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四大美女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那麼有美女,必然也就有醜女了,你知道歷史上最出名的四大醜女都是誰嗎?她們又有怎樣的人生呢反觀四大美女,雖然貌美如花,傾城傾國,然而卻個個過得不如人意。西施和貂蟬被人利用,分別以美人計搞垮了吳國和董卓,自己也落了個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結局,不知所蹤。楊貴妃馬嵬坡下被賜死,一縷香魂終歸天,王昭君成了犧牲品,流落異族為人妻,最終遺恨他鄉。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人盡皆知,其中西施以羞花、貂蟬以閉月、楊玉環以沉魚和王昭君的落雁之美,讓世人記住了四個不同時代,不同國界、不同風姿的傾城美女。然而人間萬事皆相對而生,有生有死,有喜有悲,有黑有白,當然有美就有醜。與四大美女相對應的,無疑就有四大醜女了。
阮氏女。她是陳留尉氏人。出身世家,雖然容貌醜陋卻是十分有才,最重要她見識非凡,眼見廣闊。曹魏時期的許允娶了阮氏女,在新婚當夜,揭下蓋頭,許允竟然被阮氏女的容貌嚇出了新房,死活不肯再見妻子。後來朋友勸諫許允,應該好好見見阮氏女,好好聊聊在下定論,這隻看顏值的的許允才願意和阮氏女交流,他問阮氏女:婦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種德行,你符合幾條?"而咱們有才華的新婦說:"我所缺的,僅僅是婦容。而讀書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幾條呢?"許允傲嬌地說:"我百行俱備。"新婦那就不能忍了,直接開懟了「百行德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說俱備呢?"許允啞口無言。從此夫妻相敬相愛,感情和諧。說她遠見卓識是因為,每次許允犯事的時候,阮氏女總是能在身後提醒他,讓他多次免去殺頭之憂。
孟光。關於孟光有一個成語「舉案齊眉」就是從她身上來的。東漢賢士梁鴻娶了當時有名的醜女孟光。孟光據史料記載是"粗陋無比","肥醜而黑",能"力舉石臼",她對於別人的說親是不為所動,勢要嫁給美男兼賢士梁鴻。梁鴻可不想許允一樣是個顏控,他是真正賢德之人,面對達官顯貴的嫁女之邀,他都沒有動心,而是看重了醜女孟光的良好品行,所以說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 樣的人這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兩人婚後一直過著舉案齊眉的生活,即使清貧,也依然相互愛重,因此留下了千古佳話。
鍾無豔。鍾無豔又叫鍾離春。人們常用「無鹽」這個詞形容一個女子容貌欠佳,也是來源於鍾無豔。據記載,鍾無豔四十未嫁","極醜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而且"皮膚烤漆"。 她額頭前突,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頭顱大,頭髮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好大年紀未出嫁。看過港劇的小夥伴一定知道後來鍾無豔嫁給了齊宣王,並被封為王后。還有那句有名的臺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與電視劇稍稍不同的是,在齊宣王聽過鍾無豔的勸諫並封其為王后之後,對鍾無豔一直都十分敬重。齊宣王被她弄得稀裡糊塗,要醜女說個明白。那醜女上前施禮,說道:「我這舉目,是替大王觀察風雲的變化;張口,是懲罰大王那雙不聽勸諫的耳朵;揮手,是替大王趕走阿諛之徒;拍腿,是要拆除大王這專供遊樂的雪宮。民女不才,但我也聽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而今大王沉湎酒色,不納忠言,這是我張口為大王接受規勸的意思;敵人就要大兵壓境了,您還被一群吹牛拍馬之徒包圍著,這是要誤國的,因此我揮手將他們驅逐掉;大王耗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造成如此豪華的宮殿,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今後怎能迎戰秦兵呢?我這才手拍大腿讓大王拆除這座亡國的雪宮,說實話,大王確實犯了這四大錯誤。在這國家危如累卵的時候,我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勸告大王,如能採納我的意見,民女就是死也無憾了!」
古代最出名的醜女,當首推嫫母,形同夜叉,醜陋無比。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云:「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但她為人賢德,黃帝納她為妻。嫫母果然不負黃帝的厚愛,對婦女們實施德化教育。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話沒說,就隨同彤魚氏上山去了。嫫母氣力大,挖石板比別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這時,太陽正當中午,陽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裡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裡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麼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裡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她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覆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就這樣,人類使用的第一面鏡子產生了。
嫫母雖然醜陋,但是黃帝對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後宮的責任交給了她,在黃帝週遊巡視天下時,黃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黃帝命令嫫母指揮祀事,監護靈柩。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組織能力,黃帝授以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來驅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因嫫母內助有功,黃帝敗炎帝,殺蚩尤。
她是遠古時代黃帝的妾侍,也是古代最為出名的醜女,相傳她形同夜叉,醜陋無比。但屈原《九章》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什麼意思呢,就是嫫母雖然十分醜陋,但是德行卻是為人敬配的,德行大行天下。在黃帝原配妻子嫘祖去世後,嫫母指揮祀事,展現出了非凡的組織能力。並且作為賢內助助得皇帝贏得了最後的天下。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容貌與心靈是不能劃等號的。貌美之人未必心善,面醜之人未必心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