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入門及問題答疑

2021-02-19 小提琴課堂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小提琴課堂」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我們應該怎樣才能練好小提琴呢?

  首先要強調的是,練琴時一定要思想集中,認真。決不能一邊看電視一邊拉琴(這叫拉琴不是在練琴)。這樣拉琴不但練不好琴,反而把一些不正規的東西給練出來了,到時很難改。

  基本練習,練空弦時一定要放慢練,弓子走直線,要平穩,聲音要均勻。不要認為空弦太簡單沒什麼好練的,空弦基本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後技術水平的提高。就好比一個正常的人剛學會走路不好好走,兩腿彎曲的走路,長大後不但是個羅圈腿,而且肯定跑不快不說,當兵也通不過,再說了人的整個型體也不好看。空弦的練習,就如同走路一樣,要好要穩要直,是拉好琴最基本的首要條件。音階練習也是慢練,一個音一弓的練,用耳朵去聽音準,還要看弓子的走向不能歪。注意左手手型。

  練習曲練習,先慢練,注意音準節奏,左手手型,用弓。等練好後再恢復原速練習。

  樂曲練習,先認真的讀譜(音名,節奏,音高)。為什麼要先讀譜呢?有些學生往往只按譜子拉琴,看著譜子的音高按指法練習,忽視了音名,其結果是譜子拉的很好,卻不知譜子的音名。所以說一定要先讀譜,做到能拉會唱。練習的第一步是先把樂曲從頭到尾拉一便,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出一到兩處困難片段,先進行困難片段的慢練習。等困難片段的練習好了後,恢復原速練習,然後加表情練習(強弱等)。

  練琴時最容易碰到那些障礙呢?

  緊張,是小提琴學習過程當中最常見地障礙,所以理解和練習放鬆是每個想學習小提琴的朋友們的第一課。

  一、雙肩的緊張與鬆弛的練習:

  讓學生的肩往上聳,呈十分緊張的狀態。我們可以發現,只要肩是緊張的,那麼整個手臂就都會是緊張的。怎樣解決:讓學生將雙肩放下來,自然下垂,呈完全放鬆的狀態,只要肩放鬆了,整個手臂便會自然鬆弛下來。

  二、手指的緊張與鬆弛的練習:

  雙手緊握拳頭,手指此時便處於緊張狀態。怎樣解決:雙手自然張開,手指便會鬆弛下來。

  所謂緊張,就是看整個手臂及手指是否達到有意識地去用勁,用勁以後,肯定就會產生緊張。

  所謂鬆弛,則是在用勁以後地鬆弛,鬆緊之後地手臂的。

  就象幼兒在排皮球時那樣,他們的手有一種鬆弛的,富有彈性的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學習小提琴所需要的正是這種相對而言的鬆弛狀態。

  檢驗手臂進與松的方法:

  找個朋友幫忙,把自己的肘關節放在他的手心上,當他能夠從他的手心上面感受到你整個手臂的重量時,就說明你的手臂已經處於鬆弛狀態了。

  反之當他感覺不到你手臂的重量時,那麼就說明你的手臂正處於緊張狀態。

  學琴應避免情況

  1.只上課平時不練琴

  2.孩子學琴家長不問不文(上課家長不做任何上課筆記).

  3.什麼事都重要過學小提琴(如節假日要帶孩子玩,今天小朋友要來玩,明天要滑漢冰,後天孩子的生日等等都可以不上課更不可能練琴了)

  4.孩子練琴太辛苦,聽任孩子的安排.

  5.學琴從來不關心有關小提琴的任何資料(電視裡的小提琴演奏節目,有關小提琴的音響資料等).

  注意事項:

  1、初學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買琴。對於初學者來說,小提琴比較難以入門,所以最好先買一把幾百塊錢的琴,不用太好。

  2、買好琴了難的就是找老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找有經驗的,對學生耐煩的老師。

  3、在前幾次課時老師會先教你姿勢,姿勢千萬要按照老師的說法好好練,千萬馬虎不得。姿勢的基本功沒有打好,以後拉琴時就會有種種的不方便。

  4、入門後就要勤加練習。如果要上課,就每天起碼練習30分鐘到1個小時。放假的話就練2個小時。如果你願意當然是多練下的好了。

  5、初學的時候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例如手指被E弦磨開裂、夾琴不穩、拉一會就累。這些都是慢慢學習,可以自然解決的。

