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金星:「你喜歡小鮮肉嗎?」
金星一臉嫌棄:「我不喜歡。」
金星的觀點代表了當下一些人的觀點:小鮮肉,不就靠一張臉吃飯,除了一張好看的臉還有什麼?
一些人抨擊他們的理由還有:
總結一句話:我就是瞧不起流量明星。
為什麼一些人會產生這種偏見的心理?
一方面會是因為有些流量明星真的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縱觀娛樂圈,一些人就是不待見的當紅明星,其實不僅是只靠一張優越的臉。
你說,網紅們長的醜嗎?不會,有美顏的幫助,他們開直播也是遊刃有餘。很多男性便喜歡看美女直播,他們在看美女們搔首弄姿的時候,可不會考慮其他的,比如學歷高低、唱歌是否在調上、跳舞是否好看。
看直播的男性評判的標準也不過就是是否有一張好看的臉。
但是,如果一個網紅,唱歌有那麼點專業好聽、跳舞有那麼點專業的姿態、聊天有那麼點有趣,在扎堆的網紅裡,看直播的人會把這類網紅摘出來,供起來,區別與其他的網紅,有了比較,這就是優質的網紅。
同理,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會唱會跳,在話下嗎?
絕對不會差。
一些人看直播很起勁,卻瞧不起追星的人,我一直在想,是什麼給他們造成這種心理上的高貴感?
怎麼許男性追求美好的人,卻覺得追星的女孩子們都是腦殘粉?
說說王一博和張藝興。
01
王一博畢業於韓國首爾翰林藝術高中。
在14歲左右,也就是讀初中的時候他就出國到韓國的一家造星公司學習唱歌跳舞了。
這是一種選擇,並不該成為一些人抨擊明星的理由。
術業有專攻,如果一個孩子正正常常按照九年義務教育、升高中、讀大學,然後再出社會,當然這就是最正常的人生求學軌跡。
可是這對於像王一博這樣的人而言,他們的選擇是把人生的重心放在夠格成為一個「明星」上,也就是早早學習唱歌跳舞、演戲。
一般而言,我們上大學的目的也就是找一個好工作,對於王一博這樣的人而言,他們也是通過了系統的練習,才能成為一個「明星」。
明星也是一種職業。
「明星」的專業可不僅僅就是會唱歌、跳舞、拍戲,還有要會面對鏡頭,會拍雜誌,會被採訪之類,這其實和一個醫生會看病症開藥、做手術,教師會講課、與家長學生溝通有什麼區別?
只是因為職業原因,他們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的時間都幾乎暴露在鏡頭前、大眾視野裡。
其實說起來,他們也是因此賺比較多的錢,失去了自主出行、自由言論之類的一些行為。
這個世界上,能賺大錢的職業我想不是只有一個「明星」,房產、金融,律師,很多都是日進鬥金的職業,就因為他們沒有暴露在鏡頭前,一些人看不到也就不會赤裸裸地去極度、抨擊。
這也就是「明星」和素人的區別了。
但這沒必要成為一些人瞧不起明星的理由。
02
張藝興最近啟動了一個「訓練生」計劃,他的經歷和王一博相似,在很小的時候就出國到韓國SM公司訓練,後來出道。他在很多年前的採訪裡說:「希望成為像李秀滿老師一樣優秀的人。」
李秀滿是SM公司的老闆,張藝興在29歲的時候實現了這個目標。
29歲,一般人的29歲該是什麼樣的?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實現自己年少隨口許下的一個諾言?
小鮮肉可不僅僅只有一張好看的臉,他們身上的鮮香,對許多追星的人而言,是一種影響和力量。
如果這種影響和力量起到一個正面作用,那真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03
這次看到王一博參加珠海zic摩託車比賽被撞車的事件,很多人包括粉絲都在為他鳴不平,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一如我開頭說的那樣,一些人就是對明星有偏見,覺得明星露露臉、唱唱歌跳跳舞賺的錢是一般人這輩子都望塵莫及的,又有什麼必要去做別的事情,有必要再去參加摩託車比賽?街舞比賽?籃球比賽?廚藝比賽?
可是誰還沒個興趣愛好呢?「明星」是本職,一如我們也會發展副業一樣,這些也是他們想去做的事情。
王一博,今年23歲,參加了兩次專業級摩託車比賽,第一次拿了小組級別的冠軍,這一次跑出了個人最好的成績,該說不說,這挺牛逼。
牛逼到甚至會讓其他參賽對手覺得「這個明星對我有威脅。」
以至於,這個參賽選手在比賽的時候上演了自己摔車帶倒王一博摔車的事件。
王一博參加這種專業級的體育賽事,拋開他明星身份,那就是一名專業賽車手,一些人怎麼不罵他「你為國家做出貢獻了嗎?」
誰知道,假以時日,王一博再次以「專業賽車手」的身份參加什麼比賽,比如國際賽事,他會不會為國爭光呢?
04
最後,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有人就是喜歡看經典的電視劇,比如新還珠格格、白娘子傳奇、無間道,也就是喜歡老一輩的演員。
但是,時代在不斷進步,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一個流量明星之所以能成為常青樹,約少不了時間的打磨。
所以,一些人瞧不起歸瞧不起,阻擋不了時代在進步的步伐,也阻止不了小鮮肉能夠慢慢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對於當下,真希望一些人多點寬容,對於未來,我希望娛樂市場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