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第一,但我不想成團!」
前幾天,耗時近兩個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落下帷幕。
寧靜拿了第一,也留下這樣一句話。
節目中,她不止一次坦率地說:「來了就是想贏,想拿第一」,寧靜毫不遮掩這份得勝心。
為了這個目標,48歲的她太拼了。
跳舞跳到吃速效救心丸;
從節目開播,她是唯一一位不接廣告,沒出過長沙的姐姐。
她的口頭禪就是「超超超第一」,她也的確做到了。
成團最後,寧靜說:「這個獎是給大家的」。將獎盃交給隊友,自己空手站上C位。
有人說,最開始寧靜最佛性,但中途最努力,是節目改變了她。
但在有書君看來,是寧靜影響了所有姐姐和觀眾,三十而驪、自信無懼,大膽表達態度的女性更迷人,更通透!
對比下第五名的張雨綺的有感而發,我也看出了女人的強大:
「人生說50%的成,50%的不成,我今天就準備了50%成的發言稿。
我要讓我的孩子們知道……你媽我不僅風華絕代,還要乘風破浪。」
女人本該如此,也應活成如此!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
中年女人的生活有多絕望?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
從前風花雪月,現在柴米油鹽;
老公一眼不看,孩子一句不理;
曾經在家當公主,如今在家當「保姆」。
眼前一地雞毛,家人冷漠以對,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得到中年女人的絕望。
但我認識的靜姐偏要對這樣的聲音說不。
靜姐和老公結婚十五年,依舊恩愛得羨煞旁人,晚上常常牽著手在小區裡散步;
兒子樂樂不但懂事聽話,成績回回名列前茅,還親暱地稱她為「百事通媽媽」。
有一回,我去靜姐家做客,恰好她在輔導樂樂寫數學作業。
當時,有一道題樂樂不會,就問靜姐。
靜姐沒有直接教給他解題方式,而是問了他可能用到的知識點,讓他先試著去解題,解到哪步算哪步。
當樂樂解到第三步時,再也做不下去,抬頭看靜姐。
靜姐二話不說,直接將最優解的方式教給了他。
不出十分鐘,樂樂愉快地答完了題目。
正當他準備寫下一道題目時,靜姐阻止了他,說,「我還有三種方法要教給你。」
說完,「刷刷」地在樂樂本子上寫了起來。寫完後,將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和步驟詳細地講給樂樂聽。
就這樣,原本15分鐘就能解決的一道題,愣是用了2小時。
做完這道題目後,樂樂一臉不解地問道:
「媽媽,你明明已經把答案教給我了,為什麼還要教我那幾種方法?」
誰知,靜姐卻搖頭道:
「我是想告訴你,你往後的人生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
但就像解題一樣,每種困難至少有4種解決辦法,這個不通,你可以用下一個,區別只在於是否為最優解。」
那一刻,我震驚於靜姐的見解獨到,又非常疑惑,她為何能從一件小事看到這麼長遠的事情?
對於我的疑問,靜姐卻神秘一笑,片刻,吐出幾個字:「好勝心和思考力。」
靜姐說,女人一輩子,墨守成規是悲劇,尋求改變和追求才能幸福。
生活中的她,抓住任何機會學習和實踐,這也是她能拉開與其他人差距的根本區別。
有一次,閨蜜在群裡發了個連結,她打開一看,發現是讀書平臺的VIP會員,奔著有便宜不佔是傻瓜的原則立馬搶了。
堅持打卡,還能返現,讀的時間越長,返的越多,一年下來能得400塊錢。
裡面還有海量書籍可隨時隨地免費閱讀。
一開始,我並未放在心上,直到有天做早飯時,不方便看紙質書,就想著試一下好不好用。
沒想到,卻被裡面的精彩講解吸引住了。
這才發現,原來書裡的內容都是由知名大咖把書籍的精華部分拆開,轉化成容易吸收的形式講出來。
從那以後,我開始由讀書改為聽書,並加入了讀書群,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
每天,都有知名大咖在裡面領讀,陪伴著我們學習,群裡的小夥伴也會互相監督,一起成長。
我這才明白,原來靜姐看問題如此有深度,是因為她不但長期浸淫在書山籍海中,還結交了那麼多志同道合、優秀卓越的朋友!
靜姐說,我們從書中汲取的觀念思想,別人常常要吃過很多虧才能明白。
讀書群裡有些年長的朋友,雖然歲月未曾留情,但學習勁頭依舊昂揚,這讓她懂得:
女人,只有在停止追求和學習的那一刻,才算真正老去。
你會問:女人最該學習的是什麼?從哪裡學習呢?
