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昔日香港著名女星,人們的腦海中會立刻閃現出許許多多的名字。
林青霞、王祖賢、邱淑貞、李嘉欣、張敏……無一不是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
她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令人魂繞夢牽,欲死欲仙。 但是唯有一人,與她們卻是恰恰相反的。 她不是美人,不是港姐,不是模特兒,自然不能用美貌打動別人;
但是,她卻用自己的「醜陋」,讓人們認識了她,記住了她。
她就是吳君如。
王晶稱她「女版周星馳」。他說,香港再沒有新吳君如,要遇見這樣徹底忘記自己容貌的人,難。「連周星馳都要找李健仁扮女人來挖鼻屎。」
她說自己懂得照鏡子: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身為藝人,你就得如此」。
1
1965年,吳君如出生在香港。他的父親夏春秋是香港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香港電視臺工作了整整50年之久。 觀眾都親切的稱呼他為「冬叔」。
小時候的吳君如,雖然不是男同學們都喜歡的學芭蕾舞、長頭髮的「美麗女同學」。但得意於父親的影響,也是活潑、開朗,性格外向的小女生。
15歲那年,她父親跟隨一位算命先生學習算命。 算命先生對她父親說:「你女兒很適合進入娛樂圈,會被很多人認識,會紅。」冬叔覺得,這也許對天生活潑好動的吳君如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6歲時,吳君如成為了TVB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第12期的一名學員。吳君如的長相併不出眾,以至於她出演的角色也不出眾。在梁朝偉版的《鹿鼎記》中,她是韋小寶身邊最溫婉、話最少的曾柔;
在《決戰玄武門》中,她是龍套角色秋蘭;參演電影《刀馬旦》,在林青霞、葉倩文、鍾楚紅面前,她也只有不到一分鐘的鏡頭。
當同期劉嘉玲、曾華倩、藍潔瑛等人已經成為女一號、片約不斷時,吳君如卻只能一邊出演龍套角色,一邊在《歡樂今宵》中當一名娛樂主持人。
這樣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一個不到19歲的姑娘倍感壓力。但是,擦乾眼淚,她還是保持微笑,繼續向前。只有堅持下去,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1988年,吳君如與周星馳合作主演了TVB的幽默喜劇《鬥氣一族》。通過這部劇,吳君如在喜劇方面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這恰巧被「鬼才」王晶所發現,邀請吳君如出演電影《霸王花》。
吳君如在此片中,憑藉自己獨有的搞笑風格和個人魅力,將片中一個邊緣角色,生生演成了女二號。
同年,她又出演了王晶的《最佳損友》。在與劉德華、關之琳、邱淑貞等俊男靚女的「同場競技」中,吳君如以對比度極高的「醜女」形象,深深的吸引住了觀眾的眼球。
她在片中誇張的「挖鼻孔」動作,更是成為香港喜劇電影中的經典動作。
不管是出演之後的《霸王花》系列;還是與周星馳合作的多部香港經典喜劇片;吳君如都以那個微胖、醜陋、糗態百出,讓人捧腹大笑的形象出現。
自此,吳君如被貼上了喜劇女演員、「醜女」的標籤。
可想而知,對於一個正處於花季年齡姑娘來說,需要克服多大的心理障礙,才能接受自己去扮醜這種事。
剛出道時導演批評她的「丑角」不夠有喜感,說她不會演戲,她特別委屈;當親朋好友看到她在銀幕上「挖鼻孔」時,她沒有自豪,只有自卑;
她委屈,無助,掙扎。她雖然不是很美,但是也不算醜。她也想跟別的女演員一樣,打扮的漂漂亮亮,在觀眾面前光鮮亮麗,璀璨奪目。她不明白為什麼當年父親在主持六合彩節目時,別人中獎了他比任何人都要興奮。
她覺的父親的那句「哎呀」聲,特別的假。
父親告訴她:「觀眾聽的出來,我的『哎呀』聲是真心的。所以我的觀眾喜歡我,喜歡看我的節目。他們開心,我也開心。你不開心,怎麼能演好醜角呢?」
父親對於她演丑角,不僅沒有任何異議,反而支持她,鼓勵她。這讓她備受鼓舞。
她明白了,做人一定要拿出誠意來,不然連笑都做不好。要想演好喜劇,憑的不是講笑話的能力,關鍵是要放下自己。
放下自己的吳君如,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漫天都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憑藉自己的這份「誠意」,「一醜到底」,在香港影壇佔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
1992年,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巔峰,當年的香港電影多達140部,本土票房達到12億港元,這一年,吳君如也達到了職業倦怠的頂峰。她希望能夠換個方向出發。
從1993年開始,香港電影市場由盛轉衰,經過了長時間同質化題材電影的大量生產,爛片也能夠獲得票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對於吳君如來說,這段時間很重要。停下來回想的時間裡,她確定,自己是有演技的,只是沒有機會拿到「正劇」的角色,她要讓外界看到,她能夠駕馭不同的角色,而不只是扮醜追男人的角色。
為了證明自己,她從一個肥胖喜感的模樣,3個月內減掉35磅,剪了短髮,成為一個精神苗條的演員。在沒有片酬的片子裡,她決定自己投錢拍電影。
1996年,她的選擇是一部文藝電影《四面夏娃》,那時她已經動了當導演的心思,但她覺得分身乏術。為了籌集資金,她賣了自己的房子,四處借錢,還要當主演。
這部影片雖然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甚至在商業片裡來說可以說是失敗的,但吳君如卻憑藉此片獲得了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她用自己的演技,證明了自己不只是會演喜劇片,不只是會扮丑角!
