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記憶》:為國鑄劍的軍工情懷

2020-11-19 騰訊網

這是一群並不為觀眾熟悉的人們,然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卻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他們就是軍工人。

《軍工記憶》第二季宣傳片

紀錄片《軍工記憶》(第二季)選取了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工作的軍工人為採訪對象,講述了武器裝備研製背後的故事,表現了老一輩軍工人曾經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無私大愛的軍工情懷。

一、「硬核」敘事

軍工人的使命及其家國情感

《軍工記憶》(第二季)裡向觀眾展現的,除了氫彈這樣的「定海神針」,還有像直10武裝直升機、05式兩棲裝甲車族、054飛彈護衛艦、殲11系列飛機、95式槍族等,都是為維護國家安全。這些大國重器的價值,沉澱著無數軍工人畢生的心血、精力以及他們對國家的情感。

武器裝備是一個民族用來披荊斬棘、擊破長空的劍,是我們民族的牙齒。《軍工記憶》裡的這些武器裝備可以樹大國形象,立大國之威,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重要的符號化表徵。我們擁有了自主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在軍工技術的核心領域不再受制於人。

在紀錄片《軍工記憶》裡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滿腔的熱情,強烈的使命感,鑄造大國重器利器,奠定國家安全發展基石,孕育了代代相傳的血脈基因和精神財富。

《軍工記憶》(第二季)第一集中的于敏,原本在原子核結構領域的研究已經很有成就,當組織安排他擔任氫核理論組的組長時,他二話沒說,就投入我國第一顆氫彈科研工作之中,就因為四個字:「國家需要!」

二、對比敘事

研究的困境與科學的前沿

在整個《軍工記憶》(第二季)中,給我們印象深刻有很多對比性敘事。

從無到有。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武器裝備研製是如何實現零的突破。比如,氫彈核心技術,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是在完全沒有外援的條件下,攻克關鍵技術難關,實現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從弱到強。紀錄片表現了我們的武器裝備研製如何實現技術更新以及跨越式發展。95式槍族研製團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後製造了有很多技術指標都領先世界軍工技術水準的新一代槍族。

最強烈的對比敘事,還在於《軍工記憶》(第二季)將研究困境的前提條件與最終達到科技前沿的效果對照,生動反映軍工人能吃苦、能打科技硬仗的工作作風,讓觀眾深刻理解他們身上所蘊藏的科技智慧。比如,原本研發基礎較為薄弱,而直10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團隊,最終實現中國專用武裝直升機研製技術突破。

三、揭秘敘事

幹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在觀眾分層中,本來就有一批軍事愛好者,他們探尋世界各國的先進武器信息,並樂此不疲。中國軍工產品,更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談資。通過全景展示武裝直升機、兩棲作戰的裝甲車、先進的飛彈防衛艦、殲11戰鬥機、95式槍族等武器裝備的研製歷程,激發了受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軍工記憶》在向我們揭秘這些武器裝備研製歷程的同時,反映了它們背後那些軍工人「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

由於工作需要,軍工人的工作、身份都需要向外界保密,甚至向妻兒父母都不透露。片中的很多場景拍攝於遠離都市繁華的偏遠地區,甚至是杳無人煙的大漠、戈壁。

兩彈元勳于敏在完成氫彈研製任務28年之後才解密自己的身份,就連他的妻子都感嘆說:「老於原來是搞這麼高級工作的!」這些充滿了戲劇性的揭秘敘事,讓人深刻感受他們特殊的人生脈絡。

、變奏敘事

由靜而動的鏡頭設計及故事講述

對於回憶性敘事的紀錄片來說,鏡頭資源相對匱乏,畫面往往單一、枯燥。片中很多反映科研攻關的工作場景,以靜態為主,本來動作感不強,這對於影像表現所需要的動感、節奏感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題。但本片創作者通過巧妙的鏡頭設計把大國重器研製背後的故事講得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其最根本的敘事技巧就在於紀錄片導演對題材內容的變奏處理。

