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伽女的故事: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緣

2021-02-19 妙法蓮華修習苑

凡有言談皆無實義,用嘴巴或文字說法,實際上說不到真實之處,萬不可執著於文字,誤了自己!

故事主要依據《楞嚴經》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說摩登女經》之記錄整理而成。

阿難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難三十相,由此可見阿難少年英俊,相貌莊嚴。而阿難陀的年輕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煩。據《楞嚴經》第一卷記載,有次舉行大法會後,佛陀帶領許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養,阿難沒跟上,於是就單獨到舍衛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來到一個聚落,缽還是空的,阿難又熱又餓又渴。剛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兒打水,阿難走到井邊,這名女子抬起頭看見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發出讚嘆:"多麼莊嚴的比丘啊!"一念之間,她心裡生起強烈的愛念。

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屬首陀羅種姓。依據印度的傳統,首陀羅種姓的人為四種姓4中最下階級賤民,以清掃街路為業,他們既無權誦經、祭祀,不能與四種姓中的其餘三個種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將水、飯食等物親自拿其它三種姓的人。所以當阿難向摩登伽女要水時,摩登伽女猶豫不決,不敢把水供養給阿難。阿難知其原因,安慰她道,"佛陀教導四種姓平等,你雖屬首陀羅種姓,但一樣可以供養比丘飯食。"摩登伽女聽後萬份高興,歡歡喜喜地將水倒入阿難缽中,並瞪著大眼注視著阿難,直到他離開。

摩登伽女回家後,便得了想思病,整日思念阿難,飯食無味,從此失去了人生的樂趣,終日不是憂鬱,就是沈思。眼看著花一樣的嬌容日見消瘦,她的母親放心不下,再三盤問她究竟有什麼心事折磨她。摩登伽女最後才告訴母親她的心思,母親設法讓她嫁給阿難。母親知道比丘是神聖不可犯的,女兒這種愛戀之心,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是女兒死求活求,一心只愛這位比丘。

母親愛女心切,只好硬著頭皮來找阿難,並說,"我的女兒對你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我願將女兒許配給你為妻。"阿難說,"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摩登伽女的母親哀求阿難說,"你若不取我女兒,她便會自殺,懇請你求我女兒一命。"阿難十分為難地說,"我隨佛出家,身為比丘,不可結婚生子。"摩登伽女的母親回來後將情況如實向摩登伽女說明,並勸說女兒死了這條心。可摩登伽女不甘心,哭著對母親說,"我若不能成為阿難的妻子,便會死去。母親有大神力,可以求我。"母親答道,"天下之道力,無有人能勝過佛與阿羅漢。"摩登伽女說,"母親可以念符咒使阿難迷惑,天黑後不許他出門,然後我們便可以成夫妻了。"

摩登伽女的母親無奈之下,當阿難再次來到她家門口託缽化緣時,她便用邪術迷使阿難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進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來誘惑阿難。阿難心知不妙,不肯依從。摩登伽女的母親大怒,在門前點燃一堆火,拉著阿難的衣服威脅說,"你再不順從,便將你投入大火燒死。"阿難心中有若難言,悔恨平時不用功,危難之時力不從心。

阿難危難之時,一心念佛,道交感應,佛陀心知阿難受難,趕緊派遣文殊菩薩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難,並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嚴咒。此時,阿難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內,在即將破戒時,忽然間清醒過來,馬上離開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見阿難忽然離她而去,心中非常難過,來到寺前等阿難。阿難外出託缽,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後面;阿難嚇得不敢出門,摩登伽女便在門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見不到阿難,便無所適從,大哭而歸。

阿難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向佛求救。佛陀問摩登伽女,"你如此苦苦追阿難,為什麼呢?"摩登伽女回答道,"阿難無妻,而我無夫,我和阿難正好可以結為夫妻,請佛慈悲成全我們的好事。"佛說:"你真的很愛阿難?"摩登伽女說:"我真的非常愛他。"佛說,"阿難沒有頭髮,你若肯剃除秀髮,你和她一樣了,我才可以讓阿難取你為妻。摩登伽女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阿難,我什麼都可以做。"佛陀說,"那麼回家告訴你母親,剃髮後再回來。"

摩登伽女回家後,請求母親為她剃除秀髮。摩登伽女的母親非常傷心地說,"女兒的頭髮猶如孔雀的羽毛,理應小心保護才對。你美若天仙,國中英俊男子那麼多,我一定能幫女兒找一個如意的郎君,又何必苦苦的要嫁給一個沙門呢?"摩登伽女回答說,"我生為阿難的人,死為阿難的鬼。今生我非阿難不嫁。"摩登伽女的母親一邊流淚,一邊替女兒剃下秀髮。

