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盆景側寫專欄第7期(換個角度看盆景)

2021-02-17 盆景家

以下是「盆景童話」時間

讓我們在成人的世界裡,用另一個角度

去看看孩童們眼裡的盆景世界,

盆景童話亦是盆景的童話。

樹琢滄桑 佛清靜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5班 黃銘軒


       朝華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題記

      秋風清,秋日明,陽光暖洋洋地灑在身上,我們六年五班的學生踏著輕快的步伐,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憧憬已久的鴻江盆景。一下車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清歡,花香鳥鳴的清晨中,我好奇地看著四周的環境。帶我們參觀的姚老師告訴我們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大有學問的。

      腳下踩著的是宛若寶座的石墩,沿著這條小路,我們便來到了著名的「枯山水」景觀,聽著姚老師的講解,我們情不自禁地沉醉於「以石當山,以沙為水」的美景之中,感悟到它的寂靜與深遂。真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飽覽完「枯山水」的風光隨後我們來到了一座池塘邊,那一方池塘水自成天地,那一條條錦鯉不正意味著「錦秀江山」嗎?目光向上移,只見一個皺瘦漏透的太湖石正如「麒麟呈祥」一般臥在上面,處處皆是好風光。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一棵黑松旁邊,這棵黑松稜角分明,樹幹蒼勁有力,如精神矍爍的老者一般。樹皮灰中帶著點黑色,葉子像針一樣,一簇簇向外伸長著,每一片都尖銳有力,有著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剛直與豪邁。

       之後我們又一一參觀各種各樣植物:寓意深刻的七裡香,擁有美麗傳說的羅漢松,有著舍利幹的臺灣真柏…….各種千奇百怪的姿式:直乾式,斜乾式,懸崖式,臥乾式,風動式…….連自詡「茲遊奇絕冠平生」的我也自嘆弗如。

       參觀完盆景就進入了今天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盆景DIY。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盆景的歷史。盆景起源於中國,源遠流長,新石器時期便存在,一直延續至今,不斷地發展,進步。吟誦著荀子「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的詩句,令我對接下來的環節更加期待。

      看完老師教科書般的示範,我們四人一組,齊心協力地完成盆景的製作。首先我們先將鋁線一圈一圈地纏上樹幹,像一條黑色的蛟龍,旋轉著,翻滾著,扶搖直上。然後再幫它轉移至陣地,卻總有一根鋁線桀驁不馴,總是跟我們作對,只好把它給斬草除根。接著點綴樹枝,鋪草等一段手忙腳亂的時光後,我們的盆景終於大功告成了。仔細端祥著我們的「心血」,在一棵青翠欲滴的柏樹下,安祥地坐著一個纖塵不染的小僧,讓人容易想起一名話「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青青松柏下,祥意正濃濃。而旁邊那株松柏更是蓬勃向上,粗獷,張揚,凹凸起伏,極具美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真是盆栽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時光忽見晚,我們與作品合完影后,便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鴻江盆景的雲彩。 

       鴻江盆景園,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地了,甚至還有些懷念。還記得去年手工DIY多肉製作,我還作為一名參賽者進入投票環節了!今天二度探秘,將會有哪些新發現了,我滿懷期待,踏上了鴻江尋「寶」之旅。

尋寶一:小盆景 大世界

      一路上同學們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到達目的地便迫不及待地下車,走進鴻江盆景。我抬頭一看,高大的假山怪石突兀,仿佛一個士兵日夜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走進盆景園,令人嘆為觀止,真是盆景的天地。盆景裡的植物千奇百怪,有的斜乾式、直正式、懸崖式、曲乾式……導遊姐姐介紹:「這是黑松。它的葉子呈針式,是歲寒三友中的一個,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喜歡陽光,庭院、陽臺均可培養。」小小的黑松盆景竟然隱藏著這麼多秘密,我不禁感嘆起來。導遊姐姐指著一盆盆景說:「這就叫七裡香,它能開白色的花,香味很濃。」「哇,好漂亮!」同學們說道。導遊姐姐又介紹了明朝時期的馬槽、雕塑馬、有毒的佛肚樹、羅漢松、臺灣真柏……

      難怪老子曾經讚美盆景:「不出戶牖而知天下。」真是小盆景,大世界呀!