  運弓要從短的中弓開始

  「弓中的部位最容易控制,因為這時候手肘是處在中間的位置,所謂中間位置就是說手肘還可以繼續伸直或彎曲。這時前臂和上臂形成90度角,弓可以很方便地與琴馬平行運行。而且演奏者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弓毛與琴弦接觸時所使用的重量感覺。這時弓杆的重量一半在弦上,一半在手上。而

  在弓根的時候弓的重量過重,在弓尖時弓時重量又過輕。

  剛剛開始學習小提琴的孩子,往往本能地就把整個手臂做為一個整體,從肩關節進行運弓。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動作,應當成為我們一切運弓的基礎。但是我們只能使用這個動作演奏很短而且不太快的運弓。當運弓的長度超過了一公分,就要把前臂的伸屈動作結合到上臂的擺動的動作中來

  了,但是不管我們演奏的是多麼短或長的運弓,都是從上臂發動的。如果不結合前臂的伸屈動作的話,演奏下弓的時候弓毛就會滑向指板,演奏上弓時就會滑向琴馬。運弓越長,這種滑動的程度越大,所以在演奏所有的運弓中,都要把前臂和上臂這兩者的動作結合好。

  因此,我們在開始教小孩子運弓的時候,就應當從這個弓的平衡點開始。使用大約一公分地的長度,從肩關節的擺動動作運弓。通過把前臂的伸屈動作加進來,逐漸地加長運弓。運弓越長,使用前臂的動作越多,但是上臂的擺動的動作一直是存在的。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沒有所謂的『上臂的運弓』、『前臂的運弓』。我們總是要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使用的,只是使用的比例不同而已。在所謂的『前臂的運弓』中,以手肘的前臂動作為主導,但是幾乎令人不容易察覺到的上臂的擺動也是存在的,同樣的,在使用肩關節演奏弓根的運弓時,上臂是主導,但是微小的前臂動作也是有的。所以要避免手肘和肩關節的僵硬的感覺。

  另外,手指、手腕對運弓都是重要的,但是它們都是更加細緻的動作。」

  把弓拉直

  「要把弓拉直的先決條件就是運弓的手臂要柔韌,也就是右手臂的每一個關節都能活動才行,只要一個關節不活動,僵住不動,就無法把弓拉直。小孩子如果把弓抓得很緊,整個手臂就僵硬起來了,這樣他們的運弓就很難拉直了。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握弓要放鬆,這是最重要的。而且這種握弓放鬆的感覺越早教會他們越好。」

  換弓要注意什麼

  「換弓之前減慢一些弓速,對培養出正確的換弓動作是很有利的,孩子很容易在換弦弓之前加快了弓速。這是我多年從事小提琴教學的重要體會之一。」

  『不要像猴子一樣的手指』,『不要彈鋼琴』

  「在教初學小提琴的孩子時,特別是幼童拉小提琴的時候,他們左手手指的動作往往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習慣,我稱之為『猴子的手指』和『彈鋼琴』。所謂『猴子的手指』是指當他們需要按下一個手指的時候,他們往往把所有的四個手指都一起按下去,這是因為他們的手指沒有獨立能力的關係,他們只會像猴子一樣地一把抓,所以我稱之為『猴子的手指』。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他們從來不把手指保留在指板上,就像彈鋼琴一樣,每彈完一個音就把手指抬起來,所以我把這稱之為『彈鋼琴』。初學階段把手指保留在指板上,對固定手指的位置是有利的,所以我在教學時,特別是教初學的孩子時,很注意他們第一個手指在指板上的保留問題。但是在學到一定程度之後,手指過多的在指板上保留,會妨礙了左手的自如,所以我不喜歡讓手指保留在指板上,我有的時候甚至對大的學生說『請你只用一個手指按在指板上』。」

  左手指是否該抬得很高

  「左手指抬得很高就會減慢了速度,手指抬得太低,演奏出來的聲音往往不清楚。所以我們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而且要在演奏不同性質的樂句時使用左手指的不同高度。在演奏歌唱性的樂句時手指動作要低,演奏技巧性的樂句時手指動作可以高一些。」

