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走夜路時,為何寧願睡荒野睡墳地,也不願去古廟中休息?

2021-01-09 騰訊網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越來越認識到求學對於一個人的命運的重要性。為此,有很多父母不惜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便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幫助孩子們學習,或者是學習一門特長,或是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或是單純的補習功課,這都透露出大眾對於教育的重視。但求學的主要任務,還在於孩子本身。如果孩子們自身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而是被父母和外界驅趕著進行學習,也不會有多麼大的收穫。學習資源匱乏、考試難度大機會少的古代,求學更加看重讀書人自己的智慧。一個讀書人是否能夠觀察、吃苦和研究,很有可能影響到他的人生。

科舉考試

古代的科舉考試,幫助很多寒門學子找到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通過科舉,古人能夠改變自身的階層,改變家族的身份,改變後代的出身。可以說,科舉考試對於個人、家族,甚至是地方來說都很重要。每年都有很多學子帶著包袱離開家鄉,去往很遠的地方參加考試。

因為路途遙遠和交通工具落後,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步行,這樣就難免會有很多走夜路的時候。即使是在安保十分健全、求生手段十分豐富的時代,走夜路都很危險,更不要說道路都沒有修建起來的古代。和異聞小說中講述的不同,古人趕考走夜路時,寧願睡荒野睡墳地,也不會去寺廟中,這是為何?

人身安全

很多影視和文字作品之中,經常描述古人夜宿古廟的情節,這就給人們一種錯覺,那就是古時候趕考的人們到了晚上會睡在古廟之中。但事實上,古人是不願去古廟中休息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古時候的基礎設施十分不完善,房屋修建的也很少,山林之中經常沒有普通民眾的住宅,只有古廟。在一片荒野之中,孤零零地修建著一個古廟。對於行人來說,這樣的建築十分的顯眼。對於那些盜賊來說,這樣的建築也很顯眼。畢竟荒野之中的古廟面積比較小,設施又簡陋。一旦在借宿的時候遇到歹人,不僅自身的錢財會被搶走,很有可能自身的生命安全還會受到威脅。

再加上很多古廟年久失修,沒有專人負責,雖然看著能夠遮風擋雨,很有可能一陣風就能夠吹倒。為了避免在路途中受傷,從而影響自己的發揮,耽誤考試,趕考的古人們不願意去古廟中休息,是很有道理的。

其他方面的忌諱

除了對於自身安全的考慮,不去古廟還有其他方面的忌諱。對於那些比較出名仍舊有專人侍奉的古廟,趕路的古人們會遠遠地避開。畢竟古時候選擇步行的學子一般家裡都十分的普通,沒有什麼後臺。去那些出名的寺廟上香的,一般都是達官貴人。為了避免自己衝撞到了貴人,影響到自己的考試,古人會在出發前打聽好那些出名的寺廟,儘量在趕路的時候避開這些寺廟,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除了人方面的忌諱,還有鬼神方面的忌諱。古時候的人們一般比較相信鬼神之說,科舉考試是一個十分看運氣的事情。他們害怕佛祖收走自己的好運,也害怕在寺廟之中沾染不好的東西帶上壞運氣。因此那些擁有著很多香火的地方,他們是非常忌諱的。

綜合這些原因,就導致那些科舉考試趕路的人,在夜晚會避開古廟,更不要說進去裡面休息了。等到他們走夜路的時候,通常就會在有遮擋物的荒野進行休息,避免歹人的傷害。如果周圍沒有什麼能夠遮擋的植物,人們也會選擇去墳地上休息,畢竟所有人都害怕這個地方,肯定沒有歹人會去這裡,自己的人身安全能夠得到保證。

結語

總之,這樣的經驗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總結出來並得到人們驗證的。雖然與後世的文學創作並不符合,但是卻是很符合實際生活的,充滿著古人的智慧。可以見得,很多時候想像和實踐是擁有很大差距的,不親自實踐,多方面的研究,是難以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的。求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人們不僅僅要學習理論的知識,也要注意實踐的鍛鍊,多方面增強自身的能力,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相關焦點

