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利的新「絲路」:讓世界領略中國絲綢的魅力

2020-12-23 中國經濟時報

  絲綢行業從古至今都不乏讓國人引以為豪的故事。2000多年前,一陣駝鈴從西安帶出繁華,一代名商張騫和他的駱駝成就了絲綢之路的故事。2000多年後,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萬事利絲綢」)以精湛的技法,成就讓世界驚嘆的故事。

圖說:位於杭州天城路的萬事利絲綢總部

  在國內絲綢行業領域,萬事利集團是一家老牌企業,前身為杭州筧橋綢廠,創辦於1975年,萬事利絲綢是萬事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從2017年起變更為股份公司,從事將中國傳統絲綢文化與創意設計、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相結合,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絲綢相關產品的業務。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對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產業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的故事、絲綢的文化,在李建華看來,這一切所得都歸結於「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傳承的一種責任,對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

  技術變革,一條絲巾背後的數字創新

  記者在萬事利絲綢位於杭州下沙的數碼印花車間內看到,一臺臺經過改造升級的雙面數碼印花機正高速運轉。

  公司在2010年左右即開始布局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經過多年研發與生產經驗的積累,目前已總結形成了數碼印花數位化色彩圖庫,實現成品呈現的顏色與輸入顏色基本一致,形成了數碼印花色彩管理核心技術,做到「所見即所得」。

  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應用,萬事利絲綢形成了前處理、精準定位噴印和印後處理環節的關鍵工藝,開發出雙面同花同色、同花異色、異花異色等雙面數碼印花新產品,解決了絲綢面料的彈性和滲透問題。該技術融入了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手段,高效解決了業界普遍存在的色彩正反面透色不均勻問題,有效克服了手繪等複雜圖案無法精細呈現在面料上的技術難關,使產品花型得到更為個性化、多樣化的高品質呈現。

圖說:萬事利絲綢用雙面印花技術做出的絲巾

  簡而言之,萬事利絲綢的這項「獨門絕技」能輕鬆讓絲巾的正反兩面出現同花同色或同花異色。看似簡單的技術即便是一線奢侈品牌,也無法完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面印花,在世界範圍內都屬行業領先。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說,從最初只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貼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這是中國絲綢時尚產業崛起的一個標誌性開局。

  事實上,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數位化帶來的推動力。從2010年起,企業深耕智能技術、移動互聯、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領域與傳統絲綢的結合,把數據思維貫穿於運營管理、生產、設計、營銷等方面。

圖說: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授與李建華人工智慧創造實驗室專家顧問

  2020年4月,李建華被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選為人工智慧創造實驗室專家顧問,他在絲巾設計計算構圖算法、元素的工程呈現和顏色心理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認知,萬事利絲綢也已開始依託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定製化專屬絲巾設計及新零售生態鏈。

圖說: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向客人操作「西湖一號」人工智慧絲巾設計平臺

  「未來絲綢的設計是完全智能化的,AI與人類設計師協作,更能洞悉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滿足個性化定製。」在今年萬事利絲綢打造的一款名為「西湖一號」的人工智慧絲巾設計平臺的支持下,每一條絲巾都可以有專屬紋樣、為絲巾賦詩、加載歌曲、專屬定製、專屬生產,而且效率也大大提高,消費者很快就能拿到量身設計打造的專屬產品。

  萬事利絲綢一向重視研發創新。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專利數量達124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萬事利絲綢系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截至2019年末,萬事利絲綢主持和參與制定的主要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合計27項,均為絲綢相關領域,體現了公司在絲綢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李建華說,未來,萬事利絲綢將通過核心技術研發、新零售模式創新、產業互連等舉措,不斷探索絲綢產業的無限可能,讓絲綢真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族品牌,不缺席國家每一場世界盛會

  作為絲綢文化的傳承人,李建華在絲綢文化的傳播上不遺餘力。

  他曾作為首位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企業家,主講了紅樓夢與絲綢的文化基因,他還通過新媒體《絲路密碼》,講述絲綢之路上不一樣的故事,他作為主編出版了絲綢文化系列叢書,成為絲綢業界的寶典。

圖說: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先後兩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傳播絲綢文化

  「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絲綢的基因,有絲綢的情結,所以我潛心研究絲綢,不斷寫書、上節目。我們有這個願望,要把絲綢做成中國的文化,要成為杭州的標誌,要成為走向國際的品牌。」李建華的每一句話,讓人感受到一種特有的衝擊力,充滿激情,直逼人心。

