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來自:寶媽環球購
最近,後臺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女兒三歲多了,每次只要發燒扁桃體都會發炎,基本上每兩月都會發作一次。日常生活已經特別注意了,可不管她怎麼嚴防死守,都還是避免不了,現在只要孩子一生病,一家人神經都高度緊張。
確實,有很多小朋友扁桃體經常發炎,家長也為此操了不少心。
那麼這個人人都知、人人都曉的扁桃體,究竟為什麼總發炎呢?
寶寶的機體免疫功能還不健全,一般到 12 歲左右免疫系統才發育成熟。
而扁桃體作為呼吸道的門戶,相當於警衛員,具有重要防禦作用。口鼻有了細菌、病毒最先侵犯它,當遭到侵襲時,它就會發炎、紅腫,引發扁桃體炎。
為何總是「偏愛」孩子,這其實,跟孩子扁桃體的結構特點有關係。
顎扁桃體 1 歲末開始逐漸增大,4~10 歲發育達高峰,14~15 歲時逐漸退化,所以扁桃體炎容易找上年齡稍大的孩子,而在低月齡的嬰兒中比較少見。
咽扁桃體又稱腺樣體,6 個月大的時候已經發育,嚴重的腺樣體肥大會造成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扁桃體炎的病原體一般隱藏較深,且極容易形成病灶,治療作用不直接,病灶常常不能徹底清除而留下隱患,形成藏汙納垢之地,因此,極易被反覆感染。
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受涼、勞累等,都可能導致扁桃體發炎發作。經常發作有可能引起風溼熱、急性腎炎、心肌炎、關節炎等全身性疾病,帶來較為嚴重的後果。
孩子得了急性扁桃體炎,通常起病急,表現為急性發熱、頭痛、食慾下降、疲乏無力、周身不適,有時可因高熱引起抽搐、嘔吐以及昏睡。嬰幼兒可因腸繫膜淋巴結而出現腹痛、腹瀉。大的孩子會表現為劇烈的咽痛,可伴有吞咽困難。
慢性扁桃體炎多由急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而轉為慢性。患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流感、白喉等)後可引起慢性扁桃體炎,鼻腔有鼻竇感染也會引發。
大齡兒童,包括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是慢性扁桃體炎的好發人群。春秋兩季冷暖交替,氣溫變化顯著,慢性扁桃體炎易急性發作。
兒童扁桃體過度肥大可影響呼吸和吞咽,且有異物感,發乾、癢,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狀。若腺樣體也大時還會堵鼻、打鼾。
檢查可見舌顎弓慢性充血、扁桃體肥大,或可見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
扁桃體炎的致病原有很多,可分為病毒性扁桃體炎和細菌性扁桃體炎。
前者表現為扁桃體充血、腫大,看起來是紅紅的;後者則更多伴隨有扁桃體滲出物。兩者如何區分呢?
佔所有扁桃體炎的 3/4 ,好發於 2~10 歲的兒童,各季節均可見。影響最大的是EB病毒,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此外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
病毒性扁桃體炎體徵較輕,常見結膜炎,鼻充血,流涕、咳嗽聲音嘶啞,上顎和懸雍垂炎症(較輕),扁桃體腫脹、發紅,頸部出現病毒疹。
佔所有扁桃體炎的1/4,好發於 5~15 歲兒童。常見病原體A群β溶血性鏈球菌,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等。通常在春、秋兩季氣溫變化時容易發病。常伴有傳染性,需注意查詢鏈球菌感染疾病史。
細菌性扁桃體炎體徵較重,如上顎和懸雍垂炎症(較重),可見出血點;咽後壁發紅且腫脹;扁桃體出現片狀膿性分泌物;舌部表面灰暗、變厚,有口臭;頸部淋巴結腫大、壓痛。
病毒導致的扁桃體炎症,在治療時,不使用抗生素,而細菌導致的,通常情況下需要使用抗生素,尤其是A群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扁桃體炎症,傳染性極強,還有可能導致猩紅熱、腎炎,治療不及時對孩子影響很大。
家長可以拿一個手電筒,讓寶寶張嘴說「啊」,如果看到孩子咽喉部兩側扁桃體紅腫變大,那就是扁桃體發炎了。如果還有一些膿點,那孩子很大可能是化膿性扁桃體炎,需要帶孩子就醫判斷,及時治療。
正常情況下,扁桃體是看不到的,扁桃體腫大可分為三個階段:
▷ 如果你能看到扁桃體,但是沒有超過顎咽弓,那麼屬於一度腫大;
▷ 如果超過中線或者兩個扁桃體因為腫大充漲而連接在一起了,那就是三度腫大了。
但是以上標準是基於大孩子的,而對於 3 歲以內的寶寶來說,情況則又不一樣,這個區間內的寶寶扁桃體通常是生理性肥大的,通常輕輕鬆鬆就能達到二度肥大的水平,這是為什麼呢?
