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趙家窯創始人趙勝傑:創意來自生活,回歸生活

2021-02-19 冠領創業學堂

他是臺灣趙家窯的創始人,曾創作過許多經典的陶藝作品。如今,他希望以平潭為窗口,挖掘兩岸元素,打造出更多優質的文創作品。他說——創意來自生活,回歸生活。

趙勝傑展示他專為平潭創作的茶盞,並命名為「黃金流瀑」。

在平潭澳前臺灣小鎮,有一家臺灣趙家窯展示館,這是趙勝傑去年7月設立的,也是他在大陸唯一的展示館。

趙家窯,是臺中大雅的一張文化名片。趙勝傑是趙家窯的創始人,他獨特的制陶方式,讓趙家窯頗負盛名,並獲過許多獎。如今,他希望在平潭創作出更多融合兩岸元素的陶藝作品,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文創之路。

坐在記者面前的趙勝傑,氣質俊雅、眼神專注。只見他掀壺置茶,加水闔蓋,須臾茶壺周邊便有些許水霧散出。然而,此時他並未將衝泡好的茶湯倒出,而是繼續在茶壺的周邊澆上一點水。瞬間,浸潤的壺身水汽氤氳,空中瀰漫著絲縷茶香。

這把壺是趙勝傑最新的得意之作——第六代飄香壺「君子」,與此前第五代飄香壺「勇士」大為不同,壺嘴上一隻蝴蝶翩翩起舞。「花香引蝴蝶,茶香亦如此。」趙勝傑說,「君子」乃寄寓低調、謙遜的人生態度。

品茗、把壺,是趙勝傑最專注的兩件事。在他看來,有好茶更要有好壺,壺代表著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

趙勝傑來自臺中大雅,從小生長在工藝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木器工匠。在家族的薰陶下,趙勝傑三兄弟求學時也選擇了雕塑、攝影、陶瓷等工藝學科,這為趙勝傑以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基礎。

大雅素有「黃金麥浪北國風情」的美譽。得天獨厚的環境,讓趙勝傑萌生了把陶瓷和麥稈結合在一起的想法。1988年,他創建了趙家窯。經過多年潛心經營,趙家窯聲名鵲起。

趙勝傑告訴記者,那些看似簡單古樸的茶具,卻是經過多道工序手工製成的,取每層紅土中透氣性最好的第七層做陶坯,麥秸稈燒過的灰作釉彩。

「我自己種植小麥,等它成熟後,麥子拿去做麵粉或酒的原料。至於麥稈則燒成灰,形成一點一點的亮斑,再融入陶瓷裡。」趙勝傑就是這樣用文創思維,將便宜的麥稈變成價值上萬元的飄香茶壺,也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

在趙家窯的帶領下,大雅的麥子還衍生出許多相關產業,如小麥煎餅、小麥酒等。如今,小麥已成為大雅地區一大旅遊亮點和經濟增長點,而趙家窯則成了當地一張亮麗的名片。

趙勝傑與平潭結緣,源於一個朋友。

2013年,趙勝傑參加廈門文博會,認識了閩江學院漆藝文創園文化機構負責人俞新。俞新是平潭人,邀請趙勝傑到平潭看看。想不到,這一看,激發了趙勝傑的創作靈感。

「這茶盞名為『黃金流瀑』,就是來自平潭的靈感,並融入平潭材質做成的。」趙勝傑說,「藍眼淚」是一種在海底生存的微生物,每當出現「藍眼淚」時,平潭沙灘上會出現許多螢光色的藍點,猶如《阿凡達》裡的夢幻景象,此次創作的「黃金流瀑」就是從「藍眼淚」獲得的靈感。

趙勝傑手中捧著一個碗形茶盞,只見低調的褐色外表下,杯內底部多出一道白色的花紋,像是晨光乍現般奪目,又好似海灣裡流動的海水,邊緣縈繞著一絲絲透著亮光的藍色水紋,恰似「藍眼淚」。

為了這個茶盞,趙勝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年,他到平潭採風,在壇南灣聽說了「藍眼淚」,但一直未能親眼見到,很是遺憾。於是,他上網找到了許多平潭「藍眼淚」的照片。

而在平潭生活的日子,他發現,海蠣是當地人最喜歡的海產之一。「在石牌洋附近的村落,我發現成堆的海蠣殼像小山一樣集聚,就順手拿了一些帶回臺灣。」趙勝傑說,海蠣殼富含碳酸鋇元素,把海蠣殼與臺灣紅土、小麥灰燼結合,在一定溫度下,能產生夢幻的「藍眼淚」。