摩登伽女剃光頭髮後,高高興興地來到佛面前說,"我已落髮,請佛陀履行您的諾言。"佛陀問摩登伽女,"你愛阿難什麼呢?"摩登伽女答道,"我愛阿難明亮的眼睛,我愛阿難英俊的鼻子,我愛阿難迷人的耳朵,我愛阿難甜美的聲音,我愛阿難高雅的步伐,我愛阿難的一切。佛陀問,"阿難眼中的眼淚不淨,鼻中的痰不淨,口中的唾液不淨,耳中的耳垢不淨,身內的屎尿骯髒不淨。婚後行不淨汙穢,生子後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觀之,阿難的身體有何值得愛的?"

為了進一步引導摩登伽女領悟不淨觀,佛陀叫人把阿難的洗澡水端出來,問她:"你既然那麼愛阿難,這盆水是阿難的洗澡水,你就將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嚇了一跳說:"佛陀,你是大慈悲者,這麼髒的水為何叫我喝呢?"佛說:"每個人的身體原本就是這麼髒的,現在阿難健康時你就已經嫌髒了,那他將來老死敗壞時,你又將作如何想呢?"摩登伽女聽了佛的話,忽能觀察人身的不淨,再也愛不起來,原來阿難的身體一樣這麼髒,那還有什麼可以愛的?從此愛念、貪念都消除了,頓然開悟,真的出了家,證了初果。

佛陀告知諸比丘,摩登伽女對阿難一見鍾情,死心塌地,單從現世因果來講,摩登伽女是瘋子,阿難是傻子,看起來毫無道理。但從三世因果來說,確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難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賓,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們倆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見鍾情,非常親切,顯得與眾不同,難分難解。

佛陀在告誡人們人身難得時說,"吾從無數劫,往來生死道,捨身復受身,不離胞胎法。計我所經歷,記一不記餘。純作白狗身,積骨億須彌。以利針地種,無不值我體,何況雜色狗?其數不可量。"儘管人生難得,但三大阿僧祇劫中,做人的機會也不少,我們在坐的大家曾經不知做了多少次人家的媳婦、丈夫、兄弟與姐妹。今生若有緣相見,自然感到份外親切。首先見到的可能又成就了另一段夫妻因緣。因此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因此今生最終能成眷屬,實在不容易,理應珍惜。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但人這一輩子,有機緣見到前世親人、甚至是多世夫妻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少,所以不少人見到某些人時有相見恨晚之感覺,道理就在於此!有些人可能在今生今世會遇到很多前世有緣份之人,但作為一個有教養之文明人,總不能見一個愛一個,以免造孽。否則今世會煩惱無窮,苦海無邊,來世還要受苦,實在是不聰明之極!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

也許有人會問,今生為人,若遇不到有緣之人,那會怎樣?若遇不到有緣之人,也許會獨身、或者出家,所以當今獨身之人也不少,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若無緣,即使勉強結成眷屬,在一般情況下,婚姻也不會快樂。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又一個啟示。如何才能化解這種不愉快的結局呢?對婚姻不圓滿的夫妻來說,兩方首先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勇敢地面對存在的問題,傾心相談,然後雙方都要加倍努力,珍惜、關心、尊重對方,兩方不融洽的關係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那麼對於那些仍然沒有找到理想對象的人來說,若想儘早結束獨身的生涯,就要廣結善緣。餵麻雀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問題。唐朝時弟兄兩一起出家,師兄老實木訥,不會講法,但講法時聽眾很多;而師弟自幼聰明好學,精通經教,善於說話,但講法時無人來聽他講法。師弟感到非常迷茫。於是便去問一位有道高僧。這位高僧開導他說,"聽你師兄講法的人多,那是因為他前世結了很多善緣;聽你講法的人少,那是因為你前世結的善緣少。"這位師弟請教說,"那麼,今世怎樣才能多結善緣呢?"高僧說,"若要快,從現在開始,你每天多餵麻雀就可以了。"聽了高僧的開導,師弟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餵麻雀。二十年後,師弟再次升座講法,有幾千人來來聽他講法,而且都是年青人,二十歲左右。高僧開導說,"這些年青人都是你餵過的麻雀轉世投胎而來,所以來護你的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無緣,只要今世廣結善緣,就一定能遇到有緣人。