生理性扁桃體肥大多與遺傳體質有關,因此,是存在家族性的。嬰兒時期(1~3歲),人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質(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從母體所帶來。而大約在 2 至 3 歲後,這些免疫物質基本被消耗而不足,則通過局部免疫功能(顎扁桃體、咽扁桃體)而得以自我保護。
如果家長平日裡就有關注寶寶的扁桃體大小,可根據日常情況做判斷。如果不清楚呢?
也很好解決。大於三度或者有臨床表現才可確認為扁桃體炎。扁桃體發炎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扁桃體充血紅腫,部分患兒的扁桃體表面可見到黃白色的膿點,或在扁桃體表面有黃白色的豆渣樣的滲出物。
1、嗓子疼,咽喉疼痛,有時可連帶著耳朵也疼,甚至有耳鳴、聽力下降的表現;
2、吞咽困難,嬰幼兒還可能出現流口水;
3、往往會高熱,體溫可達 39~40℃ ,食慾下降,疲乏無力愛睡覺等;
4、可能還會出現下頜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
· 注意休息,多飲熱水,以稀軟飲食為宜,加強營養和疏通大便。咽痛劇烈或高熱時,可口服解熱鎮痛藥;
· 還可以採用局部治療,如用複方硼酸溶液、溫鹽水等漱口,也可以含服潤喉片,局部衝洗和蒸汽吸入等;
· 對於慢性扁桃體炎患兒,除上述方法外,還有封閉療法,即用含有 95% 無水酒精的 0.5% 普魯卡因注射於扁桃體的上、中、下三個部位, 3 次為一個療程;
· 保持口腔清潔,每天睡前刷牙,飯後漱口,以減少口腔內細菌感染的機會;
* 由於不同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具體治療方法,請遵醫囑
如果診斷為A群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一般會口服抗生素治療,通常是阿莫西林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都是 10 天的量,一定需要這麼久嗎?
當感染A群β溶血性鏈球菌後,一定要完全清除感染病灶裡面的細菌,而這個治療過程至少是 10 天的時間。
如果療程不夠,這些細菌在體內亂跑滋長,可誘發心肌炎或者腎炎或者風溼熱,後果嚴重。
但是,不同的抗生素治療時間各有不同,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用藥。
進行扁桃體切除術,在過去是為防止扁桃體病灶引起嚴重發病,因此摘除手術較為普遍。
但近些年,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讓我們對扁桃體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扁桃體參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可產生合成各種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細胞,切除扁桃體有可能會影響局部的免疫功能。
因此,扁桃體作為免疫器官,家長們對切不切表示疑慮很大,不切吧,看著孩子痛苦,家長揪心,切吧,擔心影響孩子免疫力,到底該怎麼辦?
不必糾結,以下這些特別嚴重的情況切除治療很有必要:
1、扁桃體過度肥大,導致呼吸、吞咽甚至是說話困難;
2、由扁桃體肥大產生了嚴重併發症,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
3、可能是引起其他部位病變的原發病灶;
4、扁桃體炎反覆發作,或有扁桃體周圍膿腫史者,且在一年內感染髮作超過 7 次,或者連續兩年每年感染次數超過 5 次,三年裡,每年都有 3 次以上的扁桃體發炎症狀。
雖然扁桃體對人體有幫助,但是鑑於以上情況對孩子影響較大,醫生通常會建議切除,如果真的要到切除的那一步,家長也不需要過度擔心,還有其他器官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目前而言,還沒有一種比較好的預防措施可以幫助孩子遠離扁桃體發炎等疾病。想要遠離疾病,還是那句話,家長們要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加戶外鍛鍊,孩子的活力充足了,抵抗力免疫力增強了,自然而然這些小毛病都會消失啦!
近來天氣較為乾燥,因此也容易導致喉嚨腫痛,家長們可以給孩子煮一些潤肺降噪的食物提前預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