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A股各大指數橫盤為主,下跌個股數量顯著多於上漲個股數量。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22%至3369.73點。不過,深主板、中小、創及科創板均為微跌。滬指漲與金融股漲相關,上證銀行指數漲1.27%,且前一天表現不俗的保險股繼續上漲。
周四熱點相對有限,軍工股表現較好,是為數不多的熱點之一。近期市場熱點之一的汽車股大多下跌,比亞迪跌4.20%,長安汽車跌6.09%。周三市場中有則謠言,說的是「華為造車」,其後華為闢謠,故周四汽車板塊就產生些震蕩。
雖然這兩年管理層在信披方面越來越嚴,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可能無法完全杜絕一些不規範信息的發布,故投資者能做的就是不要輕信。
對於網絡上隨手可得的免費信息,個人覺得投資者應有基本紀律,這就是:低位利空傳言寧信其無,高位利好寧信其無!比如說,一些個股炒到極高位時,一些正規機構會出研報,投資者當然是可以看看這些研報的,但我覺得最好不要立即動手去買。就算投資者認可研報中的內容,最好也要觀察一陣,等相關個股走勢「涼了之後」再介入不遲。
周四盤後央行公布了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文中展望了未來貨幣政策走向,央行表示,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報告還指出,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整體而言,近年來管理層是相當有定力的。無論在樓市方面,還是在流動性把控方面,管理層的定力均前所未有,一般會使所有投資者慢慢改變看法,即不再對流動性抱太多僥倖心理。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國內外大環境另有意想不到的較大變化,投資者不能預期「水牛」再來,頂多只能預期「結構性行情」了,即只有那些質地較優的品種能持續性上漲。
11月還有兩個交易日,估計基金年末結帳已接近尾聲,大盤應該還有一些震蕩的餘波,但過分下跌空間有限。周四雖然也有白酒、醫藥個股下跌,但跌幅其實不多,且部分核心品種拒絕下跌。白酒股滯跌本身帶有看好信號。醫藥股下個月有顯性的醫療器械集採幹擾,即使這樣,醫藥及醫療器械股已展示出滯跌跡象,同樣這也是個好兆頭。
投資者對基金行為不可迷信,因其行為動機也許是多重的,即並不總是純粹地考慮到投資收益。就著眼長遠的投資者來說,其實可利用基金年末結帳為明年布局,因許多優質品種平時很難深跌,難得基金砸出深坑來,自然就不能輕易放過。
北上資金可能正在利用內資基金砸盤,周四逆勢淨買入60.29億元。之前幾天,北上資金進出量不太明顯,周四這個淨買入量雖然也不是特別大,但這是在跌勢中完成的,所以頗具提示意義。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闢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