歷史文章閱選讀三(點擊標題觀看)

歷史文章閱選讀一(點擊標題觀看)

《壽康寶鑑》原名《不可錄》白話版 全

太上感應篇目錄01--52(完)

提倡文昌法門的陰騭教育

從外相可以看業力

佛法不僅只是人道,還要重鬼神道天道

關於病和汙染環境的問題

道要很真誠,勇於面對自己的虛偽、假心

現在很多病因除了殺業、邪淫,還有一個是非分之錢財

網路遊戲教壞小孩,損陰德最嚴重

你遇到的惡業,一定是自己過去有惡

語言是有力量的,千萬不要小看惡口

上天不喜歡忘恩的人,有報恩的心才會富貴

做人、做事要有餘,而不要不足

天道的規律,一定高過你的能力

真正引起你病的不是細菌,而是你的業障

命不好,先反省嘴巴

年輕可以發達,但一定要多多收斂

地藏經來喚醒你     地藏經的兩個殊勝

人體內的蟲子,讓人身上發臭

有神明在管理人間善惡,維繫人間的秩序

念大乘經典的重要性

從家族的業力來看出自己的業力

行善積德的人,對生死的恐懼就少

人的真正恐慌來自哪裡?

人的業障會讓他產生錯誤的思維

有福報才有財富,沒有福報也守不住

上班也是培福,好好上班才能為自己培養福報

人色身有記錄功能,所有經歷過的無論好壞都會一一記錄下來

修楞嚴咒法門,如不守好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

科技發達時代也是愚痴的時代,人的智慧都給物質偷走了

不浪費自然資源,這也是積累陰德

把修行福報布施給老百姓,讓大眾都有福報來修行

陰德是怎麼來的,就是把好處讓給別人

你要 有道心護法神才護持

背經、誦經是童子功,功夫久了自然很多道理都明白了

一兩黃金四兩福,人的財富是要用人的福報去管理的

法華經和金剛經這兩部經比較能產生功德的能量

人要是陰德不夠,你就鎮不住好的風水

吃素加念法華經就可以達到六根清淨目的

人活著就是要承擔,就是要艱苦

修任何一法,都需要緣分和堅持

不管是為了誰付出都不會有浪費的,早晚有回報

菩薩的這個能量場是要用你的功德去創造出來的

一個人聲音沙啞,到了六十歲一定貧窮孤獨

自然療法:不一法師棍棒推拿、按摩療法教學視頻

我們現在所享用的肉全部與往昔親人有密切關係

當你有福報時,錢來追你,沒有福報要追錢很困難

人事盡得好的話,命也是可以改變的

人到了四十歲以後要更注重奉獻,多培養些福報

你的內心及你所做的事情,給世界有多少的正面的影響力,這才叫度眾生

要培福田,還是到三寶的地方去,到寺院去

教育孩子大方面真的要順應天道, 小方面可以教導

佛法不是商品,不應該以商業行為討價還價

錢財供養時需要加入法的供養,要好好念經背經,靜坐念佛

真正的錢要等到四十歲之後能賺到的,才是真的賺錢

有看不順眼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地獄

人和環境對立嚴重,身體就越來越不好,免疫力也越差

修道要趁早,要刻苦,要刻骨,過了四十歲身體多有跟不上

一個人看重什麼,那就是他的習氣,就導致他的這個命

一個家庭中兒媳很重要,公婆要善待兒媳,媳婦要聽丈夫

人和人的關係唯有恩才能持久, 不是向對方乞討愛

能布施,加上能靜坐、念佛念經,才是真修道

修道不可忽略內修, 包括參禪、打坐、誦經、拜懺的修行

人只要欲望過重就有病,什麼藥都治不好你被消耗掉的腎精

錢來了業障也來了,錢出去了業障和災難也跟著出去了

你付出多,得到的少,法界的福報就越來越多

道家思想是治病用的,藥店是《陰騭文》《太上感應篇》等

家中老人要領眾祭祀祖先,要做表率,就要溝通祖先的作用

任何動物都看自己是最漂亮的,這就是眾生對色身的執著

你結了佛緣,地藏菩薩就能廣設方便來救你

堅持念觀音菩薩聖號三年,什麼福報都會有了

祖先信仰

念經也是一種修行,不可思議的修行方式

法華經是修清淨最好的經典,還能圓滿世俗種種願力

學佛要從原始經典開始入手,因為經典是法,註解是人說

我們能使用的東西,哪怕能喝一碗水,都是我們的福德感召

念經回向給眾生,福報就會慢慢增長,這是一門賺福報的技術

念經讓你回歸到靈性生命來,不要在物質上享受

佛經是生命的東西,每天能堅持讀經就能跟你生命的源頭通電

色身的健康是靠福報養出來的,不是吃出來的

把人當成你的貴人,慢慢的對方就成為你的貴人

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財富都會怎麼來就怎麼失去

在思維分別下功夫,永遠也成就不了

不要擔心家人,以你修行做善事的功德來福澤家人平安

福報來自付出的心,也來自報恩的心

對出家人和學佛人千萬不能惡口,也不能亂評論

人一旦安靜下來,災難就少了

常看別人不好就是吸收陰氣,很容易墮落鬼道

布施時有感恩心和慚愧心,這樣子才是功德

我們給別人製造了地獄時,這個地獄以後就是自己受

佛菩薩磁場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地獄磁場一樣是自己創造出來

