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青簪行》電視劇官方微博)
這事兒聽起來怎麼那麼像,番茄和雞蛋炒在一塊兒,到底是「番茄炒蛋」還是「蛋炒番茄」?如果是爭「青椒炒肉」還是「肉炒青椒」,在如今豬肉那麼貴的情況下,可能還有點意義。在「一番」這個稱號上爭贏了,是能多拿點片酬,還是能多吸點粉絲,或是能提升咖位,抑或是能乘龍升仙呢?(圖片來源:楊紫微博、吳亦凡微博)
即使劇方的微博已經宣布了定角的事兒,兩位藝人也都以劇中人物名字相互@過了,但這兩天,各種辭演的消息也紛至沓來。一會兒說楊紫辭演,這個電視劇要換女主;一會兒說吳亦凡出國,這個電視劇要換男主。有人就跑來問我了:楊紫接《青簪行》這部劇到底值不值得?拍的過程中,跟男主關係不好,會挨罵;跟男主關係好,更會挨罵。(圖片來源:《青簪行》電視劇貓眼資料)
人生大多數時候,這四美是湊不齊的。能夠有其中一兩樣已經不錯,要是有三樣,那就太美好了。一定要等一部「四美具,二難並」的電視劇,有可能三五年都等不到。女演員的青春就那麼幾年,經不起那麼長的「空窗期」。《青簪行》這部劇,原著小說好,編劇好,導演好,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就算有些美中不足的事兒,也還是划算的。最重要的是,這個角色的人設,比楊紫之前演過的那些,好得不只一點點。楊紫之前的角色,不提年代久遠的《戰長沙》胡湘湘,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一是《歡樂頌》裡的「小蚯蚓」,智商低到讓觀眾無力吐槽的地步;二是《親愛的,熱愛的》裡的「小魷魚」,我之前寫那部劇的時候已經說過了,儘管作者給她加了許多光環,但在戀愛中行為模式方面,這妹子就是個弱智。沒被人販子給拐賣了,真的是運氣好。三是《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小葡萄」,隕丹碎裂之前,就是憨批一個。電視劇初始設定中的「隕丹」,給了她的憨批行為以合理性。但憨批就是憨批。我覺得,這就是,後兩部劇都大爆,但都是爆男主而不是爆女主的原因。(圖片來源:《親愛的,熱愛的》劇照)
你會因為,楊紫演這兩個角色都演得很好,演得惹人憐愛,而喜歡楊紫,而佩服她的演技;但你喜歡的前提是,你知道作為演員的楊紫,智商是正常的。用一個不是憨批、弱智的腦袋去演憨批和弱智,更是需要過人的表演能力。然而,這樣的角色是不能讓人心嚮往之、感動嘆服、追隨戀慕的。就像胡歌在《琅琊榜》之前演的那麼多角色,可愛不可愛?但只有梅長蘇才「蘇」到了傾倒眾生的地步。楊紫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之前的小格局裡做到了極致,但這不代表她接下來就應該滿足於這樣的格局,而不去謀求演繹更有深度的人物。(圖片來源:《青簪行》電視劇貓眼資料)
其中透出的信息是:我相信,只要能夠把這個角色演好,這一回,電視劇的熱度,完全可以轉化為楊紫本人的粉絲量。(圖片來源:《香蜜沉沉燼如霜》劇照,裡面的這根簪子是葡萄藤)
在楊紫接流量劇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希望楊紫去演正劇,覺得她這樣的好演技,不演正劇就是浪費,可惜了了。但是,你們希望她演的是哪一種正劇呢?是中央一套的那種獻禮劇嗎?這樣的電視劇拍出來,你們看嗎?其實,大家所求的,不過是她所演的角色有層次有深度, 有足夠多的發揮演技的空間;角色所經歷的劇情不止是談戀愛那樣的小情小調,而有著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活動空間。假如這部電視劇是以女主作為主要描繪對象,更佳。而《青簪行》女主,在人設上,比「小蚯蚓」、「小葡萄」、「小魷魚」都更接近於這樣的豐富。如果在幾年前,這樣好人設的角色,恐怕落不到楊紫身上。而現在,她挾幾部大熱劇在手,終於能在電視劇市場上,從心所欲地挑選更有發揮空間的角色。為了演成這樣的角色,在其他方面有一些缺憾,會經歷一些麻煩事兒,都是值得的。老實說,他在《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中的那句「菩薩知不知道我有多難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我的快樂源泉。但金知我認為,《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的「表演車禍現場」,主要的「鍋」在於導演能力不足。