  抽弓的壞習慣

  「在小提琴教學中有一種流行病,那就是『抽弓』。如果你仔細聽學生們的演奏的話,你就會發現,這種毛病到處都是,他們往往在換弓之前加快了弓速,而好的換弓是講究聽不出換弓的痕跡來的。所以我經常對我的學生們說:『換弓之前和換弓之後都要使用相同的弓速!』我希望在你的教學中,你要多多注意這個常見的毛病。但是我要告訴你,有的時候我們為了保持同樣的聲音,特別是在演奏下弓的時候,為了保持到弓尖的時候聲音不要輕下去,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加快弓速,這和我上面所說的抽弓從表面上看是一樣的,但是實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下弓不要漸輕,上弓不要漸強』

  「就像自然的運弓軌道是圓形的,而不是與琴馬垂直運行一樣。由於弓子本身的自然形態(弓尖輕弓根重),演奏下弓時天然地就有漸輕的趨向,而上弓時自然地就有漸強的趨向,這種運弓的天然趨向,並不是總能和所要演奏的音樂意圖相吻合的,有這種習慣或者說對運弓沒有進行過合理而必要的訓練的學生,在演奏歌唱性的樂句時,就難以令人滿意了。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對學生說:『從演奏下弓的一開始就要省弓』或者說:『下弓不要漸輕』,以此提醒學生對弓速和重量進行調整。上弓的情況正好相反,上弓時要使用同樣的弓速,不要加快弓速,演奏上弓的時候加快了弓速,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毛病。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要經常注意這個問題。有趣的是如果你懂得了這個道理,而且你對所要演奏的旋律有著很高的要求的話,那你就會發現學生到處都有這個毛病,你需要不斷地提醒他們,而當他們按照你的這個要求去做了之後,你會發現他們的演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你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運弓的軌道應當是一個連續的弧形線

  「當學生演奏完連弓的琶音之後,我對他們說:『你的運弓軌道是連在一起的三個直線,而我要求的是一個連續的弧形線,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某一根弦上演奏幾個音的時候,我們的運弓手臂不是始終在一根琴弦的平面上,而是在接近下一根琴弦。』教師要明白這樣的演奏原理,但是使用這樣的說明和解釋來教學的話,不是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聽我們所要演奏出來的聲音,教師要示範給學生聽,讓他們聽出這兩種不同的演奏軌道所發出來的聲音的不同點,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地找到正確的演奏動作了。這還是我所說的小提琴教學的最大原則『從裡到外』。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能進行示範的教師的教學,其作用是不大的。」

  演奏出大的音量

  「你向我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演奏小提琴方面的問題,這使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說明你在教小提琴的過程中,不斷地在探索著一些東西。小提琴演奏藝術的核心就是發音,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在教學中我們應當一切從聲音出發,一切為了聲音』,所以我們必須始終注意有關小提琴的發音問題。但是聲音是無法用文字和語言來教的,必須用我們的耳朵聽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文字只能幫助我們理解問題。所以你不能對我所要說的問題抱著過大的希望,但願我能對你所探討的這個問題的有一些幫助。

  演奏出豐滿而清晰的聲音要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是在演奏者的心目中要有什麼是好的聲音的明確概念,他們希望聽到的是什麼樣的聲音?如果沒有這個概念的話,就很難演奏出我們所需要的聲音了,這個道理就好像是聾子不能講話,並不是他們的發音器官有問題,而是他們的聽覺器官有了問題,使他們失去了對發音的明確概念,同時也失去了對發音器官的控制能力了。第二:正確的演奏動作,這也是需要實際的示範。關於演奏動作,我在這裡將儘量解釋清楚,希望你能仔細琢磨,從中得到一些體會。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聲音,即正確的聲音概念,是需要實際聽聲音才能解決的問題,沒有人可以使用語言解釋出什麼是豐滿而清晰的聲音,這又是我所說的需要實地的教學指導和示範的問題。所以我很重視聽錄音,這也是電腦可以幫助我們的地方。聽小提琴大師們的演奏可以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啟發。

  小提琴的發音是由三個因素組成的:運弓的速度、發音點和運弓的重量。所謂運弓的速度就是使用弓的長度和運行速度,發音點就是弓毛和琴弦的接觸點,運弓重量,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弓毛對琴弦的壓力。在教小提琴演奏中,我不喜歡使用「壓力」這個字眼,我喜歡使用手臂重量這樣的說法,更確切地說就是『使用右手臂本身的放鬆的自重』。實際上,『壓力』和『重量』是不同的兩個概念,而這也只能通過面對面的示範來說明了。把這三個發音的因素以不同的比例組合在一起,就產生了我們平常所說的不同的聲音。