圖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萬事利絲綢以一襲青花瓷旗袍驚豔了世界

  「在中國的每一場盛會,萬事利都沒有缺席。」確實,從APEC會議,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南京青奧會,再到杭州G20峰會……萬事利絲綢一次又一次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絲綢文化的唯美內涵,成為一個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窗口。

圖說:2010年廣州亞運會,萬事利絲綢首創萬米高空絲綢秀;圖為萬事利集團董事長、萬事利絲綢股份董事屠紅燕女士為南航班機乘務人員佩戴亞運「志願彩」

圖說:2016年杭州G20峰會拉加德女士佩戴萬事利絲巾出席

  2016年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每一角度都可以看到絲綢的作品和萬事利的影子。直播現場、會議現場後面的背景畫是絲綢,峰會招待客人的桌上用的產品也是絲綢。G20峰會萬事利絲綢開發了8000多件絲綢產品,包括給各個參會國家的邀請函、宴會上的菜單、國家元首下榻酒店用的寢具、送給各個國家元首的國禮等等,萬事利把中國絲綢代表性產品都在G20峰會一一呈現。

  「這是我們絲綢人的一種自豪感的流露。」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會心一笑,「我們在講盛會上的萬事利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想說的是我們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的一種責任和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那是中國5000年文化留給我們的特有的精神。」

  「這件事跟錢、商業沒有一點關係,因為遵守天道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內涵。我只是想我們杭州人應該要有這樣的能力、能量,在全世界都關注的時候,大家眼裡不能沒有絲綢。」在李建華眼裡,中國的文化自信正是源自於這裡,不是講一塊絲綢的面料,也不是講絲綢一個花型,而是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理解。

  深耕文創,讓傳統文化時尚起來

  與一場場國際盛會的美麗邂逅,讓萬事利看到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創意的絲綢原來是那麼受歡迎。「這種邂逅讓我覺得,絲綢,不再只是一種面料。」李建華說。

  「千裡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李建華隱隱覺得,萬事利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

  萬事利絲綢去全世界找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即使不產生經濟效益也把他們「養」起來,這些不計回報的事,只出於李建華對絲綢文化的熱愛,「我只希望把老祖宗的文化傳承下去。」

  可如何跳出絲綢做絲綢?萬事利絲綢摸索出一條「傳統產業+文化創意+高科技=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路徑。在走這條路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進入了文化創意產業領域。

  「文化創意」,看似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對於萬事利絲綢來說,可謂標註出最為閃亮的一筆。萬事利絲綢大膽試水「絲綢+」的跨產業合作。絲綢+扇子、絲綢+茶葉、絲綢+陶瓷……這些年,萬事利絲綢已將絲綢消費與文創旅遊產品結合。

圖說:萬事利絲綢與故宮文化聯合推出了一系列年文化禮品

  2019年11月,萬事利絲綢與故宮文化聯合推出了一系列年文化禮品,基於雙方「讓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時尚』起來」的共同理念。從外包裝到產品設計都體現出濃鬱的中國年文化特色。雙方相繼推出印有葫蘆元素的「故宮紅」真絲圍巾、帶如意鎖的筆記本、精緻的絲綢紅包等「萬福如意」系列套裝。對此,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表示,絲綢是祖先的智慧結晶,將傳統文化與絲綢結合、走向世界,是眾人所期待的。

圖說: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股份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多款聯名產品

  2020年8月,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出「中秋國潮禮盒」和「美好生活蠶絲被」等多款聯名產品。

  「絲綢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上從來沒有斷過的文化,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經久不衰,除了要有傳承,更要有創新。」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表示,過去四五十年,萬事利絲綢完成了從「產品製造」到「文化創造」的突破,實現了從「傳統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正通過現代化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賦予絲綢新的生命力。

  力抗疫情,展現浙商擔當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當時舉國上下都投入「抗疫「,作為杭州的名片,中國的民族品牌,萬事利絲綢第一時間展現出一家優秀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應變能力,臨危受命,兼職做起了口罩。

圖說:萬事利絲綢的口罩無塵生產車間

  接到任務後,萬事利絲綢決定對原本生產服裝的生產線進行調整,臨時改為生產口罩。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談及這次疫情的應變能力,眼神中仍帶著光,「根據臨時任務的要求,萬事利絲綢每天要組織生產50萬隻口罩。」

