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許多家庭除了喜歡養貓養狗之外,還喜歡養金魚。相比起養貓養狗,養金魚的成本較低,而且省很多麻煩,觀賞性高,這些都是金魚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魚也被認為是吉祥、富裕的象徵,因此它更受到許多生意人的青睞。那麼你知道金魚的祖先是什麼生物嗎?為什麼它們能夠長得如此五彩斑斕、顏色豔麗呢?
根據報導,近期我國福建省幾所高校的科研團隊聯合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關於金魚演化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指出,這幾所高校的研究人員歷時3年的時間才揭開了金魚進化的歷程,並且第一次從基因層面證明了金魚的祖先是鯽魚。那麼鯽魚是如何演化成金魚的?金魚如此豐富的性狀受到哪些基因的控制呢?
金魚起源於何處?
金魚是當今世界三大觀賞性魚類之一,這類生物的身影遍布全球各個大陸。至於金魚的起源,普遍的說法認為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民間說法認為,金魚是一千多年前中國一種鯽魚變異得到的,之後經過人為選擇,這個物種的種類逐漸壯大。歷史記載,1502年金魚傳入日本,17世紀開始傳入歐洲,之後隨著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而帶到了美國等地區。
如今金魚家族已經演化出了草金、文、蛋、龍金和龍背五大類,這五大類的顏色、形態各有不同。一直以來,學術界認為金魚起源於鯽魚純屬民間傳說或經驗之談,並沒有實質性的科學依據給予支撐。而在這次研究中,福建多個高校聯合對金魚的基因組進行研究,證實了金魚起源於鯽魚的說法。
金魚起源於鯽魚一說有何科學依據?
我國最早研究金魚演化問題的是陳楨教授,他早在1928年就提出相關理論,認為金魚鱗片的顏色與體內某些控制色素的基因相關。然而當時人類的基因學還未發展起來,無法確定該基因的存在。而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金魚鱗片裡的真皮層存在排列整齊的色素細胞,這些色素細胞不僅讓金魚表面看起來顏色鮮豔,還讓金魚看起來有些透明。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如今的金魚體內存在100條染色體,這其中包含了2套亞基因組,是脊椎動物中的特例。從染色體分類的層面來看,金魚是多倍體生物,這意味著這類物種在演化過程中應該發生過複雜的雜交情況。對此研究人員推測早在1200萬年前金魚的祖先就已經通過雜交產生了多倍體,而䰾魚很可能是金魚最早的祖先。
什麼因素使得金魚更加鮮豔多彩?
金魚鮮豔多彩的體表由多部分組成,比如腹部、尾巴、魚鰭、魚鰓等等。研究人員在金魚基因庫中發現了控制色素表達的基因對,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人類體內也存在這樣的基因對,它能影響人類的黑色素生成。其次,金魚的背鰭也是差異較多的部位。該研究發現如果要區分文種金魚和蛋種金魚,只需要觀察兩者的魚鰭。
其中文種金魚的魚鰭比蛋種金魚小一些,這是文種金魚在進化過程中的一種選擇。此外,科研人員還發現金魚的基因組中存在多對基因組共同控制背鰭顏色的情況,甚至有多達378個基因共同決定背鰭的形狀。綜上所述,金魚形態各異的形狀是由其體內的基因控制形成的,這也是研究人員發現金魚與其祖先聯繫的關鍵所在。
研究人員將這次研究比喻成給金魚做了一次「親子鑑定」,這次鑑定揭開了金魚與鯽魚之間的關係。金魚家族之所以能發展壯大,除了因為其自身的基因變異之外,還因為人類的「定向選擇」。換而言之,人類的喜好在很大程度上驅動金魚的演化。
資料來源
澎湃網 11月11日 《金魚是鯽魚變的?哪些基因控制性狀?「親子鑑定」或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