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 雪晴

2021-01-15 遍地文學


竹林中一片斑鳩聲,浸入我迷濛意識裡。一切都若十分陌生又極端荒唐。這是我初到「高梘」地方第二天一個雪晴的早晨。

我躺在一鋪楠木雕花大板床上,包裹在帶有乾草和乾果香味的新被絮裡。細白麻布帳子如一座有頂蓋的方城,在這座方城中,我已甜甜的睡足了十個鐘頭。昨天在二尺來深雪中走了四五十裡山路的勞累已恢復過來了。房正中那個白銅火盆,昨夜用熱灰掩上的炭火,不知什麼時候已被人撥開,加上了些新慄炭,從炭盆中小火星的快樂爆炸繼續中,我漸次由迷濛渡到完全清醒。我明白,我又起始活在一種現代傳奇中了。

昨天來到這裡以前,幾個人幾隻狗在積雪被覆的溪澗中追逐狐狸,共同奔赴蹴起一陣如雲如霧雪粉,人的歡呼獸的低嗥所形成一種生命的律動,和午後雪晴冷靜景物相配襯,那個動人情景再現到我的印象中時,已如離奇的夢魘。加上初初進到村子裡,從融雪帶泥的小徑,繞過了碾坊、榨油坊,以及夾有融雪寒意半澗溪水如奔如赴的小溪河邁過,轉入這個有喜慶事的莊宅。在燈火煌煌笳鼓競奏中,和幾個小鄉紳同席對杯,參加主人家喜筵的熱鬧,所得另外一堆印象,增加了我對於現實處境的迷惑。因此各個印象不免重疊起來。印象雖重疊卻並不混淆,正如同一支在演奏中的樂曲,兼有細膩和壯麗,每件樂器所發出的每個音響,即使再低微也異常清晰,且若各有位置,獨立存在,一一可以攝齲新發醅的甜米酒,照規矩連缸抬到客席前,當眾揭開蓋覆,一陣子向上泛湧泡沫的滋滋細聲,卻不曾被院坪中尖銳嗚咽的嗩吶聲音所淹沒。屋主人老太太,銀白頭髮上簪的那朵大紅山茶花,在新娘子十二幅大紅縐羅裙照映中,也依然異樣鮮明。還有那些成熟待年的女客人,共同浸透了青春熱情黑而有光的眼睛,亦無不如各有一種不同分量壓在我的記憶上。我眼中被屋外積雪返光形成一朵紫茸茸的金黃鑲邊的葵花,在蕩動不居情況中老是變化,想把握無從把握,希望它稍稍停頓也不能停頓。過去印象也因之隨同這個而動蕩、鮮明、華麗,閃閃爍爍搖搖晃晃。

眼中的葵花已由紫和金黃轉成一片金綠相錯的幻畫,還正旋轉不已。

……筵席上凡是能喝的,都醉倒了。住處還遠應走路的,點上火燎唱著笑著回家了。奏樂幫忙的,下到廚房,用燒酒和大肉丸子肥臘肉腫了脖子,補償疲勞,各自方便,或抱了大捆稻草,鑽進空穀倉房裡去睡覺,或晃著火把,上油坊玩天九牌過夜去了,我自然也得有個落腳處。一家之主的老太太,站在廳堂前面,張羅周至的打發了許多事情後,就手抖抖的,舉起一個芝麻稈紮成的火炬,準備引導我到一個特意為我安排好住處去。面前的火炬照著我,不用擔心會滑滾到雪中,老太太白髮上那朵大紅山茶花,恰如另外一個火炬,使我回想起三十年前祖母輩分老一派賢惠能勤一家之主的種種。但是我最關心的,還是跟隨我身後,抱了兩床新裝釘的棉被,一個年青鄉下大姑娘,也好象一個火炬。我還不知道她是什麼人。她原來在廳前燈光所不及處,和一個收拾樂器的鄉下人說話,老太太在廳中問:「巧秀,巧秀,可是你?」

