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是因為【崩壞3聖痕故事】系列而關注我的,輾轉一年多,似乎一切又回到最初的原點——有迷惘,有無助,更多的還是不甘。
尤其是當那些我自以為的【拼接低幼低創視頻】流量是我的10倍甚至100倍,好像我應該才是那個被嘲笑的【傻嗶】。
很早我就預估如果單做【聖痕故事】,粉絲的上限大概在5w,其實並沒有可用的模型去套,只是【直覺】,因為遊戲官號的總粉絲量是217萬,這個體量中,能有2%的玩家願意去了解一些所謂【內涵】和【硬核】的東西已經算是可觀的了。
最近有很多評論和私信都在說關於【轉型】的事兒,其實,也不好概括為【轉型】,而是多做一點受眾更廣、素材更好找、做起來不累的內容。至少,不用求著官方要原圖,人家大可以以各種理由不給;更不用求著官方增加點曝光量,明明是互利共惠的事兒,到最後做內容的反而是一副死乞白賴的樣,這種感覺讓人極為不舒服。
更何況,米哈遊是個很會來事兒的公司,也不知道那些做運營的是不是堅信在【流量時代】,不管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不管是追捧還是罵聲,只要有波瀾,那就是「掌聲」。
沒錯,我就是在說最近的事兒,新出了一個質感還可以的宣傳動畫——嚴格講,這有點《魔獸世界》的那種劇情動畫。如果出這樣一個動畫就令玩家高呼過癮,我甚至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魔幻世界中——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越久,我越發覺得世界是那麼「魔幻」。
說真的,新出的【天穹流星】,拋開玩家情懷層面,真的只是一部很中規中矩的【優質動畫】,並不是什麼瘋狂炫技的作品——如果你看過《冰雪傳奇2》,回憶其中的水特效,應該就明白什麼叫財大氣粗的「燒錢」。
那麼,背後呢?自然是《原神》的公關帖和《崩壞3》的冰鐮刀事件。
冰鐮刀這種事兒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的印象中就有【鬼角】,更不用說很多玩家在每個版本都會戲說的「一代版本一代神」,說實話,我一直都沒想明白,一款PVE遊戲,隔三差五搞什麼「削弱性的調整」,然後玩家還只能被動接受,只能說明玩家太弱勢,另一方面也說明《崩壞3》的競品實在太少,否則,沒有哪個官方敢把實打實送錢的玩家當韭菜割,割了3年還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大寫的【佩服】。
至於《原神》的公關帖,由於牽扯到【政治】,我就不細扯了。唯一想說的,考慮到米哈遊運營團隊這幾年的一如既往的「神操作」,公關團隊如果真的敢胡來,也不是不可能。
也許米哈遊做遊戲本體的確有一手,但作為一家手機遊戲公司,並不是說把【遊戲】做好就完事兒了——何況你又不是【單機】買斷式。我倒是覺得米哈遊不是不懂,而是由於缺少足夠的外部壓力,所以有恃無恐。就像中石油、中石化這種巨無霸,處於足夠強勢的壟斷地位,就是硬氣。
或許《聖痕故事系列》依託於《崩壞3》和米哈遊,上面的這些難免會讓不少死忠玩家不舒服。可如果你細細想想,官方時不時出點「節奏」,你就真的舒服?
當然,吐槽歸吐槽,《聖痕故事》系列我還是會堅持做下去,可是,這種【堅持】已經不是說我對這款遊戲有多麼深厚的感情,而是覺得這是對這麼多【粉絲】的回應——雖然你們也能感覺到,最近的內容不僅流量下滑,我自己也越發力不從心。
一方面,是因為疫情我再也不能出去撒撒野來在現實世界中找尋創作的靈感;另一方面,也是那些遠古聖痕真的沒什麼彩蛋,而單純說人物,那不如建議各位直接去看WIKI。
於是,基於上述種種情況,我終於下定決心儘快把目前的【存量聖痕】進行匯總「出品」,如果的確沒什麼彩蛋的人物,我只能根據某些特質進行彙編,後續新出的目錄如下:
第41-44期:愛因斯坦、狄拉克、普朗克、電力之戰(特斯拉和愛迪生合併);
第45期:列文虎克,這款聖痕如果彩蛋足夠多,可能會更上版本提前說,如果沒有彩蛋,也許就把新版本新出的2款聖痕合併起來說一期。
第46期,埃及豔后。
接下來的順序未定:
吸血鬼傳奇(1期):巴託麗+德古拉;
漢代三傑(1期):張衡、孔明、王昭君;
俠客行(1期):佐羅、夏洛克
東方神話(1-2期):精衛、黃帝、炎帝、神農、女媧
最後的騎士(1期):羅蘭、奧吉爾、裡那爾多
英國紳士(1期):達爾文、雪萊、莎士比亞
帝國之柱(1-2期):查理曼、阿提拉、沙皇.
在這些既定的《聖痕故事》中,我應該會穿插一些我個人想做的【內容】,因為我以後大概不太會只做【一類】,而是感興趣的都會做,《聖痕故事》已經無法承載我想要實現的厚重理想,既然《聖痕故事》的素材不是無限大,那我只能去做一些我認為受眾更廣、更有品質的內容了——其實,也能看到我的一些試水作品,比如對經典動漫的【理解】,以後可能是【動漫】、【遊戲科普】、【科普】、【雜談】輪動著做,既然我的文筆不差,為何不分享一些更有趣的東西呢?
所以,我真的希望【此刻】看到這裡的【您】,在喜歡【聖痕故事】之餘,也可以慢慢接受我的其他作品。同時,如果真的暫時無法接受,也可以給我提意見和建議,不管是評論、私信還是通過Q群,你都可以找到我。
就這些啦,感激你又一次聽我絮絮叨叨,那我們下1期的精彩視頻,再會咯!
(年輕時的普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