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杜俏俏
錢塘潮起處,揚帆又一年。
1月7日晚,作為2021省屬院團新年演出季的重要組成部分,「浙藝年」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校團合作專場匯報演出在杭州劇院激情奏響。
演出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演藝集團、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杭州演藝集團、寧波演藝集團和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等聯手打造,美好時光,盡在《浙·藝·年》。
當晚,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還與浙江演藝集團、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寧波演藝集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杭州新青年歌舞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在浙藝推進「雙高」建設的背景下,新一年,浙藝將與五大院團協力開展產教融合、校團共建,高校與院團將優勢資源共享,創新藝術人才培養合作機制,持續培養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藝術表演人才,為文化浙江和「重要窗口」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入選首批國家「雙高」建設的綜合性藝術職業學院,浙藝有著66年辦學歷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文化藝術工作者,被譽為浙江「藝術家的搖籃」。
剛剛過去的2020年,浙藝人風雨同舟,「以藝戰疫」。完成「抗疫」主題文藝作品200餘件,開闢線上課堂250多門課程,成為浙江省15所高水平職業院校之一。完成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驗收,通過省優質校建設成果評估,開闢了本科層次教育通道。
去年,浙藝還積極籌建長三角戲曲聯盟,建立越劇研究院、戲曲學院、鄉村旅遊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促進「產教聯動」「校團合作」。
這一年,浙藝人和浙藝出品也摘得多項重量級大獎,戲曲學院名譽院長楊小青獲「最美文旅人」稱號,美術系首席專家周正平在國際舞臺發揮影響力;4人入選首批浙江省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1人獲第五屆「浙江舞蹈獎」;原創舞蹈《西施別越》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獎,入選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獲浙江省第十一屆音樂舞蹈節聲樂、器樂、舞蹈門類獎項13項,「新松計劃」全省青年演奏員大賽一等獎3項、三等獎3項;獲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獎項24項,獲獎重量數量及參賽範圍為歷年之最。
當晚的演出分為「序:《夢想開始的地方》」、「百年禮樂當有興」、「苟利國家生死以」、「我欲因之夢吳越」、「尾聲:《最愛你清清的浙江》」五個篇章,融合了民樂、器樂、舞蹈、小品、越劇、婺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藝術盛宴。
參演的浙藝師生代表,都是浙藝具有突出成就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所選作品也均為浙藝近年來教學和創作的最新成果,在國家級和浙江省比賽和展演中頻頻獲得大獎。
比如,著名竹笛演奏家、浙藝音樂系主任、竹笛大師趙松庭嫡傳弟子吳樟華,分獲2020「新松計劃」浙江省青年演奏員大賽民族樂器A組吹奏樂、彈撥樂、拉弦樂一等獎的常軼偉、夏金甌、盧偉等,「荷花獎」古典舞《西施別越》等。
五大院團也聯合演出了精彩節目。
「總有一片天空屬於我們,每一道蔚藍向著遠方。人生需要拼搏,讓自己閃亮……」合唱《夢想開始的地方》拉開演出序幕,唱出了青年學子的心聲。
竹笛與樂隊的《騰飛》表現了錢江兩岸的秀麗風光、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美好生活。樂曲活潑明快,熱情洋溢,恰如錢江潮水奔騰不息。
舞蹈《蓮鼓越歌行》將江南水鄉獨具特色的生產活動採蓮與江南女子泛舟戲水相融合,以女子的柔美稱江南山水,展現了一幅幅如畫似卷的江南採蓮圖。
民樂聯奏《山水樂境》則用傳統民族樂器和旋律,展現了秀美絕倫的浙江山水。
小品《出徵》、舞蹈《母親的戰役》和歌曲《為了相見在春天》再現了疫情期間那些奮不顧身的抗疫英雄舍小家為大家,奔赴前線的動人瞬間,以催人淚下的細節撥動觀眾的心弦,與現場觀眾一起向抗疫英雄致敬,弘揚了偉大的抗疫精神。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音樂詩畫《與君山水》、舞蹈《西施別越》、越劇《穆桂英掛帥》和婺劇《大破天門陣》,向現場觀眾展示了浙藝和院團合作的教學成果以及不俗的創作水平,為傳統故事和經典劇目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也讓現場觀眾深深沉醉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
2021省屬院團新年演出季於2020年12月26日正式啟幕,演出將持續到2021年3月1日。
來自浙江音樂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浙江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浙江交響樂團等多家單位,共計20場精彩演出,將在杭州劇院、勝利劇院、浙江音樂廳、浙話藝術劇院、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杭州大劇院、餘杭大劇院等杭城各大劇場集中上演。其中不乏浙江京昆藝術中心的《玉簪記》、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陸遊與唐琬》《春香傳》等經典曲目。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