不念大乘經典的人,想要觀心觀念、保持正見都非常困難

佛法的興旺與否就看念經、參禪的人有沒有增加

要修普門品求子,最好要配合地藏經來修

老了就到鄉下養老去?你不一定有那個福報

對於犯錯的人我們不可自覺清高,更不能輕慢他

修行就在自己日常想的事、說的話、做的事上去做,去改

人有鼻子病,這個和不孝父母有關

對佛菩薩的信心很足的人,是業障較輕的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護法神

愛欲為生死之根本

相關焦點

  • 男女之情,緣於前世因果 — 獻給為情所困、所迷的人們
    男女之情,緣於前世因果 — 獻給為情所困、所迷的人們!《法滅盡經》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緣  佛陀告知諸比丘,摩登伽女對阿難一見鍾情,死心塌地,單從現世因果來講,摩登伽女是瘋子,阿難是傻子,看起來毫無道理。但從三世因果來說,確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難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賓,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們倆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見鍾情,非常親切,顯得與眾不同,難分難解。
  • 尚小雲和《摩登伽女》
    尚小雲之《摩登伽女》  不過,有的報上說《摩登伽女》是時裝戲,則失之望文生義。這個「摩登伽」( Matanga)不同於那個「摩登"( Modern)。「摩登伽」是個印度梵文詞,指的是古代印度的一種極為卑鄙的種姓,這個種姓的男女只能「以佛帚為業,用供衣食」,簡單說,就是賤民裡的清潔工,舊社會所謂「掃街的」,故「摩登伽」意譯「惡作業」。「摩登」是英語的音譯,法語作晚期拉丁語作 Modernus,都源自拉丁語 Modus,是「現代」的意思,或意譯作「時髦」。
  •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上竟真的有「忘情水」!
    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先別下定論,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個有關「忘情水」的真實因果輪迴故事。01.故事的主人公X師兄,是一位學佛有十幾年的女師兄,她的志向是今生一定要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出輪迴、了生死,現在修行非常精進,也是我剛學佛不久就認識的一位師兄。
  • 民間故事:一段婚外情的前世因緣
    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前世今世的故事,今天分享出來:一位婦女因為感情問題,來到一座寺廟去請教一位老和尚,這位婦女名叫小麗,今年26歲,長得非常漂亮,與丈夫結婚已有三年時間,剛結婚的頭一年,夫妻二人感情和睦,如膠似漆,丈夫對她百依百順,小麗也覺得自己嫁對人了
  • 今生所有的遇見,皆是前世未了的緣
    有些緣,遇見便是一輩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些緣,遇見只是一瞬間,如煙火般燦爛絢麗卻轉瞬即逝,讓人記憶深刻,回味悠遠。一場遇見,是一次緣分的使然,看似偶然的不期而遇,其實只是必然,因為有因緣,才會相遇,因為相欠,必會相見,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有他出現的意義,也有他出現的原因,不管陪伴是長還是短,都是一場緣聚。
  •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多聞第一阿難陀
    她們見佛陀允許她們出家,個個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而佛陀心裡卻感慨萬千,想到正法本來可以住世一千年,因為比丘尼的加入而縮短到五百年。但佛陀轉而又想世上沒有清淨常住不壞的法,便又釋然了許多。 摩登伽女的誘惑 在大覺者佛陀眼中,阿難陀是可以紹隆佛法的人,所以一直對阿難陀加以培養和提拔。
  • 成為情侶、夫妻的前世因緣
    前世今生談愛情壹、前言前世今生之後,我們會有什麼愛情?『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份。在世間尋尋覓覓,怎麼會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天已註定?不僅眾生迷惑,連學佛人也一樣迷惑。