「是我!」「是你,你就幫幫忙,把鋪蓋送到後屋裡去。」於是三個人從先一時還燈燭煌煌笳鼓競奏的正廳,轉入這所大莊宅最僻靜的側院。兩種環境的對照,以及行列的離奇,已增加了我對於處境的迷惑。到住處房中後,四堵白木板壁把一盞燈罩擦得清亮的美孚燈燈光聚攏,我才能夠從燈光下,看清楚為我抱衾抱裯的一位面目。十七歲年紀,一雙清亮的眼睛,一張兩角微向上翹的小嘴,一個在發育中腫得高高的胸脯,一條烏梢蛇似的大髮辮。說話時一開口即帶點羞怯的微笑,關不住青春生命秘密悅樂的微笑。可是,事實上這時節她卻一聲不響,不笑,只靜靜站在那個楠木花板大床邊,幫同老太太為我整理被蓋。我站在屋正中火盆邊,一面烘手,一面遊目四矚,欣賞房中的動靜:那個似靜實動的白髮髻上的大紅山茶花,似動實靜的十七歲姑娘的眉目和四肢,……那雙清明無邪的眼睛,在這個萬山環繞不上二百五十戶人家的小村落中看過了些什麼事情?那張含嬌帶俏的小嘴,到想唱歌時,應當唱些什麼歌?還有那顆心,平時為屋後大山豺狼的長嗥聲,盤在水缸邊碗口大黃喉蛇的歇涼呼氣聲,訓練得穩定結實,會不會還為什麼新事情面劇烈跳躍?我難道還不願意放棄作一個畫家的痴夢?真的畫起來,第一筆應捕捉眼睛上的青春光輝,還是應保持這個嘴角邊的溫情笑意?我還覺得有點不可解,整理床鋪,怎麼不派個普通長工來幫忙,豈不是大家省事?既要來,怎麼不是一個人,還得老太太同來?

等等就會走去,難道也必須和老太太兩人一道走?倘若不,我又應當怎麼樣?這一切,對於我真是一份離奇的教育。我不由得不笑了。在這些無頭無緒遐想中,我可說是來到鄉下的「鄉下人」。

我說,『對不起,對不起,我這客人真麻煩老太太!麻煩這位大姐!老太太實在過累了,應當早早休息了吧。」

從那個忍著笑代表十七歲年紀微向上翹的嘴角,我看出一種回答,意思清楚分明。

「哪樣對不起?你們城裡人就會客氣。」

的確是,城裡人就會客氣,禮貌周到,然而總不甚誠實得體。好象這個批評當真是從對面來的,我無言可回,沉默了。

到兩人為我把床鋪整理好時。老太太就拍一拍那個繡有『長命富貴」的扣花枕帕的舊式硬枕,口中輕輕的近於祝願的語氣說:「好好睡,睡到大亮再醒,不叫你你就莫醒!」且把衣袖中預藏的一個小小紅紙包兒,悄悄的塞到枕頭下去。我雖看見只裝作不曾看見。於是,兩個人相對笑笑,有會於心的笑笑,象是辦完一件大事,搖搖燈座,油還不少,扭一扭燈頭,看機關靈活不靈活。又驗看一下茶壺,燉在炭盆邊很穩當。一種母性的體貼,把凡是想得到的都注意一下,再就說了幾句不相干閒話,一齊走了。我因之陷入一種完全孤寂中。聽到兩人在院轉角處踏雪聲和笑語聲。這是什麼意思?充滿好奇的心情,伸手到枕下掏摸,果然就抓住了一樣東西,一個被封好的謎。試小心裁開一看,原來是包寸金糖,知道老太太是依照一種鄉村古舊的儀式。鄉下習慣,凡新婚人家,對於未結婚的陌生男客,照例是不留宿的。若特別客人留在家下住宿時,必祝福他安睡。恐客人半夜裡醒來有所見聞,大早不知忌諱,信口胡說,就預先用一包糖甜甜口,封住了嘴。  一切離不了象徵。唯其象徵,簡單儀式中即充滿牧歌的抒情。