  • 古人走夜路為何寧願睡墳地,也不願在古廟過夜?原因其實很簡單
    遠古時期,交通基本靠兩條腿走路,只有達官貴人家裡有馬,有時出遊路途遙遠,在夜深人靜時,也無法回家,所以只能走夜路,那我們也知道,現在的廟宇也都是從遠古時代傳下來的,那為什麼古人走夜路,寧可露宿街頭,也要到廟宇裡等日出,然後再往前走呢?
  • 「寧在墳頭過夜,不在空宅住宿」老祖宗為何這樣說?用心良苦
    「寧在墳頭過夜,不在空宅住宿」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就是晚上寧願睡在墳頭過夜,也不願去無人居住的空宅子裡住宿。所以,古人的這句話也讓無數人感到十分費解,墳頭埋著的可都是已經去世了的人,跟死人睡在一起難道不會感到害怕嗎?而空宅子可能只是長時間沒有人住而已,並沒有什麼大礙,也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影響,為什麼寧願在墳頭過夜,也不願在空宅子裡住宿呢?
  • 古人為何說,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
    看看《水滸傳》之類的小說可以了解一二,水滸傳中那些荒村野店,野外孤零零的古廟,住進去多半出不來。不是武松魯智深這樣的牛人,打不過壞人,在這樣的荒村古廟居住,多半會折在黃村古廟之中。看筆記小說,講一個宋朝的故事,說有一對主僕,夜宿古廟。
  • 農村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最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俗語吧,"寧可夜宿荒墳,不可也居古廟",大家知道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要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外出在外需要住宿的話,寧願選擇睡在荒野的墓地附近,也不要住在古廟裡面。不管是大人小孩子都是很害怕墳墓的,基本上遇到都是跑著走得,在晚上的時候也不敢在墳墓地附近晃悠。
  • 中國人最大的困惑:為什麼日本人寧願睡在地板上,也不願睡床?
    提到日本,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其實中國和日本人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大家都穿上差不多的衣服,其實根本就認不出來,而且日本許多文化也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中國人有一點很疑惑:為什麼日本人寧願睡在地板上,也不睡在床上呢?
  • 爆笑驚悚故事:晚上獨自路過墳地,看見個披頭散髮的人,好可怕!
    小時候經常去大爺家找大哥玩耍,我家和大爺家直線走的話,有條小路,但是走小路就要路過一大片墳地,從小一直沒敢走過。長大後我在拆遷辦上班,把那裡的墳全部搬遷了,才知道那裡竟然有三四千座墳墓,都是新墓套老墓老墓,老墓壓古墓。
  •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是何意?古廟比荒墳更可怕嗎?
    古人的有些說法的確有其講究,我們有時也要仔細了解一下古人的這些警告或者俗語背後的意義,那古人說的「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是何意?古廟比荒墳更可怕嗎?我們如今一聽荒墳這個詞,就會想起一些影視作品,那些亂葬崗,枯黃的草以及亂飛的烏鴉,這場景讓人不寒而慄。
  • 休息不等於睡大覺,1天24小時身體生物鐘,你真的會休息嗎?
    千萬別聽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人生 所謂「休為人木,息為自心」,知自心者才是真休息,如果僅僅只是休了而沒有息,那將是對休息最錯誤的理解。什麼叫做休息?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 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所謂勞逸結合,就是指勞動要有度,休息也要有度。因為過度的勞動和過度的休息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養生說法。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人睡三覺在過去饑荒到戰亂再到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後,人類社會也從落後的生產力,發展到相對先進的生產力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在物質基礎得到了一定保障後,這時候如歷史上的秦始皇般的貴族和統治階級,開始追求長生不老的願望,這也就促進了養生學的形成和發展。
  • 古人講「先睡心,後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老祖宗教你如何睡覺
    識人、處事、婚姻、教育、健康等方面的俗語,時至今日依然在人群中長盛不衰。「先睡心,後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實際上是一句與身體健康有關的俗語,老祖宗教你如何睡好覺。現代女性講究睡美容覺,簡而言之就是在睡覺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容顏變得更加美麗。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種說法不靠譜,但是大家不能否認,睡覺對身體健康的益處,以及對防止衰老、減少皺紋的重要作用。
