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經典到「多半差評」,「大富翁」系列經歷了什麼?

2021-02-15 遊戲時光VGtime

曾幾何時,提起「國產遊戲」,國內玩家們想起的一定是「國產三劍」,還有「大富翁」系列。

「三劍」+「大富翁」,大宇佔了仨

1989 年推出的初代《大富翁》,既是大宇最早的成功作品,也給好幾代中國玩家留下了難以忘懷的遊戲時光。2016 年姚壯憲宣布「大富翁」系列告別單機擁抱移動端,令許多忠實粉絲扼腕嘆息。

  

就在系列誕生 30 周年之際,今年 9 月官方突然宣布《大富翁10》將回歸單機登陸 Steam,系列死忠粉一片歡欣雀躍。遊戲正式發售後,很快就登上了 Steam 熱銷榜。然而,《大富翁10》熱銷換來的卻不是粉絲們感動的讚賞,而是「多半差評」。

截至撰稿時,《大富翁10》在 Steam 得到的 2372 篇評測中只有 33% 為好評,總體評價為「多半差評」。玩家們的不滿主要涉及遊戲的節奏、平衡性,以及玩法內容不如過往作品豐富,還有閃退、伺服器連接難乃至 macOS 無法下載等諸多問題。

  

從好幾代人的童年回憶,到如今的「多半差評」,回顧整個「大富翁」系列的歷史,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大富翁」系列的前身,是 20 世紀 30 年代美國帕克兄弟推出的桌遊《地產大亨》(Monopoly,意為「壟斷」,又譯作《強手棋》),而《地產大亨》的前身又是美國反壟斷主義者莉茲 · 瑪姬(Lizzie Magie)在 1903 年創作的桌遊《大地主遊戲》(The Landlord's Game)。因此追溯起來的話,這個玩法至今已經有過百年歷史了。

  

最初,《大地主遊戲》是瑪姬為了暴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而創作的。她在遊戲中設計了兩套規則:一套是「反壟斷規則」,所有玩家合力創造財富,所有人一起獲得回報;一套是「壟斷規則」,玩家要相互競爭,目標是把自己以外的玩家逼得破產。諷刺的是,「壟斷規則」令《大地主遊戲》大受歡迎。

  莉茲 · 瑪姬與《大地主遊戲》  

從 1906 年 到 20 世紀 30 年代,瑪姬開發了幾個不同版本《大地主遊戲》。而根據《基督科學箴言報》刊登的一份啟事,費城一個名為查爾斯 · 達羅(Charles Darrow)的人在 1932 年宣稱擁有《大地主遊戲》某個版本的版權,將其命名為《地產大亨》(Monopoly),並出售給帕克兄弟。

  查爾斯 · 達羅在玩《地產大亨》  

後來,達羅成為了歷史上首個百萬富翁遊戲設計師,而瑪姬則在 1948 年鬱鬱而終。直到 1973 年,「瑪姬才是《地產大亨》真正創作者」的真相才被世人得知。

  

當時一位名為拉爾夫 · 安斯帕奇(Ralph Anspach)的經濟學教授發行了一款名為《反壟斷》(Anti-Monopoly)的桌遊,被《地產大亨》版權所有者帕克兄弟起訴侵犯商標權。在訴訟的過程中,《地產大亨》與《大地主遊戲》的淵源才逐漸被查清。

  拉爾夫 · 安斯帕奇  

而隨著帕克兄弟把《地產大亨》帶到世界各地,《地產大亨》也走進了華語圈,先後在香港和臺灣推出中文版。後來孩之寶收購了帕克兄弟公司,《地產大亨》也在玩具巨頭的大力推廣之下變得更受歡迎。

孩之寶發行的《地產大亨》

個人電腦興起後,以《地產大亨》為基礎製作的電子遊戲開始出現。比起實體版的《地產大亨》,電子遊戲版不僅允許玩家獨自遊玩,再也不用湊齊幾個小夥伴才能遊戲,還簡化了一些規則,變得更容易上手。

  

到 20 世紀 90 年代前後,臺灣已經出現了許多以《地產大亨》為基礎製作的 PC 遊戲,其中就有大宇出品的《大富翁》。



  

