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搶險中,為什麼還要手把手地堆沙包而不用機械?

2021-01-12 騰訊網

6 月以來,南方地區已經歷了多輪強降雨過程,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26 省(區、市)逾 1900 萬人次受災,奮戰在救援一線的解放軍士兵日夜不停地搶修堤壩,與此同時,關於救援的方式也吸引了很多人的討論,2020 年的長江洪水,解放軍士兵為什麼還要用手把手地堆沙包而不是採用機械化作業呢?

以下為知乎網友:湖北一線防汛民兵@蔡鴻奎,中國人民解放軍徐州空軍學院後方專業勤務碩士@李連明和北京理工大學@瘋語者創作,騰訊新聞整理。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知乎原作者進行授權。

回答一:堤壩已經被泡軟,重型車輛直接上去怕承受不了

作者:@蔡鴻奎(湖北一線防汛民兵)

拿上周一次搶險來舉例吧,連續多日暴雨導致這個堤壩已經被泡軟,重型車輛直接上去怕承受不了,只能停靠在堤壩邊的主路上。所以指揮部決定先由民兵步行上堤,對堤壩進行封堵加固,再鋪上油布後,重型機械隨後上堤作業。

那次搶險主要就是一個口子,從主路到這個口子大概有1公裡左右,水位高於堤壩,整個堤壩水浸嚴重,路面滿是泥漿。不說重型車輛,就是運送沙袋的小貨車都在泥漿一般的堤面上行走不便,後面就只在已鋪好油布的堤段行駛,不再靠近最前線,由人工背扛約20米至封堵口。

隨後我們封堵完成,開始撤離時,便有一輛中型車輛開始上堤試探行駛,後續情況我也就不知道了,但該堤壩至今再未通知我們前往。

所以,搶險堤壩情況千奇百怪,也是一種倖存者偏差,機械化通行方便的堤壩不存在搶險,水位漲一點,機械化就堆一點,輕輕鬆鬆完全不緊急。

而機械化通行不方便的堤壩,水位突然暴漲,自然只能人工去搶險,或者為機械開闢通道。

最後補一點題外話,作為防汛重點地區,國家實力是肉眼可見的。

就拿上面那次搶險來說,我們抵達時,主路與堤壩交匯處,停放著約4、5輛挖機推機吊車等。等我們撤離時,該路口已經擺放了一個貨櫃工房,內裝空調,上面掛牌某堤壩防汛指揮部。堤壩沿線已經開始安裝LED照明燈。更不要說搶險時,瓶裝水、食物等無限量供應保障,隨時隨地都可以過去隨便拿取。

回答二:小推車負重後極易陷進泥濘裡反而更加耽誤事

作者:@李連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徐州空軍學院後方專業勤務碩士)

老兵現役時正好參加過抗洪搶險,轉業回來也組織過機械施工填堵缺口作業,對於人工和機械施工比較了解。

洪水泛濫決堤口處,一般不會是鋼筋混凝土修築而成的堤壩,多為泥石壘築的堤壩。經過暴雨和洪水的衝刷浸泡,這些地方土質鬆軟,特別是決口處,還在不斷擴大決口寬度,施工機械上去,無論是輪式機械還是履帶式機械,一方面可能會半路上陷入泥濘裡動彈不得,另一方面即使到達決口處,也可能因為機械質量大壓塌緊鄰決口的堤壩,造成嚴重後果。

有人可能會說,用小推車也比手抱肩扛省力氣呀。能省力誰也不傻,非要用這種方式練力氣!由於小推車負重後極易陷進泥濘裡,不僅不能省力省時,反而更加耽誤事,所以只好用擊鼓傳花的傳遞方式,更加快捷。

我們當時並不是接到地方政府請求支援,而是軍需股車輛去糧庫買軍糧的路上,發現公路橋一側公路(沙石路),被洪水衝斷,如果不及時修復,橋也可能不保。部隊領導接到報告,立即組織除戰備值班人員外所有官兵參加抗洪搶險。好在是公路,部隊又在山裡,石頭平時也有準備,運輸車裝來倒在接近缺口的公路上,官兵手搬石頭一點點向前推進填堵,堵好後又用沙袋在上遊一側碼上兩層,用了一天時間,決口修復了。

