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震震驚!莫奈成名靠「複印」?

2020-10-14 短頸鹿瞎說畫


今年最熱的電視劇「三十而已」,

捧紅了太太圈和林有有,

貢獻了150個熱搜,

和600篇十萬+的爆款文。

這部電視劇裡幾乎所有細節,

都被扒了個遍。

其中第一次讓顧佳由心感嘆階級差距,

被王太太擺在客廳鎮場子的這幅,

凡高(狗頭)的睡蓮」,

更是串聯起了前後的劇情,

成為諷刺豪門金玉其外的點睛之筆。▼

電視劇《三十而已》劇照

這幅畫真正的作者,

是大名鼎鼎的印象派開創者,

法國畫家,

克勞德 · 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

也許因為莫奈的名字,

文藝之中透著一絲隨意,

低調裡又有掩飾不住的高級。

在去世百年後,

他不光徵服了豪門太太圈,

更成為了大大小小的老闆們心中,

最具商業價值的「藝術家」。

有1301家公司名字裡包含了「莫奈」

那麼,

他究竟畫了幅多麼不得了的作品,

才能做到貧富通吃,

從富貴豪門到普通群眾,

都為他買單呢?

因為他畫火的不是一幅,

是上百幅。

別的畫家一輩子能有個三五幅畫出名,

已經很了不起了。

可這位大佬的隨便一件代表作,

就是幾十幅畫。

19幅的「英國國會大廈」系列

38幅的「魯昂大教堂」系列

特別是「睡蓮」這個主題,

如果你發現別人朋友圈裡發的,

和你在畫集上看到的,

全都不一樣。

千萬別急著去打假,

因為同一個主題,

莫奈一共畫了251幅,

堪稱藝術界的「人形複印機」。

今天要聊的這幅《睡蓮池》,

就是其中之一。▼

The Water-Lily Pond

這幅布面油畫創作於1899年,

高88.3釐米,寬93.1釐米,

現收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大概這麼大▼

這幅綠了吧唧的作品,

對第一次看到的人來說,

實在有些不友好。

如果不去仔細分辨,

你甚至很難看出睡蓮到底在哪。

要看明白這幅畫,

就要先從「印象派」的誕生開始說起,

了解繪畫中對光影的···

別管這些了,

還是先從畫家本人開始說起吧。

畢竟比起枯燥的理論,

「莫奈」這兩個字顯然更有吸引力一些。

作為一個雜貨店老闆的兒子,

莫奈相當對得起自己「商二代」的身份。

他在15歲時,

就已經作為「漫畫家」開始掙錢了。

當時他的畫在文具店裡,

已經可以賣到20法郎一幅,

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3000塊左右。

莫奈畫的漫畫

這個價格,

而且還只是線稿,

放到今天的繪圈裡面,

也算是挺高的了。

所以到了17歲時,

莫奈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積蓄。

原本他準備就這樣靠漫畫發家致富,

走上人生巔峰。

一個叫歐仁·布丹的畫家卻突然找上門來,

給了他直擊心靈的一擊,

「少年啊,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然後帶領他走上了真正的,

藝術之路。

然而隔行如隔山,

在漫畫領域廣受追捧的莫奈,

畫起油畫來,

卻沒有那麼順利。

積蓄花完之後,

莫奈的作品依然無人欣賞,

接連幾次投稿都遭到了沙龍的拒絕,

氣得他直接投了河。

好在莫奈骨子裡是個惜命的人,

撲騰了兩下突然想起來,

「誒?我會遊泳啊!」

就默默的遊回了岸邊。

死過一次的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畫出了著名的《印象·日出》。▼

《印象·日出》 Impression, sunrise 1872

當時的評論家看到這幅畫,

可激動了。

在他們眼裡,

莫奈簡直就是亂塗一氣,

連沒成型的牆紙都比它精緻,

也就只配給人留下點「印象」了。

這樣的畫都有臉來參展,

看我不罵哭他。

這波操作倒是跟某些樂評人挺像的

但對於莫奈來說,

「印象」一詞代表的,

正是他想要捕捉的轉瞬即逝的光影。

於是兩個敵對的陣營一拍即合,

「印象派」就這樣誕生了。

在莫奈的理解中,

繪畫不需要拘泥於物體的客觀形態。

啥意思呢?