我因為記得一句俗話,「入境問俗」,早經人提及過,可絕想不到自己即參加了這一角。我明早上將說些什麼?是不是凡這時想起的種種,也近於一種忌諱?五十裡的雪中長途跋涉,已把我身體弄得十分疲倦,在燈火煌煌笳鼓競賽的喜筵上,甜酒和笑謔所釀成的空氣中,鄉村式的歡樂的流注,再加上那個十七歲鄉下大姑娘所能引起我的幻想或聯想,似乎把我靈魂也弄得相當疲倦。因此,躺入那個暖和、輕軟、有乾草乾果香味的棉被中,不多久,就被睡眠完全收拾了。

現在我又呼吸於這個現代傳奇中了。炭盆中火星還在輕微爆炸。假若我早醒五分鐘,是不是會發現房門被一隻手輕輕推開時,就有一雙眼睛一張嘴隨同發現?是不是忍著笑踮起腳進到房中後,一面整理火盆,一面還向窗口悄悄張望,一種樸質與狡猾的混和,只差開口,「你城裡人就會客氣。」到這種情形下,我應當忽然躍起,稍微不大客氣的驚嚇她一下,還是盡含著糖,不聲不響?我不能夠這樣盡躺著。油紫色帶錦綬的斑鳩,已在雪中咕咕咕呼朋集伴。我得看看雪晴侵晨的莊宅,辦過喜事後的莊宅,那分零亂,那分靜。屋外的溪澗、寒林和遠山,為積雪掩覆初陽照耀那分調和,那分美,還有雪原中路坎邊那些狐兔鴉雀經行的腳跡,象徵生命多方的圖案畫。但尤其使我發生興趣感到關切的,也許還是另外一件事情。新娘子按規矩就得下廚,經過一系列親友預先布置的開心笑料,是不是有些狼狽周章?大清早和丈夫到井邊去挑水時,是個什麼情景?那一雙眉毛,是不是當真於一夜中就有了變化,一眼望去即能辨別?有了變化後,和另外那一位年紀十七歲的成熟待時大姑娘比較起來,究竟有什麼不同處?……盥洗完畢,走出前院去,盡少開口胡說。且想找尋一個人,帶我到後山去望望並證實所想像的種種時,「莫道行人早,還有早行人」,不意從前院大胡桃樹下,便看見那作新郎的朋友,正蹲在雪地上一大團毛物邊,有所檢視。才知道新郎還是按照向例,天微明即已起身,帶了獵*槍和兩個長工,上後山繞了一轉,把裝套處一一看過,把所得的已收拾回來。從這個小小堆積中,我發現了兩隻麻兔,一隻長尾山貓,一隻灰獾,兩匹黃鼠狼。裝置捕機的地面,不出莊宅後山,半裡路範圍內,一夜中即有這麼多觸網入彀的生物。而且從那不同的形體,不同的毛色,想想每一個不同的生命,在如何不同情形中,被大石塊壓住腰部,頭尾翹張,動彈不得;或被圈套扣住了前腳高懸半空掙扎得精疲力盡,垂頭死去;或是被機關木樑竹籤,扎中肢體某一部分,在痛苦惶懼中,先是如何努力掙扎,帶著絕望的低嘶,掙扎無從,精疲力盡後,方充滿悲苦的激情,沉默下來,等待天明,到末了還是不免同歸於荊這一攤毛茸茸的野物,陳列在這片雪地上,真如一幅動人的圖畫。但任何一種圖畫,卻不會將這個近乎不可思議的生命的複雜與多方,好好表現出來。

後園竹林中的斑鳩呼聲。引起了朋友的注意。我們於是一齊向後園跑去。朋友撒了一把綠豆到雪地上,又將另一把綠豆灌入那支舊式獵*槍中,藏身在一垛稻草後,有所等待。不到一會兒,槍聲響處,那對飛下雪地啄食綠豆的斑鳩,即中了從槍管噴出的綠豆,躺在雪中了。吃早飯時,新娘子第一回下廚做的菜中,就有一盤辣子炒斑鳩。