  「我們當時上下齊動員,從生產絲綢品到生產一次性民用口罩,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就完成了生產線改造、工人培訓、口罩打樣……口罩日產能很快就突破了100萬隻。」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依然使命感十足。

圖說:疫情期間央視採訪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

  當時,萬事利絲綢將投產的首批5萬隻民用口罩走下生產線,經過嚴格質檢、包裝後捐贈至杭州市江幹區紅十字會,用於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期間,萬事利絲綢緊急調撥了價值50餘萬元的蠶絲被等保暖物資,通過江幹區紅十字會送往武漢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於醫護人員、隔離群眾的應急值守、日常使用等疫情防控基礎工作。此外,萬事利絲綢股份還在疫情期間向援鄂醫護人員捐贈了自主研發的小分子蠶絲蛋白護膚品及絲巾。

  鄉村振興,深耕蠶桑產業全鏈條

  202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之年。

圖說:萬事利絲綢在浙江開化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的特種蠶產業示範區

  從2018年開始,萬事利絲綢就率先在開化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的特種蠶產業示範區,通過對寺塢村、溪東村及周邊村土地進行流轉和返租、桑園新建與改造、農具機械的開發改造、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棚建設、數字溯源系統和質量監控等舉措,建立規模化自動化養蠶基地培育黃金繭、絲膠繭、抗菌繭等高附加值特種蠶繭,從源頭布局綠色優質產業鏈體系,在保障高品質原材料的同時,提高農戶收益,幫扶當地經濟發展。

圖說:萬事利絲綢引導蠶農們科學、規範地飼養特種蠶

  開化縣溪東村是市級「一村一品」蠶桑專業村,蠶桑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支撐著村裡90%農戶的生計,全村276戶中有200多戶依靠種桑養蠶為主要收入來源。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衝擊,截至2017年底,開化縣桑園的規模從原有6000多畝跌至2000多畝,養蠶利潤逐年降低導致大量年輕勞動力外流。

  而萬事利絲綢基於對市場的精準把握,提出了「健康絲綢」的概念,並依託強大的自研技術陸續推出了黃金蠶絲被、絲綢面膜等主打純天然、綠色環保的高功效絲綢產品,深受市場歡迎。由此延伸的特種蠶經濟也為溪東村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為了引導蠶農們科學、規範地飼養特種蠶,萬事利絲綢在溪東村進行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棚的建設,將舊宿舍改造成「蠶寶寶」的「託兒所」,蠶種進入共育室兩周後,蠶寶長大了,再由蠶農領養,一方面減少戶戶建溫室的麻煩,二來科學共育也提高了蠶寶寶存活率和抗病防疫的屬性,從而提升產量和質量。

圖說:在萬事利絲綢的帶領下小蠶共育模式的推廣,讓特種蠶存活率大大提升

  李建華對萬事利絲綢未來的發展構想十分宏大,「萬事利絲綢會緊緊抓住做絲綢的這根絲,運用現代科技實施智能化生產,創造更好的絲綢產品,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將前沿的科技和古老的絲綢文化結合在一起,讓絲綢更時尚、更藝術,也以更有創意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讓文化傳承,讓生活美好。」

  編後:萬事利集團創始人沈愛琴在締造「萬事利」的時候有「一本經」,就是要讓萬事利絲綢成為行業領跑者,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在她的帶領下萬事利走過了市場鼎盛時期的輝煌;作為二代的傳承人屠紅燕和李建華「念」著這本經,讓中國絲綢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真正走向了世界,在新的絲綢之路上亮出更錦繡的色澤,交出更輝煌的成績。正是因為萬事利人有著張謇這樣的家國情懷,有著對中國文化的尊崇,有對國家法治的尊重,有對商道深刻的理解,才會念好產業報國、實業保國,文化為國,科技興國這本經,這樣的民營企業才是國家需要,人民需要,市場需要,世界需要的企業。