  如何才能拉出大的音量?我想我們總不能對學生高呼『用力壓!』。你知道嗎,加拉米安在給一位新的學生上第一次課的時候,他基本上總是做這樣三件事情:第一:教會學生把手臂的重量放到琴弦上去,也就是用弓毛把琴弦勾住使琴弦能充分振動起來,以便拉出所謂的加拉米安式的聲音。可見加拉米安對小提琴應當拉出什麼樣的聲音有著他自己的標準。第二;教會學生把弓拉直,也就是要求學生的運弓要一直與琴馬保持平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在演奏下弓接近到弓尖的時候,右手肘要向前伸,以便使弓子始終與琴馬平行運行,否則每拉到弓尖時,就失去了音量。第三,教會學生如何練習音階,我想,他在教學生演奏音階的時候,第一要求也一定是要學生拉出所謂的加拉米安式的聲音,也就是豐滿而具有穿透力的聲音。這應當是我們練習音階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你的學生為什麼音量不大,我需要聽了他的演奏之後才能發表我的看法。所以無論我能把問題通過文字說得多麼透徹,也不能代替有經驗的教師面對面的實地指導,這一點你必須牢牢記住。這也是我為什麼要來你們這裡教學的目的,我希望能通過實地的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演奏出發來告訴你如何教琴,這是書本所不能代替的。

  什麼是運弓的壓力?什麼是運弓的重量?這是我力圖在這裡給你說明的內容:試想,我們的右手臂就像是建築工地的一個大的吊車,吊車是依靠吊車臂幹後面的絞索把很重的材料吊到半空中的,如果在吊起來的過程中,後面的絞索突然斷掉了,那麼所有吊起來的重物都會落到地面上砸得粉碎,它的重量是巨大的。我們就是使用這原理,把我們背部的肌肉放鬆,使我們整個手臂的重量運用到小提琴的琴弦上來演奏小提琴的。我們是依靠右手臂後面背部的肌肉拉緊,把手臂抬起來的,所以右手臂背部的肌肉越是放鬆,手臂的重量也就越能放到琴弦上去。所以我們說運弓的手臂越是放鬆就越能拉出大的聲音來,而不是用力才能拉出大的聲音來。反之,我們沒能拉出大的聲音來,就是因為我們的手臂過分緊張,沒能充份地放鬆所造成的。我有一些能讓學生體會這種使用手臂重量拉琴的練習,例如先讓學生使用弓根演奏很短的空弦的雙音,這樣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體會到使用手臂重量拉琴的感覺,然後逐漸把弓拉長,但是仍然保持這種使用手臂重量演奏的感覺,這些練習如果通過示範的話就很簡單了,但是要通過使用文字來說明的話,就要花許多時間和篇幅仔細寫才行,因此更重要的是教師實際面對面的指導。這種運弓重量的感覺需要不斷地進行練習,才能成為演奏者的運弓習慣,這樣做是絕對有必要的。手臂過分緊張,所以不能把手臂的重量放到琴弦上去,也是我在教小提琴發音的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就是我所說的運弓重量和壓力的區別之所在。

  在教小提琴的運弓方面,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則有三:第一,弓一定要與琴馬平行運行,這一點我已經在前面說明了。第二,手臂重量的運弓原則,這一點我還要專門給你說明。第三,運弓手臂在用力之後緊接著就能放鬆的原則。這三個原則是我在教學中力圖做到的事情,也是需要我親自來示範給你看的事情。

  從我實際教學的經驗來看,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能找到好的發音點,也就是沒有控制好發音點,他們的發音點都太靠近指板,所以發出來的聲音都太虛弱,沒有穿透力。正因為如此,他們也無法把手臂的重量放到琴弦上去,否則聲音就壓破了。另外,他們之所以把發音點太靠近指板,是因為他們對所要發出來的聲音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如果他們有了演奏豐滿而具有穿透力的聲音要求,也就是與一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時,獨奏小提琴的聲音能穿透樂隊的音響並在其之上的要求的話,他們就不會滿足於在指板上演奏出來的聲音了。所以我還是覺得是我們內心對聲音的要求決定了我們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演奏的,內心對聲音的要求是第一位的,這也是我所說的目的決定手段的意思吧。