  • 因緣際會皆輪迴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一個圈子聊著聊著感情熱了,不在一個圈子遠著遠著就淡了。所以在一起時那是你們的緣分,珍惜緣分。分開了,那是你們緣盡了,淡然處之。陳曉(化名)是我姐的一個朋友。她是一名銷售經理,這些年她為了工作打拼,相親數次都沒能走到最後。今年她29歲了,她的新年願望就是在自己29時把自己嫁出去,一往無前。
  • 《唐宮美人天下》:曾經也是演技派的李小璐從大明宮「越獄」故事
    武氏隨即開始謀劃奪後之位,並設下連環圈套陷害皇后。與皇后曾經青梅竹馬的戲法師明崇儼試圖入宮查找真相,而與皇后義結金蘭的姐妹賀蘭心兒也捲入其中。在無休止的爭奪和爾虞我詐中,沒有一個人是單純乾淨的,步步為營的謀劃實際上就是事關生死的步步驚心。
  • 古今驗證「姻緣天註定」 背棄者「皆有定數」
    人海茫茫,眾生芸芸,傾心回眸,擦身而過,卻又有幾人能相知相識、能有幾人相惜相許、能有幾人相戀相愛而成有緣夫婦結伴一生?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緣」就是因緣的略稱,有了因緣的和合,就有了種種人生的演繹。如果你不重視因緣,你的婚姻就一定會出問題,最後導致分手與離婚。
  • 談談男女夫婦的因緣
    因此我們就由人生的緣開始,稍微縮小一點,談談男女夫婦的因緣,透過這個觀念來了解佛法的問題。中國人有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還不透澈,一針見血的講法,應該說人人有本難念的經。難念的經都是從因緣來。佛學講因緣,有三項內含、四種關係。三項內含即是善緣、惡緣、無記緣。所謂無記緣,就是不善不惡的緣。
  • 佛教:阿難與摩登伽的故事,石橋禪故事新編,大愛須修緣
    阿難啊,我記得你隨我出家之時,正是風華正茂之時,不曾談過情,說過愛,那我問你,阿難你懂的愛嗎?」釋迦佛說:「阿難也是人的身體,眼中有淚,鼻中有涕,口中有唾,耳中有垢,身中有屎尿,這些都十分臭穢不堪。如你們兩人成為夫妻後,便會有小孩出生,有生便有死,伴隨親眷生離死別,是無止盡淚水,這些對你自己又有什麼幫助呢?」
  • 情關難過,情關是什麼?
    前世的因緣和後世的因緣。 在給大家看事的過程中,有些人身邊跟著一些前世的情緣種子,這就是前世的因緣。
  • 世間萬事,難逃因果,因果有輪迴,凡事皆有回報
    01 世間萬事,難逃因果佛曰,你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應該發生的,都是有因緣的,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該來的,該去的,都是前世註定的;得到的,擁有的,都是前世積累的;該沒的,該丟的,都是前世沒捨得;罵你的,打你的,都是前世你害的;幫你的,助你的,都是前世你救得,欺你的,騙你的,都是前世你坑的;疼你的,愛你的,都是前世你付出的;吃虧的,上當的,今生也是還債的;惦念的,牽掛的,今生障礙修道的;看破的,放下的,都可以出離六道的。
  • 阿難的洗澡水,有與無的寓意,三度拒絕見佛受教的故事
    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難,心裡生起強烈的愛念,所以高興地將水倒入缽中,並瞪著大眼注視著阿難,直到他離開。她一回到家,就要求母親設法讓她擁有阿難。母親知道比丘是神聖不可犯的,女兒這種愛戀之心,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是女兒死求活求,一心只愛這位比丘。母親愛女心切,只好成全她。她請了一位念符咒的人來,用邪術迷引阿難,使他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離開佛陀。
  • 能成為一家人,前世有5種因緣,看看你是那種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善滿三千,天必降之福。諸位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妙音聞聲》傳統文化平臺。此刻,讓我們放下煩惱,淨化身心,一起學習佛學智慧。老話講:「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言外之意就是說,能成為一家人,都是有宿世緣分的,不然不會聚在一起。佛教有句話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五苦章句經》云:互為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前世有5種因緣,看看你是那種。第一種:怨家。何謂怨家,父子夫婦、兄弟宗親、知識奴婢、相遇爭鬥,是謂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