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熱愛拼詞的小蜜蜂們
我們又見面啦!
今天學術君將帶領小蜜蜂們前往有趣的
詞源單詞世界
abracadabra
音標:\ ˌa-brə-kə-ˈda-brə \
定義:a magical charm or word
例句:When someone pushed the button — abracadabra — the bus went from Boston to New York, just like that.
來源:相信大家在一些原版英文視頻或者書籍裡,經常看到有人說這樣一個單詞來實現魔法變化,那麼這個單詞它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呢?
abracadabra 中文為「咒語,莫名其妙的話」。abracadabra 直接借自拉丁語,原乃古時猶太教驅病符,類似於我國的符籙。據傳,該詞系由希伯來語中表示聖父、聖子、聖靈的三個詞,即Ab(Father ), Ben(Son), Ruach A -cadsch (Holy Spirit ))的首字母組合而成,故古人認為這是魔詞,相信它是有魔力的,於是將它寫在羊皮紙上,寫成數行,下行較上行少一字母,依次遞減,最後一行僅剩字母A,使成倒置角錐狀,並用一亞麻線系在頸部,用以驅病防病。嗣後,魔術師接過這個詞,將其作為變戲法時所念咒語。直至今日,不時還可聽到有人在變戲法時這樣用,但往往只是為了開開玩笑而已。據此,abracadabra 一詞現在除了指「驅病符」、「咒語」外,通常多引申為「胡言亂語」或「莫名其妙的話」。
abracadabra
January
音標:\ ˈjan-yə-ˌwer-ē , -ˌwe-rē \
定義:the first month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例句:I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last January.
你知道常見的January 一月有什麼讓你意外的詞源故事嗎?
在羅馬神話中Janus (漢譯作「傑納斯」或「雅努斯」)是天門神,早晨打開天門,讓陽光普照人間,晚上又把天門關上,使黑暗降臨大地。他的頭部前後各有一副面孔,同時看著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副看著過去,一副看著未來,因此也稱兩面神,或被尊稱為時間之神。羅馬有好幾座Janus 神廟。早期的Janus 神像的兩副面孔都有鬍子,後來的沒有鬍子,但是一副面孔年輕,另一副面孔年老。
Janus 的右手指上刻有數字CCC(300),左手指上刻著數字LXV(65),合在一起恰是一年的天數。從紀元前1世紀起羅馬人把祭祀Janus 的節日和新年結合在一起。羅馬的執政官也在元旦這一天就職,並向Janus 獻祭,祈求國家的安寧。為了紀念Janus ,羅馬人把正月稱為Januarius (mensis ),意含「Janus 之月」,英語借用了該詞,先作Januarie ,後作January 在英語吸收January 一詞之前,撒克遜人把正月叫做ulf-Monath (wolf-month ),意為「狼月」,因為此時正值嚴冬,是狼群出沒村子尋覓食物的時節。
January
寫
在
最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