一面吃飯一面聽新郎述說下大圍獵虎故事,使我仿佛加入了那個在自然壯麗背景中,人與另外一種生物充滿激情的劇烈爭鬥與遊戲過程。新娘子的眉毛還是彎彎的,引起我老想要問一句話,又象因為昨夜晚老太太塞在枕下那一包糖,當真封住了口,無從啟齒。可是從外面跑來的一個長工,卻代替了我,打破了桌邊沉默,在桌前向主人急促陳述:「老太太,隊長,你家巧秀,有人在坳上親眼看到。昨天吹嗩吶的那個中寨人,把你家大姑娘巧秀拐跑了。一定是向鴉拉營方向跑,要追還追得上。巧秀背了個小小包袱,還笑嘻嘻的!」

「嗐,咦!」一桌吃飯的人,都為這個消息給愣住了。

這個集中情緒的一剎那,使我意識到一件事,即眉毛比較已無可希望。

我一個人重新枯寂的坐在這個小房間火盆邊,聽著燉在火盆上銅壺的白水沸騰,好象失去了一點什麼,不經意被那一位收拾在那個小小包袱中,帶到一個不可知的小地方去了。

不過事實上倒應當說「得到」了一點什麼。只是得到的究竟是什麼?我問你。算算時間,我來到這個鄉下還只是第二天,除掉睡眠,耳目官覺和這裡一切接觸還不足七小時,生命的豐滿、洋溢,把我的感情或理性,已給完全混亂了。

陽光上了窗欞,屋外簷前正滴著融雪水。我年紀剛滿十八歲。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重寫