這位導演,居然想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裡塞下整部小說。兩人從高中,到大學,到走上社會;從男主暗戀,到女主愛上其他人,到男主竭力想要橫刀奪愛,到兩人終於相愛,到因為世界觀不同而鬧矛盾,到和好……那麼複雜的人生際遇、矛盾衝突,都集中在一部電影裡。這就使得電影情節極其複雜而跳躍,人物情緒變化極大,不是演技特別好的演員,還真hold不住。尤其是幾場情緒爆發戲(比如,「菩薩知不知道我有多難過」),居然沒有拿掉,讓幾乎沒有表演經驗的吳亦凡就這麼上了。這就相當於,讓一個10歲小孩,駕駛一輛大貨車,在晚高峰的時候,開到了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想不車禍都難啊!(如果是我來拍這部電影,我會直接把原著小說「腰斬」。放棄小說後面一半的情節,只拍前面一半的校園戀情,到兩人在車站終於相互告白結束。這樣做,不但能避開那場非常尷尬的旅館情慾戲,還會讓演員的表演難度直接降低一半。整部電影的節奏也能因此慢下來,讓起承轉合有足夠的鋪墊,人物情緒不至於「坐過山車」,會好演得多。而且,青澀的校園戀情,由青澀的少年來演,不用多好的演技,就足夠撩動人心了。)(視頻來源: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劇照)
在吳亦凡拍的第一部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裡,他的演技沒有讓人覺得差到那個地步。徐靜蕾導演用各種四十五度仰角,讓人只驚訝於他的顏,而無暇顧及他表演的能力。吳亦凡的戲份不多,但造型非常吸睛,看著就是一股牛B哄哄的勁兒。角色特徵跟演員的個人特質相一致,不用演,看著就像那麼一回事兒。此外,臺詞少,情緒變化少,用老戲骨給他帶戲,不切需要展現演技的長鏡頭。(視頻來源:電影《老炮兒》製作特輯)
吳亦凡在《西遊伏妖篇》裡的表現,其實比之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惜的是基數太低,所以就算進步很大,跟其他演員相比,分數還是不及格。同時,徐克導演不是很擅長教演員(他在電影裡喜歡用大明星,他們往往自備演技),給不了他太大的幫助。而且,作為主角,吳亦凡演的唐僧承擔了大量劇情,這就對他的演技挑戰更加大。尤其是,《西遊》有前作,文章演的,演技比他好得多,觀眾就算不識貨,至少懂得貨比貨。這部電影的觀眾,以熱愛特效電影和周星馳的「直男」觀眾為主,他們不會像喜歡愛情電影也熱愛「舔顏」的女觀眾那樣,對吳亦凡的演技那麼寬容,當然是直截了當地給差評咯。《西遊伏妖篇》的高票房,意味著巨大的觀看量。這使「吳亦凡演技差」的評價不脛而走。只不過,假如一個演員演好了,同樣是在導演、製片、編劇、燈光、舞美等各方面通力合作的情況之下產生的效果,但榮譽總是會歸於演員個人。相應的,演不好的情況下,由演員來背鍋,不算過分。)(圖片來源:電影《西遊伏妖篇》劇照)
看過《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的同學,有沒有發現,在這部吳亦凡的整體演技稱得上是「車禍現場」的電影裡,有1分鐘左右的戲,他演得非常好。情節是,高中時期,吳亦凡所演的程崢,愛著劉亦菲演的蘇韻錦,他即使是打球的時候,也在想念著她。在那一段劇情裡,他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故意做表情;然而,觀眾能從他的臉上,腦補出一整段求之不得、盪氣迴腸的劇情。吳亦凡剛剛紅的時候,有電影雜誌很看好他,說他是「電影臉」,不說話,站在那裡就是一幅畫。(圖片來源:《青簪行》電視劇貓眼資料)
比如景甜的演技,在演電影的時候也是群嘲,因為她的能力,撐不住那樣大片主角的位置。但是她演電視劇的時候,回歸本色,演一個可愛嬌憨的少女,就沒有問題了,反而吸了不少粉。所以,金知我覺得,以吳亦凡的演技,演電視劇未必會差。要是楊紫在《青簪行》裡,能夠把吳亦凡的演技都帶得動,簡直是在「旺男主」徵途上的裡程碑事件。文中和文末的兩個位置,加起來有600多次的點擊量,能買60多個雞腿了。文末的廣告位直接點10下就可以,如果願意多點幾下的話,文中的也幫忙點10下。)一是第一次試著在文中加入視頻,二是第一次自己截小視頻。所以,排版和製作也比以前慢了很多,前後加起來大約花了十幾個鐘頭。這兩天,會花點時間,把這些基礎工程都搞好。讓大家找舊文的時候容易點。)(說明四:我這裡今天降溫了,你那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