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體》中,章北海的戲份不多,但卻給人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這位自帶乾糧的面壁者,集智慧、堅毅、果敢、隱忍於一身,為人類文明延續奮鬥終生。
ETO對章北海給出了非常到位的評價——他信念堅定,眼光遠大又冷酷無情,行事冷靜決斷,平時嚴謹認真,但在需要時,可以隨時越出常軌,採取異乎尋常的行動。
遺憾的是,這麼一位偉大的戰士居然在黑暗戰役中犧牲了,死得猝不及防。大劉真是太狠了,章北海熬了兩百多年,好不容易熬出頭,就把別人寫死了。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章北海之死,絕對是《三體》中的一大悲劇。
對於章北海之死,很多讀者痛惜不已,智某人也一直耿耿於懷,深感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終究找到了背後的真相,且容我慢慢道來。
首先,從表面上看,章北海之死似乎是因為內心最後的柔軟而猶豫不決。小說是這樣描述的:
他本以為自己在兩個多世紀的艱難歷程中已經心硬如鐵,但沒有發現心靈最深處隱藏著的那些東西,在做出最後決斷前他曾猶豫過,曾經努力抑制住心靈的顫抖,正是心中這最後的柔軟殺了他,也殺了自然選擇號上的所有人,在長達一個月的黑暗對峙中,他只比對方慢了幾秒鐘。
這種說法未免顯得太過牽強,不太站得住腳。
在自然選擇號等五艘戰艦的所有成員中,章北海是最早意識到黑暗戰役的人。至少在星際地球剛成立之際,他就已經想到了。從小說中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
東方延緒從來沒有見到章北海有那樣的笑容,他很少笑,偶爾笑起來有一種自信和寬容,但他現在卻表現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羞澀的歉意,雖然會議的這段插曲沒有什麼結果,但章北海是一個思維極其縝密的人,像這樣提出欠思考的意見又收回的事是絕無僅有的,東方延緒從中看出了一種漫不經心,這次會議上他也沒有做記錄,而以往會議上他做記錄都很認真,艦上只有他一個人還在使用古老的紙和筆,這成為他的一個標誌。那現在是什麼佔據了他的思想呢?
這是星際地球剛成立之際第二次公民大會上的一個細節,本次會議原本討論的是關於星際地球各級領導機構的問題,而章北海覺得這個議程早了些,需要先確定星際地球的社會形態,但之後又欲言又止,漫不經心。那現在是什麼佔據了它的思想呢?毫無疑問,章北海此時已經意識到了黑暗戰役,而且這個問題相當棘手——要麼部分人死,要麼全部人死。黑,真他媽黑!
可是,剛毅果敢的章北海,為何沒有及時採取行動呢?如果說章北海是因為內心最後的柔軟而猶豫不決,這是不符合他自古以來(兩百多年)的人設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章北海身上尋找答案。其中,有兩點很重要:
1.章北海的使命是延續人類文明,而且只要與之相符的事情,他會不擇手段地去執行。2.章北海想得多,看得遠,畢竟章爸爸曾一度囑咐他——要多想。
綜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合理的解釋——章北海遲遲未採取行動,並非猶豫不決,而是為大局考慮,為人類文明的延續著想。
章北海想得很深遠,他明白過早發起黑暗戰役並不利於人類文明延續。新生的星際文明就好比剛剛割斷臍帶的嬰兒,被殘酷地拋向宇宙的深淵。只有經受過黑暗思想煎熬的人才能度過嬰兒期,成為真正的新人。如果章北海在自然選擇號的其他成員尚未經受黑暗思想洗禮之前發動黑暗戰役,那麼他們必將困惑不解,甚至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章北海並不是猶豫不決,而是在等。他要等到大家都經過黑暗思想的磨礪,成功度過太空新人的嬰兒期後,才能發起黑暗戰役。我們可以看到,在黑暗思想蔓延的過程中,章北海都是一副無所事事、毫無察覺的樣子。這一切都是裝出來的,他希望孩子們能夠徹底地經受黑暗思想的洗禮,儘快成長為真正的新人。
當東方延緒和兩位副艦長決定先用次聲波氫彈鎖定其他戰艦時,章北海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決定由自己來執行這魔鬼般的行為。足見章北海的良苦用心與深謀遠慮!
只不過,最後時刻終極規律號提前幾秒採取行動,率先向其他四艘戰艦發起攻擊。但最終留在伊甸園的是藍色空間號,他們提前做了預案,並最終獲得黑暗戰役的勝利。
當然,對章北海而言,只要能順利度過這段嬰兒期,確保人類文明的延續,誰存活下來都一樣。於是乎,我們會看到無比感人的這一幕:
從傳回的影像上看,在剩下的三秒鐘時間裡,章北海轉向東方延緒方向,竟笑了一下,說出了幾個字:「沒關係的,都一樣。」
經過以上一通分析,章北海之死看起來更說得通了。不過,還有一個問題,章北海為何沒想到像藍色空間號那樣提前做預案呢?要知道,不提前做預案,會存在一種可怕的可能性——如果沒有戰艦做預案,且至少兩艘戰艦同時對其他戰艦發起攻擊,那麼五艘戰艦的所有成員將全軍覆沒。
講道理,章北海肯定能想到這種可能性,並做出有效預案,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可是他並沒有,這一點就很令人費解了!
終於,在大劉的一次訪談中,我找到了答案。萬萬沒想到,大劉是故意把章北海寫死的,而原因竟是銷量不佳,想提前結束這部小說。嗯,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沒關係的,都一樣?不,不一樣!如果大劉沒寫死章北海,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三體故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