  關於小提琴發音的問題我還有許多話要講,但是現在我想先把第三個問題,即用力加放鬆的運弓原則談一下,這是運弓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也是我們教學中時常見到的問題,如果一個學生的運弓手臂是緊張的,那他一定是沒能把這個原則理解好,我如果來你們這裡教學的話,你一定會發現我不斷地糾正學生在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關於這個原則,以及許許多多的問題,我想以後再說好嗎?」

  節拍器

  「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我的老師要我跟著節拍器演奏,當我演奏完了之後,我憤怒地對我的老師說『這個東西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我的老師笑著對我說:『是你的節奏不穩』。當時我並不相信,後來我才知道我的老師說的是對的。如果你去聽世界著名的小提琴的演奏,你會發現他們演奏的速度總是根據樂曲在情緒上的變化而變化,和節拍器不一樣。對於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生,我會對他們說:『請你不要演奏得像節拍器一樣的死板!』對於一個初學小提琴的孩子我會對他們說:『要訓練自己能跟著節拍器演奏!』在我的教學中,我經常使用節拍器,訓練學生穩定的節奏,這是很重要的基礎,『沒有嚴格就沒有自由』、『先要嚴格後要自由』。所以我是先要孩子學會使用節拍器,然後再學會不使用節拍器。

  運弓中的快慢快的原則

  「我想請你聽一下帕爾曼演奏的德沃夏克的四首浪漫性樂曲中的第一首的錄音,通過聽這首錄音你將體會到一個運弓的重要原則,那就是弓速的「快,慢,快」的原則:所謂快慢快的原則就是運弓開頭是快的,弓中是慢的,在快要換弓時弓速再快一點,演奏上弓或下弓時都是一樣。這個原則可以說在演奏歌唱性的樂曲時到處都使用,當然不是每弓都這樣。在我們小提琴教學中,弓速變化往往是被忽略的事情之一,而它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又是如此之大。如果你仔細地聽這首樂曲的話,你會發現帕爾曼的揉弦是運用得那樣好,我們應當盡力拉出這樣的聲音來。如果你到一個新的城市中去,你會發現他們彼此之間講的地方話是那樣的和諧一致,所有的人都講一樣的語音,這是因為他們大家都生活在講這種話的環境中,也就說你聽到的是什麼,你講出來的就是什麼,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承認這個事實,對我們教小提琴的人來講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從小就總是聽好的小提琴的聲音,那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演奏出這樣的聲音,如果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好的小提琴家的演奏,那我們也就很難演奏出好聽的聲音來了。演奏出好聽的聲音的條件有二:第一個就是我們內心裡要有好聽的聲音的具體概念,多聽錄音這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教學中,我時常給學生聽這首樂曲的錄音,學生問我為什麼,我就對他們說:『我是讓你自己看看你長得是多麼醜』。聽完了帕爾曼的演奏我們簡直不敢拉琴了,這不是壞事,因為在我們的內心裡已經有了一種美好聲音的概念,這種概念使我們感到了自己的聲音不美了,從而使我們去追求我們心目中的理想音。」

  換弦技巧

  「你知道嗎,偉大的小提琴家伊薩依非常重視小提琴的換弦技巧。他非常強調右手運弓的連續的弧形軌道,為此他專門設計了他的練習。伊薩依之所以能有這樣洪亮的聲音,可能跟他的這種運弓技巧有關。如果我們用右手劃一個圓圈,或劃一個方框的話,我們就會感到前者是方便多了,而後者幾乎是無法達到一定速度的。運弓的手臂如果養成了連續弧形的軌道的話,就可以使我們的演奏變得無比的容易,反之則使我們的演奏陷入絕境。這就是我為什麼在〖初學小提琴100天〗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講解換弦的問題……」

  「連續的弧形的運弓軌道這條原則,就像在換弓技巧中的情況一樣,也適合於換弦之中。動作應當是連貫的,不要有間斷。當從一根琴弦換到另外一跟琴弦時,無論是分弓還是連弓,動作不應當停頓,而是逐漸接近到新的琴弦。『圓形運弓』的原則在教學中是很出名的,因為它是偉大的小提琴家伊薩易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伊薩易認為所有的換弦都應當按照琴馬的弧形軌道運行。