回到臺灣後,趙勝傑便立即開始創作。「前後試驗了不下10次,這是第6次製作的作品,也是我最滿意的一個作品。」趙勝傑指著手中的茶盞說,在反覆的斟酌和調整過程中,他發現保持高溫1230℃,約一個小時,茶盞裡的物質會出現共熔現象,藍色紋路就會隨之出現,形成神秘的「藍眼淚」。

這次成功,讓趙勝傑想以更多兩岸元素,來創作陶藝作品。平潭是「隧道之鄉」,為此趙勝傑最近又在製作以「隧道」為主題的茶壺、茶盞。他希望,未來有更多時間留在平潭,安靜地創作。

「我希望,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不是利用我的名氣隨便創作。」趙勝傑認為,創意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無論是茶壺、還是茶盞,都應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具,在「陶」的時空裡,訴說光陰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臺灣的生活,處處充滿文化創意!
    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崇尚"生活美學",進行"臺灣生活工藝運動",是臺灣重新塑造新零售業的根本動機。在大陸進入萬眾創新的時代,我們更要學習臺灣將文創產業做強的根本動力。這裡提倡一種親力親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與生活態度,以及注重每個環節的過程,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態度為出發點,進行一場從"人心"開始的革命。這裡就是創客的搖籃。
  • 曲頌趙家窯|梁耿
    曲頌趙家窯——讀孟滿喜先生《文化山村文運昌(趙家窯村文化記事)》有感梁耿
  • 《美麗介休---不能遺忘的山區古村落》(八十一)趙家窯村
    你懷疑什麼,什麼就會與你擦肩而過,這叫不信則無,這就是相信的力量,相信是成功的開始,努力是成功的終點!尋找失落的村莊搜尋塵封的文明       介休城東南五十裡趙家窯村,地處介休、平遙、沁源交界三角地帶,現屬連福鎮管轄。
  • 來自生活之城,成都設計師對臺灣日常生活中的設計會有怎樣的共鳴?
    十多位來自成都的設計界精英,與《設計家》主編許曉東女士一起,應邀來到臺灣,追尋臺灣社會的歷史發展脈絡,感悟臺灣創意的驚喜與平凡的日常如何完美融合。◎探訪體驗日常設計創意魅力來自成都的設計師一行參觀走訪了臺灣多個有代表性的日常空間設計,他們懷著謙遜的學習態度收穫了諸多人文設計的正向啟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是值得慢慢欣賞的小清新。這裡也是廢氣工廠的改造,讓我們學習到的是臺灣的花藝確實要唯美的多!」
  • 大同周邊自駕遊的好去處—趙家窯水庫,露營燒烤真不錯 |帶上爸媽去旅行019
    首先向一路追隨的親們說聲對不起,最近身子骨也不爭氣一直靜養中,不能守在電腦前編輯製作,很多出遊的素材壓在了箱底……大家好,我是驢姐姐,世界那麼大跟著驢姐去看看第19集從上集開始我們和大同自駕愛好的朋友們一起到趙家窯水庫露營兩天的活動
  • 【青廬臺灣遊學】VVG好樣創始人汪麗琴:18年,堅持做生活美學實踐者
    ,第一站走進VVG好樣集團,探尋18年如何堅持做好漸進式關懷美好生活的實踐者。像好樣不僅是一家餐廳,我們也希望把這種美好生活可以帶到我們的生活裡去,慢慢的把美好的想法傳播給更多的人。核心價值是否貫徹在每個角落也是時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的理念是從人出發,希望生活裡有更美好的事情發生。
  • 10個特色文化創意品牌,遇見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來源:質感生活(微信號:izhigan)原標題: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2002年臺灣啟動文創戰略,在政策、產業與創意三引擎驅動下,產值由2002年的4352.6億新臺幣增長到吳清友先生說,誠品是這個社會時空環境下「臺灣人的集體創作」,他用26年時間和一以貫之的人文思維,從一家書店開始,打造一個橫跨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多領域的文創平臺,經營著臺灣文創從業者的夢想。
  • 臺灣 Unique Art 創意品牌,讓你的生活充滿「小確幸」
    來自臺灣的創意品牌 Unique Art 有藝氏除了涉獵產品設計外,一直致力於臺灣自有品牌、國內外創意商品的開發和代理,秉承臺灣設計與製造的在地精神
  • 花花公子創始人的兒子過著怎樣的生活?
    伴隨著海夫納的去世,他的小兒子——《花花公子》的首席創意官庫珀·海夫納走入公眾視線內。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年僅26歲的他很有可能繼承父親至少4000萬美元的財富。在「花花公子」公館長大的他,和父親一樣,也過著非常瘋狂的生活,比如說乘坐花花公子專機去和知名演員斯佳麗·伯恩約會。
