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支付曝光臺App
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監管對金融科技的口袋還在收緊。剛剛,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僅對已購買產品用戶可見。
螞蟻集團回應
12月18日,據媒體報導,除了已持有銀行存款產品的用戶外,目前,支付寶針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
對此,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螞蟻集團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
不過京東金融、度小滿上仍有「銀行存款」產品可供用戶購買。針對後續是否會下架一事,有媒體聯繫到度小滿和京東金融方面,但度小滿、京東金融方面均未予回復。
什麼是網際網路存款
近兩年,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滑,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保本高息」的特徵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在京東、度小滿、支付寶等主流三方平臺上合作的銀行家數持續增多,合作的銀行類型也不斷擴大,從最早期的僅有幾家民營銀行在三方網際網路渠道發售創新存款,到目前已經拓展到農商行、城商行、股份行等規模較大的銀行。
儘管監管已經幾次出手,已經對靠檔計息的「活期高息」產品做了下架處理,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依然有其獨有的收益優勢吸引著投資者,在當前攬儲壓力較大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其列,以期拓寬攬儲渠道、獲取客戶和資金。
事實上,民營銀行紛紛「觸網」發力網際網路平臺存款除了迎合數字金融發展大勢之外,也反映了彌補短板的訴求。因線下網點受限於「一行一點」的限制,民營銀行相對於傳統國有銀行在吸收儲蓄存款方面劣勢較為明顯。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聚集了大量的理財用戶,通過這類平臺出售相關存款產品渠道成本低,效率高,業務擴張速度遠超過傳統銀行網點渠道,越來越得到經營機制比較靈活的民營銀行的青睞。
而銀行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債權債務關係為存款人與銀行)。通常平臺會展示銀行名稱、產品期限、起存金額、存款利率、計息規則等信息,突出50萬元內存款保險保障的信息。此類存款產品主要情況如下:
一是全部為個人定期存款,普遍具有存款利率高、購買門檻低的特徵。通過平臺銷售的存款均為定期,以3年、5年期為主。1年期利率最高為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近半數存款產品起存金額僅50元,且定期產品均支持提前隨時支取,資金當天即可到帳。
二是購買存款的流程僅需幾分鐘,簡便快捷。
客戶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選中某家銀行的存款產品,只需點擊平臺頁面的「立即存入」按鍵,即跳轉至相應銀行二類電子帳戶的開通頁面,在上傳身份證照片、進行人臉識別後,電子帳戶即開通完成,無其他限制。客戶若要購買產品,只需將大銀行的一類帳戶銀行卡與該電子帳戶綁定,資金即可從銀行卡轉入電子帳戶中購買產品。產品到期時,資金自動返還至電子帳戶,客戶可提現至綁定銀行卡中。
三是這種模式下債權債務關係還是儲戶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關係,但是銀行需向平臺支付「導流費」。
一般銀行根據平臺日均存款餘額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向平臺支付手續費,按月或按季進行結算。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二度發聲
這是在12月15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再次談及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問題三天後,首個下架存款產品的網際網路平臺。
12月15日,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表示,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流動性特點有別於傳統儲蓄存款,給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帶來新課題,「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11月17日,央行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撰文《線上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稱:
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是伴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經濟發展出現的銀行開展負債業務的新東西。對於這類傳統金融的新業務模式要深入研究,需要明確該業務準入條件、風險管理等要求,根據監管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等設定業務門檻及業務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
這就意味著,一直以來缺少規則和約束的網際網路存款進入了監管的視野中,未來銀行參與者有門檻,規模也會有「天花板」。
對比11月17日的首篇文章,在此演講中,孫天琦對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問題有了相對成熟的監管思路,包括:
明確銀行準入資質和標準。根據銀行監管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等設定業務準入門檻及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
研究出臺針對高風險銀行吸收存款行為的有關法律法規。我國可研究修訂或出臺有關法律法規,對高風險銀行吸收存款的方式和存款利率等作出明確規定
針對新業務模式的新特徵,完善審慎監管指標和有關規則。明確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統計要求,適當完善流動性監測指標,增加對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依存度和集中度監測。
嚴格規範網際網路、APP等數字平臺涉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各類行為。對從事金融活動的網際網路平臺,必須持牌經營,不可「無照駕駛」。要設立業務準入門檻,納入相應金融監管範圍。未取得業務經營牌照的平臺公司,不應在平臺名稱中出現「金融」字樣,以免誤導消費者。
此外,從應用規則、技術要求、風險防控、信息安全等方面出臺相關規範性指引,加強技術約束。對已發生的違規行為,嚴查重罰,不可一關了之、一停了之。
六大行叫停「靠檔計息」
12月14日,六大行齊發公告稱,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產品,提前支取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靠檔計息,是指客戶在銀行買入定期產品時,如果提前支取,銀行會根據客戶實際存入時間,以靠近的定存檔計算定期利息,剩餘的按活期計息。目的是吸引客戶購買,幫助銀行攬儲。
一般來說,定期存款採用的計息方式是到期一次性付息,如果有客戶在定期未到期時想要提前支取,則計息方式會直接按活期計算,所以提前支取會損失掉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按照「靠檔計息」方式,假設客戶一筆定期存款存期為3年,若在第2年第4個月提前支取,則支取的利息可以按照滿2年零3個月這一檔期兌付定期利息,剩餘期限則按照活期計息。
據第一財經報導,一位中小銀行高管表示,監管的出發點可能是通過降低存款成本,來下調銀行負債端的壓力,進而支持實體經濟,讓資金流向「最後一公裡」。但部分中小銀行面臨壓力,中小行普遍攬儲能力拼不過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現在負債端更將承壓。
「這對民營銀行的攬儲業務可能是一個打擊,民營銀行物理網點少、品牌薄弱,難以從傳統渠道獲得存款,開發的『智能存款』這一網際網路產品是個有效的攬儲途徑。而當下,『靠檔計息』政策約束,不少銀行為合規經營已經下架了『智能存款』產品,民營銀行資金渠道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