      可這美妙的小世界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繼續探尋。

尋寶二:妙技法 獨匠心

     「這盆景是怎麼做出來的呀?」同學們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驚喜了。導遊姐姐帶我們來到了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栩栩如生的萬馬奔騰雕塑,但我們無暇認真參觀便開始了盆景理論學習。

     「盆景是中國人發明的,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了漢朝、唐朝、宋朝……直到了今日。」我們中國人真厲害,我心想。而老師又講到了「工匠精神」:「成景並非一朝一夕。從選材到造型的設計再到枝節的修剪,無不凝聚著我們師傅的心血,有的人為了修出自己滿意的造型,甚至修了數年。」真是十年磨一劍啊!我被他們高超的技法,獨具的匠心,持之以恆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尋寶三:人心齊 泰山移

     理論課後是動手實踐製作盆景。我本想單槍匹馬做一個盆景,但第一個步驟纏繞鋁線就把我難倒了,我只好向組裡的其他三個夥伴發出求救信號,鋁線很快被我們一起「制服」了,接著把真柏苗小心翼翼地放到花盆裡,有的扶著真柏苗固定住,有的負責填土,有的準備小碎石,不一會兒一盆精緻的盆景便出現在我們眼前。

     該為我們的盆景取個好聽的名字了。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就春曉吧!」「太無聊了,不行,叫冰火兩重天吧!」「還是叫一線生機吧!」正當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說:「就叫『龍在天』吧!理由是,第一,這個名字霸氣,第二,這造型像龍在飛騰,最後,龍在我們中國是吉祥的象徵,取這個名字象徵著我們是像龍一樣朝氣蓬勃,一往無前。」大家一致同意,於是,作品『龍在天』,在我們小組同學的努力下順利完成,我不禁感嘆到:「做任何事如果人心齊,泰山也能移了。」

       這次鴻江盆景之旅,我尋得了三件「寶」,這三件「寶」將伴隨著我一起成長。

       秋風習習,一群興致勃勃的少年在一輛大巴車上,興奮的討論著,車緩緩的駛入那個自然世界——鴻江盆景園。

      一下子,一股清風挾帶著泥土的芬香和植物的清香衝入鼻門,令人感到神清氣爽。映入眼帘的是一匹石馬奔騰在山坡上,豪放不羈,仰天長嘶,稱為「麒麟呈祥」。下面是一方水塘,色彩繽紛的錦魚遊動著,宛若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靈,更有一個「吸睛神器」——一條金燦燦的魚。我們有秩序地排好隊,老師用那甘醇蜜汁般的聲音,把我們帶到了那自然世界……

      徜徉在綠海中的我們大飽眼福,恨不得多長几個眼睛,好看個夠。有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葉子如同一根針,樹皮呈黑色,布滿歲月的滄桑;有花白,果紅,葉香的七裡香;還有果實像一個羅漢的羅漢松……我最喜歡的是佛肚樹,樹幹圓滾滾的,十分粗大,像極了彌勒佛的肚子,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它的液體有毒,仿佛個個直瞪雙眼,嘴巴張得猶如箱子口那麼大。隨即,我們又看過了皺、瘦、漏、透的太湖石,踏過了由柱基建成的臺階,領略了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遊園活動結束了,我們走進了DIY的製作中……

      走進盆景DIY製作室,老師又給我們講解盆景源遠流長的歷史,一張張圖片中,懸崖式,直乾式,斜乾式……各個千姿百態,濃縮著古老的味道,傲然不屈中透露著一絲美,直有著: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的意味。這一個個盆景,不正是匠心所造。這時,我好似看見了一個個工匠的巧手上下飛舞,一個個盆景順手而生。

      DIY開始製作了,一棵棵小松柏被擺放在桌上,幾根松枝交叉而出,上面有著幾片綠油油的松葉,嬌翠欲滴。還有幾團鋁線,一根叉子和一根鏟子。開始製作了,我動手把鋁線拆開,捊成一條直線,用手將它纏在真柏枝上,「真柏葉可真扎人。」我纏鋁線時,卻遭到小真柏的"不滿」。幾個小真柏葉如同針一般,扎著我的手,我咬著牙,完成了纏鋁線的任務,只見小真柏渾身布滿了鋁線,像穿了一層防彈衣。接下來動手給它「搬家」了,移遷到一個古香古色的盆裡,再填土,灑白沙。再把小真柏換個造型,我們把小真柏用力一扳,沒想到平時一扳就斷的松枝,竟像橡皮筋一樣,想怎樣扳就怎樣扳。不一會兒,成功了,再放個正在打坐的小和尚,"松下小憩"就誕生了。