初代《大富翁》是「仙劍之父」姚壯憲獨立開發的,據傳是他加入大宇的「敲門磚」。遊戲得到了大宇老闆李永進賞識,被以 10 萬元新臺幣買斷版權。姚壯憲入職的時候,大宇才成立一年左右,算上他總共就四個員工。

初代《大富翁》

在經過三個月的打磨後,初代《大富翁》在 1989 年 12 月上市了。當時臺灣的 PC 玩家普遍用的是單色顯示器,而且音效卡太貴,因此初代《大富翁》也只有單色畫面,也沒有 bgm。

初代《大富翁》遊戲畫面

跟當時許多同類產品不同,《大富翁》除了有基本的土地買賣玩法外,還加入了股票、黃金、期貨以及投資公司等不同的賺錢途徑。也因此,《大富翁》在眾多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在《大富翁2》推出之前一共賣出了 3 萬套。而在當年,遊戲只要賣出 1000 套就足夠回本了。

  

這個品類的遊戲製作成本、開發難度本來就低,加上大宇《大富翁》的熱賣,讓更多臺灣軟體公司更熱衷於推出同類產品。從這時開始,大富翁遊戲開始泛濫。

  

開發商隨便找個題材換個皮,就能出一款大富翁作品,這個熱潮一直到 21 世紀初還在持續。像是《哆啦A夢大富翁》《老夫子大富翁》,乃至奧特曼題材的《鹹蛋超人大富翁》、還珠格格題材的《小燕子決戰大富翁》、布袋戲題材的《霹靂大富翁》都出現過。

各種奇妙的「大富翁」

說回大宇,在做好初代《大富翁》之後,姚壯憲就按當地規定服兵役去了。兩年後姚壯憲退役回歸崗位,大宇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幾個人的小公司了。

  

1990 年推出的《軒轅劍》市場反響很大,大宇的人員規模到 1992 年已經擴張了許多,甚至開發部門內都分了三組人馬。姚壯憲回歸大宇時,就加入了其中之一的「狂徒創作群」,參與《大富翁2》的研發工作。

《大富翁2》

1993 年《大富翁2》推出。對比前作,《大富翁2》首先是畫面表現力上有了明顯的進步,採用 256 色彩色畫面,加入了多地圖、背景音樂,而且還支持滑鼠操作。也是從這一作開始,確立了《大富翁》系列單人劇情和多人遊戲兩大模式。

《大富翁2》遊戲畫面

此外,本作還加入了一些前作沒有的創新玩法,在之後深受玩家們喜愛的「神仙附身」系統和卡片系統,就是《大富翁2》首次加入的。不同神仙附身能為玩家帶來不同的增減益效果,而卡片系統則令遊戲的變數更多,比如「均富卡」,在適當的時機使用能瞬間改變局勢。

  

上述新特性令《大富翁2》的銷量比起初代高出不少,三年賣出 8.2 萬套。這個數字比起後來的《仙劍奇俠傳》來說算不了什麼,但也挺成功了。

  

在 1995 年初代《仙劍奇俠傳》一炮而紅的時候,姚壯憲與狂徒創作群已經著手《大富翁3》的開發了。1996 年,《大富翁3》上市。

《大富翁3》

《大富翁3》繼承了前作的基本架構和優點,增加了信用卡、車站、機場、港口、警察局和地下錢莊等新元素,遊戲可用角色也從前兩作的 8 名增加到 12 名。

  

現在許多「大富翁」系列玩家所喜愛的特性,就是從《大富翁3》開始加入的,比如不同角色的專屬臺詞和喜怒哀樂表情、步行機車汽車三種移動方式的自由切換,以及經典的機器娃娃和遙控骰子等道具。

《大富翁3》遊戲畫面

有些玩家其實對《大富翁3》有些不滿,認為本作更像是《大富翁2》的大型資料片。好在,《大富翁3》還是創造了 13 萬套的銷量,創下系列新高,玩家們對遊戲繼續推出續作的呼聲也很高。在玩家的期待下,大宇也就啟動了《大富翁4》的開發。

  

根據大宇老闆李永進在採訪中的說法,1996、1997 兩年是大宇的「技術轉型年」,包括從 DOS 轉型到 Windows、從 PC 擴展到家用機。這段時間剛好就在《大富翁4》的開發期間,因此《大富翁4》是系列首次基於 Windows 系統開發的,而且除了 PC 版,還首次嘗試開發主機版,登陸世嘉 Dreamcast。

