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入河排汙口,是汙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關。
2019年年初,生態環境部啟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試點工作,重慶市渝北區、兩江新區和江蘇省泰州市成為試點。近日,在推進試點整治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向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和63個地市交辦了入河排汙口清單,指導並推動地方解決突出排汙問題,這也意味著長江流域排汙口整治全面啟動。
「以前,水庫經常漂著泡沫和塑膠袋,現在清澈多了,經常還能看到水鳥。」說起長田溝水庫的變化,重慶市民張先生很欣喜。
長田溝水庫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水庫的水最終流入嘉陵江。曾經,由於周邊小區生活汙水管道破裂、庫內汙染消除不徹底等原因,水庫水質一度惡化,並呈中度富營養化。如今,兩江新區逐步推進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並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長田溝水庫重現碧波蕩漾的景色。
應查盡查,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
排查整治入河排汙口,首先就是要摸清底數,將入河排汙口查清楚、數明白。
「重慶地形複雜,植被茂盛,有時排汙口會被掩蓋,很難發現。」重慶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孫國俊說。為此,兩江新區向相關部門、鎮街、村社搜集資料,了解轄區內水系、市政管網建設、產業分布等情況,劃出重點區域;並通過運用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航拍、管道潛望鏡、管道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讓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
江蘇南京市雨花區生態環境局監察大隊大隊長陳國喜告訴記者,南京市2019年啟動長江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並於2020年7月開始進一步對長江點位進行分類核查、監測溯源。「市、區生態環境部門與各相關街道組織成立了17個現場組,對285千米岸線2382個入江排汙口逐一核查、溯源。100多名工作人員深入工廠、農村、居民區、建築施工場地、港口碼頭,對生產廢水、清淨下水、生活汙水、雨洪排口、養殖廢水排口、農田退水等各類型排口全面踏勘。」陳國喜說。
重慶和江蘇的探索,是近年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的一個縮影。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監督執法一處副處長仇鵬介紹,自2019年1月起,生態環境部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協同發力,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整個排查歷時一年,分批、分步完成了整個長江岸線的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專家質控式核查等三級排查工作,走遍長江經濟帶11省市63地市2.4萬公裡岸線,系統分析長江入河汙染排放狀況及環境隱患,共發現長江入河排汙口60292個,基本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目標,為長江生態環境做了一次深入體檢。
立行立改,將排汙口整治工作貫穿始終
「從排查情況看,排汙口數量多、分布廣,很多地方基礎設施薄弱,大量排汙口同時承接了生活汙水、企業廢水、雨洪水,汙水來源錯綜複雜。由於歷史原因,之前大量排口沒有納入日常管理,整治工作量很大。」仇鵬介紹說,作為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治試點,2019年以來,重慶市兩江新區、渝北區以及江蘇省泰州市,紮實開展查、測、溯、治四項重點工作,解決了一批疑難問題,摸索出一些可以借鑑和值得推廣的經驗。
泰州市地處長江下遊,沿江水系發達,小河溝密布,點多面廣的排汙口治理起來非常複雜。泰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泰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張建軍告訴記者,為了有效推進排汙口整治,泰州將排汙口整治貫穿於排查、監測、溯源、方案編制等工作中,問題導向、立行立改,有效完成一批排汙口的整治工作。
「就比如,我們在排查監測時發現,靖江市東興鎮鎮區部分雨洪排口水質超標,經溯源為鎮區汙水管網塌陷淤塞,生活汙水混入雨水管排放所致。靖江市立即開展管網綜合治理,進行管網疏通,及時完成整改。高港區第一時間關閉3個魚塘、1個垂釣中心,封堵了35個喪失排水功能的排口。」張建軍介紹,截至目前,泰州市列入整治範圍的1054個排汙口已完成整治870個;2020年,泰州市長江流域水質持續改善。
在重慶市兩江新區,入河排汙口整治與小流域綜合治理被有效結合起來,當地統籌考慮汙水排放控制、管網建設、生態修復、流域治理等全過程,系統實施綜合整治,提高各環節的運作效率。
位於兩江新區悅來桐子灣附近的入河排汙口主要承接悅來生態城片區汙水,上遊等地的雨水也經此流入嘉陵江。「這片區域被汙染,一方面是因為雨天道路汙染物混入,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活汙水直接進入雨水管道。」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蔡建寧說,為解決這一問題,兩江新區在規劃悅來生態城片區時推行海綿城市建設,嚴格落實城市、小區、住戶雨汙分流措施,強化雨汙管網工程質量,實施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同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還對這裡加強日常管理,嚴格整治建築工地汙水亂排現象,定期開展排口水質監測。
據了解,截至目前,兩江新區需要整治的56個排汙口已完成整治30個,剩餘排汙口預計在2022年年底完成整治;渝北區需要整治的21個排汙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截至2020年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優於國家考核目標4.8個百分點,較2015年上升14.3個百分點。
長效行動,實現排汙口長期、有效監管
排汙口治理穩步推進,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在哪裡?
「排汙口雖小,但涉及生態環境、水利、住建等多個部門。多部門通力協作,是我們高效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保障。」蔡建寧介紹,排汙口不僅由各整治責任單位組織驗收監測,推進達標銷號,還需結合巡河制度將排口納入河長日常巡查監管,並實施長期動態監控預警。
「2020年1月,生態環境部正式交辦長江入河排汙口清單,泰州市依託『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大數據平臺,配合搭建泰州市長江入河排汙口信息系統,建立長江入河排汙口電子臺帳、構建長江入河排汙口電子地圖,對入河排汙口實施信息化管理。」張建軍介紹。
「後續排汙口整治工作,將從三方面開展。」仇鵬表示,一是完成排汙口監測溯源,掌握排汙狀況,了解汙水來源;二是完成綜合整治方案,將所有入河排汙口納入管理,並明確具體治理措施、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三是實施分類整治,立行立改和長期整改相結合,集中力量完成一批突出問題,並持續推進整治工作,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
「原則上,2021年年底前,將完成全部6萬多個排汙口的分類命名並編碼,且依據技術規範完成排汙口標誌牌設立,制定印發排汙口整治方案並完成部分整治任務。之後再經過2—3年努力,基本完成排汙口整治工作。」仇鵬說,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整治工作,壓實責任,同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由易入難,分步推進,堅決反對「一刀切」,杜絕一堵了之、一關了之等簡單粗暴行為。
版式設計:蔡華偉
記者 寇江澤 姚雪青 劉新吾
《人民日報》(2021年01月07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