  在慢速運弓中的換弦,也應當是按照上臂帶領、手和弓逐一隨從的順序進行。這個逐漸接近新的琴弦的動作是為了避免在換弦的時候,產生突然的動作。這個先行的動作在弓尖處換弦時尤為重要,因為那裡換弦所形成的弧形軌道比在弓根處更大。

  當換弦的動作和換弓的動作正好是在一起的時候,它所使用的原則和不換弦時的換弓原則是一樣的。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在於所形成的弧形的大小不一樣,而且軌道的轉動方向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在換弦時運弓的軌道是順時針或逆時針,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而不換弦時的換弓可以在兩者中任選一個。

  當演奏快速運弓中的換弦的時候,換弦的動作可以是從手臂發動的也可以是從手發動的。如果是連續的快速的換弦動作,最好是使用手臂的平衡動作來演奏,所有的快速動作基本上都是使用這樣的動作的。但是運用在換弦的動作時,動作的軌道更加成為垂直的圓形。如果是在兩個相鄰的琴弦上連續換弦的時候,就要把這個換弦所形成的圓形更向橢圓發展。」

  換把位

  「我認為在演奏小提琴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身體的大的部位動作帶動小的部位的動作,也就是大的部位先行,小的部位跟上去。在換把位中就是手肘先行,指尖最後離開舊的把位,向上或向下換把都是同此道理。一些學生在換把時動作緊張、僵硬,就是因為他們不懂或沒有運用好這個原則,加上準備動作太晚造成的。如果他們能細心體會,反覆運用這個原則進行練習的話,相信他們一定能很快地從緊張、僵硬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而變得自然、輕鬆、連貫了。其實在運弓中也是大臂先行,帶動小臂。在演奏中運用這個原則,對演奏的自然、放鬆是很有好處的。這個原則就是平衡的原則,也就是重量轉移以達到重量平衡的原理。換把位中的先行動作特別重要。由於既使是在最快的換把中也需要時間從一個把位換到另外一個把位,所以換把位的動作必須提早一點進行,以便準時到達所需要的地方。為了能平穩的有效的進行換把,在手指離開舊的把位之前,手臂要向新把位的方向傾斜。這個動作和我們走路的動作一樣,在每走出去一步之前,腳都要向走的方向傾斜,然後腳才離開地面。走得越快,腳就越是要向走的方向傾斜。在換把的時候,這種先行的動作,就可以去掉手臂的惰性。在向上換把時,手臂稍微向右移動,在向下換把時,手臂稍微向左移動。如果沒有這種先行的動作,換把的動作就很突然。這種突然開始突然停止的換把動作,不僅破壞了樂句的連貫性而且也很累。

  「大演奏家為什麼能演奏出如此動人的聲音來?」

  「當我聽謝林演奏的一首F小調匈牙利舞曲的時候,我經常是充滿了淚水,我的心靈被他所表達的這種深情所觸動,我想,拉小提琴的人對此一定有同感。我經常問我自己:『謝林怎麼能通過小提琴表達出如此真誠的感情呢?』。謝林是波蘭人,當希特勒屠殺居住在波蘭的猶太人的時候,謝林就要求墨西哥政府接納了3000個他的波蘭同胞。戰後謝林為了感謝墨西哥政府對他同胞的救命之恩,就加入了墨西哥國籍,為墨西哥的文化事業效勞。他在墨西哥邊界的一個小城市裡默默無聞地教小提琴。有一年,偉大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到這個墨西哥邊界的小城市訪問演出,在演出之後的招待會上,人們要求魯賓斯坦再為大家演奏點什麼,魯賓斯坦說:『我剛剛開完獨奏會,是否可以請什麼人和我一起演奏奏鳴曲呢?』人們請謝林拿出小提琴來跟魯賓斯坦一起演奏奏鳴曲。魯賓斯坦問謝林了什麼,謝林就說:『您希望我拉什麼?』魯賓斯坦心裡想,這個年輕人好大的口氣呀,就說:『讓我們來拉貝多芬的奏鳴曲吧?』謝林回答說:『您想拉哪一首?』魯賓斯坦說:『讓我們來演奏貝多芬第九首克萊採爾奏鳴曲吧。』於是謝林把小提琴拿了起來,準備演奏這首奏鳴曲的小提琴開始的獨奏部份。魯賓斯坦說:『你的譜子呢?』謝林說:『我不需要譜子,音樂全在我的心裡!』。在他們演奏完了之後,魯賓斯坦激動地對謝林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不應當只屬於墨西哥的這個小城市,你應當屬於全類!』於是他立即拿起了電話,對他在美國的演出經理說:『請你為我和謝林先生安排世界性的巡迴演出。』從此謝林一舉成名。從那之後,他的生活就是舞臺-機場-旅館-舞臺-機場-旅館,一直到他逝世的前兩年才結婚。有一年,謝林來到了以色列演出,當他知道以色列全國也沒有一把義大利的斯特拉地小提琴的時候,他說『以色列曾經為世界獻出了如此多的小提琴天才,你們竟然沒有一把斯特拉地小提琴!』於是他把他的那把稀世珍寶的斯特拉地小提琴送給了以色列。謝林就是這樣一位善良,真誠,純樸的人,他對人們的熱愛,對小提琴的熱愛是無限的,所以他才能通過小提琴表達出如此真誠的人類的崇高感情。」

