打撈上的漁船變賣了30萬元,吳乃宜一分未留,又全部拿去還債。這一舉動,令債主們驚訝不已。
有好心人對他說,3個兒子都死了,你不還錢,別人不會要你怎麼樣。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說:「做人要有良心,借錢還債,天經地義,我一定要還!」
過著清苦生活
堅持拾荒「子債父還」
因背上重債,吳乃宜家庭生活十分艱辛。他被列為低保戶,每月僅有幾百元最低生活費。
但為了攢錢還債,這位8旬老人不顧年邁體弱,強忍背上骨刺疼痛,拖著病體,堅持在家門口山坡上種番薯、馬鈴薯、青菜,養鴨。
不管颳風下雨、寒冬酷暑,他常常步履蹣跚從所住的海拔150米高的柳隴山下到山腳海邊的沙灘上拾荒。
一隻可樂瓶,一隻易拉罐……他告訴記者,拾一隻飲料瓶僅賣幾分錢,半腰高的大鐵絲筐拾得滿滿一筐,才賣4塊錢,但老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做。
為了多賺錢,他與老伴不顧人老眼花,一有空就在家門口織漁網,織得腰酸背痛、手軟臂麻,二三個月才能織成一片網,只賣300多元,但兩位老人總是不停歇。
老人常對唯一倖存的二兒子、兒媳念叨:「我年紀大了,以後更難還,要早還!」
6年來,他每天只吃兩頓稀飯、青菜。隔壁鄰居很同情,有時給他送些飯菜、小魚蝦。
他穿的全是些破舊的衣服,6年只買過一條短褲。他吸了一輩子煙,卻只捨得一次花4元錢買兩片水煙;身背上長了嚴重的骨刺,熬著不吃藥,有時痛得實在支撐不住了,只花幾塊錢打一針。
就這樣,他們節衣縮食,把一分分、一塊塊艱辛攢、省下來的錢小心存好,時常50元、100元遞給兒媳田曉玲,讓她還債。
每當田曉玲接過這些零錢,忍不住低頭轉身,背對老人眼淚唰唰流下。那場暴風巨浪,老二吳秀全死裡逃生。但左腿被漁繩絞傷,又在海水裡浸泡了4小時,落下病根。他們的兒子18歲,老三的女兒15歲,老四的女兒7歲,全部生活靠夫婦兩人,他們咬牙承受,拖病外出打工為生、賺錢還債。
她哽咽著對記者說:「我們都沒有辦法養二老了,他還拿錢還債,作下輩的十分心酸!」
身患尿毒症
遺言囑咐做人要誠信
誠信老爹吳乃宜
日子一天天在過,這位孱弱多病的彎駝老人背著生存與欠債、悲傷與艱辛的雙重重負,步履蹣跚、卻又堅定地走著漫漫的「子債父還」之路。
因這份堅持,吳乃宜先後被評為「2010年感動溫州十大人物」、「溫州市誠實守信模範」、「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012年最美浙江人」、「中國好人」候選人。
這些年來,吳乃宜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愛心捐助,老人的兩個孫女減免了全部就學費用,蒼南縣為老夫婦購買了一間8萬元的新屋……
吳乃宜老人和兒媳婦在煮雞飼料。蘇巧將/攝
「我從心裡感激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不然我不知道還要多熬多少年。」2012年的除夕前,吳乃宜一家搬進了新房。坐在嶄新的三層樓新家的客廳裡,年邁、瘦弱的吳乃宜曾經寫滿苦難的臉上露出了微笑。「生活總會越來越好!」老人感嘆。
2012年9月,老人委託兒子吳秀全,通過媒體告知全社會:「我們家欠下的舊債已經全部還清了,請大家不要再繼續捐款。」
2012年,吳乃宜他們一家靠飼養肉雞和捕魚有了2萬多元收入,建新房欠下的新債自己也能還清。 蘇巧將/攝
生活一點點變好,2013年9月,吳乃宜卻突然吃不下飯,頭暈,連走路都沒力氣。他開始撐著不說,後來受不了了,就讓老伴到衛生院開點感冒藥,但不見效果。
吳老爹病倒在了床上。2013年10月23日,唯一倖存的二兒子吳秀全硬帶他去醫院做檢查。