《大富翁4》

1998 年,系列口碑最好的《大富翁4》推出了。本作是系列首次以偽 3D 的形式呈現,地圖也變成了 45° 俯視角,並支持自由旋轉。對於看慣前作 2D 畫面的玩家來說,《大富翁4》的視覺效果還是挺震撼的。

《大富翁4》遊戲畫面

由於當時光碟機已經是 PC 的標配部件,本作載體也由之前的軟盤改成光碟。載體可用容量的增加,讓角色得以用語音的形式說出專用臺詞,表現力增強了許多。

  

《大富翁4》最受玩家歡迎的特性之一,是自定遊戲規則的玩法。玩家可以自行設定遊戲人數、進行方式、遊戲時間和勝利條件等規則,遊戲自由度大大提升。

《大富翁4》允許玩家自定規則

遊戲音畫表現力的提升,加上各種新特性、新內容的加入,讓《大富翁4》達到了系列中前所未有的人氣。大宇趁熱打鐵,在遊戲發售一年後推出資料片《大富翁4:超時空之旅》,這也為後面的作品開闢了出資料片的傳統藝能。

  

最終,《大富翁4》光是臺灣地區就獲得了 22.6 萬套的銷量,並成為許多粉絲心目中難以逾越的經典。直到現在,你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作「大富翁」作品的評價下面,看到許多「還不如《大富翁4》好玩」的評價。



  

在《大富翁4》《仙劍奇俠傳2》的開發幕後,據說還有一段「狂徒創作群」內部不和的八卦軼聞。筆者對此也只是一知半解,這裡按下不表。

  

總之,姚壯憲在 2000 年離開臺灣大宇本部,到內地主導大宇新設立的北京軟星。而當時名存實亡的「狂徒創作群」,也在不久後解散。《大富翁5》就誕生在這麼一個內部動蕩的時期,後來成為了系列爭議最大的一部作品。

《大富翁5》

2001 年,《大富翁5》上市,粉絲們紛紛被驚呆了。本作拋棄了系列傳統的回合制,改為完全即時制的玩法。由於所有玩家都在同時進行操作,因此玩家需要非常注意操作的時機,否則很容易讓對手有機可乘,這也令遊戲玩起來節奏十分緊湊,完全休閒不起來。

  

當時網際網路開始普及,《大富翁5》也加入了網絡對戰功能,最多支持 12 名玩家同時遊戲。與此同時,受即時制玩法所限,《大富翁5》移除了本地多人遊戲模式,也惹來相當一部分的粉絲的不滿。

全即時制的《大富翁5》

這些重大變革,讓系列粉絲分裂成兩派 —— 批判新作的傳統派和擁護改動的革新派。但由於「大富翁」系列一直以來都因輕鬆休閒玩法贏得許多玩家的喜愛,輿論上傳統派的聲勢要更強一些。

  

面對玩家們的批判,大宇花了半年時間製作了資料片《大富翁5 忍太郎之奪寶奇謀》,加入新角色與新地圖,希望安撫不滿的玩家。有趣的是,大宇並沒有讓輿論焦點的回合制在資料片中回歸,而是在資料片中附贈了一套《大富翁4》,仿佛在說:「想玩回合制,就玩前作吧!」

附贈一套《大富翁4》的《大富翁5 忍太郎之奪寶奇謀》

得益於系列前作的口碑,《大富翁5》銷量非常好,海峽兩岸總共賣出 50 萬套以上。再加上本作是系列中周邊商品最多的一作,《大富翁5》在商業上頗為成功。

  

得到《大富翁5》的經驗教訓之後,接手《大富翁6》的北京軟星在姚壯憲的領導下很快就完成了開發工作。2002 年,《大富翁6》上市了。

《大富翁6》採用了北京軟星為了「仙劍 3D 化」而自研的「GameBox」3D 引擎,玩家可以隨意地縮放旋轉視角,欣賞場景。大宇終於明白到應該讓玩家自行選擇喜歡的遊戲方式,在回合制回歸的同時,《大富翁6》也並沒有丟掉前作的即時制玩法。

《大富翁6》是系列首次完全 3D 化

半年後,資料片《大富翁6:大家來搶錢》推出,增加了 5 張更大的地圖彌補了本篇遊戲地圖太少的缺陷,還加入了可以陷害其它玩家的變身系統,以及神仙供養系統,令遊戲增加不少變數與樂趣。