掃一掃,關注 小提琴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資訊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免費試聽小提琴考級課程

↓↓↓

相關焦點

  • 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專業解答:小提琴入門很難嗎?
    在琴羽小提琴工作室教學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是很多朋友會問:小提琴入門很難嗎?我一點基礎都沒有能學好不?今天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就從專業的角度來和大家解答一下小提琴入門要學什麼?到底難不難?  小提琴入門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姿勢(站/坐姿、持弓及夾琴)、空弦演奏三大塊內容。一、基礎知識首先是對小提琴的一個初步認識,了解基礎的構造。
  • 入門小提琴哪個琴行有賣_南京棠樂琴行讓您放心省心
    入門小提琴哪個琴行有賣,南京棠樂琴行讓您放心省心,成立以來,尤其是2018年以來,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下,擴大經營,精心辦學,取信於民,已先後培訓了鋼琴、小提琴、吉他、尤克裡裡、二胡等學員近1800名。 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30初學者入門買吉他選擇什麼品牌比較好?
  • 小提琴調音入門
    小提琴弦軸通常由烏木、棗木加工製作而成。4個弦軸分別裝在琴頭的左右兩側,起到纏繞琴弦和調節琴弦的長度的作用。弦軸太緊擰不動,或者太松一碰就走音,是許多初學者經常碰到的問題。由於木材溼脹幹縮的特性,氣候乾燥時,原來卡的很緊的弦軸會滑動變松;而當氣候潮溼時,原先好用的弦軸卻怎麼也擰不動了。因此演奏者需要在空氣溼度變化的時候及時調節弦軸。
  • 【小提琴自學】自學小提琴你不得不知道的14個問題?(上部)
    一般來說,只要你有自學能力和毅力,而且只是希望成為一個業餘演奏者,完全有可能達到較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不過,我們並不排除個別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通過自學也能成為名家。  自學小提琴須從以下這些方面努力:  1.必須學會五線譜及基本樂理。
  • 入門必看|如何粗略估計一把小提琴的價格
    教你如何挑選分辨小提琴的品質【初學必看】如何挑選分辨小提琴的品質對於剛接觸小提琴的同學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你不懂小提琴的結構,也不清楚小提琴是如何製作的,也不清楚小提琴的製作標準。在挑選小提琴的時候只能在網上了解一些小提琴的基本信息。
  • 初學小提琴持弓運弓遇到的問題
    透過小提琴優美的音色旋律,可以從一個演奏者身上感覺到無限的熱情。
  • 小提琴|知識百科
    如果你想學習提琴,又或是你正在學習小提琴,那麼你就要看看以下小編教你如何選購小提琴,和小提琴學習入門教程的相關知識了。小提琴(義大利文:Il violino )是一種弦樂器,總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構造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
  •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採用傳統的三樂章結構。據貝多芬年表記載,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06年,並於當年12月在維也納首演。這首協奏曲是貝多芬專門為當時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而作,也是由克萊門特首演小提琴。當時一、三樂章中的華彩(Cadence)部分是由克萊門特譜寫的。愛多藝【音樂分享會】微信群分享時間:每周二晚 21:30-22:30。
  • 中國家長,請不要隨隨便便讓孩子學「小提琴」
    最近發覺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朋友都開始為自己的小孩報名「小提琴」培訓班。當然,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固然可以理解,但學小提琴背後可能存在的隱形問題,基本上沒有多少家長知道,此文將從音樂的角度,談一談普通人到底適不適合學小提琴。
  • 二手小提琴轉讓&大連夏雪老師招生
  • 少兒學小提琴選擇什麼教材好?
