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註:近日我們有機會就真空管音響器材在當下的「處境」這一話題,採訪了著名音響人、母帶工程師喬小兵老師。
喬小兵老師早在15年前,就擔任《高保真音響》雜誌的欄目主持及撰稿人。
近年來喬老師又親歷親為地操辦起黑膠唱片發行工作。而且他所推出的黑膠唱片,均是他本人擔當母帶的處理工作。
我們特地對他進行了「偷襲式」採訪。
記者:喬老師好!可否請您隨便聊聊關於真空管音響的事情呢。
喬:您好!首先對你們這種敏銳的觀察力,表示敬佩。的確,在本屆東北影音展上,來了不少真空管音響器材的廠家。像廣東的麗磁安歌和珠海麗磁、深圳的高班、臺灣的冠球、香港的藍正電子等等,都是特別棒的真空管音響器材的製造廠家。
而且他們十分辛苦,把非常出色的真空管器材帶給了大連的愛好者們。我也想藉此機會,對這些真空管音響器材的廠家們表示感謝與敬意。
當然更感謝你們這些媒體人,給我一個機會,與愛好者們共同探討真空管音響器材的一些具體事情與市場現狀。
記者:您太客氣了。請您為我們輕鬆地談談就好。
喬:好的。我想首先來說說真空管音響器材與非真空管音響的最大區別。
真空管,愛好者們稱它為「膽」,用真空管制作的音響器材,稱為「膽機」。與其相對的,用半導體元件、無論是三極體,還是場效應管,甚至是集成電路所製作的音響器材,大家稱它為「石機」。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真空管是「空心」的,而半導體是實心的。但是我卻覺得,這個說法挺有意思,膽機,給人們一種具有內部空間的感覺,而石機則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
記者:您的這個說法,還真挺形象的哈。
喬:這只是從表面上來說明。但真正的、實質性的區別,是真空管與半導體的工作原理不同,所導致重播出來的聲音也會有異。
簡單說,真空管是在密閉的、像電燈泡一樣的空間中,產生電流傳導。它是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電子流的作用進行信號放大和振蕩的電子器件。
從原理上不難看出,它一定不會像半導體元件那麼精準。真空管相對也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半導體元件就要精確得多。
那麼,從道理上講,精準可靠的元件,不應當是更好嗎。這是一定的。但是,如果用來播放音樂的話,情況就會有些不同了。真空管的工作特性,會對信號造成一些「走樣」,這種特性會使音樂變得更加溫暖、更符合音樂廳裡的空間感。實際上我們在音樂廳中聽到的聲音,是從歌唱家或樂器發聲後,經過空間的傳播才進入到我們的耳中。這個傳播過程,同樣是存在著「走樣」的現象。不知道這樣的比喻,能說明白兩者的區別嗎。
記者:太確切了。這麼一說,可能對真空管特點不了解的愛好們也很容易明白了。那麼,可否請您說說,為什麼在當今這樣的數字時代,這種不太精確的「老物件」,還會有生命力呢?
喬: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只要看看此次來參展的真空管器材,答案就會有了。我覺得目前的真空管音響器材,有幾個代表性的彩頭。
第一個彩頭,應當說是復古與懷舊。
雖然我們不能說,舊的、老的東西就一定比今天好,但是在那個年代中,由於信息傳遞不像今天如此發達,追逐商業利益的風頭也不像今天這麼猛,導致當年許多老產品,具有今天難以實現的特點。這一點,請您去看看麗磁安歌的產品就清楚了。今天有不少愛好者,更希望得到比大路貨更加純粹的老聲音。
記者:真是那樣啊,一進他家的展房,真有走進博物館的感覺。太有情調了。
喬:其次是追求極致化。早年間,真空管的音響器材,都是純手工打造的。在造作過程中,老輩的工匠們,兢兢業業地堅守著自己的操守。寧可不出產品,也不會拿出馬馬虎虎的二流貨。後來有些企業把這些純手工的生產方式轉換成了批量生產,甚至是自動化生產。我並不是說自動化生產方式不好,而是純手工方式在製作過程中,工匠們會不斷地做出些微調以保證最終的效果。而工業化生產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所以,為了追求這種極致,有些廠家特意採用了傳統純手工製作工藝,以求拿出精品奉獻給知音們。這方面深圳的高班音響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們的產品,用追求極致的內涵配以現代化的金屬加工工藝,把每臺器材都製作成為工藝品,件件精彩。
記者:但是在今天這樣的商業氛圍中,他們的產品好貴啊。
喬:他們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不太可能大批量生產。同時,消費者中的確又有那麼一大批人渴望享受到極致器材。從這個角度看,他們也是符合當今的市場需求啊。
記者:聽您這麼一說,真空管音響器材,都是些「獨具特色」的小眾化產品哦。
喬:那也不盡然。本屆展會中,還有一廠家,展出的就是相對標準型真空管器材。這就是來自寶島臺灣的冠球。他們的產品是比較大眾化的,價格也比較適中。他家生產的真空管CD機和真空管功率放大器,從價格上看,與石機基本相同。但聲音卻具備了真空管特有的「甜美」。這樣的產品,可以滿足廣大音樂、音響愛好者們對真空管的好奇心與渴望體驗的需求。
記者:您還真別說,本屆展會上,僅真空管音響器材,就有這麼多的門路。但是您不說我們就看不出來啊。
喬:借著您的話,我想說:希望廣大音樂、音響愛好者們,在享受數字時代的高科技同時,也來關注一下真空管這樣的「老物件」。數位技術再發達,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取代老一代科學家和眾多工匠們的神來之筆。
同時也希望展會主辦方,為大家多多提供與真空管音響器材零距離接觸的機會。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當今數字時代,如果您還不懂真空管帶給我們那甜美的聲效與音樂,那可真是OUT了。
期待2019年第二屆東北國際影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