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炒菜。」
「來了!」戴著白色帽子身穿粉色T恤的林素珍向廚房應聲而去。
9月21日,2019「貴州的臺灣故事」主題採風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貴陽市大西門的「寶島阿嬤」臺灣餐廳時,餐廳的主人邱智良正招呼母親林素珍為客人備餐。
2010年,一直在廣東做貿易的臺商邱智良迫於當時市場競爭壓力,將目光轉向了西南地區,經過一番考察之後,他決定來貴州發展。2015年,為了照看孫女,邱智良的媽媽林素珍從臺灣來到貴陽。
邱智良接受兩岸媒體採訪
「阿嬤來後,我經常帶朋友回家吃飯,他們很喜歡阿嬤做的飯菜。」邱智良說,之後朋友來吃飯還要預定排隊,於是大家紛紛提議開一個臺灣菜館。
2017年6月,「寶島阿嬤」臺灣餐廳正式開業,主營臺灣海鮮料理和臺灣特色熱炒,同時售賣各式臺灣小吃及伴手禮。
從此,林素珍開啟了她忙碌卻充實的生活。每天7點起床,簡單收拾家務後,她便前往菜市場挑選餐廳一天所需的各類食材。同時,為了讓臺灣菜更地道,餐廳許多食材和作料都從臺灣空運過來。
「臺灣菜以清淡為主,但貴陽人很喜歡辣。」林素珍說,為了更接地氣,貴陽客人點餐時,她都會加重菜的辣味,並放上自製的辣椒水。
邱智良和林素珍
由於廚藝精湛和性格熱情豪爽,林素珍在貴陽結交了很多當地的朋友。
每天中午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林素珍的好朋友就會來餐廳找她打麻將。「我們當然是打貴陽麻將啦。」早已把貴陽麻將玩得心應手的林素珍,頗有興致地向此次採風的臺灣記者講起了貴陽麻將的規則與兩地麻將的不同之處。
和林素珍一樣,邱智良也很喜歡貴陽的天氣和人,「我想讓更多人過來認識貴陽。」
有了這個想法後,邱智良開始積極創造機會,以美食為媒,架起兩岸朋友溝通的橋梁。
今年4月,邱智良策劃了為期17天的築臺兩地美食節,邀請20多位臺灣廚師現場製作30餘種臺灣特色小吃。
林素珍接受採訪
「民以食為天,『兩岸一家親』的交流也可以從美食開始。」邱智良說,這是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目的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機會,讓貴州和臺灣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和了解,也讓臺灣民眾有機會了解現在大陸的發展情況。
記者注意到,在餐廳門口掛著一塊牌子:貴陽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青年事務委員會聯絡處。邱智良作為委員會的負責人,為了方便委員們溝通,他將餐廳作為委員會的聯絡處。
「自從去年委員會成立以來,越來越多臺灣的朋友來諮詢貴州的創業環境和相關事項。」邱智良說,現在貴陽的營商環境很不錯,相關部門對臺商都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依託貴州良好的發展環境,邱智良計劃明年在貴陽開一家餐飲公司,「在貴陽過得安逸舒心的同時,我也有信心我們臺商能在貴陽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