戳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網站


投 稿 郵 箱:206660640@qq.com

Q Q 客 服: 206660640

客 服 微 信 號:biandiwx

遍 地 文 學 網 站:www.bdwenxue.com

投 稿 須 知:投稿必須為原創,並註明聯繫方式,本平臺不設稿費,文責自負,投稿作品默認由 「遍地文學 」網站和「遍地文學 」公眾號發表。

相關焦點

  • 《愛,來得剛好》段雪晴扮演者張熙媛資料介紹 段雪晴結局悽慘
    電視劇《愛,來得剛好》裡的女二號段雪晴結局怎樣,段雪晴不只是戲份重要的女二號,還是一個男主角的姐姐。為了阻撓男主角段天朗繼承家業,百般阻撓。《愛,來得剛好》段雪晴結局怎樣,這樣一個惡毒女配角結局會是怎樣。
  • 看白色月光最大贏家雪晴,學學怎麼做好領導心腹
    那我們的雪晴小姐姐是怎麼做到的呢?雪晴小姐姐做的就很聰明。描述自己親眼看到的疑惑時,拿捏適度,看上去好像是什麼也不懂的分析,其實是在提醒主子,不要斷送了自己的心血!電梯偶遇張一,一下子拎了多杯咖啡的雪晴自然引起了張一的注意,雪晴的回答方式就比較可愛了。
  • 愛來的剛好大結局是什麼 丁海與雪晴結婚(2)
    雪晴出面要姍姍對丁海曾經的婚史保密,三人統一戰線。清岺緊追丁海,丁海把話說絕,清岺受了刺激不見了。徐慶倫等人到處尋找。清岺回想過往與丁海甜蜜的點滴,傷心欲絕,天朗終於找到清岺,說出自己的懷疑:清岺的流產由活血湯造成,可能是丁海故意而為。 清岺向丁海求證流產的事,丁海不否認,清岺對他死心,同意就此分手。丁海包下西餐廳向雪晴求婚,雪晴戴上戒指。
  • 《愛來的剛好》段雪晴大結局是什麼?《愛來的剛好》分集劇情介紹
    由韓棟、江鎧同、李威主演的《愛來的剛好》正在熱播,劇中段雪晴(張熙媛飾演)則是段天朗(韓棟飾演)的姐姐,同時也是個為了爭奪家產而絲毫不肯鬆手的人,手段極其毒辣。那麼《愛來的剛好》段雪晴的大結局是什麼?
  • 雪晴了,那是舊時光裡的愛情
    你看,漫山遍野的火焰漫山遍野的桃花,一半是今生,一半是來世雪晴了,那是舊時光裡愛情,不曾擁有的無所謂忘卻我還來不及說我愛你,雪就化了,心就哭了2020.2.15
  • 絕世單戀—悲情沈從文
    ——沈從文我頑固地不愛他(沈從文)!——張兆和早上醒來,覺得心頭有點堵,很想看一下沈從文的《湘行書簡》,那是沈從文在新婚不久因母親病重回湘西探親途中寫給其妻子張兆和女士的信。在信中,沈從文用他那簡單而又樸素的文字滿懷深情地向新婚妻子述說著沿途的見聞,述說著家鄉的美景,述說著對生活的感悟以及述說著他對她那濃得快要溢出水來的思念。
  • 沈從文家書中的稱謂
    想想,大約因為妻子張兆和在家排行第三之故,而沈從文的自己的落款卻是「二哥」,這也是沈從文在家的男子排行。這些絕妙文字,沈從文有時專門標註「三三專利讀物」,意味深長。數十年後,除這些信,受信人的幾封回信還存留著。張兆和的稱謂,應和著沈從文自署的「二哥」「從文二哥」「親愛的二哥」,落款由「兆和」而變為「三三」……    之後多年,沈從文夫婦多有別離。
  • 張兆和與沈從文—愛情的牙齒
    本來嘛,夫妻就沒有什麼固定的交流模式,只要他們覺得妥帖就好。但是後來,漸漸地也有小小的摩擦。說到生活習慣,說到養家餬口,最後說到全家團聚的問題。他們鴻雁傳書的調子是這樣的:沈從文說,你還是過來的好。張兆和回信說,路上到處都炸,還是留下的好。
  • 卞之琳為何埋怨沈從文?
    ……」(從文即沈從文,三姐即沈從文夫人張兆和。信見《收穫》2013年2期47頁)這段時日,因社會巨變被聲討的沈從文,陷入了可怕的精神惶恐。3月28日,病中的沈從文自殺。遇救後被送入精神病院。卞之琳說的「從文糊塗,暫在醫院修養……」應該即是言此吧。可後面一句「私交上講他實在太對不起我……」顯得有些突兀。病中的沈從文,難道還做了什麼對不起卞之琳的事情?
  • 沈從文從軍記:從湘西出走北京
    沈從文。1923年7月下旬,住在湘西保靖的沈從文怯生生地來到上司陳渠珍面前吐露自己要去北京。他此前害熱病在床上躺了40天,病剛好,照顧他的好友陸弢又泅水淹死了。撰文/瀟湘晨報記者錢燁[1918年前,鳳凰] 在父親的期待中,沈從文應該成為「將軍」沈從文祖父沈宏富年輕時就因在湘軍中屢建奇功而做到了貴州提督。鳳凰作為一座軍鎮的歷史背景也促成當地人崇尚軍功。沈從文父親沈宗嗣卻時運不濟,幾番折騰之後,軍旅生涯並無建樹,反而因刺殺袁世凱行動失敗而流落蒙、藏間,沈家日漸財力不支。
  • 沈從文評魯迅文:大部分是罵世文章
    ……」沈從文中年時就引發過幾次相關的文壇論爭。1933年,沈從文以《文學者的態度》一文,引發了文壇「京派」、「海派」的爭論。在上海的魯迅,也以《「京派」與「海派」》等文章參與;隨後由於國民黨查禁書籍,沈從文寫了《禁書問題》,又引發了有魯迅參與的不同評論;一年多後,沈從文發表《談談上海刊物》,批評當時上海一些刊物為謀求銷路、不惜「針對一個目標」、向「異己者……無憐憫無節制的嘲諷與辱罵」,並稱這不過是一種「私罵」,「精巧的對罵」云云。魯迅再次以《七論「文人相輕」——兩傷》,對沈從文提出批評。
