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街舞》第三季在本月初落下帷幕,即便在小眾潮流綜藝遍地開花的如今,《街舞3》(以下統一用到該簡稱)也把很多「不可能」變為現實。
國產選秀類綜藝一直處在豆瓣「鄙視鏈」底端,而《街舞》連續三季豆瓣8分以上。第三季的全明星導師陣容,更讓街舞文化再次「紅出圈」,從小眾愛好者的狂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
而總決賽當晚,更是創造中國街舞歷史的一天。
長達8小時的直播,總共包含齊舞作品對決、4強PK和終極不服的18回合Battle 冠軍戰。
最終來自「一波王炸」的楊凱奪得冠軍,他在拿下總冠軍之後這樣說道:「如果因為我對街舞的堅持和熱愛,讓更多人選擇繼續跳下去,這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
而實際上這位33歲的B boy,給街舞圈乃至整個潮流文化圈帶來的影響與震撼遠不止於此。
楊凱在《街舞3》登場時,同場選手是這樣評價他的:「四川之光」「成都最厲害的B boy」「世界街舞大賽冠軍」,在他的舞蹈生涯中有許多高光時刻,甚至可以說楊凱就是中國B boy 的天花板。
然而在取得這些成就之前,楊凱一如很多迷茫叛逆的年輕人一樣,是大眾眼中的「問題少年」。
如今30+ 的楊凱,舞齡超過20年,在14歲時他做了個不尋常的決定:退學,專心去學街舞。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身邊充斥了質疑聲,爸媽甚至跪在地上求我,別跳了」。
直到父親看到正在努力練舞的楊凱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才被他練舞的決心震撼到了,同意楊凱退學練舞,並刺激也是激勵楊凱「既然要跳,就跳到央視」。
▲楊凱在《街舞3》錄製期間穿著特步上衣,擺出他的標誌性Pose
楊凱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2004年,年僅17歲的楊凱就作為全國街舞電視大賽成都賽區的單人冠軍,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總決賽,而這場決賽正是央視直播的。
在此後楊凱潛心練舞,很快舞技就邁入國內頂尖高手之列,2005年獲得「CCTV動感地帶南部賽區團體冠軍」 ,2008年獲得「CCTV動感地帶全國電視街舞大賽總決賽單人冠軍」。
2016年,楊凱更是為國爭光,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獲得「HIPHOPINTERNATIONAL 2016 World Battles Champion」。
看似「開掛」的舞蹈生涯,背後也有著常人不能理解的孤獨與彷徨。
在退學練舞之後,楊凱發現身邊很多一起練舞的小夥伴退出了、不再跳舞了,因為父母覺得「不務正業」。甚至登上央視之後,看著身邊一起長大的夥伴上了名牌大學、有著穩定的工作。
這些過往都曾讓楊凱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但「熱愛」二字支撐他走過無數迷茫時刻。
把愛好發展為職業,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一件冒險的事,而熱愛讓堅持有了無限可能。
在我們的專訪過程中,楊凱回答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熱愛」,選擇跳舞源於熱愛,堅持跳舞因為熱愛,成功的基石仍是熱愛。
熱愛就像是楊凱的莫比烏斯環,是起因、是過程、同樣也是某種結果。
最令潮君動容的是,在我們問到楊凱是否曾經想過放棄,是否後悔過。楊凱的回答是:「我後悔沒有更早開始練習街舞。」
B boy 拿非專業比賽的冠軍,可以說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B boy 不管是在體力還是創造性方面,似乎都有著先天的短板。
然而楊凱在《街舞3》的決賽中,卻不信邪地踢破了B boy的天花板。
breaking在街舞中是最耗體力的一種,一般比賽不會超過3輪,而這次終極不服最多得跳到25輪!
楊凱卻在舞臺上爆發小宇宙,在與年僅21歲的小朝Battle 時,第一輪就牢牢壓制了對手。甚至小朝一度在跳完後累得癱坐在地上,而楊凱一直跳到最後,沒有一點體力不支的樣子。
作為中國最頂尖的B boy,楊凱深知外界對於B boy「只會大招、不懂原創」的刻板印象,而他一直在刻意挑戰這種刻板印象。
不管是在準備比賽還是日常練習中,他都有意識地融合更多舞種,並鼓勵團隊中的B boy們做更多嘗試。
即便對於普通人來說,「30焦慮」都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題,對於舞者更是如此。
楊凱在30歲之後也會「力不從心」,但他對抗歲月這把刀的方式不是焦慮,而是在一次次練習中不斷挑戰提升。
大多數人免不了「趕時髦」「追爆款」,而潮流對於楊凱來說更多是個性的表達。
「舞者就是要讓人一眼看到,他今天穿了什麼表達的是一種個性。」
楊凱私下穿著風格和舞臺上有很大不同,每一次舞臺上的穿搭,都在傳達著他當下的想法。
在《街舞3》剛開錄時,他穿了一件來自特步的上衣,上面印著「成功不容妥協」的字樣,預示著這位街舞老將「特不服」的精神。
而在冠軍收官戰上,他特意選擇了UNDEFEATED ,因為他喜歡這個品牌的中文含義「不可擊敗」。
舞者、教師、裁判、冠軍,這些都是楊凱的標籤。街舞文化在中國經歷了起起落落,很多人走了,但楊凱卻一直在堅持,因為他想讓更多人了解街舞的魅力。
《潮流進化論》對話楊凱
P.S. 潮流進化論以下簡稱潮君
潮君:算起來到今年為止,你的舞齡已經超過18年了,不管作為愛好還是工作本身,能堅持十幾年如一日做一件事都非常不容易,最初是什麼契機讓你選擇成為一名B-boy 呢?