比方說你畫個西瓜,

一般的流程是,

看到西瓜→心想哦這是西瓜→畫西瓜。

然而印象派的流程卻是,

這裡是綠色那裡是黑色→畫下來。

忘記腦中對事物的固有看法,

直觀的畫下眼睛看到的。

這樣的繪畫方式,

不光記錄了作畫時的天氣光線,

畫家在那一刻的心境感受,

也一併被記錄了下來。

同一個地方在不同作品中, 除了天氣變化,刻畫方式也截然不同。

莫奈開始嘗試對同一個場景,

進行反覆的描繪。

一個平平無奇的乾草垛,

他硬是從春夏秋冬到晨昏日暮,

來來回回的畫了25幅。▼

在此之後,

莫奈就痴迷於這樣的「系列組畫」。

他終於走上了人生巔峰,

像15歲時想過的那樣,

靠繪畫讓自己發家致富了。

他在巴黎郊外一個叫吉維尼的村子裡,

買下了一處宅子,

開始打造起他的夢幻莊園。▼

莫奈在吉維尼莊園

莫奈把園子建成了兩部分,

一個是由各色植物組成的「花園」,

另一個,

是由長滿睡蓮的池塘,

和日式風格的拱橋組成的「水園」。

吉維尼莊園中的「花園」和「水園」

從植物品種到區域分布,

莫奈全都一手操辦。

花園全部修建完成後,

莫奈就像是個組裝完高達模型後,

瘋狂拍照的宅男,

一心沉迷於描繪自己親手創造的「自然」,

再也瞧不上別處的景色了。

現在再來看這幅《睡蓮池》,

忘記那些花草池水本來的樣子,

不去糾結細節上的「像不像」,

而是更直接的,

去關注整體的感受。

也許在某個靈光一閃的瞬間,

就心心相印的get到了這幅畫的美。

構圖以橋為中心,

用橋下的池水,

將觀者的視線引向深處,

賦予了畫面一種流動的空間感。▼

用垂直筆觸描繪的草叢,

與橫向的拱橋和睡蓮形成對比,

讓曲折的池岸輪廓更加清晰。

同樣方式處理的柳樹,

也將水上的睡蓮和水中倒影區分開來。

這一坨是草叢

這一坨是睡蓮和柳樹倒影

看起來整幅畫都是單調的綠色,

實際上卻有豐富的色彩變化。

紅黃藍粉白紫,

各種顏色應有盡有。▼



到86歲去世時,

莫奈在吉維尼花園裡住了43年,

畫下了251幅「睡蓮」。

在這些作品中,

既有別具一格的圓形畫布,

也有長達17米的巨幅壁畫,

可畫中真正的主角,

卻並不是睡蓮。

莫奈曾說,

「我想要畫下空氣。」

他描繪的那些景色,

無論是草垛、海岸、教堂,還是睡蓮,

其實都只是光和空氣載體。▼

《聖拉扎爾火車站》 Saint-Lazare Station, Exterior View 1877

要知道,

在之前幾萬年的繪畫史中,

用物體去塑造空氣中流動的光影。

面對這樣開天闢地頭一位的,

「空氣複印大師」,

發自內心的嘆一聲「服了」。

是不夠的。

起碼也得三聲才行啊!