  • 創意火柴|VVG好樣集團:來自臺灣的漸進式關懷生活美學
    臺北好樣(以下簡稱VVG)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它是漸進式關懷美好生活的實踐者。本期火柴人極力推薦VVG給也許會喜歡美學的你。〖火柴亮了第123期分享〗火柴亮了:L.P整理  15年來,從一家小餐廳的經營開始,始於四個美麗的臺北女人的夢想。  她們企圖讓這座城市裡人的生活更優質更具世界美學觀。
  • 案例丨10個特色文化創意品牌,遇見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來源:質感生活(微信號:izhigan)原標題: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2002年臺灣啟動文創戰略,在政策、產業與創意三引擎驅動下,產值由2002年的4352.6億新臺幣增長到2010年的6615.9億新臺幣,2013年突破萬億新臺幣,佔全臺生產總值的5%以上,成為臺灣經濟的「中流砥柱」。短短十年,羅馬是怎麼建成的?
  • 臺灣文創,源於這批熱愛生活的文創先行者!
    【這是一次不一樣的旅行】◆與臺灣文創創始人和高管零距離互動交流我們深入臺灣各個類型文創旅遊地產項目,與經營管理層座談,交流文化旅遊地產的理念、開發模式、運營經驗以及品牌故事;◆ 交流座談充滿新鮮、有料、有趣參與者均來自房地產開發
  • 刷爆你的腦洞,來自寶島臺灣的創意品牌集合!
    今天給大家帶來5個來自臺灣的創意品牌,幾乎每一個品牌都在發掘生活中的本質,用玩樂的手法啟發人們對於生活的堅持和感動——25TOGO DESIGNhttp://www.25togo.com/五嶽食器沙拉碗       臺灣五嶽迷人且神秘,山間的雲海,鳥叫蟲鳴大地生息,質樸的陶土如同回歸大自然,用酸甜苦辣鹹分辨季節時序,用五嶽來盛裝,體會自然的境界。
  • 香港文化創意博覽會中好物分享,源自洪亞妮的生活樂趣
    (原標題:香港文化創意博覽會中好物分享,源自洪亞妮的生活樂趣)
  • 『設計癖專訪』臺灣「紙可拍」創始人林秋吉:創意是第一生產力
    今年在杭州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小編一眼愛上來自臺灣的「PaperShoot紙可拍」相機,和紙可拍創始人林秋吉的聊天變成了這篇訪談。
  • 感知臺灣生活創意美學,領略陝北「婆姨」綽約風姿 大頭頻道
    秦朔朋友圈臺灣之所以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地,跟它的文化創意方面發展是分不開的,它能把不可貿易的服務做成一個可以持續消費的市場。中國大陸應該向臺灣學習,注重在產品和服務裡體現文化創意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生活美學。 臺灣文創如何融入生活美學?臺灣文創如何凝聚文化精髓?大陸文創能從臺灣學到什麼? 本期「秦朔朋友圈」《臺灣「不隨便」的美學經濟》,一起探討文化創意消費是否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 臺灣第一家文化創意育成機構究竟是什麼樣?
    學學文創志業(簡稱「學學文創」)是臺灣第一家獲得官方許可的文化創意產業民營育成機構,致力於推動美學經濟、輔助創意產業、提升生活品位、重建人文素養。第一次聽說學學文創的時候,尚不能釐清它在文創行業中有何特殊之處,對於它所提供的對文化教育、美感教育、創意教育、通識教育與商業經營相結合的文化培訓課程,只有走進了這裡,才能感覺被創意生活所裹挾,也真正地感覺到來自生活美學的體驗,及對每個人生活帶來的感官衝擊。
  • 人脈 | 謝宗岑回歸,升任陽獅廣告臺灣執行創意總監 / 吉視傳媒董事金哲男辭職
    老將謝宗岑回歸,升任陽獅廣告臺灣執行創意總監
  •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概覽
    臺灣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其文化源泉主要來自於大陸自明清以來遷臺的閩南人、客家人,將中原文化帶到臺灣落地生根,1895年後,清政府割讓臺灣給日本,日本對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遺留了大量的文化資源與生活習慣,1945年後,國民政府收回臺灣,來自於大陸各省的文化逐步佔據主流,特別是1949年後,國民政府敗退大陸,給臺灣帶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精英文化。
  • 創意生活
    戒指記事本  記事本戒指 (Book Ring),來自設計師Ana Cardim的創意,純銀戒指的面上並沒有鑲金戴鑽,而是一本或者多本非常迷你的記事本——記點什麼好呢,電話?突然冒出的新鮮創意?還是你和TA的愛情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