  

儘管《大富翁6》也得到了一部分玩家的喜愛,但終究沒能夠挽救系列的口碑。後來推出的《大富翁7》《大富翁8》,銷量一直走下坡路。在當時大量網路遊戲和網頁遊戲的衝擊下,「大富翁」系列的路走得越來越艱難。

《大富翁7》《大富翁8》都沒能止住系列頹勢

之後,系列也曾經試過往網遊頁遊發展,比如 2008 年推出的《大富翁Online》和 2012 年上線的《大富翁WEB》。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手遊開始爆發,大宇也曾把系列口碑最好的《大富翁4》移植到移動平臺。但粉絲心目中曾經的 PC 單機遊戲歲月,似乎終究是回不去了。

復刻 4 代的手遊《大富翁4 fun》和它奇妙的文案

2016 年 5 月,姚壯憲發了一條長微博,表示「《大富翁8》應該是系列最後一款 PC 單機作品」。同月,北京軟星與網易合作推出的手遊《大富翁9》推出,喜歡單機大富翁的玩家們終於失去最後一絲希望。

  

能夠想像,當今年 9 月「《大富翁10》回歸 PC 單機」的消息毫無徵兆地出現時,老粉絲們有多麼興奮。三年間,許多粉絲一直只把單機「大富翁」藏在記憶深處,從沒想過有生之年竟然還能看到 PC 單機版的《大富翁》正統作。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大富翁」系列在誕生 30 周年之際迎來了(新的一場)翻車。沉默一周後,官方終於針對玩家反饋的「節奏過快」「角色少」「地圖太小」等問題作出回應,但可以預見,《大富翁10》在 Steam 上的評價,短期內都會停留在「多半差評」。


  

經歷過當年的輝煌,成為了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後,「大富翁」系列就逐漸迷失了方向。

  

告別單機這些年,「大富翁」系列一直在隨波逐流,網遊、頁遊、手遊,吹什麼風就往什麼靠。適應市場並不可恥,但「大富翁」系列一直沒能找到在不同平臺發揮自身長處的方法。網遊、頁遊都沒能長久運營,《大富翁9》也在今年 5 月從 App Store 下架了。唯一堅挺的,是 4 代的復刻手遊《大富翁4 fun》。

這款手遊依然能在中區 App Store 桌遊類下載榜排名第一 | 來源:AppAnnie

是強手棋這樣的傳統桌遊玩法過時了嗎?現在的玩家確實很容易被各種優秀的遊戲搶走注意力,但要說這類遊戲已經完全沒人喜歡也不見得。比如完全照搬桌遊版的《THE GAME OF LIFE》,還是在 Steam 上獲得了「多半好評」的評價。當然,最好還是能像《Gremlins, Inc.》那樣,在傳統桌遊的框架內進行大幅創新。

  

《Gremlins, Inc.》在借鑑「大富翁」玩法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創新,比如改變了原有的擲骰子移動方式,讓卡牌兼具移動和發動特效的功能。而原本擲骰子帶來的隨機性,則被轉移到建築與站點這些棋盤上的特殊地點中。玩家乍玩之下會覺得這是一款前所未有的遊戲,但其實骨子裡是包括「大富翁」在內幾款桌遊邏輯的結合。

  

要延續一個成功的 IP 並不容易,特別是「大富翁」這種在粉絲心中有一定地位的 IP。是創新還是保留原有特色、要取悅老玩家還是吸引新玩家,這些都是相當難把控的尺度。


  

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與當年大不相同,要把「大富翁」系列延續下去,大宇和北京軟星也許要付出比當年更多倍的努力。想讓系列走出《大富翁4》陰影,不知道還要耗費他們多少年,希望他們能有毅力堅持下去。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關注我們

