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盆植物帶回家,便把自己領進了自然。鋼筋水泥中給自己一個柔軟的角落,匆匆忙忙時給自己一個小憩的機會。與植物的相處,是平等的對話。每一朵每一片經我們手綻放的花與葉,也在我們的心裡讓平和與沉靜生根。
今天邀請到三位接觸綠植多年的朋友,講述下她們的造夢空間。不論是陽臺一隅還是室內滿院,和自己的花園,分享空間和時光的美好。
01|@ltsuki
B』S JUNGLE.植物設計事務所的主理人
從2013年開始接觸植物至今有7年左右的時間了,最初是朋友送了一盆綠植給我,通過照顧它,發現了種植它們的樂趣。後來自己會主動買一些帶回家,試著了解它們的習性,研究不同的植物搭配不同花器所呈現的美感,看著它們在家中根據四季的變化展現出不同的模樣:新芽的抽發,花苞的綻放、凋謝等,每一個變化都成為我生活中的驚喜,也讓回家後的自己變得有所期待。
家中擺放的植物超過40株,種植時間最久的是琴葉榕,大概有4左右的時間了。我覺得家是一個較為自我的空間,不需要過多的條條框框去約束。它所呈現的狀態應該與使用者密切關聯,擁有自己的氣息。所以當初在設計上沒有選擇明確的風格,在空間元素、色系以及裝飾上,都是很直接的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填充,把所有自己喜歡和追求的東西呈現在一個空間裡,就是我理想的家。
閒暇時喜歡待在廚房的角落裡。在裡面放了一把可以窩在上面的椅子,旁邊擺著植物與落地燈,煮菜等鍋熟的空隙還可以躺在上面看會書,算是我除了臥室待得最多的地方了。其次就是陽臺,放了一個長條形的卡座,三面窗戶和滿眼的植物,偶爾會在這裡望著窗外享受陽光灑在身上後帶來的舒適感。
從接觸綠植到現在,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變化,甚至它已經成為我工作的全部。現在成立了一家植物設計事務所(B』S JUNGLE),主要用植物為家居和商業空間打造室內森林。我常跟周圍的人說「植物是你最孤獨的情人」,它們不會說話,但始終陪伴在你的身邊。
植物與人的溝通也是真誠和直接的,它有明確的喜惡,簡單且堅定。需要你用心去了解,按照它的習性去照顧,它們才會給你最熱烈的生長。
幾乎每一個養過植物的人,都是踏著植物的屍體走過來的,從最初對它們的不了解,自以為是的將它們放在不合適的空間裡。比如,把喜陽光的植物放進室內、將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放在室外、按照自己的空閒和心情給它們澆水……諸如此類的事情,導致自己也開始懷疑,明明在用心照顧,為什麼總是養不好呢?
不同的空間由於採光、通風條件的不同,對於植物品種的選擇也會很有很大的差別。室內空氣流通差、自然光少的情況下,可以採用一些耐陰喜溼的品種,比如蕨類、榕樹、以及天南星科的植物等。封閉式陽臺可以選擇檸檬、狐尾天門冬、香桃木等光照需求不那麼高的植物。
我並沒有特別喜愛的植物品種,但是會比較關注它們的形態。喜歡枝條妖嬈野蠻、或者葉片比較細碎的類型。因為我家裡是半窗,採光稍微弱了點,所以種植的大多數都是室內的觀葉植物。
其實綠植是一個非常直接與簡單的物種。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則,我們要做的是去了解它們,知道不同類別的物種有哪些習性,按照它們的需求給予適當的照顧,久而久之就會給你想要的生長狀態。
·小Tips
接觸過很多新手對於植物的認知,這裡給大家介紹下最經常被問及的問題:
1.澆水:在給植物澆水的時候,讓土壤保持一個「幹透」—「溼透」—「幹透」—「溼透」的循環過程,給出植物根部透氣呼吸的時間。新手在澆水後可以用一次性筷子插入土壤後拿出來觀察溼度,檢查是否澆透。
2.光照:再怎麼耐陰的植物也需要一些散光來幫助它的生長。例如,玄關、無窗的衛生間、地下室等幾乎毫無自然光線的位置,養什麼都是徒勞。
3.溫度:在靠近暖氣片或者空調出風口的地方,溫度過高讓空氣非常乾燥,儘量不要擺放植物。有地暖的室內,需要在花盆底部架上一個空的置物架,不要讓植物的根球直接貼地,高溫和乾燥會讓植物根系快速乾死。
02|@深林慄子
家居博主
我一直覺得有生機才是家。我喜歡溫潤的木質元素和有自然感的植物元素,所以家的整體是安靜的日式風格。靈感來自於多年前看過的一本日本攝影師森友治的相冊,他的家不大,家居大多數是色澤溫潤的木質家具,相冊裡常常出現一家人使用原木大餐桌的場景,餐廳靠著窗,有溫柔的光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遊戲、工作,充滿了溫暖和幸福的感覺。後來我也擁有了一個相同風格的餐廳,木質柜子裡放著心愛的器具,綠植在家中安靜的生長。
植物對我來說是一種安靜的陪伴,它們是一種讓人舒心的生物,從來不奢求什麼,只需要一點點的照顧,就能給予我氧氣和安逸的心情。
從最初接觸它們到現在大概有7年時間了,7年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養了一些多肉植物,並且很親切的稱它們為「肉肉」,那時候發現原來植物也是這麼可愛的存在,於是也開始養起了多肉植物,並慢慢添置了其他類型的綠植,擺放在不同的空間。
