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洋蔥新聞。有疑惑的朋友更應該堅持到最後。
近日,由一百萬郭敬明影迷組成的「敬明影迷聯盟」在豆瓣私密小組裡發表通告,宣布抵制今年的臺灣金馬獎。
10月1日,第53屆金馬獎公布了提名名單,而敬明影迷聯盟把這份名單從1號看到了今天,卻仍然找不到《爵跡》的半個影子。
「簡直難以置信!」敬明影盟的盟主陳學春向記者表達了最強烈的憤慨。
相比《爵跡》的零提名,另一部國產片《七月與安生》卻獲得了六項提名。在陳學春看來,這完全無法理解。
「《爵跡》哪裡不如這部國產爛片了!」
一、原著《七月與安生》改編自作家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講述「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這種故事早就被《小時代》寫濫了。」陳學春表示。所謂相愛相殺就是撕逼,而《小時代》講的就是撕逼的故事,女主一共四個,從數量上就擊敗了《七月與安生》。
《爵跡》同樣改編自郭導小說《爵跡》,講述的是「王爵」與「使徒」在白銀祭司的統領之下,為捍衛榮譽、爭奪權力而發生的故事——一場大陸級的超級大撕逼。
如果說《爵跡》是中國版的《權力與遊戲》,那麼《七月與安生》,最多就是中國版《暮光之城》。
更何況,在原著小說作者上,郭敬明也強於安妮寶貝。兩人都是當年知名的青春作家,但郭敬明依然活躍,安妮寶貝卻早已過氣。
最搞笑的是,安妮寶貝還把自己名字改成了「慶山」,等於大山穿了個馬甲。「更山炮了。」
反觀郭敬明,哪怕抄襲敗露也沒有想過換個名字重新做人,真可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二、劇本
《爵跡》的編劇依然是郭敬明,而《七月與安生》的編劇卻不是慶山寶貝,而是一大串聞所未聞的名字:林詠琛、李媛、許伊萌、吳楠。
首先,在對原著的理解上,郭敬明對《爵跡》的理解,肯定超越四個編劇對《七月與安生》的理解。
那麼,為什麼《七月與安生》要搞四個編劇來改編呢?陳學春認為,這是一個陰謀。
這些編劇肯定知道自己一個人搞不過郭敬明,所以學習RPG遊戲,搞了一個戰士、法師、弓箭手、牧師的四人組合,以為這樣就可以刷副本打boss爆裝備。
如果四個編劇都能拿獎,那麼四個人要拿四座金馬獎盃,「金馬獎虧大了。」
相比之下,給郭導的獎盃只需要一座,而且尺寸還可以做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反而會顯得郭導高大,一舉兩得。
三、導演《七月與安生》的導演,名叫曾國祥。沒聽過?沒關係,下面我們會有詳細介紹。
此人生於1979年,比郭敬明大了4歲,父親還是知名演員曾志偉。典型的影二代。
在這樣優厚的條件下,曾國祥活到現在才導了三部電影,而且前兩部大部分人聽都沒聽過。
此外曾國祥還參演了一些電影,但都是什麼《金雞》、《AV夢工廠》,聽名字就知道不健康。
反觀郭導,白手起家,堂堂正正的影一代,而且身兼老闆、作家等各種職業,到現在已經導了五部電影,影響了一代青年觀眾。
最重要的是,曾國祥到現在一個屁獎都沒拿過,但郭敬明卻拿過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甚至鎖定了地球最高電影獎——百花獎。
四、演員
《七月與安生》的演員陣容非常弱小,乍看海報,你還以為有四個人,但其實裡面那兩個男的,是同一個人。
顯然為了給自己撐場子,劇組故意把男主演一個人分成兩個人貼到海報上,給人一種人多勢眾的錯覺。
最可笑的是,明明只有兩個女演員,兩人還要爭奪最佳女主角,可以想見劇組裡有多麼複雜的宮鬥戲。
而《爵跡》則完全不屑於此,只要數數海報,你就會發現這裡面的主要演員足足有11個人。氣勢上就壓倒了《七月與安生》。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導演的能力」陳學春表示,顯然《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沒有能力駕馭那麼多一線巨星。
你可能想說,演員多有什麼用,演技呢?那麼不妨看看這11羅漢裡面最中間的是誰,看清楚了嗎,那是範冰冰!
那是剛剛在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拿下影后的範冰冰!
從這個角度講,郭導已經可以和馮小剛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愛冰冰。」
五、配樂
在金馬獎提名名單裡,《七月與安生》還獲得了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在陳學春看來,這是非常可笑的。
眾所周知,優秀的電影主題曲,應該有優秀的歌手,比如《致青春》裡的王菲,比如《匆匆那年》裡的王菲,比如《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裡的王菲。
而《七月與安生》,請不起王菲,只能請王菲的女兒湊數。
從傳唱度來講,《七月與安生》還不如《小時代》的主題曲,據說現在就連大媽都伴著《時間煮雨》翩翩起舞:我們說好不分離,要一直一直在一起……
而《爵跡》裡的配樂則更上一層樓,請來了日本音樂大師梶浦由記譜曲。
據了解,梶浦由記曾為日本知名動畫fate系列作曲,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郭敬明老師的好學之心——不僅寫《爵跡》要模仿fate系列,就連音樂也要向fate看齊。
六、技術
在3D電影泛濫的今天,《七月與安生》居然是一部普通的2D電影。「這簡直是開歷史倒車。」
此前,陳學春已經動手術,把自己的眼睛改造成了3D眼睛,為的就是以後去電影院不用戴眼鏡。結果看《七月與安生》,差點沒把3D眼睛看瞎。
就算沒有3D拍攝,起碼也應該提供「中國3D特供版」,就像《諜影重重5》那樣。「這是對中國觀眾最起碼的尊重。」
而且在《七月與安生》裡,我們看不到任何特效,「畫面顯得特別的老土。」
在這方面,《爵跡》幾乎可以說是完勝。這不僅是一部3D大片,而且是我國首部全真人CG電影。「代表了我國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
去電影院看《爵跡》,你不僅可以選擇3D,還可以選擇IMAX,「《七月與安生》行嗎?」
總而言之,《爵跡》從方方面面超越了粗陋不堪的《七月與安生》,所以「敬明影迷聯盟」認為,金馬獎肯定存在大量黑幕。
如果金馬獎想要挽回局面,應當立即把《七月與安生》替換成《爵跡》,並保證評審團裡至少有50%的四迷。
否則,「敬明影迷聯盟」將對金馬獎採取強硬措施——在大陸設立一個金霍比特人獎,並永遠不把這個獎頒給臺灣電影。
上面是一篇洋蔥新聞,其特點是以最正統的新聞報導手法,報導純粹虛構或真假摻半的新聞事件,從而達到娛樂或諷刺的目的。
下面是一個捐款二維碼,您投入的每五毛錢,都將用於非正常研究。
【消息一則】
中心信箱開放。如果你有任何非正常的信息或困惑,歡迎來信:sunqian@jiemian.com
公眾號內所有文章,皆為本中心研究成果。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本中心常年招聘助理研究員,回復【研究員】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