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個奇妙的詞,總能讓人自動聯想起了沙灘、海洋、泳池這些充滿「度假風」的元素,好像缺一場旅行,夏天就不是夏天。
正因如此,大部分公路電影的背景都發生在夏天。主角們伴隨著猛烈的陽光,來一場人生的修行。
我最愛的公路電影是《菊次郎的夏天》和《stand by me》。前者適合成年後看,提醒自己永遠充滿愛心,永遠童心未泯;後者初品覺得太過簡單單薄,但隨著人的成長,越能被它的純粹打動。
今天小梨來和大家簡單聊聊這兩部電影吧。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小孩與大叔相互治癒的電影。
有點木訥總是低著頭的小男孩正男,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和冷靜。而大叔和正男恰恰相反,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蠻橫不講理,完全就是一個小混混的做派。
可是看似不靠譜的大叔,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笨拙的照顧著正男,給他買衣服、多分他一個飯糰、帶他去找媽媽。他們一點一點相互感染,從一開始的零交流,到最後彼此信任。
因為家庭背景的關係,小學生的正男比同齡人早熟很多,也缺乏對生活的探索和好奇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正男會沮喪的說「行不通啊」,但菊次郎會想很多天馬行空甚至是荒誕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菊次郎」和「正男」這兩個名字的設定也十分有趣。「正男」聽起來更像成熟的大人的名字,而「菊次郎」充滿孩童的頑皮與機靈卻是一個中年大叔,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看到最後一幕時,會有「原來大叔才是菊次郎啊」的感嘆。
據說這部片本來不叫《菊次郎之夏》,打算叫什麼《正男找媽媽》一類的開門見山的題目。但比起找媽媽,這更像是一場尋找童真的旅程。
熱情的年輕情侶、週遊各國的好心詩人、外表粗獷內心柔軟的機車男。講故事、做遊戲、變魔術,他們都在用自己方式守護、修補正男的童心,從正男的幾個夢境可以看出他在旅途中的心理變化。
還記得影片一開始正男背著深藍色的書包踏上旅途,而返程時,他卻背著有兩個翅膀的書包快樂地跑回家,這幾個善良的大人,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改變了一個小男孩的童年。
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確認在內地重映,這是內地首次引進北野武的電影,也是北野武最溫馨的一部電影,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感受北野武的鐵漢柔情。
Stand By Me
關於這部電影,豆瓣上有這樣一個影評:
」曾經,我因為他的簡單,給他打了三星。現在,我因為他的單純,要給他10星。我老了。」
這確實是一部單純到極致的電影,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被家庭和社會忽略的四個少年,帶著煙、髒話、英雄夢想和五塊錢,步行20公裡,去找一具失蹤的小孩的屍體。
開始冒險前,對四個少年來,這個小鎮就是一切:「鎮上只有一千兩百餘居民,但對我而言那已是整個世界。」
他們沿著鐵軌去發現外面世界的精彩,但同時他們也必須去面對外部世界的殘酷。每一次的結束或許都意味著新的開始,找到那句小孩的屍體後,他們的旅行結束了,他們的童年也是。
但最終他們沒有像想像中的那樣被媒體報導成為英雄,而是將屍體的消息匿名告訴警察,然後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小鎮上,他們面臨著不同的人生路口。
「我們只離開了兩天,但回來時,都覺得整個小鎮變了,變得更小。」
在夕陽中,四個男孩拖著長長的影子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電影中,克裡斯是大人們眼裡的「壞孩子」。抽菸、說髒話、打牌,爸爸是小偷,哥哥是小混混,學校的牛奶錢不見了,都沒有調查就說是克裡斯偷的,即使後來克裡斯把錢還給了老師,老師也沒有替他澄清,而是用這筆錢買了條新裙子,戈迪問他為什麼不解釋?克裡斯痛哭著說,因為沒有人會相信.......
克裡斯真的是壞孩子嗎?他勸男主戈迪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不讓他抽菸,最後他也走出了小鎮,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律師,他在一家餐廳吃飯的時候,兩個顧客吵了起來,其中一個掏出了刀,克裡斯還是那個少年,他上前勸架,卻被一刀扎進喉嚨,當場死亡......
電影結尾男主戈迪在電腦上寫到:」雖然我和他已經十年未見了,但我會永遠懷念他,後來我再也沒有交到像12歲那年遇到的朋友,難道你們不也一樣嗎?」
對於你來說,最能代表夏天的電影是什麼呢,
歡迎大家在微博和抖音@瓏梨派進行分享哦~
文章來源:公眾號 / 瓏梨派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