       經過匠心的一番打造,像雕刻,木工……都有著匠心精神,鴻江盆景園,不枉此行。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題記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涼風習習的秋天裡,我們踏著輕盈的步伐,滿懷期待與激動,來到這了這偌大的園林——鴻江盆景。

     一踏進這片園林,一股沁人的芳香便如「暖風燻得遊人醉」,令我不由自主地有些愛上了這充滿著園林特色的盆景基地,。

     隨著小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充分地領略了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皺、瘦、漏、透」的太湖石,令我大開眼界;有奇特的枯山水,它與眾不同的是那「以石當山,以沙為水,」寂靜而深邃;在「麒麟呈祥」下,一些千奇百狀的華安石,靜靜的躺著。

      來到盆栽景區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葉如松針的黑松,在這秋風習習的環境下,仍然挺直著身軀;更有藥用價值極高的七裡香;在貴族家中顯而易見的羅漢松,並傳下了「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的佳話……

      其中,我的最愛莫過於那屹立在秋風之中,卻仍挺直的臺灣真柏了,它既有「草木秋死,松柏獨存」那種堅強的精神,也有「千年松,萬年柏」那種屹立不倒的品質。與那銀白的舍利幹「枯榮互見,生死相依」,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令我不由得讚嘆起來。

      時間悄然而逝,最令人振奮的DIY活動猝然而至。我們個個躍躍欲試,稚嫩的面龐抹過一絲期待,認真的看著那棵臺灣真柏,在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心中的小火苗嗖得騰起,擼起袖子,四個人不約而同動起手來,拿起鋁線,小心地弄著,生怕折傷了它。第二步接踵而至,我用力把小苗連根拔起,放在盆中,開始了塑型。我們專心致志的把這寶貴的小苗埋好,把樹根輕輕彎了一個造型。望著這件半成品,我抹過一絲汗水。繼續了我們的「松下小憩」。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一盆美麗的盆景在幾雙手下完成了。我內心激動地吶喊:「成功了!」望著這「松下小憩」,我的內心充滿喜悅與激動。

      松柏長青,友誼長存,這株真柏見證了我們的友情,參觀園林是我受益匪淺。秋風依舊吹拂,我們的友誼依舊如松柏般,百折不撓!

盆小天地大,樹老景物新。

                                   ——題記

     金秋的陽光恬靜溫馨,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六年五班的同學們,迎著陽光,踏迎著悠悠的秋光,灑一路歡聲笑語,來到了目的地——鴻江盆景基地。

     一踏進園區,一股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便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同學們個個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好奇地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一會兒,在姚老師的帶領下,遊園活動正式開始了,「皺.瘦.漏.透」的太湖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枯山水;享有「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美譽的羅漢松;香飄千裡的七裡香;「枯榮相間,生死相依」的臺灣真柏……各種各樣渾然天成的盆景看得我眼花繚亂,它們有的亭亭玉立,清秀古雅﹔有的蒼健俊逸,縱橫奔放﹔有的意境深遠,清新明快﹔有的玲瓏瀟灑,鬱鬱蔥蔥。我專心致志地聽著姚老師的講解,生怕漏掉一個字,金色的陽光緩緩灑下,照在同學們天真無邪的臉上,沐浴在陽光中,遨遊在盆景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盼星星,盼月亮,手工盆景製作環節開始了,望著桌上一應俱全的工具,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眉宇間有著掩飾不住的興奮。在老師的一聲令下,DIY製作活動開始了:纏鋁線,擺造型,灑白沙,鋪草坪,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不一會兒,我們組的作品——「神龍擺尾」便閃亮登場了,看著勞動成果,我們組的隊員會心一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咔嚓」一聲,攝像機為我們拍下一張充滿溫馨的留戀。此次的鴻江盆景之旅結束了,在同學們依依不捨的眼光中,我們坐上了歸途的大巴。旅途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對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卻剛剛開始。鴻江之旅,其樂無窮﹗

      秋天,是一幅亦濃亦淡的畫,陽光溫馨而恬靜。「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我們605中隊吟著李白的詩句滿懷期待的來到了鴻江盆景園。  