相關焦點

  • 萬事利,讓世界愛上中國絲綢|中國匠人大會匠品
    李建華說,未來,萬事利絲綢將通過核心技術研發、新零售模式創新、產業互連等舉措,不斷探索絲綢產業的無限可能,讓絲綢真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品牌,不缺席國家每一場世界盛會作為絲綢文化的傳承人,李建華在絲綢文化的傳播上不遺餘力。
  • 萬事利絲綢李建華:絲綢巨艦掌舵人
    在國內絲綢行業領域,萬事利絲綢可謂是一家「老字號」企業,成立於2007年,從2017年起變更為股份公司,從事將中國傳統絲綢文化與創意設計、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相結合,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絲綢相關產品的業務。作為一家老牌絲綢企業,萬事利絲綢的產品在業內也很受認可,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6年G20杭州峰會等提供絲綢產品。
  • 強強聯合,單創THALISSI跨界聯名國禮絲綢品牌萬事利絲綢
    近日,單創旗下品牌THALISSI正式宣布,與中國高端絲綢品牌萬事利絲綢攜手推出以THALISSI女王頭像為創意的絲巾 ——女王的羽冠。相信此次的跨界合定會為單創消費者帶去不一樣的驚喜體驗。此次選擇與國禮品牌萬事利絲綢合作,也正體現了其對於高品質的不變追求。強強聯合,只為讓單創消費者有更高品質選擇此次THALISSI與萬事利絲綢的強強聯合絕非偶然。單創旗下品牌THALISSI是西班牙高端奢寵級護膚品牌,由西班牙皇室後裔Alicia夫人創建。
  • 中國絲綢勾勒絲路畫卷
    原標題:中國絲綢勾勒絲路畫卷(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西子湖畔,玉皇山中,竹樹交翠間,一座設計感十足的建築惹人注目,這就是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1992年在「絲綢之府」杭州建成開放,集紡織服飾文化遺產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承和創新於一體,是世界最大的絲綢專題博物館,也是海內外觀眾感受絲綢文化、了解絲綢歷史的「打卡目的地」。 展示絲綢文化 走進中國絲綢博物館,小橋流水、桑園染草的景觀讓人領略到秀美的江南蠶鄉風情。
  • THALISSI跨界聯名萬事利絲綢 旨在讓消費者有更高奢體驗
    近日,西班牙高端護膚品牌THALISSI正式宣布,與中國高端絲綢品牌萬事利絲綢達成合作,雙方將攜手推出一款以THALISSI女王頭像為創意的絲巾 ——"女王的羽冠"。THALISSI是西班牙已有50多年歷史的品牌,成立以來一直在工藝和成分上堅持高品質、高標準要求,作為西班牙奢寵品牌,多年來致力於為消費者打造高端卓效的護膚體驗, 此次選擇國禮絲綢品牌萬事利絲綢合作,正如以往堅持高品質要求一般。萬事利絲綢作為國禮品牌,其產品相繼成為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杭州G20峰會以及廈門金磚五國會議等國際大型活動的絲綢禮品特許供應商。
  • 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平調研萬事利創新發展
    12月16日,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平一行到訪萬事利集團,看望優秀女企業家代表的同時調研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在省女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萬事利集團董事長、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董事屠紅燕的帶領下,李平常務副會長一行參觀了萬事利絲綢文創展示中心和萬事利絲綢文化博物館,實地感受了萬事利絲綢主業的勃勃生機和數字科技賦能下的絲綢文化新體驗。
  • 人民日報文創打造絲綢文化新IP
    人民日報文創打造絲綢文化新IP 2020-08-26 15:46:57 發布儀式出席嘉賓: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左二)、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右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杉(左一)、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餘志偉(右一)  據了解,此次發布會,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共同推出「中秋國潮禮盒」和「美好生活蠶絲被」等多款聯名產品。
  • 主產品銷量下滑 口罩業務撐起近半營收 萬事利該靠什麼扛起業績
    作者:小溪2021年1月10日,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事利」)回復了第三輪監管問詢,內容涉及技術、設備、獨立性、經營狀況等多個方面。據悉,2020年7月6日,萬事利就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上市申請。
  • 「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團考察康定及周邊地區絲綢等南絲路...
    科考團欣賞藏式袍裝 供圖 甘孜州文旅局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8月30日至31日,「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團對康定及周邊地區絲綢等南絲路遺存實物進行考察。精美的絲綢唐卡 供圖 甘孜州文旅局  甘孜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由百張虎皮和豹皮、水獺皮等製成,擁有四百年歷史,是世界上唯一的虎皮帳篷。帳篷上下部位圍繞鑲嵌著不同造型的白色海貝,多達15800多顆。
