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中的登封造極者」
「好久沒看過這麼難看的電影了」
「我現在在病床那裡,前面看的得我一直翻白眼,看過原著的真受不了。」
這是電影《喜寶》上映後觀眾的評價,這幾人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雖不夠客觀,但絕對有代表性。
或許吸引大家的不是這個電影的劇情,而是清一色的差評,這個電影究竟有個本事,讓多數觀眾看到10分鐘就撐不住了?
是劇情爛嗎?是主演郭採潔的原因嗎?
《喜寶》是由著名作家亦舒的小說改編而來的,大概講了一個家境貧困的劍橋女學生薑喜寶在飛機上認識了一個富家女,然後被富家女的父親和哥哥追求,最後喜寶跟了富家女的父親談戀愛,命運也被改變。
亦舒講過很多女性獨立的故事,但是《喜寶》在本質上就是一個瑪麗蘇的老套橋段,和女性獨立很難扯上關係。
外表包裝再好,內在還是空洞的,說來說去只不過是一個年輕美麗女子傍上富豪的俗套劇情。
如果真的想讓這種劇情演出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質感,演員的表現十分重要。
電影的主演選擇了郭採潔,眾所周知,郭採潔是憑藉郭敬明導演的電影《小時代》而走紅,她演的「顧裡」獨立有個性。
郭敬明當初可是力挺郭採潔,兩人之間的友誼也非常令人感動。
《小時代》拍完後,郭敬明一直提到郭採潔,他說:「郭採潔在拍《小時代》的時候根本沒什麼流量,她就是個新人。」
一方面郭敬明粉飾了自己的功績,一方面又誇讚郭採潔的能力,表示郭採潔將顧裡演活了,而且成了經典。
郭採潔確實把「顧裡」演活了,以至於她被框在了這個角色裡,再難演別的角色。
就連她演的「喜寶」都有一種「顧裡」的味道。
「喜寶」本身和顧裡的性格就很相似,她們都是那種有個性的大女孩,孤獨,多金,可是郭採潔終究沒能將喜寶演到骨子裡,讓人頻頻出戲。
所以,電影上線4天,評分僅僅3.4,按比例來計算,給差評的人大概有7000人,這還不包括那些沒有參與投票的人。
郭採潔從一個平平無奇的歌手變成一個流量女主,這多虧了郭敬明。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郭敬明,沒有《小時代》,就沒有郭採潔的今天。
很多人不同意,她們認為,離開的郭敬明的郭採潔照樣能夠很紅。
但是,通過近年來郭採潔的發展來看,《小時代》已經是她的巔峰。
近幾年,郭採潔演了《巴黎假期》、《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遠大前程》、《前任》等電視劇,但都是不溫不火,她多次嘗試轉型,卻總是難逃顧裡的影子。
如今《喜寶》上映後的清一色的差評,更代表著她轉型再一次失敗。
離開郭敬明的郭採潔,還能走多遠?這都要看她自己,如果她一直擺脫不掉顧裡的影子,很可能就這麼一直不溫不火。
郭採潔需要的是,多嘗試其他類型的角色。
那麼,《喜寶》剛播出就「撲街」,完全是因為郭採潔的原因嗎?當然不是。
因為整部電影的製作水平就不高,無論是道具還是服裝,還有場景,都透露著一種廉價感,完全沒有小說中那種紙醉金迷又華麗的感覺。
整個電影節奏也沒有輕重緩急高低起伏,情緒渲染不讓觀眾出戲。
付出才會有回報,沒有真才實幹,把海報弄得再高端也沒用。
這一次,沒人能救得了《喜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