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旅遊的熱潮從未衰退過,每個節假日都像是一次人類大遷徙。除了欣賞美景、品嘗美食,旅途中的囧事更讓人記憶猶新。
大多數人會選擇結伴而行,可以是朋友、親戚與愛人,也可以是有同一目的的陌生人組成的團體。
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矛盾,看似最親密無間、血肉相連的親情,若在旅途中發生矛盾,也是經不起考驗的,很有可能親人變仇人。
道德綁架
有人說千萬不要和親戚合夥做生意;有人說千萬不要找親戚當員工;有人說千萬不要輕易給親戚講自己的收入;有人說千萬不要和親戚一起出去旅遊。
大家紛紛把親戚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凡是涉及利益的事情,都不想與親戚有關聯。實際上,很多和親戚沾邊的事情比其他事情還更值得深思熟慮。
大家都怕「道德綁架」,親戚的道德綁架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心靈傷害。所以,人們下意識地認為親戚會阻礙自己的發展。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小陳家就深受其害。他的爸爸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經過多年的努力,闖下不錯的事業。陳父是個念舊情的人,於是把沒有找到工作的侄子們都請進公司任職。
小陳的這些表哥表姐們,每天拿著工資在公司吃閒飯,沒有幹出過業績,在公司裡還趾高氣昂。陳父看在眼裡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任由發展,認為大家都是親戚,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可是,近幾年陳父的生意不景氣,一直找不到出路,自己家的那些親戚沒有一個幫得上忙。陳父在家閒置了4年,沒有可靠的人幫忙,親戚們也就另謀出路了,正所謂樹倒猢猻散。
和親戚出去旅遊,會遇見很多意見不合的時候。如果是與其他人出去,彼此會考量說話的語氣是否妥當,懂得分寸與尺度。
而親戚之間,因為是割不斷的聯繫,也就少了謙讓與尊重。在最親近的人面前,可以完全表達以及釋放自己。
人們認為親戚之間存在血緣關係,就應該無條件包容自己,把自私暴露得淋漓盡致,用道德為自私做支撐。
所謂親戚,就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只要沾親帶故,都帶著責任與義務,很容易遭受道德綁架。
但是,一旦突破底線,親人也就成為了仇人。在交往過程中,應該如何防止親人變仇人呢?
四個原則
首先,救急不救窮。每家人的經濟狀況都不一樣,當親戚有困難的時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無可厚非。
但凡事都有個度,不要施捨成性,使親戚產生依賴。只要停止幫助,很有可能與你翻臉,無法解決實質性問題。
第二,親兄弟也得明算帳。人們的感情建立在借還的基礎上,用親情去道德綁架,獲取他人利益,只能變為仇人。
別人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就算是親戚也都有各自要守護的家庭。不要怕得罪人,把利益關係放在桌面上說清楚,會省去很多麻煩。
第三,關係好也別借宿。走訪親戚很正常,偶然借宿也無可厚非,但絕不能長期借住在親戚家。
時間久了,矛盾會被激化,親戚沒有義務照顧你。起初只是客套關係,久了就會產生矛盾,遭人厭惡。當親戚遇見問題時,與其收留他,不如幫他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後,不要和親戚合作。有人在創業時,想找親戚一起合作,認為親戚比外人更可靠,在沒有合作之前,天然就有關聯。
可在利益面前,親情不堪一擊。每個人都有私心,親戚間最容易因為錢鬧出矛盾,最後反目成仇,落為笑柄。
不要把親戚之間的感情想得美好,人性陰暗的一面經不起考驗,簡單的一次旅行就能讓親戚變成仇人。如果你身邊有很真摯的親人請好好珍惜,好好感受家人對你無條件的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