楊凱:我跳舞至今差不多有20年了,當年不知道跳的是Breaking,當時就覺得某個動作很炫酷。能堅持下去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熱愛,一直熱愛。因為熱愛,才發展到後來把愛好變成職業。
潮君:在舞蹈生涯中,你有沒有想過放棄,或者說有沒有想過不把舞蹈當作生活重心?
楊凱:基本上每年都有想放棄的時刻,尤其是30歲以後,會感覺到精力在下降,有點力不從心。但每一次比賽甚至每一次練習舞蹈時,我都覺得自己還能堅持。
潮君: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一次,你還會不會在14歲時就選擇做一名舞者?
楊凱:如果可以重新選,我會選擇更早開始跳舞,7、8歲就開始跳。
潮君:2016年你就拿到了美國街舞大賽單人冠軍,為什麼在2018年選擇參加《熱血街舞團》這種非專業賽事呢?當年止步半決賽,對你來說有遺憾嗎?
楊凱:跟專業賽事比起來,綜藝面向的人群更廣,但是我覺得這對於舞者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的舞者如今是什麼樣的。
遺憾的是當時作為我自己來說,準備得並不算很充分,也沒有更好地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真實水平,包括第一次參加綜藝壓力也很大。
潮君:今年再次參加《這!就是街舞》,你介不介意大家對於「回鍋肉」的說法?
楊凱:對我來說跳街舞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我完全不會介意是不是所謂「回鍋肉」。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觀眾看到我的發光點,我的舞蹈能不能徵服觀眾。
潮君:很多人覺得B-boy 是拼體力、拼技術,缺少創意,在你眼裡你怎麼定義B-boy呢?
楊凱:我一直否認這個問題,因為中國B boy 把大量時間花在打磨技巧上,但在表演、音樂、體力分配上顧及比較少,包括沒有太多時間整編作品。但這些我都經歷過,所以我不相信B boy 創作力就不行。這些年我也幫助團隊創作了很多舞蹈作品,在比賽上拿過很多獎項, 所以我也一直想用自己的經驗,讓更多B boy 走出這種誤區。
潮君:今年《這!就是街舞》海選是嘉爾給你毛巾的,最後為什麼選擇王一博、加入一波王炸戰隊呢?能不能說說王一博吸引你選擇他的點是什麼?
楊凱:選擇王一博首先是因為我覺得他很懂跳舞,我相信他能體會專業舞者的處境和心情,另一方面我在《熱血街舞團》就跟嘉爾合作過,所以這次選擇加入一波王炸也是希望碰撞出更多新鮮火花。而且王一博第一個衝到我的房間,還送了我鞋帶,這些細節也讓我覺得很感動。
潮君:在街舞綜藝裡,基本上很少有B-boy 拿冠軍,你也說過拿冠軍對你來說是「幻想」。這次夢想成真後,你覺得除了實力過硬外,還有什麼因素能讓你最終拿到冠軍?
楊凱:首先我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其次我認為B boy 並不是冠軍絕緣體,真正的B boy 就應該是全能型的。
潮君:現在學舞蹈、乃至想把舞蹈作為職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你有什麼相對他們說的話嗎?
楊凱:多練習。舞蹈是一種積累,不是拿了冠軍就到頭了。如果你也認同舞蹈是一輩子的事,堅持練習是最基礎的。
潮君:作為街頭文化的一部分,街舞和街頭潮流是分不開的,你怎麼看待街舞和潮流之間的關係,或者說你覺得作為Dancer,需要具備哪些潮流素養?
楊凱:在我看來潮流文化跟街舞文化一樣,是一種外來文化,就如同剛開始練舞一樣,很多都是從模仿、跟風開始,但最終潮流應該是一種個性和態度的表達。
潮君:你自己私底下是對時尚潮流很關注的人嗎?你覺得穿得時髦能為舞蹈加分嗎?
楊凱:我認為舞者也應該關注時尚,在舞臺上穿搭也是整體表現力的一環。在舞臺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特的,穿得與眾不同、穿出個性,讓別人一下能注意到你,在舞臺上也很重要。
潮君:你最喜歡的潮牌有哪些?能不能給粉絲推薦幾個你最常穿的潮牌。
楊凱:Stussy、Supreme、UNDEFEATED 是我最常買的三個潮牌。這三個品牌都是日常可以穿、同時也適合跳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