長按圖片下載App,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從全民皆知到多半差評 《大富翁10》的失寵原因?
    PC玩家來說,可以說是伴隨大多數人一起長大的一個經典系列,從誕生之初到如今推出的《大富翁10》,這個系列吸引了無數的粉絲群體。雖然當初軟星科技給出的延期理由是優化遊戲內容,但是遊戲呈現出來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甚至引來了不少老玩家的差評。目前這款遊戲在STEAM上收到的三千多份評價中,有超過60%的差評,讓這款遊戲的口碑在發售沒多久之後就變成了多半差評。
  • 神作「EVA」的導演早期經典動畫,「藍寶石之謎」,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提起「庵野秀明」,馬上會想到他監督的日本公認的神作「新世界福音戰士」系列。
  • 童年經典閩南語劇之「神機妙算劉伯溫」
    「浪子也有回頭時,歹子會出頭天   世間無人靠運氣,提出咱信心   情路雖然袂順利,總嘛會有春天   不倘比評落土時, 捫心問自己……」聽到這激勵人心的熟悉歌詞,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劉伯溫、朱元璋、胡惟庸這些熟悉的身影了呢?咱們今天要講的就是童年經典閩南語電視劇——「神機妙算劉伯溫」。
  • 美國小夥兒「大富翁」求婚,無國籍的童年回憶!
    為了驚喜效果他決定在女朋友絕對意想不到的一天向她求婚,就是──聖誕節而且為了讓這場求婚很特別他特意定製了一個「大富翁」遊戲桌滿滿的都是童年回憶啊看來童年真的不分國籍!(連兩人最喜愛的湖泊、在夏威夷最喜歡的景點也有出現在大富翁上。)
  • 經典動漫「攻殼機動隊」,與「星際牛仔」和「EVA」齊名的作品,附該系列全部資源
    這部電視動畫則被認為是與「星際牛仔」和「新世紀福音戰士」巨作齊名的經典作品。2005年神山健治推出劇場版「攻殼機動隊:笑面男」,2006年神山健治又推出了「攻殼機動隊SSS」也有很高的評價。2008年押井守推出「攻殼機動隊2.0」,劇情沒變,只是畫面完全重置。除了以上版本,還有「攻殼機動隊:崛起」五部曲,新劇場版。真人版由斯嘉麗主演,在2017年登陸中國大熒幕。
  • 『萬代』是如何做爛「高達VS」這個經典系列遊戲的?
    在這片蒼茫大地上,矗立著一部又一部拯救過世界的機器人,他們是正義的化身,他們是軍方的秘密武器,他們曾經多次保護地球,但他們從未被歷史承認,他們就是風靡全世界的「機動戰士高達」。他們是每個男人夢想駕馭的東西,每個男人都希望胯下之物變為各種型號的高達,「高達」成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夢想,我們不再拘泥於動漫的框架,希望切實的駕馭著自己的高達馳騁宇宙!
  • 大豆 | 我對「零差評」的《逃離絕命鎮》的差評
    黑人青年克裡斯跟著白人女孩到了她的家鄉,待了一天一夜,看到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政治正確」幾個字。他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3《紐約時報》採訪喬丹·皮爾時,他說自己的創作動機就是想反抗美國已經變成後種族主義社會的謊言。
  • 從「教父」到「古惑仔」,盤點 8 部經典黑幫電影中的穿衣法則
    」佔據了絕大部分,其中包括了像《教父》1、2 部,還有《好傢夥》、《盜火線》等在影史上非常著名的黑幫片,而 KITH 前不久也推出了與《教父》的聯名系列,重現了 Marlon Brando 經典的電影形象。
  • 「機動戰士高達0083」,高達系列中的頂峰之作
    維持了幾十年依舊是熱門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作品中,小夥伴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呢?
  • 周大福「星球大戰」系列
    為迎接12月17日《星球大戰》第七集電影即將強勢回歸,周大福誠意獻上全新「星球大戰」系列,以電影中的經典角色:Stormtrooper (白兵)、Darth Vader (黑武士)、C3PO、R2D2、Snowtrooper、Rebel Alliance、Galactic Empire、Death Star、Millennium Falcon,
  • 最美麗的意外:卡地亞品牌經典「Crash」系列
