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靈樞·禁服》: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
《針灸大成·千金灸法》:若要安,三裡常不幹。
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
艾葉的作用
艾草,作為一種傳統而又有效的草本植物,可做菜可做藥,有著「醫草」的美稱。民間也流傳著一句諺語:「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本草綱目》記載:艾葉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根據現代研究,艾葉含17種已知化合物, 有良好地平喘、鎮咳、祛痰及抗炎作用。
艾灸的作用
在詩經時代,艾草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艾葉,晾乾陳放數年後,將艾葉打成絨,色澤金黃,被稱為金艾絨,可製成艾條、艾柱,可用於針灸術的"灸"。
俗話說:「家有艾火不求醫」,說的就是艾灸的保健作用。
「 血見熱則行, 見寒則凝」, 凡是一切氣血凝澀, 沒有熱象的疾病, 都可用艾灸療法進行治療。
這些疾病可用艾灸緩解
艾灸作為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疾病!
1風寒感冒
感冒風寒,鼻塞,流清鼻涕時,可對合谷穴行艾灸。
2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小毛病,所以也被人們稱為「五十肩」。
通常表現為肩部、背部疼痛不適,嚴重者甚至坐立難安。但是隨著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大,肩周炎的發病有低齡化趨勢。
想要治療肩周炎,除了靠藥物治療之外,還可以通過中醫的傳統治療方法——艾灸。
選取肩周的肩髃穴是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3頸椎病
長期伏案工作者多有頸椎病,當頸肩酸痛出現時,可以艾灸風池穴。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功擅活血通經、祛風通絡,艾灸此穴能夠溫經通脈,振奮陽氣。
艾灸時,每次15~20分鐘。7~10日中間間隔2~3天,女性朋友經期停用。
4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見病,多數伴有脹痛,甚則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中醫認為,女性乳房周圍有6條經絡循行,當經脈不暢是則會出現水腫甚至結節。而艾灸有行氣通絡之功效,對乳腺增生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5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多有咳嗽及咳痰的症狀,尤清晨最明顯,痰呈白色粘泡沫狀。
受寒後症狀會迅速加劇,痰量增多,粘度增大或呈黃色膿性。隨著病情發展,常年均有咳嗽、咳痰,以秋冬為劇。因此,日常的調理對慢性支氣管炎來說十分重要。
建議選取穴位:羶中、太淵、肺俞、膏肓以及脾俞穴。
6手腳冰涼
對於手腳冰涼,治宜滋補肝腎,溫中健脾,可在關元、氣衝、足三裡、湧泉穴上進行艾灸。
建議每日艾灸關元、氣衝、足三裡、湧泉穴共15~20分鐘。除關元穴每天必灸外,氣衝、足三裡、湧泉穴均每天取一側,左右側交替施灸。
7失眠
氣血不足、陽虛有寒的失眠者,常表現為畏寒、舌苔白、腰膝酸軟、易感冒等症狀,可採取艾灸助眠。
建議選取腎俞穴、關元穴、三陰交穴、足三裡穴四穴,每穴4-5分鐘,在睡覺前艾灸,助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