順便還說一個問題,抗洪搶險官兵為什麼會露天睡在地上,是軍隊後勤保障跟不上嗎?當然不是!由於官兵要24小時監視洪災的動態和隨時參與戰鬥,不能回到營區或附近的學校,只能就近休息。雖說車輛運送帳篷不方便,直升機還是很快捷的,但是搭設和拆卸帳篷很耽誤時間,官兵無一身泥濘也不願意睡在被窩裡。再說,部隊轉移陣地還得留下一部分兵力「拖家帶口」,非常麻煩,如果遇到危險,也不方便迅速撤離。基於上述原因,官兵們寧願露天休息,也不會要求把帳篷被褥拉來。

回答三:不使用機械還真不是成本問題,為的是抗洪的實際效果

作者:@瘋語者(北京理工大學)

一、機械不是萬能的,尤其在地形複雜的地方,很多地方機械過不去,不得不用人力。

二、河堤位置經過洪水衝刷,一些位置是不能承受機械重量的,這些位置往往從表面上還看不太出來,機械車輛一上去就塌了,這個教訓在之前救災過程中就有過。

三、如之前一位答主所說,機械還是不能將沙袋完全緊實的壘起來,面對洪水,抗衝刷的力度不足,還是需要人力來處理。

四、不使用機械還真不是成本問題,調動人力的成本更高,為的是抗洪的實際效果。

五、前線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械,很多時候都是靠卡車等把沙袋之類的抗洪器材運到前線左近,直接靠近水邊的一線使用人力,甚至部分不是非常緊急的地段其實也是直接使用機械的。

