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題材劇因其跌宕起伏、懸念叢生的故事情節,和對極端環境下人性的深刻呈現,一直以來都深受觀眾的喜愛。諜戰劇的主角,要在表面波瀾不驚、底下暗潮洶湧的情境裡跟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周旋,有時候甚至要犧牲自己完成使命,生死抉擇之間迸發出來的人物魅力格外動人。
剛播完的《隱秘而偉大》,就生動展示了我黨地下工作者的三種形態——諜報精英「白樺」夏繼成(王瀧正飾),他在敵方身居高位,獲取重要情報;成熟的諜報人員沈青禾(金晨飾),能出色完成營救和掩護同志的任務;新人顧耀東(李易峰飾),主要任務是潛伏在上海警察局,在不暴露的前提下對抓捕行動進行預警和為進出上海的同志提供合法證件。
這三種只是諜戰劇主角的冰山一角。到底諜戰劇青睞擁有哪些特質的主角,又偏愛怎樣的背景設定?記者梳理了《暗算》《潛伏》以來的22部諜戰劇,發現和時下劇集角色年輕化的趨勢不同,閱歷和精力都豐沛的中年人才是諜戰劇主角的主力軍,而當年十裡洋場的舊上海是諜戰的主戰場。
22部諜戰劇諜戰角色分析
1.技能:情商第一位,其他為輔
優秀的諜報人員需要怎樣的特質?22部諜戰劇中的主角,大都有著出色的記憶力和縝密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部分人還擁有較強的武力值,比如槍法奇準、近身格鬥能力強等。少部分角色手無縛雞之力,但擁有別的專長,如痕跡分析專家(《和平飯店》陳佳影)、外科醫生(《瞄準》楊之亮)、數學天才(《解密》容金珍)等。
這些技能專長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對諜戰工作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諜報人員身上最重要的特質是情商和演技。他要能洞察人性的弱點,思考他自己要如何利用這些達到獲取情報的目的……這都需要豐富的人生歷練和超高的情商。同時,他又要能如變色龍一樣打入各種群體,並被認定為自己人,這需要高明的演技。
《隱秘而偉大》中的夏繼成就是這樣的人。他跟上司齊昇平合夥做走私生意;他向職位上的競爭對手王科達擺出混日子的姿態;他跟不受重視的戶籍科長通過下棋搞好關係,趁機偽造證件。雖然夏繼成身手好、槍法準,但真正讓他在諜報工作中如魚得水的是情商和演技,及遇事不驚的應變能力。
情商和演技既要靠天分,更需要人生歷練。另一方面,要獲取有價值的情報,要自己站得足夠高,因為越珍貴的情報只有小範圍的高層才有權知曉。因此,諜戰劇的主角多數是30歲以上事業有成的中年人。《暗算》裡的錢之江40多歲,他的公開身份是國民黨上海守備司令部總破譯師;《潛伏》裡的餘則成30多歲,是軍統天津站機要室主任;《偽裝者》裡的明樓35歲至40歲之間,是汪偽政府財政部經濟司首席財經顧問、特務委員會副主任、新政府海關總署督察長。
納入本次統計的22部諜戰題材劇中,主角年齡在30歲以上的包括《暗算》《潛伏》《黎明之前》《懸崖》《北平無戰事》《風箏》《光榮時代》《勝算》等;主角在20歲~30歲之間的包括《解密》《胭脂》《諜戰深海之驚蟄》《局中人》《秋蟬》等,數量不到前者的一半。其中,《解密》的容金珍(陳學冬飾)、《胭脂》的藍胭脂(趙麗穎飾)年紀最小,都在20歲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2部諜戰劇中評分8分以上的有8部,其中6部主角年齡在30歲以上。
情報工作的一線通常在敵後開展,行走在刀尖之上,一旦被敵人發現將會面對酷刑甚至犧牲。因此,犧牲也是諜戰劇的一大主題。《偽裝者》裡王天風設計的「死間計劃」,他自己的死亡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瞄準》裡的楊之亮毅然赴死,以此向外界證實國民黨確有針對楚軍創始人秦鶴年的暗殺計劃;《暗算》中的錢之江甚至通過死亡的方式傳遞出情報,力挽狂瀾。
統計數據顯示,22部諜戰劇涉及的主要角色30個,其中明確犧牲的6位,佔比20%,包括了《暗算》的錢之江、《懸崖》的周乙、《局中人》的沈放等;超過七成(22位)的角色活到了劇終,包括剛收官的《隱秘而偉大》的三個角色:顧耀東、夏繼成、沈青禾;此外,《勝算》裡的唐飛、《父親的身份》裡的俞北平沒有明確交代結局。
這22部諜戰劇的敘事時間線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延續到1949年前後。主角要面對的有時候不止日本人,還有汪偽政府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勢力。22部諜戰劇中,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10部,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6月—1950年6月)的11部,數量上平分秋色。還有1部(《胭脂》)橫跨兩個時間段。
從這些諜戰劇發生地點看,民國以來中國的金融中心、國內外各方勢力必爭之地的十裡洋場大上海,是諜戰劇的主戰場。22部諜戰劇裡,有10部發生在當時的上海,包括近期播出的《隱秘而偉大》《瞄準》等;發生在北平的3部,發生在東北的3部,均在1945年之前的抗日戰爭時期;其他的地點還包括南京、重慶、中國香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