  • 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
    在這裡,特別推薦影片薈萃世界優秀作品。由伊朗著名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中國導演陸川、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斯裡蘭卡影評人阿什利·拉塔納維呼沙納、波蘭女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義大利電影製片人保羅·德爾·布洛克和中國女演員宋佳7位國內外電影業內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推薦團」,將在面向全球徵集的3500餘部優秀影片中選取17部,在今天的電影節歡迎啟動儀式上進行推薦。
  • 中華文化走出去-絲路中國·泰國新春世界音樂盛典即將唱響泰國合艾
    優秀中華文化傳播項目【絲路中國】是由孔子學院總部出品、中華文化海外漢語教學音樂專輯《中國絲綢》作品衍生的優秀演繹項目,《中國絲綢》專輯作品將「絲綢之路」中的代表性歷史文化元素匯集成冊,包括:《中國絲綢》《中國字》《孔子曰》《中國茶》《中國旗袍》《中國瓷器》等作品,專輯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支持,由原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聯合打造,由海南製作人田豐製作、海南著名歌手阿正作曲演唱
  • 高雅藝術進校園日出敦煌,絲綢漫漫《絲路花雨》中國經典舞劇走進天津理工大學
    日出敦煌,絲綢漫漫,駝鈴悠揚。
  • ...乾隆色譜、絲綢之路上的動植物 2021年中國絲綢博物館18場重磅...
    18場展覽、4場重大活動,新設國絲「兒童博物院」、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上線發布……2021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為大家帶來更多驚喜。1月13日,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行新年媒體見面會上,國絲館館長趙豐提前劇透,「我們從2015年開始,一直在做絲綢之路主題的展覽,從大時代到小人物,在新的一年,我們對絲綢之路的關注點也不光是人物,我們也開始關注動物、植物,大家可以一起期待『萬物生靈:絲綢之路上的動植物』展覽。」「時尚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新拓展的一個空間,我們現在的概念是從中國絲綢走向世界的理念。」
  • 逛逛新開張的夜市,嘗嘗絲巾奶茶!改造好的中國絲綢城等你來
    杭州首個「絲裡杭間」絲綢文化數字體驗館亮相杭州絲綢歷史悠久,是我國桑蠶絲織生產的發祥地之一。怎樣才能讓市民遊客親身感受絲綢文化?杭州中國絲綢城通過改造,在充分挖掘轄區傳統絲綢文化資源的同時,利用新技術,讓絲綢有了新體驗。
  • 杭州哪裡買絲綢比較好?
    每個來杭州的遊客,都會想帶些絲綢回去當手信。南宋時,杭州更是被設為都城,史稱「臨安」,是當時最繁華的商業集散中心。說到杭州,本地特色特產數不勝數。因此來杭州旅行,一定要留出一天時間來購物。絲綢、茶葉等都可以作為返程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那麼,杭州哪些買絲綢比較好?杭州絲綢去哪裡買?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的對接點在哪兒?
    「中國的大陸海岸線全長1.8萬公裡,列世界第四位,海洋經濟是中國強勁的增長極,走出去、走向海洋必須成為廣大國民始終不渝的共識。」訪 談山東才是中國絲綢最早的故鄉南都:首先祝賀你的新著《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面世。古代海上貿易的主要商品是瓷器、香料,為什麼海上商路也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 聚焦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
    甕城之內,一曲《絲路霓裳》凝練著絲綢之路沿線的風情與魅力華彩登場,展現著兩千多年來從長安到羅馬的絲路文明。一條由電影盛典連通的國際人文交流新通道、光影世界新絲路,穿透歷史的深邃與久遠,在這裡鋪展。 ——在這裡,人們讀出,兼容並蓄的時代文化。 ——在這裡,人們讀出,開放共贏的絲路情懷。
  • 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寫在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啟之際
    甕城之內,一曲《絲路霓裳》凝練著絲綢之路沿線的風情與魅力華彩登場,展現著兩千多年來從長安到羅馬的絲路文明。一條由電影盛典連通的國際人文交流新通道、光影世界新絲路,穿透歷史的深邃與久遠,在這裡鋪展。——在這裡,人們讀出,兼容並蓄的時代文化。——在這裡,人們讀出,開放共贏的絲路情懷。
  • 【演出】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
    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講述的是古絲綢之路上,善良淳樸的中國父女為救助外國商人,所發生的親人悲歡離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難與共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