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線影業出品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在今年國慶檔上映,一度成為今年國慶檔最叫觀眾期待的影片。影片預售票房的突破1億,上映4小時票房就已經突破2億,國慶首映日票房達到3.42億元,超越《哪吒之魔童降世》,刷新了中國影史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
雖然《姜子牙》是繼《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光線影業打造的中國神話宇宙的第二部作品,有著50億票房的超高口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背書,但是《姜子牙》在上映後依舊走了一條高開低走的悲慘之路,日票房冠軍只坐了兩天就被《我和我的家鄉》超越,豆瓣評分也從開局7.5一路下滑到7.0。
截止到寫稿時,《姜子牙》的累計票房為14.71億元,和《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差距達到了7.5億元。
原本指望《姜子牙》再創《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奇蹟,怎奈它中途就熄火了,而且再也沒有票房爆發的可能了,總票房很大可能都突破不了16億元。
對《姜子牙》票房有著高期待的人不止是我,還有光線傳媒4.56萬股東。
在9月30日,《姜子牙》等待上映的最後一天,在整個大片都一片綠油油的慘況下,光線傳媒走出了獨立行情,8.63億的成交量,推動股價暴漲6.59%,收盤價達到了46.66元。
大家都指望著《姜子牙》在國慶期間為自己躺著賺錢。《姜子牙》成為了堪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一般的香饃饃了。
最終,國慶八天假期,《姜子牙》總共出產了13.84億票房,遠低於預期的20億票房,也沒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
這個消息一出,股價在10月9日開盤後暴跌,最大跌幅高達9.09%。截止到10月13日收盤,光線傳媒股價報收13.63,相較9月30日,股價已經下挫了18.18%,光線傳媒市值蒸發近90億元。
相比虧得欲哭無淚的股民,光線傳媒靠《姜子牙》卻賺得盆滿缽滿。
10月12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截止到截止10月11日24時,《姜子牙》累計票房約14.56億元,為公司帶來的營業收入約在人民幣 3.60億元至人民幣 4.00 億元之間。
要知道,光線傳媒整個上半年的影業收入也只有2.59億元,《姜子牙》一片僅用11天就給光線傳媒賺了比整個上半年還多的錢,這對於今年舉步維艱的影視製作公司來說,真的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姜子牙》成為不了神片,但《姜子牙》已然是光線傳媒的救命神藥了。
《姜子牙》口碑高開低走,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相比於《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承載著太多人的期待了。去年暑期,我參加了兩場片方組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超前觀影活動,當時組織影迷觀影,報名影迷都不積極,對這部影片可以說完全沒有預期和期待。但觀影結束後,影迷在群裡討論非常激烈,而且都是給了極高的評價,之後觀影感受就刷屏了,讓《哪吒之魔童降世》未映先火。
大家對《姜子牙》的期待是從《哪吒之魔童降世》放映完之後就有了,因為《姜子牙》的預告片放在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這讓處在興奮階段的觀眾不由得對《姜子牙》也有了好感。
但是《姜子牙》的製作風格和水準與《哪吒之魔童降世》有偏差,這讓喜歡《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觀眾產生了心理落差,這反倒有損《姜子牙》的口碑,讓《姜子牙》沒能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產生「自來水」效應。
第二,神話故事改編偏離觀眾認知。
哪吒無論是在《封神榜》還是在《西遊記》裡,都是自帶叛逆性格的。在觀眾的思維裡,哪吒就是一個孝順又有點小任性的孩子,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裡把哪吒任性的一面放大也沒有超出觀眾對哪吒這個神話人物的設定,反而用「魔珠小孩」的故事讓哪吒叛逆的形象更有說服力。
再看看姜子牙,姜子牙在《封神榜》裡可是一個明辨是非、睿智大義之人,而妲己則是禍國殃民、危害世間的妖精,姜子牙和妲己本身就是善與惡的對立面。
但是在《姜子牙》裡,姜子牙竟然救了妲己,還要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藉口,這就是嚴重偏離了觀眾的認知了。
對於喜歡反叛性格、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和新派思想的青少年,《姜子牙》的故事改編或許沒有那麼違和。但是對於20歲-35歲的主流觀眾來說,《姜子牙》的故事就像是胡扯,強行修正觀眾認知本身就是一件很叫人討厭的事,何況還得人花錢。
所以《姜子牙》的口碑走低,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但《姜子牙》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我想即便是給過它差評的觀眾也不敢說它是一部爛片,畢竟它的製作水平是不差的,而且在致敬二維動畫方面的用心,觀眾是可以通過銀幕感受到的。
《姜子牙》失人心還是在故事改編方面,就像迪士尼的《花木蘭》把「真」作為花木蘭世界觀最重要的準則一樣,亂改中國傳統故事,註定是得不到觀眾的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