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影視市場颳起大IP風,資本加持下,這股風潮直到現在也仍熱度不減。其中,匪我思存不得不提。從古代(《寂寞空庭春欲晚》《東宮》)到民國(《來不及說我愛你》)再到現代(《佳期如夢系列》),從港臺(《裂錦》)到內地(《千山暮雪》),基本上每一部由她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都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匪我思存本人也可謂商業層面最成功的言情網絡作家。
近日剛開機的電視劇《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下稱《海上繁花》),是由匪我思存現言文《佳期如夢》系列的第二部小說改編而成。該劇由水木清圓、幸福藍海、樂視視頻、浙江藝能聯合出品,花箐任總導演,張申燕任總製片人,徐紅兵任攝影指導,竇驍、李沁、張雲龍等主演,現正在拍攝中。
熟悉國產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花箐的作品一向以畫面質感、鏡頭語言見長。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以現實主題題材為主,比如《我的兄弟叫順溜》《最後一張籤證》等,而總製片人張申燕的作品尤為注重質感,比如《三國》《甜蜜蜜》《我們生活的年代》等。
問題來了,當大IP遇上常年深耕現實主題題材的創作者時,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兩者相比來說,拍攝時有哪些異同?改編思路是怎樣的?帶著這些疑問,獨舌記者採訪了該劇總導演花箐。
全劇以「執著等待」為主線,保留原著精髓情況下大力度改編
《海上繁花》講述了外表清冷內心敏感的二世祖雷宇崢(竇驍)、菜鳥娛記杜曉蘇(李沁)與暖男醫生邵振嶸(張雲龍)之間的愛情故事。杜曉蘇意外邂逅了醫生邵振嶸,在接觸之中二人相愛,但幸福卻若煙花絢爛,無法抓在手中轉瞬即逝;命運使然,杜曉蘇與雷宇崢在誤解與偏見下一次次相遇,讓兩人從誤會到釋懷,從釋懷到慢慢走近內心。原著中,雷宇崢對杜曉蘇無悔的守候,杜曉蘇對邵振嶸執拗的等待,都深深牽扯著讀者的心。貫穿全篇始終的,是「等待與執著」。
IP小說在改編成劇時,最重要的便是保留原著精髓,生發更富戲劇性、邏輯性的情節。在《海上繁花》的創作過程中,又是如何考慮的呢?「這本小說成書於2008年,現在看來,其實一些情節顯得有點老套,但畢竟原著小說有很大的粉絲基礎,所以如何保留原著的靈魂又跟現實生活有契合點,這是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花箐說道,「目前可以透露的是,我們改動最大之處在雷宇崢和杜曉蘇這條情感線,但為了給大家留下懸念,還是希望看到劇再說。」
那麼,原著中「執拗地等待」這個靈魂創意點是否能得到保留呢?花箐闡述:「『執著』是兩個主要人物性格中最獨特的地方,因此,不論是雷宇崢,還是杜曉蘇,內心都有一塊柔軟的地方,都有自己過不去的『梗』。」接著,他又說道,「電視劇在原小說的基礎上,將杜曉蘇的人物定位更加平民化,扭轉了女主角後期過於悲戚的色彩,賦予了她更多的主動性。」
這樣的做法,其實不難理解。一則,匪我思存的小說悲劇色彩濃烈,這本書更是連結局都不明朗,難免給人壓抑沉重的觀感,給女主角更多主動性,也就代表著給男女主角的結局多一份希望;二則,電視劇的核心價值觀表現很重要,對年輕人的正面引導作用不可忽略。杜曉蘇作為知性職業女性,性格上的自強倔強決定了她是否能走出情感陰影,是否能戰勝生活中的不如意,更甚者,是否有勇氣積極面對未來。
大IP改編劇行至當下,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做法就一定能成功,但電視劇的核心——講好故事是不會錯的。而講好故事的基礎則是對人物情感的描寫和深入,正如花箐所言:「我一直喜歡有人物情感的作品,不管是年代戲還是現代戲都一樣。能將觀眾拉入戲中的人物情感,就是好故事,這才能打動我。」
電影攝影師出身的花箐向來以鏡頭感見長,在《上陣父子兵》中,花箐運用四機位同時運轉的拍攝手法,追求演員情感流露的真實、場景再現的真實、環境和人物融合的真實。此次《海上繁花》的攝影指導為花箐同學徐紅兵,他的代表作品有《潛伏》《獵場》等。他們的合作必少不了對鏡頭、畫面的追求,談及此,花箐說道:「我們這次換了攝影團隊,畢竟現代戲和年代戲在光影上的處理不同,但我一直追求通過鏡頭講故事、將人物代入、讓演員在鏡頭的運動中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感,這一點不會變。」
聊到《海上繁花》的核心主題時,花箐說道:「現今90後的夢想無外乎實現自我,擁抱愛情,這正是我們這部劇的主要議題,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大學生如何實現終極夢想,一個內心有創傷的男人如何實現對自我和愛人的救贖。」從人物設定和情節發展層面來看,倒是有些現代版達西先生和伊莉莎白的感覺。那麼,竇驍和李沁是否能與雷宇崢和杜曉蘇相融合呢?
