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妮
《三十而已》正在熱播,成為70、80、90、00等各線跨齡青年的最愛。因為大家都正在奔三,或者經過了三十而立的年齡,或多或少能夠激起共鳴。
此外,全劇塑造的三個女主角顧佳、王漫妮、鍾曉芹,以及其他配角比如小三「綠茶」林有有,號稱不婚的「海王」梁正賢,喜歡喝綠茶婚內出軌的「山楂男」許幻山,木訥小男人陳嶼,小狼狗鍾曉陽,都性格鮮明,並且能夠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找到原型。
王漫妮是滬漂的典型代表,曾經是雷厲風行的上海奢侈品店金牌銷售「櫃姐」,因為遭遇海王梁正賢,被迫離職,回到民風淳樸的老家衢州。
就在大家以為劇組會把取景地放在浙江衢州這個相對小眾的地方時,很多吃瓜群眾發現破綻,紛紛出來糾錯。
一是弱化地理標誌。雖然劇組煞費苦心地貼了很多衢州清溪鎮的標誌,把體現原先取景地的地理標誌都儘可能虛化了,我們追劇達人還是發現這裡並不是衢州。先來看看劇組的努力。
王漫妮回鄉以後,跟王自健飾演的「張志」進行了相親,並且在眾人眼裡開始交往,被眾人默認成情侶關係。在小地方,這種情況很可能出現,因為滿街都是熟人,根本藏不住。
王漫妮的相親對象小張同志
二是增加衢州清溪標誌。張志是鄉鎮規劃辦主任,在當地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連看個電影都可以找人送票,努努力就把王漫妮送進鎮裡成為事業編幹部,可謂當地的一號人物。因此他很在意公眾形象,第一次相親地點就選在遊船上。劇組特意給遊船編了「清溪」的號。
王漫妮剛到鎮裡上班,張志就大膽接送,因為在他心裡,接受這些安排,兩人就是男女朋友關係了,同事們當然也這樣想,雖然嚼舌根說王漫妮把這裡當成了走秀的T臺,說王漫妮是紅顏禍水,還是普遍接受兩人即將在一起的願景。瞧下面這張萬眾矚目的圖,劇組還把單位牌子改了。
王漫妮的「一天」同事們背後的單位牌
三是篡改「清溪特產」字樣。王漫妮下船相親以前,經過的小吃店,劇組特意覆蓋原有的牌子,改成「清溪特產」。
然而眼尖如我們,怎麼可能被劇組欺騙呢,綜合如下線索,《三十而已》中王漫妮老家的取景地是楓涇古鎮。
一是楓涇古鎮三橋之一的「竹行橋」。
楓涇古鎮河道縱橫,橋梁眾多,歷來就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的美稱,符合江浙一帶水鄉的風格。
「楓涇三橋」景觀是2004年復建成的,包括北豐橋、工農橋、竹行橋。竹行橋通過百度導航搜索,也只有上海金山區的楓涇古鎮一處。竹行橋原名登雲橋,建於明代,原為木橋,因為橋頭有一家竹行鋪,百姓俗稱竹行橋。1960年改為水泥拱橋。2004年前後,進行了周邊動遷改建提升,做成了楓涇古鎮的一處景觀。
竹行橋
二是馨盞民宿只有楓涇古鎮有。
王漫妮去相親路上,遠遠有一家民宿(如下圖),名稱就是「馨盞民宿」,這裡原名「致豐客棧」——這個牌匾還保留在民宿裡。這個民宿非常小眾,名字也特別,也只有楓涇古鎮有。
右上就是馨盞民宿
三是楓涇古鎮特產楓涇丁蹄、狀元糕、豆腐乾、特色醬菜。
如前所述,王漫妮相親下河之前,有一家菸草專賣下面的小吃鋪招牌被改成「清溪特產」。但是下面標註的特產楓涇丁蹄、狀元糕、豆腐乾、特色醬菜恰恰是楓涇古鎮的小吃代表,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四是朱學範故居屬于楓涇古鎮。
兩人第一次相親的橋上,有一塊指路牌,裡面赫然有一處「朱學範故居」。朱學範故居位于楓涇古鎮新街11號,是上海地區傳統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民居,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朱學範其人是浙江嘉善楓涇人(今上海金山楓涇人),我國傑出的愛國民主戰士和政治活動家,先後擔任郵電部部長、民革中央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這種名人可是衢州偷不走的。
此外,還有眼尖的其他朋友,發現王漫妮走過的橋,經過的河道,消費過的咖啡館,都是楓涇古鎮的,這裡就不再贅述,等待大家一起來「找茬」。
綜上,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老家取景地是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古鎮,而非原著中的衢州市。
《三十而已》取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