這一查,把吳秀全嚇傻了:醫生確診父親得了尿毒症,而且是晚期。
主治醫生吳克釵說,由於拖的時間比較長,吳老爹的腎臟基本壞了。「他有可能長期營養不良,有些指標查起來營養不良比較明顯,還有長期的病沒有來治療,就耽誤了。」
考慮到吳老爹已經80多歲,不適合換腎,只能靠血透來維持生命。
吳老爹在住院時留下的最後照片
醫院希望吳老爹繼續留院,方便觀察和治療。但當天他還是回到了蒼南縣馬站鎮三澳村的家中。
吳秀全把家人都叫了回來。7年多來,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不少變化。老大的女兒結婚了,老二的兒子準備出國打工……
2014年1月19日凌晨0:10,吳老爹與世長辭。臨終前,他說了3個遺願。「說我媽年紀大了,我們要對她好一點,要孝順,我媽跟了他一輩子,從沒享過福。」吳秀全說。
他還告訴大家,做人要誠信,不管怎麼樣,憑良心去做人。另外,以後大家要替他好好感謝所有的好心人。
人貧心性高潔
吳乃宜的承諾樸素得讓人感佩
吳乃宜離世的消息在小漁村裡傳得很快。
2014年1月23日中午12時半,「誠信老爹」吳乃宜出殯。位於蒼南縣霞光社區的三澳村,眾人為逝者送最後一程。
當天,除了吳家的親友,還有自發趕來的本地基層幹部、愛心志願者、熱心市民等等。兒子吳秀全捧著父親的骨灰,緩緩向後山的墳墓走去。
老伴坐在路邊,看著送行的人群向山上走去,她就這樣一遍遍的擦著眼淚。
這幾天,各地陸續送來的花圈,也被送行的人抬著走在隊伍前頭,其中有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葛慧君送來的,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劍謹送來的,還有省市縣三級文明辦送來的……
來自各界的志願者們拉起了橫幅
熱心的溫州市民胡富有,幫忙拉著「誠信老爹吳乃宜一路走好」的條幅走在隊伍中間。
他上午5時半從溫州出發,10時多才來到村子裡。他說,這小村太難找了,如果不是打電話找本地幹部幫忙,還真的會迷路。他說,自己這麼大老遠趕過來,就是想陪著「誠信老爹」走完最後一段路。
蒼南同城愛心社工服務中心來了13位代表,在老爹住院期間,他們每天有2至3名社工來幫忙照顧。
來的代表中,30多歲的朱麗春與吳家人最熟悉,照顧老人的社工中,數她去的次數最多。第一次去時,她告訴老人:「我的老公也姓吳。」老人聽了很高興,後來,她一到醫院,老人就向她招手,說她是「自家人」。前幾天她就來過吳家,還送來了花圈:「現在我不敢看吳老爹的照片,一看就要流眼淚。」她說著說著,眼眶已經紅了。
熟悉的、陌生的人們來了,送他走完最後一程。送行的隊伍從山腳到山腰。
消息也在網絡傳開,網友們紛紛留言:老爹一路人走好。
古往今來,誠信這個字眼被不斷註解:它可以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可以是誠實不欺、以誠相交。
吳乃宜的故事告訴我們,誠信,還可以以一種最樸素的方式彰顯最純粹的人性。
古稀之年的吳乃宜,失去了至親,也不再如盛年般身強體壯,他所能做的,是撿拾塑料罐、織漁網,又千方百計省錢。一毛、一元……一點點省、一分分賺。
「做人要講信用!是我兒子的欠條我都認。」這樣的承諾在有些人看來很傻很笨,因為老人在法律上並沒有償還義務。可是吳乃宜卻明白,欠債還錢才不違背自己的良心,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有的人承諾起來很華麗卻不真實,而吳乃宜的承諾卻樸素得讓人感佩。
轉自浙江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