莫奈的「吉維尼花園」,

大概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個名人景點了。

因為它不僅是莫奈故居,

還是他凝聚半生心血的作品,

同時也是他代表作中的場景原型,

屋子裡還掛滿了他的畫作和收藏品。

他打造「花園」和「水園」時,

根本不在乎是珍稀植物還是野花野草,

只要搭在一起好看就行。

而對於開花時間的細緻安排,

也讓這裡從每年的四月到十月,

都有不同色彩的風景。

也算是個,

被藝術天賦耽誤了的「園藝天才」吧。

莫奈是個實打實的「日本迷」。

他在睡蓮池上建造的拱橋,

名字就叫「日本橋」。

而花園中的許多植物,

也是他花大價錢買的「日本進口」。

《日本橋》The Japanese Bridge 1896

莫奈家裡的牆壁上,

掛著他收藏的231幅日本浮世繪。

連給老婆畫個像,

都要讓她穿上和服cosplay日本女人。

《穿和服的卡米爾·莫奈》 Camille Monet in Japanese Costume 1876

那麼,

為啥歐洲畫家會對日本這麼痴迷呢?

答案就在下面的連結裡啦。


俗話說得好,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莫奈還沒出名兒的時候,

有次突然想畫火車發動時的煙霧,

但是又覺得正常發車時間的光線不夠完美。

就直接跑去找火車站站長,

宣布了一下自己的決定:

「我要畫你們車站,

趕緊把發車時間延遲半小時,

那會兒的光線畫出來比較好看。」

這個站長也不曉得著了什麼魔,

居然真答應了莫奈的要求,

叫停了所有火車,

把月臺清理乾淨,

讓火車噴出黑煙。

然後在莫奈畫完之後,

領著全體員工鞠躬送行。

可能他是覺得,

喲呵這小子敢這麼跟我說話!