相關焦點

  • 陸軍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緊急馳援安徽安慶抗洪搶險
    李政 攝    新華社合肥7月14日電(李懷坤、李政)連日來,安徽多地持續強降雨,截至7月11日14時,長江安慶站水位18.05米,超過警戒水位1.35米,情況緊急。    從海訓場轉戰抗洪一線,哪裡有險情就衝鋒在哪裡。
  • 廣宏建設組建搶險突擊隊 百餘名在湘東陽人上抗洪一線
    連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其中,湖南全境普受洪災,湘江水位超過了有記錄以來歷史最高水位。 看著手機中在長沙的同事所傳回的照片,以及新聞裡不斷播報的災情,身在東陽的浙江廣宏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強當即決定組織在長沙的工作人員投入抗洪救災。面對災情,距離湘江和其支流撈刀河最近的廣宏建設榮盛花語城、時代傾城項目部率先請纓。兩支由兩個項目部100餘名管理人員組成的抗洪搶險突擊隊,在一小時內便集結完畢。
  • 抗洪戰士中暑醒來後的第一句話是,「我的沙包還在不在?」
    作為人民的子弟兵,自然而然就衝在了抗洪搶險的最前線,前線上每天發生的事無不溫暖感動著我們!7月21日,由於連日降雨,安徽總隊銅陵支隊四級警士長劉濤已經在抗洪搶險的最前線連續奮戰多天,最終因天氣炎熱,加上體力不支而中暑暈倒。經總隊醫院分隊搶救,劉濤逐漸恢復意識,戰友正開心望著他,醫生也正準備叫他休息時,他卻醒來後的第一句話是「我的沙包還在不在?」!
  • 抗洪一線!熊波同志在安徽淮南抗洪搶險前線救援
    連日來安徽多地持續降雨,淮河水位急劇上升,淮南市緊鄰淮河,防汛任務十分嚴峻。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命令,7月19日,南京訓練總隊組建跨區域增援安徽抗洪搶險大隊,緊急調集195名指戰員、17輛增援車輛、11艘衝鋒舟和橡皮艇。
  • 鄂州市三山湖出現60米堤段沉降險情 區委書記扛起沙包衝鋒
    (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王焱堯 通訊員李朝霞)通常印象中,基層官員或奔波於企業,或在鄉村視察調研……其實,他們還有另外一面:當人民生命財產面臨嚴重威脅時,他們挽起褲腿衝鋒在搶險救災一線。7月12日晚上9時許,鄂州市三山湖出現長約60米的堤段沉降險情,堤壩被衝開長約10米的缺口,並且多處出現散浸、管湧,湖水向內垸傾瀉。
  •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衝鋒在前的抗洪搶險醫療隊員王慧慧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衝鋒在前的抗洪搶險醫療隊員王慧慧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程鵬宇 李永飛責任編輯:李晶2020-09-27 10:20官兵中有一個纖弱的身影——為抗洪官兵伴隨保障的該基地醫院文職人員、外二科護士長王慧慧。此時的她,眼窩凹陷,髮絲略顯凌亂,正緊急為一名列兵進行醫療護理。7月,洪水來勢兇猛。西河東聯圩某處被洪水衝出3個缺口,港湖村、晏橋村等村莊周邊河流水位上漲近2米。一座座村莊成了一個個「孤島」,群眾面臨看病就醫難的問題。醫療隊得知這個情況,決定前往這些村莊為群眾送醫巡診。
  • 餘干楓富聯圩群眾抗洪搶險一線共守家園
    中新網江西新聞7月20日電 家園,是難以割捨的根,正是被家園這個「根」所牽動,近日來,防汛形勢嚴峻,在江西餘干縣鄱陽湖畔楓富聯圩堤上的抗洪大軍中
  • 肥西縣桃花鎮:年輕幹部在抗洪搶險中譜寫「青春手冊」
    近日,肥西縣連降暴雨,三河鎮、花崗鎮等地汛期緊急,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嚴重威脅。桃花鎮年輕幹部積極響應鎮黨委政府號召,主動投身防汛一線,用實際行動譜寫自己的「青春手冊」。最深的水他先趟,最險的地他先下,最累的活他先幹。原本在家裡很少乾重活的「小少爺」,現在也咬緊牙根硬扛。他說:「以前總有人說95後是嬌生慣養的一代,現在我想告訴他們95後已長大,我們一樣有力氣、能吃苦、敢擔當。」孫亞辰意氣風發到達防汛一線 夏覽/攝90後說:「我是黨員我帶頭。」
  • 東部戰區陸軍政委張紅兵來馬鞍山市慰問抗洪搶險官兵
    東部戰區陸軍政委張紅兵來馬鞍山市慰問抗洪搶險官兵 2020-07-19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稅務部門積極參與抗洪搶險
    災情就是命令,稅務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組織抗洪突擊隊,組建志願服務隊,深入受災地區,疏散群眾,參與災後重建,幫助受災企業渡過難關,「稅務藍」的身影活躍在抗洪救災前線。聞「汛」而動,稅務幹部身赴防汛一線近期,湖北省遭遇連續強降雨,多地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
  • 合肥市一抗洪搶險突擊隊榮獲「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集體」