      秋風像溫柔的母親般的手,夾帶著盆景的馨香拂過臉頰。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兵分兩路」,開始了盆景之旅。最先引入眼帘的是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葉子向上翹著,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兒;花白果紅果香的七裡香讓我們知道了他有著入藥價值;更有趣的是羅漢松,俗話說: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都是我們驚嘆不已;還有那長期因流水滲透而形成的鐘乳石,高大的石頭上有著幾個小洞,讓我們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你看,明代的馬槽;液中有毒的佛肚樹;及那神奇的皺、瘦、漏、透的太湖石;更奇妙的是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臺灣真柏柏也仿佛在向我們招手致意.在這些爭奇鬥豔的盆景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外形奇特的舍利幹了,好多人聽過舍利子,那麼舍利幹到底是何方神聖?舍利幹古拙、粗獷、張揚、奔放,有非常強的山度感。天然的或精工雕鑿的舍利幹,與枝葉交相輝映,色彩對比強烈,凹凸起伏,剛柔相濟.極具美感,讓我和小夥伴們嘖嘖稱奇,在舍利幹中我仿佛看到了勇於挑戰的雕刻者 ,以及那勇於挑戰自然的舍利幹,足以讓我欽佩。

      參觀完園林,我們來到了盆景製作室,只見一隻小巧可愛的鸚鵡在門口「迎接」著我們呢!製作室裡溫暖而舒適,大到茶几小到茶杯都滲透著工作人員對我們濃濃的熱情。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進行課程訓練了,通過姚老師的詳細解說,我們進一步了解到了盆景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傳統藝術,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植物、盆、幾架的盆景基本構造了。我們還了解到盆景中有斜乾式、直乾式、懸崖式、臥乾式、曲乾式、風動式等等各種各樣的形狀,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懸崖式了,那蒼翠的樹枝及葉子如同一道道瀑布凌空飛旋浩浩蕩蕩的從懸崖山上飛騰而下,頗有一種「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的大將風範……   

     時間譁啦啦過去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了,我們要開始製作盆景DIY,姚老師話音未落,同學們激情高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們組領到了一小盆臺灣真柏,看著這挺直著「背脊」的樹幹,青翠欲滴的樹葉也讓我們無從下手,生怕弄疼它,那用長蛇一般的鋁線盤纏住的纖細的腰身,沒辦法,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四人組各自開工,我先把那些殘枝碎葉用老虎鉗剪去,再用一條更細的鋁絲將樹枝樹葉固定位置;由於我們女生力氣小,在做造型的時候,費了好大力氣才將這棵小真柏給「降服」,看著這造型奇葩的真柏,我們不禁面面相覷。最後經過移栽——蓋土——灑白碎石——鋪草坪等一波三折的工序,名為「菩提松下」的小盆景終於誕生了。

      此行鴻江盆景讓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那一盆盆婀娜多姿的盆景和那一條條錦鯉魚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頑強不屈,不怕挫折的精神我一定會永遠牢記於心!鴻江盆景園我們來年再聚!

       秋風習習,涼爽而愜意,懷著期盼的心情,伴隨著滿載著懂憬的大巴緩緩停下,一隻只「小鳥」雀躍地奔向了期盼許久的鴻江盆景中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有「皺、瘦、漏、透」之稱的太湖石,太湖石的石質細膩、坑坑窪窪,人工無法模仿,真不愧是大自然的產物,令我們嘆為觀止。在嚮導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繼續來到了著有「以沙為水,以石為山,以綠色植物為島嶼」的枯山水,一水一山令我們瞠目結舌,欲罷不能。

       眼前一處清澈見底的池塘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只見幾條五顏六色的金鯉魚在水中遊來遊去,其中一條金鯉魚更是悠然自得,再看旁邊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巍然屹立,如針一般的葉子覆蓋了枝葉,倒有了幾分相映成趣。

      在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認識了婀娜多姿的華安石;如蜂巢一般的鐘乳石;挺拔的羅漢松;以及那有巨大作用的七裡香。這些大自然的「神作」無不令我們讚不絕口,隨著踏入植物展覽館,遊園便告一段落,緊接著我們進行了富有趣味的挑戰——盆景DIY。