是不是想死···

。。。

看來他背景不簡單啊。



今天的「短頸鹿瞎說畫」就到這裡~

有空的時候去外面看看陽光吧,

雖然我們沒有大師的手,

但是同款「人類之眼」還是有的嘛~

相關焦點

  • 一部集莫奈研究及《日出·印象》「藝術作品」為一體的書
    」——《莫奈:日出·印象》序在這特殊的一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莫奈《日出·印象》離開它的館藏地巴黎瑪摩丹莫奈博物館,來到了上海,這是這件名作首次來華展覽。圖片來源於《莫奈:日出·印象》26-27頁 1874年,第一屆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群展,在攝影師納達爾舊有的工作室舉行。莫奈決定展出這幅畫。考慮到這幅畫的內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勒阿弗爾的景致,於是莫奈就將它命名為《印象》。
  • 親愛的莫奈先生 — 來自印象派之父莫奈的私人珍藏
    這批此前從未公開露面的珍藏名為「親愛的莫奈先生」,一直由藝術家後人羅朗德・韋爾內熱(Rolande Verneiges)收藏。通過這些被重新發現的精彩作品——包括珍貴畫作、紙上作品、日本版畫和私人物品等,展現莫奈作為藝術家與收藏家的雙重身份;與此同時,也讓人們得以透過親人的視角,深入了解這位藝術巨匠偉大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創作、友情和家庭。
  • 莫奈真跡 眼睛去旅行! 賞莫奈畫展前要知5件事
    《印象·日出》 1872年莫奈愛畫風景,輪廓模糊的畫風在當時被視為離經叛道,如同今日邪教,得不到沙龍畫展賞識,莫奈便與同期印象派畫家,自家舉辦第一次印象派畫展,速寫印象的粗率畫法被嘲諷為「印象派」,卻出奇地符合畫作的風格
  • 五月天《成名在望》MV譜出音樂人共同自傳,「TFBOYS」易烊千璽助陣演出
    繼五月底於香港紅磡演唱會突襲首播《少年他的奇幻漂流》MV後,五月天再度於9月1日19:00在五月天官方微博驚喜公開新歌《成名在望》MV。除了再次請大師級硬底子演員羅北安出演,同時邀請寶媽以及超人氣男團「TFBOYS」成員易烊千璽共同擔綱演出,搭景、特效和拍攝完全電影規格投入巨額成本,斥資千萬完成這支「音樂人共同自傳」。
  • 「成名在望DEMO版」阿信談成名在望作曲,附最佳作詞人手寫歌詞
    從早期僅用單純的木吉他寫歌,後來我也嘗試用電吉他樂句來組織一首曲子,從「人生海海」這張專輯開始,我也開始用 MIDI 合成器來創作,它讓我有了更多不同類型創作的可能性。 如果靈感來自於某種「音樂氛圍」而不是旋律,我會去構思一首歌我想要的畫面,試著做出初步的編曲,然後在其中加入演唱的旋律,例如「盛夏光年」、「2012」、與今天討論的「成名在望」,都是以編曲先行的方式呈現出來。
  • 看莫奈展前,應如何欣賞印象派莫奈作品
    雖屈居地下K11購物藝術中心也絲毫不影響莫奈熱。為何?  印象派祖師爺「二奈」之一的莫奈來了。  克勞德-莫奈1840年生在巴黎,五歲時搬到勒阿弗爾,那地方在諾曼第,法國北邊靠海。順便:莫泊桑寫過《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就在那裡。他家家境平常:爸爸開雜貨鋪,很市儈;姑姑倒是個藝術愛好者。
  • 因《延禧攻略》被「洗白」的於正和漸漸「糊掉」的鹿晗、吳亦凡們?
    在貓和老鼠的第 81 集「貓的協奏曲」,Tom 在臺上演奏鋼琴,小老鼠 Jerry 在鋼琴上亂蹦躂搗亂,而所有的擊鍵和背景音樂完全吻合!同時樂譜的細節也十分到位,這一集 Tom 彈奏的《匈牙利狂想曲第 2 號》,讓貓和老鼠成為世界經典。那個年代電腦技術還不發達,基本都是靠手工製作,也不知道核對了多久才做出了這一集的,製作周期想想都可怕。
  • 臺男星「小鬼」黃鴻升36歲猝逝
    鄭重聲明 本篇內容為世界日報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重製、複印使用。     臺灣男星「小鬼」黃鴻升16日驚傳過世,在北投三合街被發現時已是冰涼屍體,享年36歲,經紀人已證實噩耗。36歲男星「小鬼」黃鴻升驚傳逝世。(記者侯永全/攝影)     臺北市消防局今上午11時27分接獲報案,立刻趕抵小鬼位於臺北市北投區三合街一段住處時,發現他已出現屍斑、身體僵硬,剛初步調查是於浴室撞倒意外猝死,令人深感震驚。
  •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具有多重重大意義莫奈送去了八幅畫,其中一幅便是命名為《日出·印象》的海景畫。展覽在當時引起了較大的爭議,一位觀念保守的記者和評論家嘲諷莫奈的《日出·印象》筆觸凌亂,猶如草圖。甚至還用略帶貶義的「印象」一詞揶揄莫奈畫風的離經叛道,「印象派」之名不脛而走。後來,也就約定俗成地把這種繪畫風格稱為是「印象主義」。這也是莫奈及其朋友所組成的團體的名稱。