對此,花箐這樣闡述:「雷宇崢表面清冷,內心其實很敏感,他不太善於表達,屬于禁欲型的。竇驍的外形和年齡都很符合雷宇崢,他表現得很不錯。杜曉蘇是一個外表柔弱但內心堅毅的女孩,不論是外貌還是內在氣質,李沁都很符合這個人物,她有一種讓人心疼的美。我們力求做不一樣的偶像劇,所以在選擇演員方面希望顏值與演技並存,竇驍李沁張雲龍都很符合劇中人物,造型上面我們也尋求突破,在光影上面我們還是追求電影質感。」
而說到《海上繁花》的改編新意時,花箐說道:「這部劇肯定還是情感線為主,只是我們想表達出人物情感複雜的一面,而不是簡單的虐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主創們在保留原小說的故事主幹和文藝氣息外,加入了懸疑的因素。「《海上繁花》是一部現代戲,人物情感更要真實,人性的光明與陰暗,主人公對真相抽絲剝繭的探尋都將在劇中呈現」,花箐介紹。
那麼,如何達到情感與懸疑的結合呢?「我們主要從人物設定上下了大功夫,畢竟小說與電視劇是不一樣的,電視劇所涵蓋的信息量會很大,內容要更接近現實生活」,花箐說道。而據了解,懸疑線主要放在杜曉蘇與雷宇崢的關係,鳳凰男林向遠和雷宇崢的博弈上,至於具體如何表現,只待成片時再揭曉。
大IP在資本的炒作、投機創作者的追捧下,一度被抬上神壇,所謂「得IP者得天下」,瘋狂搶奪IP,破壞國產電視劇創作市場。而隨著今年以來的IP改編劇市場反應不如預期,IP又被眾人「嫌棄」,甚至有人表示「聽到這個詞就難受」。但其實,IP小說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拿IP炒作換取利益的人。對此,花箐表示:「說實話,在我眼裡沒有什麼IP和非IP之分,因為無論什麼劇都是以人物出發。IP改編劇在故事上沒有特殊性,只有情感的真實才能讓觀眾有帶入感。」
接著,他又表達了自己做IP改編劇時的思路:「IP小說也是小說文本,讀者在看的時候是一個概念,但到影像呈現時又是另一個概念,不同形式的藝術有不同的表現空間。所以,我們做劇時不會完全按照小說來,會以電視劇的呈現方式來保證作品的完整性、結構性。但是,有一點必須遵守,那就是藝術創作不能急於求成、批量生產。」的確,在IP被瘋狂追捧的時候,居然有所謂的劇本生產線,這種模式下的作品質量可想而知。IP小說應該作為國產電視劇的一個創意來源,而不是利益驅使下的「炮灰」產品,這一點,相信有藝術追求的創作者自有要求。
最後,在談到現在國產劇的製作現狀時,花箐感慨道,「如今電視劇都講究顏值,但其實製作上還是要有品質,藝術創作本身很難複製,這才是藝術的魅力。所以,我覺得在創作時要遵從內心,我很想回到過去大家都慢慢做戲的年代。」
【文/jin】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由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導。追求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公號,微博,博客,網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新浪、網易、騰訊、搜狐自媒體等11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