1997年,吳君如第一次以「洪興十三妹」的角色出現在《古惑仔》系列電影《古惑仔之戰無不勝》中。 1998年,她主演的電影《古惑仔之洪興十三妹》上映。
她飾演的「洪興十三妹」精瘦、幹練,充滿英氣。強大的氣場完全不輸其他任何一位男性「老大」。
重情義、講義氣的「洪興十三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憑藉此片,獲得了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5屆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協會獎最佳女主角,以及第4屆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之後,不管是與吳鎮宇合作的愛情片《朱麗葉與梁山伯》。還是力壓梅豔芳,在《愛君如夢》中扮演社會底層的樂天派小人物「阿金」。抑或不惜增重20斤,只為演好《金雞》中那個讓人心酸,卻又溫情、勵志的老妓女「阿金」。她都用自己的感悟與努力,將香港底層人物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她將這種精神稱之為「香港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吳君如從一名龍套演員,一名只會「扮醜」的女喜劇演員,成為港臺地區名副其實的影后!
3
香港的娛樂圈,如同一個巨大的泥潭,光怪陸離、錯綜複雜。即便是萬人矚目的曠世佳人,也是深陷其中。
「對於女星來說,一份穩定、幸福、長久的愛情,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奢飾品。 而吳君如,雖然沒那般膚白貌美,卻擁有她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一份堅貞不渝的愛情。
1997年3月的一天,名不經傳的陳可辛來到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一角的一個劇組,準備與導演談合作事宜。
後經朋友介紹,他和吳君如正式相識。每當他們坐在一起,對電影都有聊不完的話。 對題材的研究,對拍攝技巧的探討,對細節處理的方式等等等等。
他們從電影開始了解,了解到生活,了解到人生,了解到未來。直到兩人走到了一起。吳君如口中的陳可辛,幽默、天真、有才華、有智慧、人品好、不抽菸、不喝酒。
在陳可辛眼中,早就認定了吳君如就是他這輩子要一直在一起的那個人。
2004年1月1日,兩人開始正式同居。然而卻有約在先,經濟上兩人AA,兩人各自擁有自己的一間臥室。
心情好時,兩人相擁而眠;心情不好時,兩人「各自回家」,彼此留有各自的空間。而這一住,就是15年。
陳可辛陪伴吳君如從一名喜劇女演員,成功轉型成為一名實力女演員;而吳君如更是見證了陳可辛從一個無名之輩,躋身到「香港十大導演」的行列。
期間他們有了自己的女兒陳是知。他們是夫妻,是情侶,也是朋友,家人。然而他們始終沒有的,是那一紙婚約。
2015年,吳君如50歲生日會上,陳可辛單膝跪地,再次向吳君如求婚。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吳君如依然感動的淚流滿面。她深情的說:「領證,辦酒席等形式都是多餘的,這樣就夠了。如果哪天你不愛我了,隨時可以離開。」
吳君如自己說:「結婚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能保證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這世界上太多的人結婚之後會離婚,太多的人對那張紙抱有幻想。
有些人,結婚是為了維護感情;而我們,不結婚是因為相信感情。」沒有也許,這就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作為一名演員,她一直深深熱愛著演戲。雖然偶爾去片中客串一下角色,但是完全不夠過癮。
但吳君如很明白:「其實女演員普遍都要面臨年齡的壓力。到一個年齡點後就很難演出更多的角色,這個時候做導演,是對自己藝術生命的一中延伸。於是,她便拉上陳可辛,圓了自己的導演夢。2017年12月,她導演的作品《妖鈴鈴》上映。
如今,吳君如已經55歲了,美麗、大方,充滿了青春與活力,總讓人不由的感嘆:「哇,君如姐你好美阿。」連她微博的名字都是「吳君如大美女」。
有些時候,只有當你在合適的地方,跟合適的人一起做合適的事,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天賦,遇到自己的愛人。還好,吳君如修得了自己的善緣。
她說:「有些人,越老越懷舊,我好像是倒過來的。年輕的時候喜歡老式汽車,有年代感的手錶。但年紀漸長,我反而覺得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想以前的事。很多朋友說你還記得我們之前做過的這個那個嗎?其實很多我都忘了,我說我什麼事都喜歡向前看。」
對吳君如來說,保持青春,充滿活力。讓自己更美一些,讓自己更快樂一些,把生活過的簡單一些,快樂一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