    本文探討一枚現在上拍「鐘錶」網上專場的品牌經典-「Crash」,同時亦會介紹其他精選拍品。卡地亞從不隨波逐流,往往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汲取創作靈感,引領設計新風潮。Crash系列誕生於倫敦龐德街(Bond Street)的卡地亞精品店,該店至今仍然是品牌全球旗艦店之一。此旗艦店曾見證卡地亞最破格創新的系列面世,而且遠比其他地區精品店多。
  • 「半成品」的藝術作品表達了什麼?去「閱讀空氣」中尋找答案吧!
    以「空氣」為材料的孩童雕塑,邀請你一同打開陳封心裡的童年回憶。挪威藝術家琳恩奇裡德首次來臺開展,十多件「半成品」的雕塑作品在臺北「閱讀空氣」。「半成品」的藝術品到底要表達什麼?讓我們一起來「閱讀空氣」吧!「閱讀空氣」一詞來自日本,意指研判周遭氛圍,於靜默中察言觀色。在等級森嚴的日本社會裡,人與人之間謹守分寸是為成年人的社會交際技能。
  • 佛教:什麼是「我」、「無我」?
    「我」是什麼?在古印度傳統哲學中,認為在人身中有一個亙古不變、永恆實在的固定實體,稱之為「神我」,或簡稱為「我」,這個「我」是在千變萬化的生命現象背後的實質,貫串著我們不斷流轉的生命歷程,或稱為「靈魂」。他們認為這個生命背後的我,是所有善惡行為的領納者,上升或下墮的承受者。
  • 蔡琴:從「恰似你的溫柔」到「哈利路亞」
    1990年3月,憑藉廣播節目「日正當中」及電視節目「第一現場」,同時入圍廣播電視金鐘獎「最佳廣播節目主持人獎」及「最佳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獎」;1996年加入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1998年,蔡琴首次出演舞臺劇《天使不夜城》。從2003年開始,她在各地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截至2015年,共發行唱片50餘張。與此同時,還涉及廣播、寫作、電影、服裝設計、主持等領域。
  • Nike 舉辦「上海:ON AIR」狂想創作展與「Art of Champion」系列展覽
    Nike「上海:ON AIR」設計大賽已決出 9 位決賽入圍者,各入圍者的決賽作品也將於本周末「上海:ON AIR」狂想創作展上展出。
  • 「末日曙光」公布決明人設圖,網友依然差評不斷……
    「末日曙光」公布決明人設圖,網友依然差評不斷…… 動漫 178ACG ▪ 2017-08-11 13:30:39
  • 把「魔杖」全換成「ㄐㄐ」!
    你說這不是毀童年啊?這當然不是毀童年呀!接下來才要開始呢~最近才發現,哈利·波特早被米國網友玩♂壞了233就是那個有點工口的小遊戲~不想參加這工口遊戲,或是不想毀滅心目中哈利·波特的形象,麻煩請就此退出,洗洗睡~多喝熱水~ 咳咳京醬老師講課啦,孩子英語老不好,多半是廢了
  • 李香蘭 從「漢奸」到「中日友好」的名片
    梁振奮記得,《萬世流芳》長春放映時,《中央日報》發文聲討這部「敵偽遺毒」。即使在李香蘭的祖國日本,她最經典的《夜來香》也被日本軍隊禁售,理由是軟綿綿的中國情歌會使風紀紊亂。 在中國人眼裡,她是中國人,卻為日本效忠;在日本人眼裡,她是日本人,卻著中國裝,唱中文歌。
  • 「宜花東鹿」:宜蘭 初見童年
    這次演唱會的最終場,羅大佑選擇帶領著音樂人回到宜蘭,初見童年~宜蘭,這是羅大佑童年時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地方。1982年那首《童年》的歌詞裡有很多意象取自這裡;2017年在拍攝「家lll」的封面時,他特地帶著家人去到宜蘭的鄉下,去到他自己曾經生活的地方。2020年的「宜花東鹿」最後一場選在宜蘭縣,是因為這裡給羅大佑留下童年的最深的印象……
  • 「愛傳承」演唱會插曲經歷「死裡復活」的大榮耀!
    (照片提供/ 臺灣優質生命協會 )「我只能講,對我來講,我經歷過很多神的神跡,但是我真的還沒有經歷過『死裡復活』,我這一次真的見到祂的大榮耀!」基督徒資深藝人紀寶如驚嘆道。(照片提供/ 臺灣優質生命協會 )當時觀眾正在進場、活動即將開始,保全人員卻發現一名在外排隊已2、30分鐘的60歲婦人進場後,在觀眾席上坐得「越來越歪」,驚覺不對勁,於是攙扶她到演唱會醫療救護站,進行CPR急救。「做了,但她還是一樣沒有什麼醒。」婦人一送上救護車後沒多久,紀寶如馬上接到其「在救護車上,心臟停了、呼吸也停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