客廳裡放置一些喜陰的觀葉植物,比如龜背竹、金毛狗蕨、青蘋果竹芋、大葉傘等;室內靠窗的地方會放一些仙人掌類的植物,因為它們需要陽光;陽臺的光照和通風條件比較好,會放一些多肉植物。
每次給它們澆完水,然後呆呆地看著它們曬太陽或者安靜佇立的樣子,心裡都會覺得很平靜。有時候,會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給植物們換盆鬆土,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心情會非常愉悅。
· 小Tips
1.容器:植物的容器越簡單越耐看,太過花哨的容器容易破壞植物原本的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家裡所有的花盆都換成質樸的紅陶盆。
2.養護:一些比較高大的木本植物,底部可以配一個帶滾輪和儲水盒的託盤,移動和澆水都很方便。
3.推薦:分享兩本園藝相關的書籍:《綠手指園藝 陽臺花園》、《玩多肉,種多肉》。
03|@瑞拉biubiu
視頻博主
我最初接觸綠植是源於想給家裡增添一些色彩和生機感。因為買的精裝房,整體色調比較冷淡風,想借用植物給整個空間多一些顏色上的點綴,另一方面是因為西雅圖冬季較長,經常開暖氣不便於通風,養綠植有利於空氣淨化。
剛開始種植綠植沒有經驗,買過適合喜陽光的七彩竹芋,不到一周就衰敗了,所以身處多陰雨的城市朋友還是不要輕易去養特別喜陽的植物;另外鶴望蘭焦邊也困擾了我很久,後來修剪了葉片再轉移到朝北的窗戶旁後才有所改善,避免陽光直射以及澆水則澆透的方式很重要,最好再配個加溼器。
買房前一直有看美國家居內容的電視臺HGTV的節目,也因為不同文化的耳濡目染,讓我把家居軟裝的主要風格定位為中世紀風混搭一些現代美式農舍。客廳的房頂較高,綠植的裝飾作用較大,會放一些喜光以及體積相對大一些的綠植,比如樹類的巨絲蘭等豎向生長的物種。
衛生間格局小一些,不過有天窗的原因採光較好,屬於溼度相對高的空間,我會把一些新買的還屬於幼年期的綠植先放在這裡做初步的培育,等待它們慢慢長大再考慮換盆換空間。
自從家裡有了這些小生命要照顧後,自己好像變得更有耐心了,針對家中每一種綠植的養護技巧做了專門的表格歸納整理。偶爾有開花的綠植就像生活中沒有預期的驚喜,也會受到一些朋友和網友的誇讚,成就感一下就上來了。
· 小Tips
1.養護:選用高質量品牌的營養土開始培育,雖然價格略高一些,但前期對施肥、溼度、蓬鬆度的要求較低。可以多看一些新手攻略,比如,參考我之前在微博(@瑞拉biubiu)做過綠植養護視頻。
2.光源:不要經常給植物換光源位置,它們有一定的適應期。
3.溼度:把喜溼植物集中擺放,然後藏一個加溼器在它們中間,滿足它們的溼度要求,植物更有活力。
如何打造你的fantastic garden?
職業養花人有話說
「現在流行通過花園了解主人。胡拼亂湊毫無個性的家居花園,比失敗的妝容更不能容忍。那麼,如何快速上手,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造夢空間呢?」荒野植物園主理人雨後給出了答案。
特別採訪|雨後
荒野植物園主理人、職業養花人
# 如何在花室挑選一株健康的植物?
「好好的花買回家幾天就死了」堪稱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不同植物的標準各異,但總有一些標準是共通的,供你參考:
·首先看植物整體狀態,觀察葉子是不是很有生機;
·然後看種植土是否板結,如果板結的厲害植物的根系有可能就不是很好。
荒野植物園在設計師劉暢的設計案例中
# 室內植物,依空間不同有講究
可以從兩個方面做區別:首先根據光線強度,陽光充足的陽臺、窗邊可以布置一些喜陽的植物,比如沙漠植物、木本的果樹類植物;散射光明亮的位置可以布置一些耐陰植物,比如蕨類植物、天南星科植物,光線不好的位置就不要考慮養植物了,因為養什麼都很難活好。
荒野植物園在設計師劉暢的設計案例中
其次是空間的設計風格,家具特點,可以針對性搭配。例如:大葉植物的色塊表現力,更適合簡約明快的空間;而一株具有特殊造型的植物更容易成為空間獨特的裝飾品,成為業主心頭所愛。
荒野植物園在設計北京素元展廳中
# 室內養護植物
尤其要遵循其植物生長特點和規律
室內是一種特定的空間環境,首先要認識和了解空間特點。比如說朝向,採光量,通風情況……再針對性的選擇喜歡的植物,不是所有植物品種都適合同一種環境。例如:天南星科植物具有很好的耐陰性,適合大多數的室內空間(龜背竹、春羽等)。
荒野植物園在%Arabica咖啡廳中
· 小Tips
1.交互:養植物最大的秘訣就是,跟它多互動,多觀察,就像養寵物一樣,只要能夠感知它的生命狀態,就一定能養好植物。
2.光源:光線不好的位置千萬不要放植物,一定要放的話就給它加一盞燈補光。
不過,植物的養護最後還是看養的人願不願意投入時間,或許每日的養護是繁瑣的,但建一個花園,在紛擾的城市逃離喧囂,推開門讓自己的內心從荒野到花園的幸福感是無可替代的。任陽光從落地窗外灑進來,植物高低錯落地自由生長,讓自己住進理想的造夢空間。
編輯 / 超楠
視覺 / LZZ
圖片 / 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