    記者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12月18日,由王松、陳陸、常青、李俊傑、李順組成的廬江縣退役軍人抗洪搶險突擊一分隊榮獲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集體」稱號。其中,由王松、陳陸、常青、李俊傑、李順組成的廬江縣退役軍人抗洪搶險突擊一分隊榮獲「最美退役軍人集體」稱號。2020年7月22日,廬江縣同大鎮石大圩連河段突然漫堤潰口,危急時刻,退役軍人村幹部(王松)和四名從原武警消防部隊轉隸的消防員(陳陸、常青、李俊傑、李順)組成抗洪搶險突擊一分隊,前往救援被困群眾。
  • 四省增援四川抗洪搶險|走進四川消防前方指揮部
    湘、雲、貴、陝四省跨區域增援四川抗洪搶險正在進行時為生命多方集結從8月11日起,四川多地遭遇暴雨「車輪戰」,省內31條江河出現超警超保水位19日,應急管理部調集4個消防救援總隊500名消防「將士」增援四川抗洪搶險一線。「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前方指揮部來了!湖南、雲南、貴州、陝西消防救援總隊的增援力量來了!下面,我們走進四川消防前方指揮部看下吧!
  • 抗洪搶險火箭軍來了!
    他們拿得了槍,發得了飛彈,也扛得起沙袋,抗洪搶險,火箭軍來了!洪水不走,我們不退!這些瞬間讓人流淚,讓人熱血沸騰!!!作為第一支受命前往鄱陽區域抗洪搶險的解放軍部隊,該部第一時間按照防汛預案集結隊伍,組織百餘名官兵、十餘輛車輛,攜帶衝鋒舟、鍬鎬、救生衣等救援裝備迅速往受災一線奔赴。該部官兵抵達現場後,現場指揮員參謀長朱向軍迅速與當地防汛指揮部對接汛情,緊密籌劃,迅速定下決心:下水堵管。解放軍來了,老百姓們放了心。
  • 集安市委書記王愛明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
    嶺後頭道、清河、花甸、財源等鄉鎮的防汛抗洪工作又一次面臨嚴峻考驗。當晚7點20分,市委書記王愛明冒雨深入現場,靠前指揮。包保集安市的通化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駱孟炎、通化市副市長張書局以及我市市委副書記劉鳳豔得知險情的消息後,也第一時間感到現場,共同研究部署搶險方案。駱孟炎部長指出:各鄉鎮普降大雨,葦沙河流域涉及18個村受災群眾轉移,要抓住工作重點,第一時間修復管湧,組織人員24小時巡堤查訪,排除隱患,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奮戰抗洪搶險一線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奮戰抗洪搶險一線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朱勇 姜永安 左慶瑩等責任編輯:烏銘琪2020-06-30 08:56周智友將一部分救援力量充實到人武部民兵隊伍中,其餘負責群眾轉移安置工作。「經過連夜奮戰,我們成功轉移群眾3100餘人,這24小時真是驚心動魄!」滿臉疲憊的周智友欣慰地說。
  • 棄商從軍抗洪烈士:帶病參戰,連續4次在堤上昏倒,犧牲時僅20歲
    軍委一聲令下,30萬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投入到抗洪搶險的戰鬥中。1998年6月22日,休假8天的李向群返回部隊。6月24日,桂林市區水位暴漲,李向群主動請戰參加抗洪,指導員希望他休息。但他說「洪水就是命令!」到了桂林後,李向群和戰友們忙了兩天兩夜,最後完成任務。1998年8月,湖北的災情日益嚴重,李向群跟隨部隊到沙市參加救災。
  • 為搶險子弟兵縫補戰衣,抗洪一線「魚水情」令人動容
    一位老師在教室裡,一針一線,認真地縫補著一件軍服,而它的主人,空降兵戰士張永瑞,正在抗洪一線和戰友們並肩戰鬥。這條視頻感動了眾多網友。記者今日通過多方打探,聯繫到了視頻裡的主人公,黃梅縣濯港鎮白湖中心小學教師宛匯琴。宛老師說,比起她們做的一點小事,空降兵更令人感動。
  • 解放軍報年終特別報導|2020國家記憶:抗洪搶險 砥柱中流
    抗洪大堤,既是抗擊自然災害的「戰場」,也是檢驗初心本色的「考場」。  回望抗洪戰場上一次次堅守堤壩、一場場高效救援,難忘珍貴的畫面,映射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永恆信念。  今年7月,一段「抗洪戰士被洪水捲走」的短視頻刷爆網絡,令人揪心。視頻中的抗洪戰士是陸軍第72集團軍某部排長冒小馳。
  • 黨旗飄揚在一線 洪水滔滔映初心——全市抗洪搶險綜述之二
    關鍵時刻,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奮勇當先,全力以赴投身抗洪搶險一線。全市共組建防汛救災臨時黨支部570多個,黨員先鋒隊、黨員服務隊、黨員突擊隊等3200多支,設立黨員責任崗、責任段、示範堤5400餘處…… 大堤上、工棚外,一面面黨旗迎風飄揚,一個個臨時黨支部築牢防汛搶險的堅強堡壘。
  • 文能跳廣場舞,武能扛沙包,她們才是真正又颯又美的乘風破浪姐姐
    她們不怕苦不怕累,心懷大義,情系群眾,在緊張慌亂的抗洪防汛工作中,她們頂起了半邊天,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誰說女子本弱,有需要的時候她們同樣照扛沙包,扛不動的就幫著裝防洪沙包,每一袋沙包裡都凝聚著她們的心血和汗水,哪怕烈日當空,哪怕乘風破浪、洪水猛獸,她們都沒在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