英國知名小說家毛姆曾說過一句話:
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為自己築起一座避難所,幾乎可以避開生命中所有的災難。
這話用在玲姐身上,最貼切不過。
三年前,玲姐懷孕後,在全家人的勸說下,辭職專心備孕。
一開始,日子過得好不悠閒,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刷刷劇,上網看看寶寶用品。
時間一長,收入來源的斷裂、一個人獨處的孤獨,讓她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
天性敏感的她知道,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肯定會出問題。
為了讓自己保持清醒,不被舒適的生活所綁架,她開始瘋狂讀書。
她發現,讀書時,她既不是誰的妻子,也不是誰的母親,就是她自己,一個從書裡面獲得快樂和成長的人。
原來那種慌亂和對未來的不安,開始變成內心的安寧和充實。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她成為了讀書平臺的VIP會員。
她尤其喜歡聽大咖講解的那些書,學著以更高的視角去理解書中的觀點。
從《親密關係》讀到《正面管教》;從《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到《刻意練習》……
很多人不明白,問玲姐,每天學這麼多課程、讀這麼多書有用嗎?
每每這時,玲姐總一臉感慨地說道:
「我慶幸自己傻乎乎的學了這麼多,這才讓我收穫了美滿的婚姻,更幫到了家人。」
前兩年,玲姐發現,她跟老公提前進入了七年之癢。
那段時間,她跟老公說話,老公常常顯得心不在焉,再問下去,又一臉不耐煩的樣子
甚至,老公開始日日晚歸,就算回來,兩人也說不上幾句話。
她心裡很難受,情不自禁地懷疑老公是不是出軌了,或是不愛自己了?
她很想問問老公:
「一個月在家吃不了2頓飯,大周末也不見人影,是不是眼裡心底完全沒有了自己.......」
關鍵時刻,她曾學過的婚姻課「點醒」了她,她想起了婚姻諮詢師周小鵬老師曾講過的「需求表達模型」,忍住了。
她給老公精心做了一頓美食,發簡訊給他:
「老公,你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太辛苦了,多虧有你!我給你做了好吃的,今晚可以一起吃飯嗎?」
當晚,玲姐老公就回來了。
玲姐刻意製造的溫馨氛圍下,玲姐老公也終於對她敞開心懷,說出了冷落她的原因:
「咱們夫妻久了,因為彼此太熟悉,沒了新鮮感,有時候就是單純的想換一種生活狀態,又怕說出來讓你受傷。」
那一刻,玲姐雖然有些受傷,但知道,老公的話糙理不糙。
從那以後,兩人約定,當彼此過膩了這種生活方式後,便及時跟對方說,兩人就一起換種生活方式。
而這樣的時不時的情感溝通和驚喜生活,也讓兩人愈加恩愛。
大多數女人沉醉於歲月靜好,卻不知現實是磨難重重!
而保持學習,能讓你有足夠的智慧去解決未知的難題!
上半年,玲姐老公所在的公司效益不太好,要優化人員。
在玲姐老公的部門裡,他和另一個年輕人要優化掉一個,這讓領導很糾結。
畢竟,玲姐老公經驗豐富,不是年輕人可比的,但他又比那個年輕人薪資高太多,又沒有人家幹勁足。
幾番糾結之下,就讓兩人出一份商業策劃,決定去留。
玲姐老公深知,在公司效益不太好的情況下,薪資高的自己並不具備優勢,所以想著放棄。
玲姐得知後,一邊給老公分析形勢,讓他知道,在市場整體裁員的情況下,人到中年的他現在出去並不是好的退路。
另一方面,用她學來的商學知識,從「需求彈性」「供需定理」等,幫助老公提出了能給公司帶來最大收益的策劃思路。
最終,玲姐老公的策劃案徵服了公司領導。
就這樣,在玲姐的幫助下,她老公順利度過了職場危機。
玲姐常說,讀書、學習,讓你得到的將不僅是知識,還有無形中提升的思維能力、處事能力。
在職場上,讓人立於不敗之地的,往往不是人的能力、人脈、財富,而是思維高度。
技術可能會過時,但長期讀書學習、聽課積累,培養出來的思維能力,卻能讓你在平庸之眾裡脫穎而出,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現在,在玲姐的影響下,全家人加入閱讀,每天從書裡汲取精神食糧:
婆婆定製了一套國外的小說譯本,她說,聽完這裡面展示的各國風俗習慣,才知道自己以往猶如井底蛙,視野開拓不少;
兒子覺得提升學習力的書有助於學習效率,如今,他用裡面的方法,讓自己的學習效率比之前快了一倍不止;
老公為自己定製了職場進階主題,在職場裡不斷「升級打怪」,成為佼佼者......
有句話說:一個家庭幸不幸福,80%取決於女人。
深以為然。
一個堅持讀書學習的女人,她習以為常的好習慣會如陽光雨露,慢慢滲透進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心裡,讓他們收穫喜悅與成長。
30歲的迷茫,40歲的焦慮,50歲的煩惱……
女人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困境和選擇。
一時的掙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深陷「迷茫」,而不自知。
有句話說,人生99%的難題,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就像靜姐、玲姐,因為大量閱讀和長期學習的習慣,她們能快速提升自己,
面對孩子教育、婚姻經營、職場晉升、個人成長等問題時,運用學到的知識,智慧地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