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興義市烏沙鎮岔江村支部書記劉貴倫邀請,6月17日上午,筆者一行前往烏沙鎮岔江村新店子了解該組發展的文山三七生長情況。新店子組是烏沙鎮較邊遠的村寨之一,與白碗窯鎮馬山灣相鄰,與雲南隔河相望,寨子居住著百餘戶人家,這個組的旱地較為豐富。為了充分利用旱地,讓這塊土地增加產值,讓老百姓增加收入,經村裡和雲南三七種植能手溝通,他們到新店子實地考察,發現這裡的土質非常適合種植三七。經過村組多次召開群眾會議,在新店子村民中以每畝每年9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百餘畝。
6月17日,筆者在剛跨入新店子寨子就看到,黑色的遮陰網規範有序地搭建在三七棚上,三七棚上接通了自來水,十多位村民正在三七棚內勞作,有的除草,有的在摘三七花。據說摘了花的三七個頭大,在技術員和工人的呵護下,遮陰網裡的三七長勢良好,一派喜人景象。據悉,村民除了流轉土地的收入外,還為村民提供就地務工的平臺,一般每個工日按照70至100元的標準支付,而且勞動強度不大,大部分是手工活。管理員張金平介紹,種植三七一般兩年一換,有少數也種三年的,目前幼苗期的大約有30畝,在這裡種植三七,可以為當地群眾提供上千個工,我們一定注重科學,加強管理,把三七種植好,讓投資人和當地群眾互利共贏,為下一步振興鄉村經濟貢獻綿薄之力。
(李天亮 李德榮)
來源:亮點黔西南 http://www.ldqx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