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2020-12-27 中華網娛樂頻道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1、贈鞋

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現在則多數是從市場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2、冬至做節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3、釀酒

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曆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因為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一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簷。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掘出「冬釀」兩字,才稱之為冬釀酒。

4、拜師

實際上,冬至是中國最早的教師節。古代冬至這一天是開學日,不少地方都要舉行「釋菜先師」的祭孔儀式。拜的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聖人,禮儀是「釋菜禮」,就是以蔬菜素食為祭物,用芹菜、棗、慄、菜羹等禮敬孔子。之所以選擇此物,源於當年孔子困於陳蔡間,七天沒有進食,以彈琴抗擊飢餓。他的弟子顏回釋菜於戶外,以示對老師的敬重和不離之意。

冬至祭孔的同時,也要舉辦衣冠拜師,師生同宴、熱鬧非凡。不少縣誌都有相似的記載:「長至日拜聖壽,外鄉塾弟子各拜業師」。冬至「隆師」的習俗,對傳承尊師重教的傳統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今天也很有意義。當然,冬至日又是一年教書先生定聘約和解僱的日子,自然也是有人歡樂有人憂了。

5、祭天

冬至祭天儘管是古代帝王的專利,但在表達天人合一、敬畏天地、護佑家國上仍然有值得借鑑的地方。老百姓效仿帝王祭天,形成了冬至祭祖的習俗。在我國許多地方,一直保持著冬至祭祖的習俗,在銅川耀州一帶,稱「冬至」為「交九」。黃昏時分,老百姓在城郊村外燒紙錢,為死者添補冬衣,表達對另一個世界裡親人的溫暖關懷。在我國臺灣,冬至有做九層糕祭祀祖先的習俗,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牛、羊等象徵吉祥福祿壽的動物,分層蒸製,以九層規格,在冬至表達不忘祖宗的初心。在華夏民族的節日譜系中,皇帝祭天成為節日一項重要儀式的,大概只有冬至了。在家國一體的國家體制下,冬至也就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節氣與節日。

6、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既然是重大節日,一家人團團圓圓,做什麼?吃,吃,吃,不熱熱鬧鬧地吃,自然辜負了這一年中白晝最短的節氣。

我們來看看我國南北地區,冬至都有哪些食俗?

南方冬至食俗:

1.吃餈粑

長江中下遊一帶,冬至會用蒸熟的糯米搗餈粑,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四川很多地區中秋到春節,走親訪友也習慣送餈粑。南方人吃餈粑喜歡加上炒熟磨細的黃豆面,類似北方驢打滾。

2.吃甜丸、湯圓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冬至日,家庭主婦紛紛用糯米粉和水揉粉團,再搓成大大小小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豆沙、瓜糖、五仁、橘紅等作餡料。「故意搓得大小不一,取「公孫丸」的好兆頭。潮汕地區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與甜丸類似,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3.吃燒臘

南方人通常立冬以後開始醃製臘肉,然後選晴好天氣,將一塊塊用鹽與香料醃製好的臘肉掛在陽光下烤曬,經陽光曝曬,臘肉滋滋流油,肉質呈金黃色,散發出獨特的鹹香味。兩廣人冬至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人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再加上姜飯,寓意加菜添歲。

4.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或者是泡「八寶酒」,八寶酒,顧名思義,就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橄欖等泡的酒,冬至家宴,盛上滿杯,其樂融融。

5.吃九層糕

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冬至大過年,唔返無祖宗」,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祖之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北方冬至食俗

1.吃水餃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北方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古人認為,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估計是餃子與耳朵形似吧。

2.吃羊肉

冬至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尤為重要。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溫補佳品。我國老百姓,大都把羊肉視為冬季進補禦寒的重要食物之一。北方大部分地區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甘肅蘭州羊肉湯、羊肉米線,寧夏銀川「頭腦」——粉湯和羊肉湯餃子,都是羊肉的不同吃法。南方的四川,冬至也吃羊肉。四川羊肉分為紅白味兩個流派。紅味燙皮羊肉以川南羊肉為代表,類似火鍋;白味羊肉以簡陽羊肉湯為代表,湯色白濃,味道鮮香。

3.吃狗肉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民間形成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唉,狗是人類的朋友,您怎麼能夠吃朋友的肉呢?堅決抗議吃狗肉!

相關焦點

  • 在海南,冬至都有哪些習俗?
    在海南,冬至都有哪些習俗? 冬 至冬至俗稱「冬節」、」「賀冬」等,海南話稱為「冬雪」。冬至節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是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節習俗是什麼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一、羊肉湯相傳在漢代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羊肉,覺得羊肉味道非常鮮明、讚不絕口,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就從漢代開始傳至民間。當然羊肉本來就是滋陰補陽、抵禦風寒,是冬天餐桌上是一道好菜。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1、祭祖: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都有祭祖的習俗,在日也不例外,在南方地區冬至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香爐和貢品祭祀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庭和睦。2、補冬:冬至日的時候除了祭祖,還有補冬的習俗,補冬顧名思義就是進補,冬至日後人們開始吃一些食物,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避免冬天生病。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冬至|冬至節日祝福|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相關內容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那麼,冬至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冬至的習俗:古代傳統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 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21日冬至,整理了一下關於中國南北方的一些不
  • 冬至時節起源與習俗
    冬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冬至時節有什麼起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節的風俗有哪些吃餃子也是冬至節的一項飲食習俗。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什麼,各地風俗不同吃什麼,就有所不同的,那麼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冬至其他地區吃什麼,想知道大家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啥 1、北京人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   原標題:冬至吃啥?冬至吃啥這些各地習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吃啥?
  • 今年的冬至是什麼時候?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的冬至是什麼時候?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也許我們不知道冬至是什麼,但冬至是節氣之一.這並不意味著冬天已經開始或結束.冬至也是數字9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字9是從冬至開始,那麼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意義嗎?
  • 冬至斷想——關於吃狗肉的習俗聯想
    冬至到了,對北方來說,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據說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的,一如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屈原。為此,莫言還寫過《餃子歌》。在南方,也有祭祀祖先宴飲的習俗。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今日,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大如年。上海,位於長江流域,氣候四季分明,到了冬至後,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生活在上海的上一輩人,大都是從江浙一帶移民過來,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大都帶有江南習俗,喜歡吃米飯。遇到過節什麼的,就習慣將糯米磨成粉,做成各種點心。
  • 2020冬至是哪一天的什麼時候?冬至有固定的日期嗎 冬至的來歷習俗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冬至的時候,人們會吃餃子或者是湯圓,那麼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呢?冬至每年時間是固定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冬至具體時間的相關信息,敬請觀看。  開始時間: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結束時間: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今天小new就帶大家盤一盤 冬至的英語表達&各地習俗 01 冬至節氣知多少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這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東北大地千裡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常常是銀裝素裹;江南地區冬作物仍繼續生長;而冬至這天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通常在10℃以上.     冬至習俗有哪些?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飲食...
    冬至這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東北大地千裡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常常是銀裝素裹;江南地區冬作物仍繼續生長;而冬至這天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通常在10℃以上。冬至習俗有哪些?
  •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甚多。羊肉湯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有「東丸節,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薑飯則是時節的原因,冬至需要禦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腊味姜飯,適合時令。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 冬至到了,你們那裡有什麼習俗呢?
    冬至到了,你們那裡有什麼習俗呢?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這天開始,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到「三九」前後,天氣最冷。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冬至米糰和長線面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