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丹境
喜歡上這個名字,是因為那首情景結合的配樂《丹華抱一》。看到丹霧繚繞中,梅花一身的鷇音子腳踏太極旋印,廣袖收納清風的樣子,就開始喜歡這個人物和他的居所。
羅浮,是廣州的道教名山,有人曾在這裡白日飛舉,化作浮世神仙。 羅浮這兩字,用的真好。經中說:鬱羅蕭臺之中,森羅淨泓之上……玄歌白雪,不鼓陽春。鬱羅,森羅,與浮世的結合就是羅浮給我的感覺。羅浮是塵世中的聖地,猶如我們在凡軀中煉丹,從而找到至真的自己。羅浮山下,是人間的煙火。羅浮山中,是燒丹的真火。剛開始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出現羅浮丹境時,總是黑夜。仔細想想就笑自己,煉丹都是子時起火,怎能不是黑夜?看方壺擁翠,太極垂光,積雪初晴。古臺半壓棋樹,引袖拂寒星。露臺深鎖丹氣,隔水喚青禽。尚記得歸時,鶴衣散影都是雲。別有長生路,看花開花落,何處無春。
鷇音子
為了這個鷇字,我專門去查了古漢語字典。鷇,須母鳥哺食的雛鳥。鷇音,破殼而出的雛鳥最初的一聲啼叫。劇中說這是一種最接近大道的初音,因為這一聲啼叫不帶任何感情,無善無惡,無喜無悲,猶如混沌未分前的原始一炁。其實這世界上凡是能夠發出聲音的生物,都曾擁有初音,嬰兒的第一聲啼哭也是無喜無悲的。《內經》中把這聲最初的啼哭形容為:哭而不慟,哀而不傷。這就是初音最早的解釋。看到這裡,我們或許欣喜自己曾經擁有過那種不悲不喜,不善不惡的混沌狀態。但我卻覺失落,因為就是在這一聲之後,所有生物無一例外的進入後天環境,再不復先天狀態。 所以,這一聲初音,是開始,也是結束;是擁有,也是失去。是後天的開始,也是先天的結束。開始擁有虛假的生命,也從此失去最真的本我。最接近大道的初音嗎? 接近而已,那麼大道真正的聲音又是如何?遂重新審視自己,提醒自己,大道無內無外,如何有聲,如何有形?真正的大道之聲叫「希夷」,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經中說:不宮不商,聽之不可得而聞……故其為音也則希聲。希聲,我喜歡這個詞,雖然我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或許這樣的聲音本來就不能憑耳根去聽,而是心。鷇音子,是個值得讓人反覆捉摸的人。他的初音,他的初心,還有他的善惡難辨。他喜歡煉丹,道教中煉丹本就是為了找回父母未生前的自己,找到那個混沌未分前的一炁。 丹,即是「單」, 就是未分前的一炁。如果鷇音子是素還真一魂所化,那麼他之後的種種經歷和對應,不過是他使用這樣的方式找回最初的自己,認識曾經的自己的一個過程。也是他體悟人生,進而去體悟大道的過程。所以,當地獄變第二次問他這是不是他自己的選擇時,他再無猶豫。這不是什麼天命,而是他自己選擇去體悟的人生和道路。不是天命選擇了他,而是他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去找尋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與黑暗同行,是為了尋找光明。
往期回顧:
說說霹靂裡回味無窮的人名與地名——一往情徑、暮成雪
說說霹靂裡回味無窮的人名與地名——惜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