    01 入門教材 目前大部分教師常用的入門教材,一是傳統的《霍曼小提琴基本教程》,二是《初學小提琴100天》(上海音樂學院張世祥教授編著),以及《鈴木小提琴教材》前半部分等等。
  • 小提琴的熱愛——Herry
    可是在採訪中、節目中,他不止一次地回應音樂天才的評價:「我不是天才,也不認為真的有天才,我小時候真的付出了很多,甚至比別人用更多時間練習才行,現在小提琴也拉得不好。」當然,天才是個感嘆詞。可是"Music is highly selective."
  • 小提琴F.赫爾曼隨想曲三重奏耐聽又耐看
    演奏家網(ID:yanzoujiawang),音樂公眾號不二之選不一樣的欣賞 -- 經典音樂,且聽且評不一樣的文章 -- 原創作品,非剽勿竊不一樣的傳授 -- 專業精準,見解獨到不一樣的曲譜 -- 未曾發布,珍稀新穎不一樣的服務 -- 免費答疑
  • 全套小提琴零基礎入門自學教程+200份小提琴譜,全部送給你
    今天就介紹一下十種不適合學小提琴的人 。在十種不適合學小提琴的人中完全不感興趣的話如何能學好小提琴呢,如果被迫的去學習不僅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嚴重的狀況下還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最終是得不償失。  不得不說學習小提琴需要很強的自控力,所以自控力差的人強烈不建議學習小提琴,畢竟學習任何一種樂器的過程的都是很枯燥的,尤其是小提琴這類學習人數不佔優勢的樂器。  經常喜歡曠課的人那都不用多說為什麼,肯定是不適合學習小提琴的,掉一節課可能就會消磨一點內心中的興趣,而後越來越不認真,那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呢?
  • 小提琴和鋼琴哪個好學,小孩子學哪個更好?
    遇到過很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要讓孩子學小提琴,還是讓孩子學鋼琴?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很簡單,沒有必要糾結。眾所周知,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可見兩種樂器都是屬於樂器屆頂端層次,相比較中國傳統樂器的「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桿嗩吶吹一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常用的小提琴練習曲
  • 初學者小提琴的調音方法
    不要被深奧的小提琴調音文章嚇到有些比較認真的人可能會拿小提琴調音手冊來研究,可是畢竟說明書文字比較深,對於新手入門的小提琴手可能會讓人有讀沒有懂的感覺
  • 美女小提琴家莉薩,演繹巴赫《我呼喚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莉薩.芭提雅什維利(Lisa Batiashvili)1979年出生於格魯吉亞,她的母親是一名鋼琴家,她的父親是一名小提琴家,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師,她從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3. 1991年,她隨家庭移居德國,開始隨小提琴教育家安娜.楚瑪申科學習。1995年獲得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自此進入國際舞臺。
  • 如何給小提琴調音
    現在很多小提琴演奏者都用電子校音器調音,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調不出自己想要的那種聲音。這是需要技巧的技術活。一般學習小提琴的人都會自備一個電子調音器,如果沒有手機下載一個調音軟體也可以。擁有調音的工具以後,給小提琴定音。
  • 小提琴課堂:在識譜上,家長常遇到的2個問題
    大家好,我是活潑開朗、有才華又有氣質的小提琴愛好者伊人,我會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關於小提琴的知識,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識譜上,家長常遇到的2個問題。在初學小提琴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直接接觸樂曲的。除了打好堅實的基本功,還有一點會讓很多人產生疑問,那就是關於樂譜的問題,在學習樂器的時候總會遇到看譜的時候,那是不是必要要識譜還是說可以不識譜,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樂譜的2問題。1、在學習小提琴的時候是不是必須要學會看譜子?伊人是建議大家學習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