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世界。
我國有很多名川大山,有些因為自然景觀而揚名,有些因為人文底蘊而出名,更多的則是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在河南有一座道教名山,因為一個成語故事在國內家喻戶曉。而這座名山留給我的最深刻印象,則是我在這裡見到了傳說中的「太歲」。
或許有朋友已經猜到了,它就是——王屋山。
王屋山是一座巨大的山脈,橫跨河南、山西兩省,因其主峰位於河南濟源市,王屋山景區也在這裡。提起王屋山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裡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生地,成就了一代代國人艱苦奮鬥的信仰。
王屋山的名氣雖大,不過作為一個景區,遊客似乎並不多。我來王屋山遊覽之前,並不知道其實這裡不僅是一座道教名山,更被尊為「道教第一洞天之首」,在道教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根據歷史記載,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和其七大弟子都曾在王屋山上修煉過,而在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的「天壇極頂」之上,是軒轅黃帝設壇祭天的地方,在道教文化中,這裡也是「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可以稱得上道教聖地,十分神聖。
如今的王屋山景區範圍很大,山腳下的人文古蹟也被納入了景區的範圍,最有名的便是陽臺宮。不過遊覽王屋山的核心,還是登頂「天壇極頂」,這裡才是黃帝祭天祈願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地方。
「天壇極頂」是王屋山海拔最高處,黃帝祭天的總仙宮如今早已不復存在,周圍保留著一些碑石銘刻,讓遊人緬懷曾經的人文輝煌。為了遊客體驗,天壇上復建了一座總仙宮,登頂這座三層閣樓,每一層都供奉著道教神仙,站在高樓之上也可以俯瞰王屋山。
最神奇也是最不能錯過的是,總仙宮還有一座地宮,裡面供奉著一尊紫金「太歲」,距今已有幾萬年了。「太歲」被供養在地宮內的一個大水缸中,因為它本身是非常神聖的,所以並不允許拍照,參觀也需要分批次,一次只能十名遊客。
因為不允許拍照,所以我沒有留下照片。在網上找到了一張王屋山「太歲」的圖片,大家可以大概看看。下圖這個泛著金光、有點像銀耳的物質,就是已經生長了幾萬年的「太歲」了。
來到王屋山之前,我聽過「太歲」之名,但並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在王屋山看到這尊「太歲」,才知道原來世間還有這麼神奇的生物。
「太歲」簡單來說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原生質生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山海經》稱「太歲」為「視肉、聚肉、肉芝」,傳說吃了「太歲」能夠讓人長生不老。即便到今天,「太歲」的醫藥價值仍舊是個謎。
這個世界究竟是否存在長生不老藥呢?或許還得等待現代科學的進一步研究吧。
遊覽王屋山,即使一次登山賞景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王屋山的神奇「太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生活的世界依然有著許多未解之謎,這也吸引著我們不斷去探尋。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