      我打量著桌上的工具,考虎鉗,一株迷你松柏以及一個仿製漢朝小盆景,還有兩捆鋁絲,這讓我們好奇心大發:這到底拿來幹什麼用,難道專門拿來固定?隨著老師的講解,我們心中的疑惑便一一解開,盆景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隨著漸漸發展盆景開始變得美觀。聽了這些我們更加期待了,迫不及待地想大展身手。園藝師倒是不緊不慢地對我們進行了示範,用攀扎的方法將小真柏的小枝葉固定。四人為一小組的我們開始忙活了起來,小心翼翼地生怕折斷了小枝葉,慢慢地鋁絲繞上了小枝葉,接著園藝師教我們如何將樹幹「翻形」,我壓著底部,慢慢地壓彎了小真柏的腰,生怕折了,還好夠堅韌。我們輕輕地鬆了口氣,把擺好姿勢的真柏放進了盆景裡,蓋上了土還有鋪上了小草坪,再酒上了小碎石,連可愛的小和尚也來湊熱鬧坐在小碎石上打起坐來了。

最後,該給我們的「傑作」取名字了,「組員們個個抓耳撓腮……經過一番爭執,最後一致同意取名為「松下老人」,看著在樹下打坐的小和尚,以及那長青的松柏,我們相視一笑。

       時光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悄悄溜走,這次鴻江盆景之旅,讓我看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真可謂是「一盆一景一世界,半農半藝半神仙」!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涼風習習的秋天裡,我們即將奔赴鴻江盆景植物園。伴隨著「排好隊、排好隊」的叫喊聲, 一輛大巴車「轟轟」 地駛來,排氣管「呼」 的一下吞雲吐霧。老師安排好後,我懷惴著激動的心情,跟著隊伍,登上了大巴的階梯。

      到達後,大家都興奮地下了車,東瞧瞧,西看看。領隊老師介紹:「這是黑松,它因葉子似針,樹皮灰黑,因此得名。它還是歲寒三友裡的一種呢!聽著介紹,我情不自禁偷偷地摸了摸樹皮——粗糙!似一隻生滿繭的手,既厚實,又粗壯,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

       說著,領隊老師就向前走去,道:「這是七裡香,也叫九裡香,它花白,果紅,味香,也叫「止戰之殤」。以前,一位大夫就用它的根部和黃蓮製成了藥救了官員。接著就是羅漢松,它葉子寬而圓,果實像一顆顆珠子,曾有句話讚美它:「家有羅漢松,一世不會窮。」隨著老師的指點,我還了解了在石洞裡 的鐘乳石;明代製品馬槽;還有奇形怪狀的佛肚樹,樹幹由粗到細,聽老師一講,一瞧,咦,真的像彌勒佛的肚子呢!

      老師領著我們繼續在陽光下行走,慢慢的,我們到了一棵「歪七扭八」 、「婀娜多姿」 的盆景前,陽光燦爛地灑在它上面,給它度了層金光。一塊白色的紋路似嵌上去的寶石一般,我忍不住用手輕拂它,光滑而細膩,不失風度。從老師的言語中,我知道了它叫「臺灣真柏」 ,這白色的叫「舍利幹」 咦,「舍利幹」 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舍利子呀!我疑惑地皺起了眉。伴著剛才的了解,我又見識了「皺、瘦、漏、透」 的太湖石;「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

      進了松柏示範基地,踏起腳下的石頭路,兩旁的松柏在微風下晃著身子,我不禁吟起了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的名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終於,我們期待的製做DIY到了!聽老師講解完部驟,同學們擼起袖子,躍躍欲試地開始製做起來。我把鋁線拉直,順著樹幹上的那條「金鱗巨蟒」 一圈一圈地往上纏,到葉子的地方,我們小組的成員就拿鉗子把鋁線剪斷,再掐住鋁線的頭,把葉子捆了個全身。就這樣反反覆覆,整個小樹苗被一條條「小黑蛇」 抽得緊緊的。最後抓著樹枝的底,把它彎了下去,再做了個好看的造型,將它連根拔起,放入石缸中,填上土,鋪上草坪,灑上白沙,取個名,就大功告成了。

       汽車「轟轟」 地離駛開來,窗戶旁邊的我,留戀地瞥了一眼這地方,它讓我見識了許多「稀奇百怪」 的東西,讓我開闊眼界!