變奏方式一,靜態鏡頭的動感化。以攝像機的運動,如移、搖、推、拉等方式,將一些靜物拍成動態,人為地加強其動感。

變奏方式二,鏡頭的精短處理。每個鏡頭在足夠傳達信息所應有的時間外,儘可能不留多餘的時長。

變奏方式三,人物活動多呈現特寫、近景。刻畫人物的表情,通過眼神、動作傳達細膩的人物情緒,具有教科書式的近景系列的鏡頭運用技巧。

變奏方式四,人物採訪的同期聲處理以短促、精要為主,使節奏加快。捕捉人物採訪中極富感染力的表情、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同期聲的沉悶感。如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原所長倪先平的採訪構圖,以特寫、近景為主,通過用光、色彩的陪襯,突顯了人物源自心底的堅毅。

在處理更多的靜態信息時,該紀錄片導演注意將靜態與動感交錯,以達到動靜結合,節奏起伏。同時,通過故事化、戲劇化的敘事設計,以強化其內在的動感,配合以上所說的外在節奏,形成該片內外節奏的共振,從而使受眾的觀看變得輕鬆、舒暢與愉悅。

五、時間限制

製造故事的緊張感與懸念性

時間限制敘事模式往往是電影、電視劇等虛構影視作品運用比較頻繁的技巧,也就是事件或問題的解決限制在一個確定的時間裡,當敘事一步步地接近截止期,也一點點地強化故事的緊張感,製造懸念。

《軍工記憶》(第二季)多次採用時間限制的敘事模式。05式兩棲裝甲車族於2003年5月已經完成諸多的科技攻關之後, 可此時「距離212工程的截止時間僅剩一年」,但「最重要的航速指標」還沒有實現。在這裡,給後面的故事講述中的強力的時間限制做足了鋪墊,讓觀眾陡生緊張情緒,也迫切希望知道最後的結果的收視預期。

《軍工記憶》通過講述故事,回眸歷史、情景再現,真實再現了一代代軍工人畢生奉獻國防科技工業的自豪感、榮譽感,真實呈現了當代軍工人傳承精神,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使命感、責任感,讓觀眾走近軍工、了解軍工,唱響了全社會同心共鑄中國夢的主旋律。

(評論員:陳立強)

