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報警,立刻出警。邊調解,邊查看被家暴方傷情。拍照,撰寫出警記錄。臨走前清楚告知雙方:家暴犯法,絕不是家務事,嚴重者可判刑;對方若再施暴,可申請反家庭暴力告誡書,如有必要,可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所有出警記錄、照片、均可作為離婚時的證據,如果需要,可以請法院申請調取。
這套完整的流程,對安徽來安縣城北派出所所長袁先進來說,再熟悉不過。「家庭矛盾,尤其是家庭暴力,一旦升級,極容易引發惡性案件,必須防患於未然」,有著20年從警經驗的袁先進有著清醒的認識,「城北所所有的民警在遇到這類案件時,都會一樣處置。出警並不意味著結束,我們還會聯動鎮婦聯、司法所的同志一起回訪,進行必要的調解,爭取將矛盾糾紛遏制在萌芽。」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在來安採訪時了解到,這位「把家庭暴力案件當成大事來抓」的袁所,還有另外一個頭銜:「安姐」。
安姐,是來安縣婦聯近年來打造的婦女兒童維權工作品牌。「不分男女,只要他在婚姻家庭矛盾調解、家庭關係調適、維護家庭和美方面發揮作用,都是我們的『安姐』。」縣婦聯主席陸傳梅認為,「維權婦兒權益,反對家庭暴力,守護家庭和美,不光要女性知曉,也需要男性參與。」
在來安,「安姐」隊伍已有1800多人,人員構成包羅萬象。
1517名各級婦聯執委,將「安姐」的「根」扎進了鄉鎮、社區。此外,還有200多名退休老黨員、律師、法官、心理諮詢師、熱心調解的巾幗志願者。「這支龐大的隊伍,以愛心、熱心、耐心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著稱,也讓『安姐』成為百姓記得住、叫得響、信得過的婦兒維權品牌。」陸傳梅說。
在來安縣婦聯「安姐工作中心」,面容柔和的戴青松常年「坐鎮」這裡,接待來信、來電、來訪。
「安姐」戴青松是縣婦聯退休幹部,一說起婦兒維權工作就停不下來。「回來發揮餘熱。婦女姐妹把婦聯當『娘家』,有了難事、煩心事,願意跟我們說,咱們就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盡心盡力解答,我們解決不了的,就協調專業『外援』幫忙。」
35歲的社區民警馬學麗,既是「安姐」,也是「安姐工作中心」的「外援」之一。2007年從警,在基層社區一待就是13年。
「進村入戶是工作常態,婆媳矛盾、財產糾紛、家庭暴力……各種與家庭有關的矛盾問題三天兩頭就會遇到。遇到就處理,肯定不能拿警察的身份壓人,要以理服人。」外向活潑、妙語連珠的馬學麗,憑藉一身正氣和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常常能讓矛盾雙方,在一番情理交融的「勸解」之後,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偃旗息鼓。
縣法院民庭法官餘世予,也是擁有豐富法律專業知識的「安姐」。
民庭處理的案件多與婚姻家庭相關,「離婚、贍養、撫養、扶養、繼承,還有出嫁女的土地權益保護,一個案子解決不了,家庭都難以安穩。」餘世予告訴記者,民庭尤其是婚姻家庭合議庭的法官們,都有「望聞問切」的本事,日常的小糾紛、小矛盾引發的案子能調解的儘量調解,爭取讓當事各方不至於「對簿公堂」。即便立案,「調解」也貫穿始終,儘可能讓各方達成諒解,做到案結事了。
去年「三八」婦女節,在縣婦聯舉辦的公演活動中,餘世予和同事根據辦理過的出嫁女土地維權案例,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舞臺劇,「宣傳效果可比咱們幹講法律條文好百倍」,餘世予興奮地說。
採訪中,陸傳梅強調,公檢法司聯動,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等都是「安姐」的中堅力量,也是各級婦聯在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處中的「靠山」。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僅縣婦聯「安姐」工作中心和遍布12個鄉鎮的「安姐」工作站,已組織開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排查896次,處理解決問題200餘件,調處率100%。各級「安姐」隊伍加強與公檢法等部門密切配合,1~11月共出具反家庭暴力告誡書50份,人身安全保護令1例。
陸傳梅告訴記者,這幾年,縣婦聯也以「安」為綱,依託「安姐」工作中心陣地,成立起「安姐」志願服務隊,建立了四項機制,即「1134」反家暴聯動工作機制、關愛服務機制、三級發現報告機制、輿情應對機制;搭建起三大平臺,即包括110指揮中心、縣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婦女兒童老人合議庭、訴調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反家暴庇護中心在內的縣級「總控」平臺。包括婦兒維權站、綜治中心、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在內的鎮級「分控平臺」。包括婦兒維權站、綜治中心、「安姐」工作站在內的村級調解平臺。
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杯熱茶,一顆真心,耐心聽、細心指導,「安姐」堅定守護每一位來訪婦女群眾的合法權益。「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讓來者皆安,護家庭和美,也是對來安最好的詮釋。」陸傳梅說。
責任編輯:陳潔【來源:中國婦女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