  • 沈從文《丈夫》:關於善良
    兵士和農人是沈從文小說中常見的形象,沈從文在《邊城<題記>》中談到:  我生長於作品中所寫到的那類小鄉城,我的祖父、父親以及兄弟全列身軍籍,死去的莫不皆在職務上死去,不死的夜必然地將在職務上終其一生。就我所接觸的世界的一面,來敘述他們的愛憎與哀樂,即或是這支筆如何笨拙,或尚不至於離題太遠。
  • 鄉下人沈從文 聶華苓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也回到馮至的《南方之夜》:燕子說,南方有一種珍奇的花朵,經過二十年的寂寞才開一次——這時我胸中忽覺得有一朵花兒隱藏,它要在這靜夜裡火一樣地開放。也回到沈從文的《鄉下人》:這些人生活卻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從容的各在那兒盡其生命之理。那時光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 沈從文:從湘西走來的一代文學大師
    這樣的創作狀態一度讓沈從文備受打擊,幾乎失去了堅持的信心。又一個"貴人"的出現,及時拯救了困境中的沈從文。因他向文壇名人寫信"求救",得到時任大學教授、作家鬱達夫的關注。儘管那時的鬱達夫正處在低谷期,但當他收到沈從文的"求救信"後,對其文筆很看好,便決定親自去看望沈從文,了解情況。
  • 沈從文: 他在痛苦中開花
    從此以後,沈從文開始了另一條命。他的痛苦低到塵埃裡,開出花來。他丟掉了那支光彩奪目的文學之筆,開始託生為文物研究專家沈從文。我仔細讀過其填補國內空白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與其他關於「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勝於如今的文物專家不知多少倍。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沈從文,不論什麼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來龍去脈都清晰起來。許多人都震驚於他驚人的記憶力以及淵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
  • 北漂的辛酸,我懂,沈從文也懂
    1923年,18歲的沈從文剛剛遭遇一場騙婚式的失戀,輸掉了母親給他的錢,他想去北京碰碰運氣,也許能還清母親的債。外鄉人沈從文來到北京後的第一個住所是位於前門外楊梅竹斜街61號的酉西會館,管事的是沈從文一位遠房表哥,他才得以搬進會館白住。
  • 人間最美書信,沈從文對張兆和的花式表白
    想想,大約因為妻子張兆和在家排行第三之故,而沈從文的自己的落款卻是「二哥」,這也是沈從文在家的男子排行。這些絕妙文字,沈從文有時專門標註「三三專利讀物」,意味深長。數十年後,除這些信,受信人的幾封回信還存留著。
  • 沈從文和張兆和:一眼便認定的一輩子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第一次見面,有說是在校長胡適的辦公室,另有說法是在課堂。不管怎樣,沈從文一見鍾情,愛上了學生張兆和。對沈從文的求婚,張武嶺也很快就表示了同意。鴻雁傳書寄相思1933年9月9日,沈從文和張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園結婚。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裡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 張兆和沈從文:只是忘了去懂你
    所以對沈從文的情書攻勢,她實在是煩透了,於是跑到校長胡適那裡去告狀。胡適是個和事佬,一心想撮合才子佳人,勸她說:「他頑固地愛你!」張兆和不客氣地回答說:「我頑固地不愛他!」 胡適聞言愕然,只得給沈從文寫信說:「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你千萬要堅強,不要讓一個小女子誇口說她曾碎了沈從文的心。
  • 魯迅和沈從文的「兩條路」
    對比來看,沈從文對於「砍頭」的描寫,則抽離了「身體與精神、社會與禮教、國家與國魂」之間的象徵鏈條,以「溫柔」與「抒情」的描寫,給現代小說的敘事方式覓得了另一條出路。本文摘自王德威的《想像中國的方法》,作者以「砍頭」切入,對比了魯迅與沈從文的寫作方法,以新的角度理解中國現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