相關焦點

  • 《軍工記憶》:為國鑄劍的軍工情懷|紀錄片|武裝直升機|軍工記憶|...
    這是一群並不為觀眾熟悉的人們,然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卻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他們就是軍工人。《軍工記憶》第二季宣傳片紀錄片《軍工記憶》(第二季)選取了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工作的軍工人為採訪對象,講述了武器裝備研製背後的故事,表現了老一輩軍工人曾經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無私大愛的軍工情懷。
  • 記軍工逐夢之旅 挺民族精神脊梁 六集紀錄片《軍工記憶》即將在央視播出
    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中央電視臺聯袂打造的6集電視紀錄片《軍工記憶》將於7月27日起每晚8點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此次播出的《軍工記憶》系列電視紀錄片包括《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巨浪一號潛地飛彈》、《紅箭8反坦克飛彈》、《052型飛彈驅逐艦》、《殲-10戰鬥機》、《空警2000預警機》六集。每集時長約50分鐘。紀錄片講述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幾代科研人員憑藉「軍工報國」「自力更生」的軍工精神,突破國防尖端科技,成功研製軍工重大型號裝備的精彩故事。
  • 電視紀錄片《為國鑄劍》再現航天記憶中的不朽豐碑
    電視紀錄片《為國鑄劍》—— 再現航天記憶中的不朽豐碑今年是我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東風五號全程飛行試驗成功40周年。為紀念這一偉大壯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製作10集電視紀錄片《為國鑄劍》,於11月9日至20日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該片生動記錄了東風系列飛彈的艱辛研發過程,揭秘了我國尖端武器和航天事業走向輝煌的背後故事,一經推出便備受關注。
  • 五本經典軍工類小說,看各類主角如何科技強國,軍工迷不要錯過
    大家好,我是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五本經典軍工類小說,看各類主角如何科技強國,軍工迷不要錯過!第一本:《崛起軍工》 作者:安溪柚書評:這本書的主角博毅因為實驗室人員不當操作導致炮彈爆炸而死,後穿越成了戰場上的一名年輕士兵,一轉眼恰看到旁邊一個人正要進行錯誤的炮彈操作,嚇得他立刻吼停對方,隨機用一手化腐朽為神奇的修炮打炮手法震驚對方,後從白雲廠軍械廠開始,從軍工行業帶動整個工業的發展。
  • 軍工板塊解讀:軍工業績改善機會大 跨年時點如何布局?
    從科技屬性角度看,軍工與半導體等科技板塊類似,但軍工板塊此前一直是科技成長板塊中估值較低的,從板塊估值橫向比較看,軍工板塊估值有提升空間。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軍工行業正式進入裝備放量建設期,消耗性裝備、高頻使用裝備將加速增長。往後看3-5年,軍工板塊相當一批核心標的可以展望高的業績複合增速,有足夠吸引力。
  • 誰改變了山西軍工?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193-老醯的軍火夢作者:大福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生菜看過《亮劍》的觀眾一定對楚雲飛晉綏軍358團的炮營記憶深刻。雖然這個炮營一直都只存在在臺詞裡,但第一次出場就擊毀了日軍汽車,還是讓很多觀眾大呼痛快。
  • A股軍工上市企業有哪些 2020軍工龍頭股票一覽表
    相信不少投資者應該知道,軍工板塊指的是股票市場中具備軍工概念的股票的集合,這些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軍工產品製造、研發以及銷售等。因此,關注相關上市企業的人也是比較多的。那麼,A股軍工上市企業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相關龍頭股票。
  • 國防軍工題材再遭市場熱炒 國防軍工概念股有哪些?
    軍工板塊的走強是由內因和外因兩部分共同推動的。內因是本身軍工需求是剛性的,在經濟下行周期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行業。同時過去兩三年軍工行業長期低迷導致機構低配,處於歷史估值中位的下方。外部環境不穩定,中美不和諧聲音增多,包括在南海的軍演,都是刺激軍工板塊走強的因素。  在內循環政策背景下,國產大飛機落地投產,軍工行業作為高計劃性和高前瞻性的行業,市場預計未來幾年相關領域的訂單將大幅增加;其次,一些公司的經營效率和質量在發生改善,近期還有一些淨利潤比較高的公司上市,整個行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基本面改善。
  • 軍工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長信國防軍工量化混合業績亮眼