遇見

分享

您與您盆景的故事

歡迎投稿

請聯繫18259595932

郵箱67608181@qq.com

相關焦點

  • 試談盆景藝術的節奏感(一)
    由于欣賞者角度不同,文化素質以及民族、流派的差距,所以現代盆景藝術要求層次更深,內涵更豐富。出於這種理念,試說它的「節奏感」。             節奏感的概念:      筆者早在【花本盆景】(1992(增刊)第46號,71頁,〈盆景藝術節奏感的理解〉)以及【中國花卉盆景】(1997第4期,30頁,〈山松樹樁懸崖式下懸部份探討〉),都有論述過節奏感的內容。
  • 【榕樹盆景】盆景的製作技巧
    榕樹斜植的角度可按照製作形式確定。一般製作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兩彎半,即呈S形或遊龍彎;一種是懸崖式。         兩彎半樹幹斜植45度左右,上盆種植1~2個月生長牢固後,用12~10號軟鋁線均勻地纏繞幹身,按S形第一彎作彎曲,彎弧宜大些,會反彈的用細鋁線把主幹彎曲部位進行吊拉,使之固定成為側枝。
  • 赤楠盆景養護心得
  • 馬尾松盆景怎麼種植 馬尾松盆景製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圖)
    ,那麼,馬尾松盆景怎麼種植才能讓樹勢更挺拔,又該如何將之製作成盆景呢?由於生長緩慢,培育期一般都很長,因此,要製作馬尾松盆景,一般都不建議自己種植栽培,條件允許的自己上山挖掘山野老樁更好。再就是選擇根盤比較協調、側根較多、伸展較平、較易成活的樁頭。
  • 盆景如何創作?如何把意境放到盆景中?
    臺灣的盆景獎牌厚約2.5公分,當獲得第68塊獎牌,獎牌迭起來和我一樣高時,我問自己盆景只能依照得獎的方式做嗎?2008年國際盆栽協會(BCI)授予我「國際盆栽大師」的頭銜。2010年成為臺灣盆栽作家協會的會長(臺灣盆栽作家協會是代表臺灣盆景的技術水準,盆景作者親自做的作品才可比賽,比賽得獎才能成為會員,每年比賽成績累計,領導幹部依成績高低排列)。
  • 盆景是時間的藝術:12年沉澱,「不起眼」的黑骨茶盆景蛻變之路
    這件盆景是由種子實生的小苗培育而來,幹身的扭轉角度上可以看出比較重的人工痕跡,有失自然,但總體問題不大,這些可在後期的培育中,慢慢完善。上部造型——內側「忌枝」點綴在將盆景的枝葉剪除後,整體的樹形非常清晰,重新纏線定型,上部的作業基本完成。
  • 五色梅盆景欣賞
    扦插多在5月間進行,採一年生充實的枝條作插穗,每兩節截成一段,保留上部一節的2枚葉片並將其剪去一半,將下部一節插入素沙土或用素沙土與充分腐熟的腐殖土各半摻勻的基質中,插後遮陰,罩膜保溼、保溫,保持土壤和空氣溼潤,,約1個月即可髮根,並萌發新梢。小苗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的土壤栽種,栽後加強水肥管理,以使植株生長迅速,主幹發粗,並及時剪去多餘的枝條和控制植株高度。
  • 【紫薇盆景】紫薇盆景製作
    擊盆景藝術關注我們喲 首先祝大家萬事勝意      《盆景藝術》運營一年多以來離不開大大家支持
  • 金雀盆景的製作與養護
    無論是自己採挖的金雀還是花市購買的金雀,上盆前都要根據樹樁的形態和造型的需要進行修剪整形,將過長的老根剪除,撕裂的樹根也一定要剪去,但要多留側根和鬚根,樹幹也應適度修剪,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幹。金雀盆景在入細盆前,可先在裝有乾淨素沙土的泥瓦盆中養樁,等成活後,經初步造型、提根,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再移入細盆觀賞。
  • 盆景屆頂級盛會,第十屆全國盆景展在沭陽國際花木城舉辦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盆景藝術魅力,9月29日,第十屆全國盆景展在沭陽國際花木城舉辦。本屆盆景展以「保護自然生態,倡導綠色盆景」為主題,由國家(省)人社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主辦,沭陽縣人民政府、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承辦,展覽為期7天,從9月29日開始,至10月5日結束。
  • 迎春花盆景欣賞
