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曲超燃的古箏改編曲《魂鬥羅》在微博走紅。這款Konami公司的經典遊戲、無數90後的「情懷神作」,其頗具時代感的電子音樂,經過中國古典樂器——古箏的全新演繹,非但毫無違和,反讓無數老玩家圍觀,大呼童年。
演奏這首曲子的,正是90後「音樂才女」王晏然,也就是後來被大家熟知的「玉面小嫣然」。隨後,她又在微博上曬出了《魂鬥羅》的三段自扒譜,引來大批音樂愛好者探討。
一時間,「玉面小嫣然」在各大平臺迅速走紅,身世背景很快被扒出,「女神」光環隨之而來,成功走入觀眾們的視野。那麼,這樣一位普通人眼裡的古箏大神,在真正的專業圈裡,她的演奏水平又如何呢?
正文之前,我要聲明一下,這不是一篇diss文,而是深感「中國音研所」一位朋友同我講過的話:普及性藝術和專業性藝術,完全是倆碼事,民間教育機構與專業音樂學院,所擔負的社會責任亦各有不同!評價一個玩音樂的人,或者老師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玉面小嫣然」8歲習箏,2008年師從於中央民族廣播樂團演奏家周展老師,並得到著名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望老師指點;2010年以專業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西安音樂學院;2014年5月舉辦古箏專業畢業音樂會;後於浙江音樂學院讀研.
不過我要提醒一下大家,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不過是剛剛踏入了「專業古箏圈」的第一步。至於什麼「怒撕古箏10級證書」,拜託,考級全稱是啥——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其宗旨是:普及藝術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壓根和專業水平不沾邊。
再教大家個冷知識:凡是有人跟你主動炫耀自個兒古箏10級的,請直接劃入業餘水平,專業的只報音樂學院.
「玉面小嫣然」2009年5月參加「河南古箏電視大賽」並獲青年組銀獎;2011年6月在香港參加「第二屆國際古箏大賽」青年專業組獲銀獎;2011年8月在臺灣參加「首屆海峽兩岸古箏大賽」獲金獎;2012年獲陝西省第二屆民樂大賽青年專業組三等獎.
其實我本人是非常喜歡「玉面小嫣然」這位小姐姐的,編曲、扒譜能力Max;她的流行古箏視頻在優酷,已經有超過3700萬的播放量,粉絲更是有13萬之多,讓很多人從此愛上了古箏,開始了自己的箏程。單憑這一點,就很了不起了。
不過,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專業演奏」方面的事兒。也就是同為音樂學院「古箏專業」的她,在圈內是什麼水平呢?
記得之前在網上有「小白」傻傻的問——袁莎和「玉面小嫣然」是一個級別的人物嗎?一個是中央音樂學院的碩士生導師,一個是學生,壓根不需要比較。
非要比,不如看看同是90後,專業圈的「學生」們:崔杉、姚伊新、鄧翊群、曹照照、楊雨桐、趙墨佳、王帥、李寒、詹倩、程皓如.當然,這些「圈內人」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不過有一項比賽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音樂領域的金鐘獎!與戲劇的梅花獎、電視的金鷹獎、電影的金雞獎並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
開始列出的那些古箏專業圈「學生」們,正是2017年11月舉辦的第十一屆金鐘獎古箏組,入圍決賽的名單。事實上,即便是半決賽24人,複賽47人的名單裡,甚至都沒有幾個來自西安音樂學院和浙江音樂學院的同學。真正的高手,只來自三所院校: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其他音樂學院的同學可能不高興了,但事實就是這樣的,國家級院校確實聚集了一大批大師級的老師,資源上就不均衡.
跑題了,單論「專業演奏」能力,玉面小嫣然在專業圈是中等偏上,基本功很紮實,但怎麼也算不上「高手」,專業圈裡同演奏水準的人確實不在少數。
有人可能要講了:專業不專業的有那麼重要麼?大家喜歡不就好了。我這篇文章,角度本就是「專業圈」:現在喜歡古箏的人越來越多,有「玉面小嫣然」這樣的音樂才女,把通俗、流行的古箏帶給大家非常了不起!但古箏在大眾心裡,卻缺乏作為一門「藝術」的高度,過了10級就是最厲害的,怒撕10級證甚至變成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借用知乎更專業人士的評價:「我所認為的普及大眾,不是指拿扒譜力和難易程度來衡量。她有這個專業水準,卻寫譜簡陋糊弄外行是我不能理解的,明明可以將原曲還原的更好。」
這話是有點雞蛋挑骨頭、上綱上線,但我相信,嫣然肯定可以做的更好!
記得我的朋友還講過一句話:專業的音樂院校,集合了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出的人才本就不是為了「普及性教育」,而是拔尖。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大師輩出,文藝界卻仿佛斷層了一般,所謂中國近代無「大師」(文化藝術方面),主要責任就該歸這些「專業院校」。
突然又想起現在的娛樂圈,電影學院專業畢業的小鮮肉們,把「大眾普及」是做的不錯,天天出新片、上新劇,然而有幾部拿得出手的、有深度的影視作品?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固然重要,但歷史的推進,也確實離不開這些真正專業的「大師們」,來貢獻專業的力量。
轉自:傳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