    據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我國軍費開支保持較快增長,2004年-2019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1.9%,2020年國防支出預算為12680億元。但與國際軍費開支大國相比,我國國防開支不到GDP的2%,未來軍費支出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軍改持續推進「十四五」規劃利好軍工作為改革先鋒,在各項改革政策的推動下,行業活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 軍工龍頭股票一覽表 主要有哪些相關股票
    目前,我國軍工行業的業績存在改善機會,這意味著該行業在未來投資機會顯著。因此,在軍工行情推動下,軍工板塊相關股票一直備受投資者們關注。那麼,在2020年軍工龍頭股票一覽表中,主要有哪些相關股票值得關注?一起來看看。
  • 泰豪科技剝離資產聚焦軍工主業 集中資源發力軍工信息化裝備賽道
    通過出售全資子公司,泰豪科技實現了非主業資產剝離,回收6.38億元現金,為未來增長積蓄動力。   2012年5月,泰豪科技曾以向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4,500萬股(佔泰豪科技發行前總股本的9.88%)形式獲得泰豪科技100%股權,彼時泰豪軟體交易作價為39,915萬元。
  • 2020年是軍工投資的元年
    昨天軍工板塊探底回升,中船科技600072、天海防務300397等先後封板,中國船舶600150、亞星錨鏈601890、成飛集成002190等大幅跟漲。八月初根據消息面+熱點追蹤綜合推論軍工板塊行情啟動,軍工具有被動防禦的屬性。
  • 軍工指數開年大漲5%!興業石康今日對話:這些企業是軍工行業需求的...
    軍工板塊進入到價值成長元年長期成長的確定性非常強問:怎麼看待這一次的美伊衝突對於軍工板塊投資機會帶來的影響?石康:總體上,2020年可以說是整個A股的軍工板塊真正開始進入到以價值成長為投資主線的元年。從行業主管機關,包括我們國家頂層架構的角度,從改革的導向來說,一直是在鼓勵軍工企業一方面通過實施資產證券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盤活在歷史長河當中沉澱下來的,眾多的核心精品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企業,為廣闊的國民經濟提供更多原創性的技術。應該說改革的導向一直是沒有變的。
  • 河北紅色軍工遺址保護現狀調查
    工廠職工的保密教育深入人心,曾經為軍工生產作出巨大貢獻的職工,很多年解密後對自己的工作和榮譽也不對外宣揚,這種一心為公的無私奉獻精神慢慢演進成「人民軍工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以至於多年以後那段紅色軍工歷史依然鮮為人知。大岸溝化學廠的歷史就是一個例子。通過調查走訪發現,當地的縣、鄉等各級政府部門及村內少有人員了解大岸溝化學廠的真實歷史,即使有也是知之甚少、道聽途說。
  • 從小米+步槍到全副武裝 中國軍工奇蹟震驚世界!
    8月31日21:20央視財經頻道將播出《抗戰財經記憶》第三集——《軍民共創的軍工奇蹟》,揭秘你不知道的抗戰財經故事,解密中國軍工奇蹟,精彩內容早知道↓↓↓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八路軍和侵華日軍在軍事裝備上,差距甚大,小米加步槍要面對的,是全副武裝的侵華日軍。
  • 全球百強軍工企業排行榜數據背後:「擂臺」競技看點多
    大國軍企持續領跑,「江湖地位」一時難撼美、俄、法等國軍工企業持續領跑,排名與上年度相比沒有大的變化。部分國家的軍售數字格外亮眼:英國同比上漲39%,德國軍火出口將近12億美元……隨著國際形勢日趨複雜,不難預見,兵器買賣熱度難消,各大軍工「巨頭」領跑地位穩固。
  • 軍工行業研究及2020投資策略:潛龍在淵,騰必九天
    而根據 Global Fire Power 數據,我 國目前軍事綜合力量排名世界第三,與位列第一、第二的美俄兩國仍有 差距,在海陸空的裝備數量中, 主要為空軍現役艦隊數量遠小於美俄兩 國。為了更好地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需要針對 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進行技術積累、健全工業基礎,為我國軍隊 完成歷史使命提供堅實支撐。
  • 機構:軍工板塊近期具備超額收益潛質
    券商研究報告認為,軍工將是未來十年最具投資價值的行業之一,近期市場對軍工相關政策預期逐步升溫。建議以改革受益為主線,以「背靠大樹、確定性高、彈性大」為標準篩選投資標的。
  • 這些相冊是金水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送給軍休軍工的特殊...
    活動一:憶紅色歲月,翻拍美好回憶 天下之大,家為本,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故事,照片則是故事的記錄者,是家庭文化呈現和傳承的核心載體,社工通過收集軍休軍工的老照片,看著被塵封已久的老照片
  • 四川綿陽:從老軍工基地到中國唯一國家科技城
    圖為長虹消費類數字電子電器研發和製造中心。 鍾欣 攝(改革開放40年·調研行)四川綿陽:從老軍工基地到中國唯一國家科技城中新網綿陽11月22日電 題:四川綿陽:從老軍工基地到中國唯一國家科技城作者 嶽依桐一臺長虹牌CJ37A型彩色電視機樣機安靜地擺放在長虹集團原副總工程師林祥復的家中。1987年,該型號彩電為長虹集團拿回了第二塊國優銀牌,作為獲獎彩電的主創之一,林祥復十分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