    迎春花盆景欣賞片片金黃情夢痴,幽香殘雪露華遲,清寒疏落何妨冷,淺笑迎春第一枝。迎春花適應性強,是製作觀花盆景、附石盆景的好材料。要使盆栽迎春花花繁葉茂,管理上要做好如下環節:首先,花謝後萌芽前進行換盆,先沿盆內四周挖一道小溝,把迎春從盆內提出,剔去部分舊土保留少量土球,用配置好的土栽好澆透水。培養土通常用園土加四分之一的沙,五分之一發酵好的人、畜糞,少量磷酸二鐵和草木灰。
  • 地柏盆景的製作與養護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地柏,別名偃柏,為圓柏屬常綠匍匐小灌木。原產於日本,是檜柏的優良變種之一,它樹態奇特、優美,枝條伏地而生,故亦名伏地柏。地柏植株主幹多無直立形,枝條匍匐伸展,枝葉繁密,葉小翠綠,四季常青,風度瀟灑,儀態萬千,壽命較長,適於製作成各種款式的盆景。
  • 盆景高級藝術大師韓學年的盆景之路及其盆景風格特點
    韓學年說,這類介紹過於籠統,譬如並未明確指出人工幹預的時間應是在樁材培育期,還是成品養護期,因此在實際操作上,較難實現指導意義。就是在這樣的認知條件下,韓學年經過近30年的艱苦摸索與反覆試驗,終於相繼攻克了蓄剪、拿彎、嫁接等技術難關。並且,在創作過程中,他始終思考著如何能讓作品更加富有自然情趣:「傳統正格(規範)盆景,雖有很多形態,但我覺得規範就必然有個規律與框框,較易造成千佛一面的感覺。
  • 盆景詩話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描寫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現代著名作家和園藝大師周瘦鵑先生不但著作等身,也不辭風雨寒暑,在富有詩情畫意的盆景叢中,侍弄花草盆景,他曾寫過一首七絕詩來說景言志:「不事公卿不辱身,悠然物外葆天真。
  • 家有竹子微型盆景,如何矮化?看看5大矮化辦法,擁有精緻盆景
    總體來說,竹類盆景宜疏不宜密。如過密,就會顯得雜亂無序,失去了竹子盆景清爽優雅的風格。竹類盆景株形的粗細、高低要有不同,疏密、主次要分明,不能等高、等粗、等距離,如此方能顯出錯落有致的天然竹林風光。栽植時每盆採取3、5、7株單數排列順序;也有的使用雙乾式;採用獨乾式的多是輔以文竹、山松、紅楓、蕨類植物搭配。如果花盆大,可多栽植米竹、龍鱗竹;如果花盆小,則要少栽幾株羅漢竹、方竹、紫竹。
  • 嶺南盆景的蟹爪垂枝
    隨著嶺南文化藝術的不斷發展,詩人畫家輩出,不少文人雅士、企業家愛好盆景,不斷提高嶺南盆景藝術素質,使盆景造型逐步改革創新。盆景是一種創作的藝術,製作盆景要發揮人的創作技巧,要以國畫的章法理論為指南,並拜大自然為師,要研究樹樁盆景枝條布局的章法,研究樹枝的位置方向、粗細長短、疏密有致的章法。章法運用得是否合理,不但關係盆景的整體布局,也影響盆景的生長勢。
  • 中國園藝盆景專場拍賣品欣賞
    真柏,舍利乾式規格:高80cm 、寬90cm、直徑14cm樹齡:約200年盆齡:約20年2014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園藝盆景專場拍賣品欣賞時值2014年西泠拍賣成立十周年之際,西泠印社舉行首屆中國園藝盆景專場拍賣。
  • 盆景老手都未能掌握的最全盆景樹種名錄
    各位關注盆景家的盆友們,你們好! 最近微信修改了公眾號的推送規則,請您給盆景家公眾號標個「星標」,或者在文末的點一下「在看」,我們將繼續推送最好的盆景相關文章給您,幫小編分享文章,說不定你朋友也喜歡,感謝您的大力支持。
  • 臺灣真柏盆景的素材變盆景過程
    這一盆"臺灣真柏"一開始買回來的樣子,並非上圖照片的樣子,而是以下這一張照片,是"素材"的樣子,買的時候有先請老闆幫忙整枝,之後在2013年10月時再進行移盆,於是它愈來愈像一盆"真柏盆景"。最初的素材(2011年10月)經過2年的蓄養後在1月分隊植株進行換盆操作
  • 【地柏盆景】地柏盆景的製作與管理
    此外,還可到市場上購買栽培數年的地柏苗木製作盆景,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有栽培數年的地柏苗木出售,甚至有些還 經過簡單的造型,但這種造型是粗糙的,且千篇一律,藝術性不高,因此還要再重新造型,進行二度創作。有時園林部門進行綠地改造,會淘汰一些地柏老株,可選 擇其中形態佳者製作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