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向丹霞生淺暈
——女畫家李玉鳳其人其畫
高連剛
任何人無論幹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矢志不移、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就一定會達到理想的彼岸,開出絢麗的花朵,贏得大眾喝彩。這一人生哲學,今天在女畫家李玉鳳身上得到了生動體現。
李玉鳳,字夏桐,號松音,山東濟寧人。她自幼酷愛書畫,少年時即苦臨碑帖和臨摹宋元名畫。雖然人至中年,且一直在電力系統從事醫療服務工作,但始終沒放下過手中的筆墨。特別是近幾年,她不慕虛名、腳踏實地,醉心於國畫創作,執著於中國畫的水墨語境,利用業餘時間,先是積極參加山東藝術學院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結業後緊接著又投入到該學院的高研創作班深造。在導師張志民、沈光偉、劉玉泉、嶽海波、梁文博、劉光、韓英偉、孫文韜等大家、名家的傳授、指導下,悉心揣摩中國繪畫技法,用心領悟中國書畫的博大精深,勤學苦練,深鑽細研。不但從不放過每一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而且進修期間,總是如饑似渴,廢寢忘食,恨不得把老師們的本領都學到手。正是憑著這股好學上進的鑽勁和韌勁,再加上良好的藝術天賦,其專業水平很快有了質的飛躍和提高。
去年年底,她與其他四位畫家在濟南超然藝術館舉辦「書情畫意」——山東藝術學院高研班五人展。我去看了,不由得眼前一亮,明顯感覺到她已漸入佳境,出手不凡。
在她的筆下,花鳥畫居多,山水畫次之。從梅、蘭、竹、菊,到荷花、牡丹、紫藤、凌霄、石榴、葡萄,還有各種禽鳥,無不信手拈來,涉筆成趣,盡入畫圖。而且在描畫這些題材上,她堅持賦予人文關懷,注入人的情感,並能用女性特有的筆觸,來詮釋自然之美、和諧之美,從而使作品生動傳情,始終流淌著一種恬靜雅逸的清音,傳達著一股「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的氣息。似乎可以這樣形容,梧桐花經她一寫,便能引來鳳凰;薔薇花經她繪出,便可招來蜜蜂;那花下獨眠的仙鶴、枝頭棲息的鳥雀,經她營構,也便一驚欲飛。真真是構思新穎、雅逸傳神、格調高雅、寓意深遠,耐品,經看。
如她的扇面畫《春》,花影扶疏,蝴蝶翩躚,再加上棲落枝頭的兩隻鳥雀,憨態可掬、逍遙自在,似與蝴蝶對語,顯得是那樣靈動可愛,潤澤人心。該畫作構圖簡單、明快,看似自然抒寫,卻是意在筆先,著實有力,筆筆明心見性;勾畫點染,看似平和不奇,實則處處精心。還有她的荷花,也是畫出了「一枝獨秀總可人」的荷塘意境,透出一股清幽、靜逸之氣。畫作筆致簡練、瀟灑清新,襲人荷香猶有可聞。作品用幹、溼對比渲染出墨色層次,將荷塘的清涼、靜謐很好地表現了出來,讓觀者思緒翻飛,回味無窮。
仔細品讀李玉鳳的花鳥畫,其實不難看出她尤其對寫意花鳥畫「不似之似」的意象化特徵,把握得相當精準、到位。同時又崇尚清淡空靈的情調、曲徑通幽的意境,崇尚大刀闊斧、淋漓酣暢地表現磅礴盤旋的氣勢。因而她畫藤蔓枝葉、水鳥、八哥、芭蕉、荷葉等,墨韻酣暢,線條明朗爽快,用筆灑脫有力,大膽利落,筆力遒勁,用墨濃淡相宜,隨意暈染,如高天雲湧,色墨有機融合,自然滲透,乾濕濃淡相互輝映,創製的藝術效果格外完美和諧。
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李玉鳳取古人之法,師古人之心,求古人之神,其作品更多的還是繼承了傳統的表現形式和筆墨技巧,但又不囿於古法;汲取古人神韻,卻又富有現代氣息。構圖嚴謹、真趣天然,引書入畫、骨氣洞達,設色豐富、清新典雅,運筆靈動、充滿生機。其小畫不纖弱,大畫不空泛,貌似程式化,但有活力、有張力,得神、得勢、得韻、得意、得趣,自由鮮活、氣韻充盈。留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不俗、不亂,不卑、不亢;於平易中蘊涵高貴,簡約中寓意深邃。
近期,筆耕勤奮的她,又潛心創作了一批花鳥畫條屏,嘗試在畫面中注入平面構成的形式語言。但見這些作品,或簡樸古拙,深厚渾穆;或清新雅致,充滿趣味;或淋漓酣暢,妙意橫生。從畫面組合上,大都利用了穿插搭接法,使多種物象靈活有致、顧盼生姿,整幅畫面顯得組合有序、聯繫緊密、交相呼應、渾然一體,在傳統寫意花鳥畫的基礎上,均有了新的突破。在這裡,由於她較好地把握了構圖布局、輕重徐疾等關係,精心糅合勾勒皴擦之功和滲破化溼之巧,並融合了個人的審美體驗,給人的感受不但在經營位置和色彩呼應上頗見功力,而且清、幽、淡、雅,充分體現了她富有個性、氣韻獨到的創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這些花鳥條屏猶如一首首意境超脫的田園詩,恬靜和諧,境界幽遠,引人遐思;又恍若一曲曲悠美的音樂,淡雅飄逸,悠揚婉轉,耐人尋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李玉鳳以平和、悠閒的心態寄情書畫,以藝術陶冶情操、怡情養心,經歷了從「無法」到「有法」的磨礪、從「有法」到「無法」的升華,筆墨日趨成熟,畫風日漸鮮明。
藝無止境。李玉鳳固守著寧靜與淡泊,畫心中之花,寫意中之鳥,默默耕耘。相信不假時日,她將聲名鵲起,更能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這裡,我也衷心祝福並祝願她的繪畫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