  • 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怎麼辦?
    有新聞曾經報導過,至少三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常態。睡覺明明是人類天生的本能行為,在現代社會為何成為許多人的困擾?對許多人來說,睡個好覺,似乎已經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 老祖宗說:寢不橫屍,眠不北向,學會古人這麼睡,受益終生!
    民間有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寢不橫屍,眠不北向」,這句話是古人研究正確睡姿後,總結出的一句口語化、通俗化的俗語。《論語》也有一句:「寢不屍,居不客」,可見本文要講的這句俗語,也是有典籍作依據的。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有科學道理嗎?寢不橫屍「寢不橫屍」的意思是:睡覺時不能像屍體一樣,兩手放在胸口橫躺著。
  • 累了睡,困了睡,天黑睡,就這麼簡單
    日落西山,夜幕降臨,原始人一個個回到自己的洞穴,開始三三兩兩席地而睡2. 一群原始人追逐一個獵物,累了,於是在一個大樹下輪流打盹休息3. 捕獲了一隻獵物,夠吃上幾天了,於是一群原始人吃飽喝足了,美美睡個好覺。......他們沒事幹嗎?
  • 靈魂拷問:為何美國政府「執意裝睡不願醒」?
    該網站獲得了一份20日川普當局發給美國國務院官員的電文,指導美國官員利用一切對外發表言論的機會,在回答有關新冠病毒問題時統一口徑,一定要強調中國的失誤,要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把責任都推給中國。這下事情清楚了,美國政府不是記憶力不太好或者理解力有點差。事實是,他們把中國看作一個「敵手」,故意發起了一場關於疫情的「輿論戰」。
  • 為何大部分中年婦女,回絕和丈夫睡一塊?3個45歲女人的真話!
    都明白兩個人結婚了以後,很有可能剛完婚的前兩年還相對比較好,之後漸漸地的也就生疏了,也或是是由於別的緣故,咱們變得變得不願和另一方睡在一塊了。許多人有某些疑惑,為何女人?會變得那麼快,本來剛完婚的情況下,還想和另一方每日都會一塊結婚了已過幾十年以後,反倒針對另一方的依靠變得更加少了。
  •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如何睡整覺?「三步走」加心狠孩子輕鬆睡
    兒子墨墨嬰兒期就是名副其實的睡渣,白天有精神,小睡次數維持在3、4次,晚上9點才睡,半夜11點、2點準時醒來哭1-2個小時,基本上後半夜都是在哭鬧中度過。墨墨的睡眠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夜晚,還有白天。他白天的狀態很不穩定,有時過度興奮,不願小睡,需要一直陪他玩;有時整個人又懶洋洋的,很難提起精神、集中注意力;有時又很暴躁,動不動就哭鬧。
  • 說走就走的旅行?古人出村猶如出國,必開通行證,沒有重則殺頭
    正因如此,古人特別注重天氣,出門旅遊一定會預測天氣。在唐代有關民間天氣經驗的書籍中,最有名的是黃子發的《相雨書》,這本書就收集了唐代以前的一些天氣預測經驗。沈括曾在《忘懷錄》中這樣記錄出門時需要攜帶的必需品:筆墨紙硯,酒器茶盞,刀具,油桶,斧子鋤頭,虎子等。沈括造像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在《遊山小啟》裡也記載了旅遊所要準備的東西,翻譯出來就是:茶點、杯子、筷子、香爐、柴火、米飯。
  • 寧願睡屍體,都不願睡你,變態的世界我不懂(下)
    當她終於找到伊芙琳的豪宅,想給老情人一個驚喜時,伊芙琳的表情卻只有驚嚇。一路上瑪麗詠已經基本耗盡了所有積蓄,純真執拗的她又不願接受伊芙琳的資助,於是只好去住便宜又危險的拖車旅館。夜裡,危險果然來臨。回家後,米歇爾喜不自勝地給「安曼蒂」發信息,解釋自己因為和妻子在一起不方便載她,還和她相約見面。
  • 為何大多數夫妻老了以後,都選擇分床睡?分床睡,到底好不好?
    但是,很多上了年紀的夫妻,都會選擇分床睡。這是什麼原因?分床睡,到底好不好?一起來看看吧為何大多數夫妻老了以後,都選擇分床睡?原因有三第一、雙方作息時間不一致夫妻雙方作息不一致,會導致分床睡。這時候為了避免過大的動靜,影響妻子睡覺,夫妻二人就會分房分床,各自休息。第二、伴侶打鼾打鼾,是一種常見症狀。
  • 為何日本人有床不睡,非要睡地上?看完明白了
    為何日本人有床不睡,非要睡地上?看完明白了 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老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白天人們需要出門學習工作,到了晚上就要好好休息,躺在柔軟的大床上在毫無打擾的情況下,不一會的功夫人們就會進入夢鄉,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日本,那裡的人卻不喜歡睡床,為何日本人有床不睡非要睡在地上呢?看完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