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和狗狗各有各的秉性,那麼同為貓咪,每隻貓咪的性格是不是就完全相同呢?
當然不是!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一樣,貓咪的個性也千差萬別。雖然貓咪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但每隻貓咪眼裡的世界卻不盡相同,因而這個世界裡的各只貓咪的性格與境遇也就迥然相異了——正所謂「天下沒有兩隻完全相同的貓咪」。
在貓糧普及之前,家養貓咪基本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即便是主人偶爾提供一點兒食物,也都是家裡的殘羹冷炙——對於無肉不歡的貓咪來講,這實在是連粗茶淡飯的標準都達不到。
因此,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家養貓咪,通常都會時不時地弄點兒野味來打牙祭。
如果貓咪的捕食能力弱,經常餓肚子,那它生存的概率就小,而它的生存概率小,就意味著它繁殖子孫的機會少。
因此,在那個需要自給自足的年代,貓咪如果像今天這麼乘巧、這麼愛撒嬌的話,是難以生存下來的。
在那個年代裡,大多數貓咪的身體裡都流動著野性十足的血液,如果把貓咪按「小家碧玉」型和「野蠻女友」型來劃分的話,當年的絕大多數貓咪無疑都屬於後者——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那些貓咪實在是很沒有「貓咪味兒」。
貓糧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大行其道,貓眯也終於可以不再為了填飽肚子而整日東奔西跑了。它們不用再像從前那樣忙於生計,而是可以在人類的照顧下,混個子孫繞膝、四世同堂。
慢慢地,貓咪血液中流淌著的野性因子開始減少,安於享受、調皮搗蛋的因子開始增多,貓咪自己特有的個性開始顯現出來,所謂的「貓眯味兒」在它們身上也就展現得越來越明顯了。
在這個張揚個性的年代,貓咪似乎也不甘寂寞。它們勇敢地把自己最有個性的一面展示在我們人類面前,而我們也似乎樂于欣賞它們的表演。
或許,貓咪的這種個性化發展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吧。
如今的貓咪已經不那麼野性十足了,但這並不能完全歸結於貓咪的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貓咪和我們人類的關係逐漸親密,這給它們帶來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影響:
在擺脫了從前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生活後,現在大部分貓咪開始定居在三口之家和單身公寓裡。它們的生活方式也從原來的放養狀態變成了現在的圈養狀態。
較之放養時代的貓咪,圈養時代的貓咪得到了我們人類更多的寵愛—被我們當作兒子、女兒一樣照顧:被我們穿上各種各樣時震的服裝……
借著這股寵物熱的東風,貓咪在一夜之間翻身做了主人,悠哉遊戰地閒散度日。這樣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使得貓咪更有心情發展自己的個性了。
想像一下,假如你家的小貓伸了個懶腰,然後四仰八又地呈「大」字狀平躺在你家房間的地毯上,呼呼地睡起了午覺,你會怎麼辦?
你肯定會一邊滿懷憐愛地說著「啊,好可愛」,一邊輕手輕腳地把它的四周收拾妥當,好讓它躺得更舒服、更自在一些。那種嫌它躺著礙事而一腳踢開它的主人在如今這個年代恐怕已然絕跡了,但放在以前,被踢開可是貓咪的「家常便飯」!
當然,以前的貓咪也絕不敢在主人經常活動的地方這麼肆無忌憚地捶午覺—一如果它不想被一腳踢開的話。
總之,和過去相比,如今的貓咪對我們更加沒有戒心,或者說,壓根就沒有戒心。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可以把從前用於提防人類的精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去,比如展現自己的個性。
「喵……」「怎麼了,寶貝兒?」「渴了?」「想吃飯了?」如果你是一個養貓之人,這樣的對話在你家裡恐怕絕對不少見。聰明的貓咪早已學會用不同的叫聲來讓主人作出相應的反應—它們會變換出各種叫聲,直到你滿足它們的要求為止。
你看看,這些在家裡稱王稱霸的貓咪,如今正朝著個性化的方向大踏步地前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