  • 莫奈畫中的撐傘女子:卡蜜兒——莫奈一生的摯愛
    莫奈喜歡畫風景,人物肖像畫得並不多,但自從認識了卡蜜兒之後,莫奈的肖像畫中就一定能看到卡蜜兒,後來——就只有卡蜜兒了。要知道,那時的莫奈並不富有,畫作風格也算不上成熟,他的畫風在畫商那裡還沒有充分獲得認同,要靠賣畫來生存確實非常不易。莫奈每天習畫,還在苦苦研究著光與影。卡蜜兒並不嫌棄他,一直陪伴在莫奈身邊,做他的模特,並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撐。
  • 感官新世界-莫奈和睡蓮
    名字聽著還挺浪漫,但在當時可是大家給取的「外號」——跟沒畫完似得,全靠自己想像!現在這幅畫在巴黎瑪莫丹莫奈美術館,曾經被偷過一次。我去看的時候,一直用小燈照著,我有點懷疑是不是真品?比方說以上面莫奈的《青蛙塘》和雷諾瓦的來比較,看得出,莫奈對水、對這種精巧的感覺,光色的捕捉,比雷諾瓦更為突出。在音樂方面,在當時也是有這樣的趣味,也嘗試著去捕捉細微的感受,描繪外在世界的色彩。在音樂裡的「印象派」,尤其以德彪西和拉威爾這兩個人最出名。我們來聽聽拉威爾的《水的嬉戲》,跟莫奈的這幅畫水的畫是不是有些相通的地方。
  • 為什麼白鬍子與羅傑對刀時不用震震果實?
    震震果實對力量加成很大吧,排山倒海,別說白鬍子讓著羅傑這種話,羅傑好歹海賊王,一點排面沒有嘛?白鬍子與紅髮對刀時沒用震震果實可以理解,他怕船沉了,所以意思了一下,巔峰白與羅傑對刀難道害怕島沉了所以沒有用震震全力以赴?
  • 韓國歌壇不可複製的舞蹈神話「酷龍具俊曄」空降本色!
    2015/5/9廣州本色酷龍 DJ Koo具俊曄韓國歌壇不可複製的舞蹈神話韓流進軍中國的師祖全亞洲百萬銷量、眾多港臺歌手翻唱成名曲發行專輯:1999韓國發行「Are You Ready」1997韓國發行「OneMore Time」1998在臺發行「酷龍二人組(CLON
  • 「一夜成名的故事,發生在一千夜後」
    「電商」和「主播」都不是新鮮的東西,連在一起,就變成一個新詞了。電商主播的直播,「像個橋梁,連接著商家和消費者,也連接著主播和粉絲」。這個85後電商主播,在今年似乎「出圈」了,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破出了淘寶直播的小圈子,主動或被動,她沿著那架橋梁,最終走到了大眾面前。2019年,天貓爆款清單打造的《爆款來了》更是加速了這個過程。
  • 「你的名字」貴氣男神被揭病態真面目 前妻心碎、震驚
    歐美演藝界近日有幾位男星先後爆出醜聞,合作單位紛紛切割,其中就包括了曾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梵谷米勒莫奈等69件大師名畫臺北開展,價值超33億元
    展覽按照不同流派與彼此特色線索分為「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學院派與寫實主義」、「印象派與自然主義」、「象徵主義與折衷主義」,「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之起源」等主題。強調作品的細膩光滑及和諧完美,形成「學院派」風格。學院一手掌控了教育與展覽資源,不免讓人眼紅。
  • 「廈門林志玲」直播被迫關濾鏡,真面目示人震驚網民!
    」憑藉一張巴掌臉加上精緻五官,以及嬌嗲的聲音,被封為「廈門林志玲」及「抖音第一美」。她近日與另一網紅「章魚妹」玩遊戲,被要求輸了卸妝,不過迅猛龍特蕾莎以待會要繼續直播為由,嬌嗲求情只關美顏濾鏡,最後她輸了,遵守承諾關掉濾鏡,以真面目示人,震驚章魚妹以及一眾網民。
  • 北海道「哲學之木」消失了
    「哲學之樹」是日本北海道美瑛町的一處著名景點,成名自一攝影師隨手拍下的一張照片,很多人覺得樹形酷似歪頭沉思的哲學家,於是「哲學之樹
  • 你願意「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大陸」?
    好不容易,郭臺銘提出「20個字」修正文,樹立正確的發展方向,而且拒絕徵召,同意公平初選,卻遭到排山倒海的攻擊,攻擊他的主力不是綠營,而是「打著藍旗反藍旗」的號稱統派媒體,還編造出許多邏輯不通的謡言,想重演四年前的「換柱風波」。我早勸過郭臺銘別淌這政治渾水,臺灣畸型的媒體政治和民粹政治已成為「一流人才的墳場」,現在這股逆流黑潮還蔓延到大陸。
  • ​日本OL的逆襲:靠一手好字,變身銀行「救世主」和人氣藝術書法家!
    >搖變身銀行的「救世主」!愛梨醬並非出生於書道世家,但小時候就展現出了書法的天份。愛梨醬天生性格有點天然呆,做事總是粗心大意,被同事起了個難聽的綽號「大頭蝦廢柴怪獸」。某一天,愛梨醬上司收到了一位伯伯的電話:「這封信,是誰人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